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著飛機跑

  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著飛機跑

  有人跟我說起念佛這個事情,他們可能看過以前東北一個居士寫的一篇批判我的文章。批判我什么呢?我當(dāng)時在東北跟他們這樣念《阿彌陀佛經(jīng)》,說——“爾時佛告舍利佛,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其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蔽艺f是“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然后他們就開始評判我。我把這個批判內(nèi)容給大家講一講,也可能大家得到一些啟發(fā)。我說“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實際這還是經(jīng)典上的話。他們是那樣說的——“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意思是我聞?wù)f阿彌陀佛了,然后我就念阿彌陀佛。我不是這樣說的,我說是“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他們就批判說我改經(jīng)典了,我說我沒有改啊!他說你不能念“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我說我應(yīng)該怎么念呢?因為那個標(biāo)點符號是過去古人圈點的,也有近代人圈點的,圈點的方法不一樣,我說我就圈點錯了對不對?我認錯。但我說,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就不一樣了。我記得《觀經(jīng)》上說——阿彌陀佛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攝取念佛眾生慈悲不舍。實際他這個載負也好,攝化也好,都是在念我們,不知道這個“個兒”大家好翻不好翻,翻不過來就是你背著飛機跑,翻過來就是你坐著飛機跑。大家都覺得好笑對不對?但很多人就是背著飛機跑,而不是坐著飛機跑,對不對?很多人念佛不去讓阿彌陀佛去載負他,反而去推這個阿彌陀佛,你不累嗎?我真想不通他們寫那一篇文章評判我啥呢?“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就是阿彌陀佛載負眾生、攝化有情,就是阿彌陀佛托負著我們的心了,阿彌陀佛的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照著我們的心了,什么心?——妄心。我們的妄心在念佛的時候就覺悟了,怎么覺悟呢?——我被載負了,怎么被載負呢?——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那我這個地方一定沒有障礙了,所有的障礙都是業(yè)習(xí),好,我就可以把業(yè)習(xí)與佛光先剝離一下,那我再犯業(yè)習(xí)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業(yè)習(xí),那就被載負了。但業(yè)習(xí)一來你隨著業(yè)習(xí)跑了,把阿彌陀佛給忘了,那你就背著飛機跑吧,那你就扛著飛機走對不對?

  現(xiàn)在我們明明是遇到了這樣一個載負法界眾生的廣大的教法、偉大的教法、不可思議周遍的教法、攝取一切眾生不舍的教法,我們舍他了,所以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子母相憶,不相離遠。那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這有什么不可以呢?他說“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這一念變味了,大家都認為變味了對不對?以前你認為是“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其名號”是你執(zhí)持名號、他執(zhí)持名號,我現(xiàn)在說的是“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設(shè)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執(zhí)持。

  佛在《阿彌陀經(jīng)》中這樣講——“眾生聞其經(jīng)典及諸佛名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佛的攝受;“已發(fā)愿今發(fā)愿當(dāng)發(fā)愿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都是佛在載負我們,他講你被攝受了、被攝化了,就是說你上飛機了。你說不行,我的油還沒加滿,但它跟你沒關(guān)系,你說我的資糧還不夠,但它跟你已經(jīng)沒有關(guān)系了。你這個時候可以安心看你的業(yè),看他人的業(yè),看共有的業(yè),什么業(yè)?——習(xí)慣。我們的什么習(xí)慣蹦出來,我們就處理它!不是說一聞到說“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我們就沒有習(xí)慣了,不是!他讓所有的眾生知道自己的習(xí)慣,知道他人的習(xí)慣,知道共有的習(xí)慣。這時候,你依這種純凈皈依的心再看你的習(xí)氣、他人的習(xí)氣、共有的習(xí)氣,不一樣了。因為以前我們把習(xí)氣當(dāng)成“我”了,現(xiàn)在起碼說習(xí)氣已經(jīng)不是你了,只是個習(xí)氣,你的習(xí)氣、他的習(xí)氣、共有的習(xí)氣。你從這個“我”的執(zhí)著中掙脫出來了,在哪一刻鐘呢?——“南無阿彌陀佛”之時!罢帐絿鵁o所障礙”是揭示法性的清凈性、平等性、無礙性、真實性、周遍性,如實表達了一切眾生的佛性

  佛性就是讓我們覺悟我們的習(xí)性。要不然我們念佛干啥啊?哎呀,“南無阿彌陀佛”,我要懺悔,“南無阿彌陀佛”,我要這個,我要那個……。你要的很多,你的心里不圓滿。“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南無阿彌陀佛”,清凈,“南無阿彌陀佛”,周遍,“南無阿彌陀佛”,如實。你說“南無阿彌陀佛”——給我點啥吧,“南無阿彌陀佛”——你給我點啥吧,給我一個一心不亂吧,給我個禪定吧,給我個神通吧,給我個財富吧,給我個……哎呀!你要的太多了!念一萬聲要十萬個東西,對不對啊?佛沒有念,沒有清凈,反而染污了更多的貪心,增加了更多的妄想!所以原來是個清凈的修法,反而形成了一個極貪欲的迷失的心智!為什么呢?阿彌陀佛是周邊圓滿的,阿彌陀佛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阿彌陀佛是清凈平等,阿彌陀佛是莊嚴具足,阿彌陀佛是真實安住,你安住了么?你徹底回歸了么?你道不可須臾離了么?所以“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我不誤導(dǎo)大家。

  這個菩薩寫了那篇文章,發(fā)表了一萬二千份,批判我,我很感激他,為啥呢?他使很多人知道了“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不得了,F(xiàn)在這個居士我還很感激他,我說你真正在傳播阿彌陀佛啊!他就批判我這一句,說我改變了經(jīng)文。實際上我是圈點逗號圈點錯了,對不對?偶爾地圈點錯了,突然感覺到“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了,對不對?“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真是不能差一點啊,差一點就麻煩了。我們作為一個凡夫有情想去載負阿彌陀佛,你是啥啊?你要干啥?一架飛機都扛不走,還扛阿彌陀佛呢!哎呀,現(xiàn)在的人真是太累、辛苦。有時候你搞不明白他要干啥,但大家都接受這個教育,你傳我,我傳你,一傳十十傳百,一代一代傳下來,傳下來什么呢?——怎么累怎么干,怎么辛苦怎么做。那這是佛法嗎?佛分明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但得諸樂,無有諸苦”,分明提出凈土一法乃至諸佛的教誨令眾生離苦得樂。你看那個念佛人的那個臉,不念佛還好,還會笑一笑;一念佛,連笑都不會笑了!

  “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與一切有情執(zhí)持名號,本來這就是文字的一個引導(dǎo)問題,但這個引導(dǎo)的背后給我們的意識法界帶來的,要么是一個嶄新的東西,要么是一個已經(jīng)陳舊的大家可以認為的東西,所謂的陳舊,就是大家在執(zhí)持,所以很多念佛人很辛苦。你說念佛再辛苦也是善業(yè),也比惡業(yè)要強啊?但很多人用自己的惡心、惡念、妄想心、貪欲心去念佛,雖然也結(jié)一個遙遠的善緣,但當(dāng)下許多人的確也做了很多毀謗佛法、誹謗彌陀的行為,就是一邊念佛一邊在詆毀的這種心理也是很強的,一邊念著阿彌陀佛一邊說沒有用這樣的煩惱的話。那我們用阿彌陀佛來憶念我們,加持我們,阿彌陀佛以光明照射我們、攝化我們、影響我們、成熟我們這樣的心理來念佛,那我們就會歡喜相應(yīng),就會安心,就會隨順,那就有不可思議的即下的利益,就是即念即解脫、即念即圓滿、即念印契自心的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現(xiàn)行功德

  因為很多人把念佛法門當(dāng)成一個修來世的說法了。大家都說死了往生對不對?那你不是修來世的是修啥的?所以人一看,哎喲,這修來世的人,他對現(xiàn)世不尊重不愛樂,他對現(xiàn)世感到失望了,這人受到了重大的打擊了。為什么呢?他不修這一生了,他修來世,這一生他沒有資本了,完了。大部分的念佛人人云亦云地把這個概念也就裝在自己的腦海里了,張嘴合嘴——哎呀,我臨終要往生、我臨終要往生、我臨終要往生、我臨終要往生。現(xiàn)在不管了,現(xiàn)在——我要苦,我要苦,苦什么呢?——臨終要往生,F(xiàn)在修苦行,有厭離心,對不對?現(xiàn)在越苦越好,苦了有厭離心。

  那這個方法,很多年輕人說,你年齡大了你念佛吧。為什么呢?你苦了一輩子了對不對?你還不念佛,念佛就是苦,再苦,再加個苦,然后就舍離了。哎呀,你看一個念佛群體,我說你們報個年齡,一二三四五,平均年齡——五十八歲,這就是好的團體了。我到一個地方,我說你們報報年齡平均一下——六十四歲。那年輕人跑那去了呢?年輕人怎么的也要修這一生,我這一生還長著了,我修來生干什么?來生是老年人的事。所以就把佛教搞成這樣一個東西了,大家腦海里在不斷地接受接受接受——念佛就是為了臨終往生嘛。你也說,他也說,不真也真了,大家說——哦,念佛是為了臨終往生,白天準(zhǔn)備資糧。晚上準(zhǔn)備資糧,熬,等死,臨終那一刻,阿彌陀佛來接我,走了。所以年輕人就不愿意學(xué)佛了,為什么呢?這樣的老年帳還是八十歲再算吧。

  我們要改變這種思想,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普攝一切有情,不光是我們?nèi)祟?不光是老年人類,不光是知道苦的人類、有厭離心的人類,是那些沒有厭離心的人類,讓他們智慧、讓他們快樂、讓他們輕松、讓他們喜悅、讓他們明亮、讓他們有善巧、讓他們在這個世間游歷自在,讓他們娛樂在人生之中,讓他們游歷在佛法的休息安樂之中,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大自在方便,那是佛陀給予一切眾生的真正的祝福與利益。這個很有味道。

  實際我們剛剛發(fā)心的,差不多都把這個苦,或者說一個超常的行為,認為是最好的東西,都有這么個概念。我到我剃度師父那去了,師父說“晚上睡覺啊”,我說“嗯,睡覺”。他說“不能坐那睡”。我說“我習(xí)慣了”。他說“外道!你讀讀經(jīng)典去,看看世尊怎么睡的覺!蔽艺f行,雖然一伸腿就發(fā)熱就難受,慢慢地聽師父的話吧,誰要你是師父的徒弟呢?不能做外道啊。后來就知道,這個苦最多是個助緣,讓我們警覺自己,這是可以的,但要把苦當(dāng)成一個根本,我們就大錯特錯了,那走錯路了。

  那么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阿彌陀佛來載負一切念佛有情,攝化一切憶佛念佛有情,聽聞名號功德,回施廣大利益,令眾生如實安住。如實就是安住,安住就是如實。你不安住就不如實,就不究竟;不究竟你就不如實;不如實你就漂在業(yè)力海中。如實就安住,安住就安心,安心就無來去,無增減,不垢不凈,那心智就坦然,坦然就在如實上,如實就是彌陀所給予,彌陀的給予就是安心,安心的事實就來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佛來給你印契,令你安住無疑!再也不需要掙扎了,再也不要索取了,再也不需要什么了。可以改變自己的現(xiàn)有,可以認識自己的業(yè)習(xí)、他人的業(yè)習(xí),但絕對不需要再索取了,為什么呢?你本來具足,你的心本凈本實本真,所以依本修法本自解脫,依本修法本自成就,依本修法本自莊嚴!

  依本而修,就是“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依本就是正修行,F(xiàn)在我們的修行都不是依本,都不是依阿彌陀佛的誓愿來修持,依阿彌陀佛所展示的報德來修持。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就是本,這個修是無修而修,正修行功德圓滿清凈,真實如實,徹底了義,非假于增減善惡是非大小,非假于來去,那我們就安住無疑,安住無疑即是往生,不可須臾離即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就是無間光、就是炎王光、就是不思議光,就是周遍十方平等安住,如實安住,就是依本安住,依本安住就是依本而修。那就是安樂國,所以未生安樂國土,已在安樂國土,何以故呢?心智清凈故,心智平等故,心智如實故,心智佛果所印契故,心智佛功德所給予故,心智如實莊嚴故!我們認識不清楚也沒問題,那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慢慢來。

  所以“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實際是把我們過去的修來世、死往生這樣一個僵化的理念做個調(diào)整。這個理念很僵化的,所謂僵化,就是一個對錯的說法,一個對的說法、一個錯的說法,對的說法就是解釋權(quán)在每一個人那里,合適你的你就認為對,不合適你的知見的那就錯了。我們這樣學(xué)佛,所有的佛法就是我們自己建立的,我們把所有的佛法改造了,結(jié)果學(xué)一年又一年,學(xué)一年又一年,還是老一套,哪一套呢?——合適我就是對的,不合適我的就排斥。那你上哪兒學(xué)佛呢?你不過學(xué)的是自我的對錯,你選了一個對你心念、對你業(yè)習(xí)的東西罷了,你把它處理一遍,再跟別人表達。所以說“我們大家執(zhí)持名號”,實際這是我們大家改造出來的東西,因為啥?這樣改你才安心,你念佛才安心。讓佛念你,你有點被動了對吧?我們的法身慧命太弱的時候啊,被動一點還好,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

  現(xiàn)在因為我們把所有的佛法用自己的意識改造過了再建立,所以這個地方就建立了對錯。改造過了再傳達,所以我們的傳達就是以訛傳訛。好了,大家這樣傳播的越多,我們就越迷失,離佛法就越遠。這很痛苦啊。在這么熱惱苦難的世界大家太需要佛法了,對不對?太需要了!不是你需要、他需要,是大家都需要,太需要了,太需要了!但我們不能這樣做,這樣做下去那就越走越窄了。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是順性而立的,是讓我們的那個妄想執(zhí)著回入到智慧海中、不思議海中、光明海中、無對待海中,消除我們二元的障礙與沉重,使我們的對待心理、掙扎心理、取舍心理徹底地休息下來,得到如實的安住,不可須臾離的安住。

  你要是不可須臾離地安住,你一舉心動念,你就知道是業(yè)了,所以“意樂人生”那五部曲你就知道怎么用了,你一動念——業(yè),不管你怎么動念,保準(zhǔn)是業(yè),業(yè)習(xí),若他人影響,若共有影響,保準(zhǔn)是業(yè)習(xí)。你久久地觀察,你就知道什么是叫自性了,自性的認知,那就是知本本自解脫,知本本自莊嚴,知本本自清凈,人就能如實地安心,安什么心呢?令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周遍下來,圓滿起來、莊嚴起來,隨順佛這樣的功德、菩薩這樣的功德,再看世間,所以一切世間佛愿所成,利益故,平等故,清凈故,那我們就可以用清凈的眼、智慧的眼、慈悲的眼來看這個世間,而不是用你的識心的眼、你對待的眼、你是非善惡分別的眼去看這個世界,那我們的世界就是平等的世界、清凈的世界、無對待的世界,就是一個莊嚴的世界,你很多莊嚴的東西不不求而遇,不求而得,不求而至,不用你求。那有的人說近代有個圓瑛法師,他提出來的口號就是求福求慧求往生,那你怎么不求呢?反過來說,我們現(xiàn)在隨順佛愿就是求福求慧,隨順佛愿就是求往生,要不然那就是沒有求,這個求要正行,要如實。

  所以第三種正修行的方式——“三者彼于一切世界,照佛會大眾,無余廣大無量供養(yǎng)恭敬贊嘆諸佛如來功德!边@個無余的供養(yǎng)恭敬贊嘆諸佛如來功德,的的確確是順性才能展示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覺悟的狀態(tài)、道不可須臾離的狀態(tài)、法性周遍的狀態(tài)、知本本自解脫的狀態(tài)、知本本自莊嚴的狀態(tài)、知本本自清凈的狀態(tài)。知本,本如是,我們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如是”,我們就會浮躁在自己的執(zhí)著妄想業(yè)習(xí)的一些表面現(xiàn)象上,而不知廣大的法性的作用。象我們這一房間的人,我們有一個共性,有個體性,共性我們要找得到了,大家的利益就可以在一個人的角度上回施給大家,但是別性各有守護。我們各人堅持自己的別性,這一個房間的人就很痛苦,這個痛苦是什么呢?各人要干各人的,這個屋就很吵鬧。但我們大家都同時傾向于一個清凈平等如實的一個共性,那么大家有一個共同點的認知,再看個性就得到了個體方便,那么人在個體上就能得到清凈平等的安住,而不去騷擾惱害于他人。這一點還真是需要我們通過對比來觀察與反思。

  慈法法師講于放光寺戒堂

  歲次辛卯六月十七 2011年7月17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