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講記 第28集
六祖壇經講記(28)
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贊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執(zhí)著才有量有邊,不執(zhí)著當然無量無邊。你心中假設有你的思想,「有」就是有界限,這樣就不大。既然是「有」,這個「有」就是「你跟我」的障礙。比如有人買了地,就筑起圍墻,不然就種樹,劃地自限,說:「這塊地是我的!埂笡]有」就是最大,憑什么最大?不執(zhí)著。一個沒有學佛法的人,說不定會跟你說:「學《金剛經》會有無量的功德?我才不相信呢!」為什么誦這本經有無量功德?從「不執(zhí)著」講給他聽,他就懂了,沒有學佛的都能夠接受這個概念。
【經中分明贊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請問,你是什么人?最上乘人?還是上根人?還是大智人?還是小根小智人?很多人看到這段經文就說:「我不是這種根器的人!鼓氵@樣說不對。經文你沒有看詳細,請你把《金剛經》的原文看詳細一點:「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龟P鍵在「發(fā)」字,這個發(fā)是「發(fā)心」,為愿意發(fā)心學習的人說的。你們只說你小根小器,不合這本經,你這樣講就不對了;釋迦牟尼佛講的法,你這樣解讀,就辜負佛的好意。我常跟你講,不論我們是什么人,比如你去公司上班,只要你跟老板說:「我雖然不懂、不會,沒有做過,但是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好好地來學習。」老板會不會用你這個人?我二十八歲前都是做行銷的工作,二十八歲后,有一天,我去應征教育訓練中心的主管。我想:「我以前都做行銷,這次我直接來應征主管,教人家怎么做生意!菇Y果,他一開口說跟我講:「對不起,我們要有經驗的!鼓阒牢以趺锤莻主管講嗎?我說:「請問主管,哪一件事情你第一次做有經驗?比如說副總,你過去有做過副總嗎?你一定要有第一次。你在做副總之前,有沒有做過副總?」你們知道這個邏輯不能夠成立,但去應征的人都傻傻的,不知道怎么回應。沒有經驗?你當然沒有經驗!這件事情你沒有做過,你就沒有經驗,一定要有人給你機會,才會有經驗,每個人的第一次都是沒有經驗的。結果那個主管就說:「你講得是有道理,給你講到我很想錄取你,你來教人做生意,一定很好!挂粯拥牡览,《金剛經》很深?你不要談這個問題,你決心要學,它就讓你學起來;沒有決心,你當然不會。你要發(fā)心學習,不就得了嗎?!這樣,經典會不會看了?要越看越有信心,你應該發(fā)心學習這樣的最上乘法,就是頓教法門。你要下定決定,自己要真正有決心,這樣你就是不簡單的人。沒有人跟你說你是什么人,但你卻可以決定你要做什么人。舉個例子,「我決定要做一個道德很高尚的人!箍梢园!你也可以決定做一個道德很淪喪的人。沒有人跟你講:「你注定做一個卑鄙無恥的人!箾]有人講:「你就是注定來當圣人的!挂磺杏赡銢Q定,就是因為你決定,才會有機會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鼓阕约簺Q定要不要作佛,這個概念就很清楚了。
【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课腋阒v正確的概念,你自己的腦袋反駁我的概念,你這樣就是小根小智的人,因為你這樣說就是否認你自己,否認自己等于否認別人,否認別人也等于否認自己,這樣的心態(tài)就是小根小智的人,也就是說你被你的概念綁住了,你不愿意去突破,所以是小格局。我們人的潛意識有一個很糟糕的觀念,就是「疑」,這就是我們六個根本煩惱當中的「貪、瞋、癡、慢、疑、惡見」的「疑」,有「疑心」就不會有信,所以要斷疑生信,你的疑要斷。
【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俊蔡忑垺,古時候的人認為,下雨是海龍王在管。事實上會不會下雨就是因緣,因緣到了自然就會下雨,這是因緣法則,但是六祖大師也是隨順唐朝時的概念。這個龍王讓天下雨,下在閻浮堤,就是我們這個世界,這里指的是下大雨,代表「頓教法門」的意思,他現在講的是一個大法;雨下得很大,包括城鎮(zhèn)、村落,全部都被沖走,就好像這些樹葉小草一樣;這一段的概念就是說小乘人不能夠承受大乘法,所以全部被沖走。舉個例子,我們做父母的,雖然你的觀念很正確,但是你不能夠強迫你的孩子接受;你的出發(fā)點是為他好,但在他的感覺,你是在逼迫他,他是有壓力的,要么他乖乖地聽你的話,但是他從此就自閉了;要么他就叛逆,跟你吵起來;要么就離家出走;要么就自殺…報章雜志不是都在報導這種事情嗎?你講的是對,但是按照他現在的因緣條件,他不受用,所以你講的好話,反而變成壞話,傷害了他。不是你學了佛法,你跟別人講,他就會受用,你要按照他的程度講給他聽,不然你會害了他;我們不要斷人家慧命,我們就是要續(xù)佛慧命。你看,講話就像一把刀,它可以善用,也可以殺人。因為小乘人根器不夠扎實,一遇到大雨就被沖走了,表明他的格局太小了。
【若雨大海,不增不減,】這個〔大海〕就是大乘人的意思,大乘人的格局很大,所以縱使下七天七夜的大雨,還是不會漫出來,所以叫〔不增不減〕。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俊督饎偨洝吩谛睦,《金剛經》就是你的心;《金剛經》是鏡子,你照鏡子,就是看到自己。你把《金剛經》打開,就是看到自己的心,這樣就代表你會看經,這樣的人,就很容易心開悟解。他能夠真正明白它的道理,他就能夠開悟。一個開悟的人,徹底明白我們的自性早已具足般若妙智,完全不會懷疑,以后就按照智慧來觀照。〔不假文字〕,不明白道理的人,都在借助文字,或抓著文字不放!督饎偨洝肪褪鞘种割^,它不是月亮;月亮在哪里?在心里;你剛開始,先抓著手指頭,但抓著手指頭不放的人不會開悟。比如說我們看到天空有一道彩虹,我們說:「你看!」他一定順著你手指的方向,才看到彩虹;但是他不是要看手指頭,而是要看天上的彩虹。你讀經典,讀一年兩年三年,你還在看手指頭,這樣看不對。你說:「我也想看月亮,但是我看不到!鼓阕约翰恢绬?你現在在折磨的心也是月亮,只是這個月亮被烏云遮蔽而已。喜歡研究經典的人為什么叫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就喜歡說:「它在講什么?」他喜歡研究學問。修行人不是這個樣子。「這一段,無論它怎么講,他是暗示我應該從這里下手!拐嬲軌蛞娦缘娜, 他懂了,不假文字,意思就是說他不需要照書背,不需要動不動說《金剛經》哪一段說什么,《楞嚴經》哪一段說什么。就好像剛才那個禪師講「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惯@三句話,佛經里面沒有這樣寫,那是因為他開悟見性,他用他自己的語言文字表現的境界,他不需要借助別人說過的名詞,但是他并不是排斥文字,你不要誤會。你真的懂,你講一句不是佛經的話給我聽,一般人就是講不出來,你只要離開佛經,講智慧的東西講不出來,這代表你中毒了,過去執(zhí)著煩惱,現在煩惱加佛法,負擔越來越重。六祖大師遇到印宗法師,六祖才講幾句話,印宗就覺得他言簡理當,不需要假借文字。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人家問你說:「佛法在講什么?」你就說:「佛法就是在學習自我了解,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這就是佛法講的重點。接著,也讓我們教別人去了解他自己。我們一切的痛苦都來自于不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痛苦不就沒有了嗎?」以上我所講的這一段話,哪一本佛經有寫?!但是你這樣講,每個人都聽得懂,你為什么不這樣講?這樣你知道〔不假文字〕的妙用了嗎?!
【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譬如雨水,]相。[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用。[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體。
這段文字就是「體、相、用」。雨水是一種現象,不是從天上來,是從海龍王來,所以叫「用」。但是善于妙用的人,下這個雨,可以利益一切眾生,無論是有情還是無情的眾生,都可以因為天降甘霖而受益。這個水表面上是這樣下、這樣流,但它流到哪里去?還不是回歸為一體?!你自性的展現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那個大海是你的本體,不管怎么展現,還是回歸本體,所以叫「體、相、用」!阁w、相、用」跟三句論法可以結合,佛經常常有這樣的三種概念,可以結合,能夠妙用。但是你不要死板板去解釋那些名相,這樣你不會用。有些人看了佛學字典,也是不會用,你不信去查佛學字典,越看越不懂,我看很多人都是這樣,這樣代表你不明白它真正的道理。
【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课覀冏孕灾腔垡蚕裉焐系挠晁,也像龍王產生它的妙用一樣。真懂,你就可以好好地善用。什么叫善用?什么叫妙用?所謂善用就是善待自己和善待一切眾生。亂用是什么?就是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希望大家今天能夠收獲滿滿地回去,不是聽到這課才滿,而是你的自性本來就滿。希望你們能夠把握住每一次機會,這樣你隨時都有契入的可能。多少修行人喜歡研討《六祖壇經》,讀書人亦然,但很少人按照它的方式修行,它是頓悟法門。你們不要在《六祖壇經》里找方法,如果你想來學方法就是漸修,四念處、念佛、讀誦…都是方法,《六祖壇經》不講這些,包括六祖大師都不贊成人家坐在那里打坐。那他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 上一篇:六祖壇經講記 第27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講記 第29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