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卷第九之四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贊二
稽首阿彌陀如來,攝受眾生不思議;讖V長舌相經(jīng),諸佛護念不思議。
稽首執(zhí)持名號人,徑登不退不思議。我曾發(fā)不思議愿,欲以尊經(jīng)作寶塔。
綺廻漩澓妙莊嚴,令見聞?wù)呓詺g悅。善哉千里鄭居士,先得我心所欲為。
巧思妙筆奪天工,梵文迤邐無盈虧。我今合掌頂禮塔,愿塔普放光無量。
我今合掌頂禮經(jīng),愿經(jīng)住世壽無量。經(jīng)典所在即是塔,塔影所在即是經(jīng)。
若人具有廣大信,始獲頂禮無余情。若人得遇此經(jīng)塔,畢竟當?shù)脧V大信。
是故我今作贊頌,廣不思議佛慧命。
血書華嚴經(jīng)贊二首
法界無礙,殊文異派。上中下座,同條共會。正眼觀來,圓融自在。
隨沾一滴,滄海為隘。奇哉開士,發(fā)希有心。刺血書寫,字字精金。
放紅毫光,照微塵國。遇影蒙塵,頓證妙德。(省中開士)
刺血書成法界經(jīng),展時無字不光明。導(dǎo)歸無量光王剎,不墮狂禪鼠唧鳴。(澹居大德)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jīng)贊
介爾一心,三千性相。權(quán)實同歸,圓明絕障。文字離微,兔角柱杖。
即此離此,依然兩樣。能施能開,積年店帳。認取阿爺,當仁不讓。
十妙淋漓,今古如斯。若本若跡,觀心便知。三法融徹,六塵無別。
教行理經(jīng),同輪共轍。卓哉開士,心解口持。醍醐潤渴,甘露療饑。
七萬余言,言言實相。一任思量,(眉-目/+月)元眼上。梵音清雅,法界同熏。
一字染識,法王之昆。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jīng)贊(有引)
開士血書此經(jīng)王,初懼大事難成也。先然香一百八炷,以求加被,僅兩年告完。
不事世諦,作圓滿道場,獨閉門觀想。頓然三指,普供法界三寶。噫,力行出世妙善,
而不彰其名,此真普賢勝行已乎。蕅益智旭,深心隨喜,合掌贊曰,
為善妙在密,有德妙在謙。以此嚴性海,以此離世間。字字如來血,筆筆華藏泉。
三禪猶可壞,萬德終不捐。相將寶蓮?fù)?再聽龍華詮。
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jīng)贊(并序)
如來一代教法,唯法華為究竟之詮,以其直明設(shè)教之意,不止辯說法門綱目故也。是故法華明,則一代教法俱明,十方三世一切權(quán)實本跡俱明。如是則現(xiàn)前一念介爾心性,乃究竟明矣。智者大師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正是自心現(xiàn)量境界耳。世之求法華者,既不知求諸自心,求自心者,又不知求諸法華。宗說分張,罔殆病等。求其教觀雙美,解行合一,舍天臺誰歸哉。末代鈍根,障深慧淺,三大五小,不唯作望洋之嘆,且視為異物。妙峰大師,不惑眾咻,力宏一實,正如鳴陽孤鳳。逮幽溪大師,其道始全,甚矣正法難聞也。檇李恒公,桐溪子,幽溪孫。淡食十年,掩關(guān)載半。刺舌端血,書七帙經(jīng),僅十旬而告成。噫,難行能行,真不可思議妙行矣。讀其緣起,回向發(fā)愿,字字與菩提心相應(yīng),當知亦必念念與不可思議境相應(yīng)也。合掌贊曰,
稽首妙經(jīng)王,實相不思議。權(quán)實與本跡,究竟唯一事;滋炫_師,大蘇發(fā)妙悟。
五玄與四釋,廓徹菩提路。約教揀偏權(quán),觀心融怯怖。杲日麗中天,萬流歸本源。
山外徒疑畏,誰知龍樹禪。佛命從茲續(xù),心印從茲傳。故我恒開士,發(fā)心同普賢。
身命誓不惜,大愿金剛堅。七軸七萬字,字字皆金蓮。佛身全在中,聞見結(jié)妙緣。
不離此當處,因滿果亦圓。
卓無量普觀圖贊
會依報為蓮華,攝三身為自己。非以身往彼方,非移蓮花到此。
欲識個中消息,問取無量卓子。
西齋凈土詩贊
稽首楚石大導(dǎo)師,即是阿彌陀正覺。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xué)。
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花托。
亦愿後來讀誦者,同予畢竟生極樂。還攝無邊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張惡。
同居凈故四俱凈,圓融直捷超方略。
十八祖像贊并序略(有引)
佛一心燈,百千分炷,茍可照長夜者,皆佛光也。不藉茲光覺自他,乃於燈檠分彼此,愚矣。夫火之所傳,雖不知其盡,推厥元始,各有攸承。儻知熟食除冥,功用無別,勤身等事,又奚擇焉。然欲廣祠,不勝其夥。由是每事止宗一人,依戒次為先後。不唯尚名專尚實,不唯崇先亦崇盛。庶幾慧照熾然,永爍昏窈云爾。
西土受佛付囑大迦葉尊者(第一)。
王舍城,大婆羅門種,名畢缽羅。身真金色,具三十相。娶紫金光女,了無欲意。出家自誓得戒,見佛竹園,聞法證果,以寶衣易佛糞埽大衣。畢生行頭陀行,佛嘗分半座令坐。涅槃會上,佛告比丘,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當為汝等作大依止。佛滅七日,迦葉來赴,既茶毘訖,即共千阿羅漢結(jié)集三藏,宏持正法。二十年,次付囑阿難,入定於靈鷲山之雞足峰,持十三條金縷袈裟,待彌勒佛。贊曰,
愿居眾人後,不為一物先?v使不值佛,自成獨覺仙。根深枝乃茂,正法全仔肩。
拈花領(lǐng)微旨,結(jié)集印真?zhèn)。三藏急先?wù),舍利憑人天。閻浮第二師,裕後亦光前。
威德重?zé)o比,魔外聞遙蹎。安得再游此,一滌野狐涎。(拈花事,出大梵王問法
決疑經(jīng)。宋王安石于內(nèi)院見之藏缺,故禪者不知。)
西土持毘尼藏優(yōu)波離尊者(第二)。
五百釋子將出家,盡脫珍服與優(yōu)波離。波離念,彼尚能舍,我何戀焉,先往求度。釋子後至,禮上座,至尊者前不禮。佛曰,寧說三世佛是下賤人,勿說優(yōu)波離是下賤人也,此人持戒第一,眾中綱紀,人天最尊。釋子禮足,大地六種震動。佛示滅後,迦葉白椎,請尊者登師子座,結(jié)集律藏。贊曰,
戒是佛真身,律是僧父母。正法賴此存,人天均恃怙。
小大共遵由,何今復(fù)何古。稽首眾紀綱,萬世毘尼祖。
持犯與開遮,精析超群伍。哀哉末葉中,事理多莽鹵。
幸乘悲愿來,再作龍蛇主。陶鑄圣凡儔,同為舍那輔。
西土傳持法藏阿難陀尊者(第三)。
白飯王子,佛之堂弟,佛成道日生,面如滿月,為佛侍者,多聞第一。佛滅度,迦葉白椎,請登師子座,結(jié)集法藏。迦葉寂,宣化幾二十年。於恒河中流,入風(fēng)奮迅三昧,身分四分,與帝釋,龍王,毘舍離子,阿阇世王,各起塔供養(yǎng)。贊曰,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橫莫測其際,豎莫測其深。
始似畜聞?wù)`,終得反聞鍼。除病不除法,點鐵便成金。如何生盲類,舍此復(fù)他尋。
離經(jīng)墮魔說,執(zhí)石強作琛。棱伽金剛印,祖意良可欽。此言如不信,更問古觀音。
初來東土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尊者(第四、第五)。
東漢明帝夢金人,遣使西求佛道。遇二尊者,於中天竺大月氐,得佛立像,及梵本經(jīng)六十萬言。載以白馬,達洛陽。於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譯經(jīng)四十二章。後五岳八山道士,上表請試優(yōu)劣,火焚道經(jīng),悉成灰燼。所有呪術(shù),皆不靈應(yīng)。唯佛經(jīng)像,光明燦爛,五色徹天,分毫不爽。摩騰涌身飛空,現(xiàn)諸神變。法蘭出大梵音,宣明佛法。天雨寶花,大眾欣悅。摩騰卒,法蘭譯佛本行經(jīng)等五部。贊曰,
堂堂震旦境,久已蒙佛影。猶俟千余年,正法乃昭炳。卓哉二大士,神力真勇猛。
感應(yīng)不失時,定慧發(fā)深憬。除彼生盲人,誰能見弗省。折伏魔外心,掀翻愛見阱。
萬古仰余暉,碧潭圓月冷。何時復(fù)現(xiàn)神,家風(fēng)頓重整。
初至江南建舍利塔康僧會尊者(第六)。
康居國人。赤烏四年,見吳主曰,如來遷化,已逾千載,靈骨舍利,神應(yīng)無方。吳主曰,舍利可得,當立塔,若無驗,國有常刑。師謂徒曰,大法興廢,在此一舉,當潔齋懇求。七日至三七,眾且懼。忽鏗然有聲,中舍利五色。吳主自瀉銅盤,盤即裂。火燒鎚擊,亦無所損。因起浮屠,置建初寺,名地曰佛陀里。(即今天大報恩寺)贊曰,
無量戒定慧,莊嚴清凈身。堅固不可壞,應(yīng)物現(xiàn)奇珍。誰能深諦信,懇到復(fù)精純。
冥契究竟果,建立菩提因。靈骨文彩古,眾生耳目新。迥超思議表,恒示迷流津。
長干佛陀里,塵劫開光輪。莫言此是幻,離幻別無真。
東土初受具戒,朱士行沙門(第七,時出家者尚存俗姓)。
漢魏以來,出家唯受三歸,大沙門無別高貴。鄉(xiāng)公正元元年,曇摩迦羅與曇諦,在洛出四分戒本,受戒羯磨法。沙門朱士行,為受戒之始。甘露五年,講道行般若經(jīng)。(講經(jīng)之始)嘆譯理未周,乃發(fā)跡長安,至于闐國。(沙門西游之始)得梵本般若,國禁不傳東土。士行請驗以火,無損。王信異,許傳。即寄經(jīng)東歸,名放光般若。贊曰,七種得戒中,白羯磨第一。僧寶久住持,最勝無倫匹。佛法入支那,昭彰匪一日。甘露獲先嘗,沙門稱首出。況復(fù)登座王,忍衣慈為室。發(fā)足始西游,獲得希有帙。戒慧及神通,堪作群靈率。代遠罔聞知,聊為稽首述。
蓮社始祖慧遠法師(第八)。
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幼好學(xué),博綜六經(jīng),尤善莊老。二十一歲,師事道安。二十四,大善講貫。晉孝武大元六年,至廬山,夢神告以母他往。夕大雷電,林壑洞開,素砂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九江刺史桓伊,為建東林寺,殿名神運。嘗謂諸種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結(jié)社者有十八高賢,及一百二十三眾,皆登安養(yǎng)。時江東經(jīng)卷未備,禪法無聞,律學(xué)多缺。師令弟子,越嶺遠求得之。著法性論,創(chuàng)明涅槃常住之理,什師嘆暗與理合。安帝時,桓玄令沙門拜王,師致書諫止,著沙門不敬王者論。師居山三十年,專修凈業(yè)。三見佛,不言。義熙十二年七月晦日,佛來迎云,七日後,當生我國。至八月六日,耆宿請以豉酒治病。師曰,律無通文。又請飲米汁,師曰,日過中矣。又請飲蜜水,乃披律尋文,卷未半,坐逝,壽八十三。贊曰,
念佛三昧寶,圓頓法中王。挺生神圣士,勇猛獨承當。香象截流度,搗丸集眾香。
大德矜細行,禪律咸舒光。法性悟常住,僧儀超帝皇。才識邁前哲,密證不自彰。
文成印乃壞,怡然返故鄉(xiāng)。高風(fēng)千古在,歸命附慈航。
初往天竺求律,法顯沙門。(第九)
晉安帝隆安二年已亥,從長安發(fā)足西往。義熙十二年甲寅,泛海而還。備嘗險阻,具在本傳。贊曰,
稽首勇猛士,發(fā)心求戒律。西行不惜身,安知勞與逸。
往返十五年,經(jīng)歷百千怵。但念觀世音,云開復(fù)見日。
愍此邊地苦,欲住還東出。去時多同行,來時僅存一。
惠我毘尼燈,照我千年室。讀傳憶深恩,血淚如泉滭。
東土禪宗初祖,菩提達磨大師,(第十)
南天竺香至王子。西土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付以大法,囑六十年後,往震旦行化。梁大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武帝詔見,問曰,如何是圣諦第一義。云,廓然無圣。問,對朕者誰。云,不識。帝不契,遂渡江入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後付法與二祖慧可,并授袈裟表信。且曰,棱伽四卷,可以印心。往云門千圣寺坐逝,葬全身於熊耳山。明年宋云從西域回,遇師只履手攜,翩翩獨邁。開壙而視,唯空棺只履。贊曰,
震旦多大乘,昂昂千古英。譬如龍已就,待師一點睛。廓然無圣諦,棱伽印分明。
不識真不識,同死不同生。得髓依位立,只履仍西行。哀哉五葉後,宗說還分爭。
經(jīng)既成名相,坐復(fù)同聾盲。誰信安心訣,從來匪涉程。
天臺教主智者大師,(第十一)
名智顗,字德安,俗姓陳,父梁益陽侯。母徐氏,夢香煙五彩,入懷而姙。生時神光發(fā)屋,堯眉舜目,臥即合掌,面必向西。十七誓為沙門,十八出家,二十受具,精通律藏,常樂禪悅。二十三謁思禪師於光州大蘇山。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昏曉苦到,如教研心,柏盡繼栗,月沒燎松。二七豁然大悟,三十歲游金陵,三十八入天臺。卜居於佛隴,降魔於華頂。陳少主復(fù)請住金陵光宅寺,講法華經(jīng)。隋太子受戒,上師號曰智者。次於荊州玉泉,授關(guān)云長神五戒。說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五十八歸天臺,年六十說諸法門,安坐入寂,藏龕於佛隴西南峰。煬帝大業(yè)元年開視,唯空床虛帳而已。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經(jīng)十五大藏,造像八十萬軀,剃度萬四千人,傳法者三十二人,得悟者千余人,三十年唯一衲。贊曰,
歸命大教主,人稱小釋迦。本地不可測,示跡乃堪夸。靈相兼堯舜,神德動夷華。
權(quán)實窮奧旨,歸宗在法華。四辯霔妙雨,兩足嚴大車。止觀傳心印,玄文伏偏斜。
永劫述難盡,功若恒河沙。允矣無上士,奚止壓百家。
慈恩教主玄奘法師(第十二)。
洛陽陳氏子。十一歲,誦通維摩法華。唐太宗貞觀三年,游西竺。備嘗險阻,歷百三十國。凡如來化跡,無不禮敬。初欲學(xué)龍樹宗,其徒令服藥求長生,方可研宗旨。師本欲求經(jīng),恐負宿愿,遂學(xué)法相於戒賢法師。賢已一百三歲,蒙文殊付托,忍死待師。貞觀十九年東歸,撰西域記,譯地論,唯識大般若經(jīng)等。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令眾念彌勒佛,右脅而逝,是夕白虹四道貫井宿。贊曰,
法界無差別,差別無量具。五位百法門,數(shù)句非數(shù)句。欲悟真圓融,那得廢行布。
所以古文殊,苦勸賢師住。奘師既西游,此道乃有付;阻べ,一生補佛處。
覆實且施權(quán),誠哉有遠慮。師已契慈心,兜率宮先據(jù)。
密教初祖,金剛智灌頂國師(第十三)。
西土人,親傳龍智阿阇黎法。唐開元七年,抵廣州,詔入見,館大慈恩寺,圖七俱胝像,令自開目。明年遷薦福,所至結(jié)壇作灌頂?shù)缊。二十年八?告其徒曰,白月圓時,吾逝矣。至期,右遶毘盧像,頂安貝葉,坐逝。贊曰,
顯密二種教,各具四悉檀。顯或可擬議,密更難仰鉆。授受有秘印,成就須凈壇。
稽首灌頂師,懷道來真丹。圓頓超言象,云物聊示端。菩提乃宗要,事理非偏安。
傳至金剛手,醍醐佛所嘆。遶像頂貝葉,萬古月同看。
清涼教主澄觀國師(第十四)。
會稽人,姓夏侯。十四歲誦法華經(jīng)得度。先學(xué)律,次學(xué)論,次學(xué)賢首宗,次從荊溪學(xué)臺宗,次遍學(xué)南北二宗。凡此土儒老,竺乾梵書,外部異計,四韋五明,顯密儀軌,莫不旁通。居大華嚴寺,專行方等懺法。講華嚴經(jīng),造新疏,及演義鈔。壽一百二歲,臘八十三。身九尺四寸,手垂過膝,夜目發(fā)光,晝?nèi)圆凰病2殴岸P,日記萬言。十誓律身,盡形一食。歷九朝為七帝師,講華嚴至五十遍,建無遮大會十五會,宏法弟子三十八人。贊曰,
華嚴法界海,萬派咸朝宗。不有大龍象,誰能力宏通。十玄啟深奧,六相明圓融。
性相既非二,生佛豈異同。;超今古,儀表等世雄。宗說分復(fù)合,乘戒替還隆。
重重十法界,馥馥十誓風(fēng);渍{(diào)御師,千載開盲聾。
會歸宗鏡,永明大禪師(第十五)。
名延壽,字沖玄。吳越王時為稅務(wù),用官錢放生,當棄市,臨刃色不變。貸命,出家,得法於韶國師。九旬入定,鳥巢衣裓,行法華懺。見普賢執(zhí)蓮花在手,特上天臺智者巖,作甲乙二鬮,甲一生禪定,乙誦經(jīng)萬善莊嚴凈土,七度得乙,於是專修凈業(yè)。誦經(jīng)三載,觀音以甘露灌其口,日課一百八事,未嘗暫廢。師以天臺賢首慈恩三宗互異,乃館其徒之知法者,博閱義海,更相質(zhì)難,而衡以心宗。又集大乘經(jīng)論六十部,兩土圣賢三百家之言,證成唯心之旨。為宗鏡錄百卷,及萬善同歸集等。師坐逝後,有臨川比丘,病入冥,見閻王拜師像,云於西方上品受生矣。贊曰,
法法本唯心,何同復(fù)何異。哀哉罔殆流,執(zhí)語迷實義。各隨遍計情,爭立我人幟。
吾師集大成,萬善歸同智。向上最玄機,日課百八事。高登上品蓮,幽冥亦翹企。
宗鏡照大千,生盲罕知利。安得師再來,重聞天樂瑞。
得戒和尚,云棲大師(第十六)。
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古杭人,姓沈,少為名儒。三十歲出家,參
遍融等大老,密有契悟。住靜云棲,不覺成叢席。專修凈土,敦尚戒律。不拈機緣,
不稱方丈,不崇殿閣,不侈衣食。以平易老實,力挽浮風(fēng)。凡警策大眾,開示出生死事,未嘗不聲淚俱下。放生結(jié)緣,施食作福,不計其數(shù)。年八十二示寂。旭少為邪師所誤,力詆三寶,聞大師自知錄序,始轉(zhuǎn)邪心。廿四出家,入山作務(wù),見規(guī)約中,有學(xué)戒式。遂發(fā)菩提心,胡跪大師像前,然香頂受二種戒本,以附私淑之科。贊曰,
宣尼讓圣仁,堯舜稱猶病。大道曠無涯,如何一蹴盡。嗟此澆漓時,人各爭高峻。
言行每相違,欺世同梟獍。卓哉真導(dǎo)師,懲俗從先進。制作似孔周,謙退如臨浚。
悲予發(fā)心遲,弗獲親慈訓(xùn);追钸z容,愿作蓮邦胤。
刻書本藏,紫柏大師(第十七)。
真可,字達觀,別號紫柏,吳江沈氏子。行腳時,因疑張拙偈大悟。參
遍融尊宿,愿嗣其德。師念大藏卷帙重多,遐方僻陬,有不聞法名者。倡刻方冊,以便流通。設(shè)遇輕謗,愿自代罪。令處處見聞經(jīng)法,作金剛種,皆大師力也。大法自任,絕無我相。心直口快,不顧時忌。發(fā)愿入狴獄酬宿債,獄中度無量人。乃說偈坐逝,壽六十一。越十一年,憨大師茶毘之,舍利無數(shù)。生平專持毘舍浮佛偈,亦以示人。四十余年,脅不著席,不見女人,常露坐不避風(fēng)霜。重興梵剎十五所。古宿語錄,若寂音尊者所著論文,世所不聞,盡搜刻之。贊曰,
僧風(fēng)久不振。挺生大圣賢。愛見一握斬,法道全仔肩。雄猛超龍象,悲誓證無緣。
深知教外旨,終藉文字傳。創(chuàng)刻方冊藏,助顯直指禪。圜中酬宿債,來去胡翩翩。
舍利鎮(zhèn)雙徑,半偈功已圓。愧我瞠乎後,何時受策鞭。
夢中接引憨山大師(第十八)。
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和州人,姓蔡。生時白衣重包,浴水異香,口如仰月,眉五彩,發(fā)紺青色。十二歲出家,二十六入燕,盤山住月余,身世豁空。胡順庵署中,入定一七,皆無取著。住五臺八年,夢法界圓融觀境,又夢升彌勒樓閣,聞?wù)f識智差別之義。次住東海牢山,豁悟棱嚴觀境。後因方士流言,逮下詔獄,受種種刑,神色不異,夢大士安慰。以百萬生靈托之。遣戌雷陽,力清曹溪祖庭,為靈通侍者受戒。代戴督府出師征撫猺獞,果救百萬余命。晚赦歸南岳,次住匡山五乳峰。閉關(guān)念佛,晝夜六時,各課萬聲。庚申雪嶺峻師登山問安,旭寄香一瓣,蒙大師慈札獎導(dǎo),偈語開示。辛酉大師復(fù)住曹溪,壬戌旭決志出家,三夢大師接引。恨駑劣不能遠趨,乃求峻師剃發(fā),以是大師所贊許也。癸亥冬,旭在天臺打七,忽夢大師容稍憔悴,似有所囑。後知正屬示寂時矣。壽七十八,龕遷曹溪。歷年二十,開視之,全身堅固,衣服鮮明,爪發(fā)俱長,皮膚黃白,光潤如生。遂金漆護之,同六祖肉身供養(yǎng)。贊曰,
長干佛陀里,間出名世豪。氣宇似王者,筆陣若江濤。宗教任游戲,真俗隨逍遙。
履險不異擔(dān),就卑能屈高。賢智望且怖,愚劣親可翹。生平半疑信,末後始解嘲。
示我歸路穩(wěn),哀哉甘自逃;状仁牧,終當為我招。
自像贊三十三首
謂爾為禪,門庭弗專。謂爾為教,瓣香弗宣。謂爾為律,標榜弗虔。形骸枯槁兮神情自豐,資性鈍拙兮詮辯自雄。觸著渠兮猛虎毒龍,識得渠兮和氣春風(fēng)。據(jù)爾一狀自首漫云,憲章紫柏可,祖述永明壽。仔細檢點將來,不免萬年遺臭。
踢翻禪講窠臼,掀開佛祖頭顱。筆底轟雷掣電,舌尖缾水盤珠。
只有一端可笑,依然具縛凡夫。
學(xué)無常師,交無擇友。重實輕名,慈心毒口。有時似孩提之童,有時似喪家之狗。
不解趨吉避兇,安知推薄居厚。踏破溪山萬朵云,人前處處揚家丑。
抱嬰杵之苦思,蒙李陵之垢辱。眼孔爍破太空,行履渾無可錄。
廢既中清中權(quán),隱居放言成局。贊毀一任諸方,智旭元是智旭。
參禪禪不悟,看教教不深。持戒不具足,念佛不一心。慣掉掣空臂,出入荊棘林。
訶佛亦罵祖,狎獸兼友禽。全身等微羽,片語重千金。支那國里留個硁硁小人種,
千古萬古未審誰知音。
咄哉鍾大郎,忒煞無拘束。日夜恣無明,增長貪瞋毒。自贊復(fù)毀他,指直還作曲。
玩弄佛與魔,顛倒真與俗。
舉筆動舌時,每使鬼神哭。人說你聰明,我說你木梏。孟浪過一生,究竟結(jié)何局。
不是生西方,便是墮地獄。
單提極則正令,不墮今時窠窟。假饒黃孽云門,未免遭吾一摑。且道向上一句,
畢竟是個甚麼。合掌稱云,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像,下八首同)
不度德,不量力。妄欲砥柱中流,誰道連身汨沒。努力扒將起來,未免筋疲骨仄。
賴有金剛種子,從來不受侵蝕。彌陀一句作津梁,阿鼻直達安樂國。
好個不唧留漢,前後絕無思算。佛法講得許多,煩惱何曾少斷。雖然瑕不掩瑜,
爭奈夜猶未旦。只有西方路熟,且喜救得一半。直待彌勒下生,方了者重公案。
信得是心是佛,乃信是心作佛。所以枯坐喃喃,耑念阿彌陀佛。偏要記串記千,
不學(xué)瞞頇鶻突。無論專心散心,聲聲滅罪八十億劫。假使眾生界盡,虛空界盡,
我此持名,終無休歇。
不愿成佛,不求作祖。不肯從今,不敢畔古。念念思歸極樂鄉(xiāng),心心只畏娑婆苦。
六字彌陀是話頭,千磨百難誰能阻。天下元非可援,且學(xué)顏淵權(quán)閉戶。直待西方去復(fù)來,
普與塵沙擊法鼓。
愿大不遺塵界,膽小怕墮地獄。見人嬉笑滿容,禮佛悲哀痛哭。終日輪串數(shù)珠,
唯恐萬聲未足?v有一隙獨明,且無片長可錄。只圖下品蓮生,便是終身定局。
豈敢大言欺世,致使法門受辱。
野性懶且癖,獨與竹石宜。泉聲演佛號,助我西方思。有時瞑目坐,遙隨落日馳。
有時高聲呼,懸想母憶兒。頗信感應(yīng)理,寧復(fù)惑他歧。須彌或傾動,我志不可移。
哀哉生死夢,痼疾誰能醫(yī)。庶幾一丘壑,聊免蠅蝸癡。
生平少實德,此像何勞傳。獨有不欺心,較勝近日禪。愿居眾人後,不為一物先。
四儀持佛號,弗論散與專。信愿終無貳,定育珍池蓮。與爾眾上善,歷劫形神聯(lián)。
不參禪,不學(xué)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shù)珠一串真風(fēng)調(diào)。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沈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里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舟*造]。
徑山樓下,迷卻父母生身。永慶堂中,依稀指鹿為馬。九華靜室,曾吃腐滓粃糠。
靈峰藏堂,又復(fù)違於時夏。而今向此枯樹里,胡思亂想作麼。咄,忽遇樹倒藤枯,
且喜相隨來也。(枯樹入禪像)
若欲利人,何不向萬眾叢席揚名。若欲自利,何不向萬山深處藏身?茨氵M退失據(jù),
昧卻發(fā)覺初因。雖然被他簡點,且喜有理可申。不愿一日賣得千擔(dān)假,但愿千日賣不得一擔(dān)真。(說法相)
行年五十,猶未知非。七顛八倒,簸舌鼓皮。見惡不省,見善不齊。胡思亂想,惹謗招疑。踢破性相兩家界限,翻倒南宗北教藩籬。有時不恭,則濫同下惠。有時褊隘,則彷佛伯夷。獨得一點好訣竅,失便宜處占便宜。
毘盧頂上,不肯安身立命。跛驢腳邊,偏要尺退寸進。可憐五十年來,難得半時寧靜。
未知性具圓宗,枉向缽盂討柄。已悟性惡法門,元來即是病行。
猶憶十二三時,便要豎賢圣幟。而今五十余年,何嘗知得天德。況進思三十未立,四十多惑。既不堪作宣尼子孫,又豈堪稱釋迦兒息。仔細簡將來,只是一個騙飯吃的老賊。
胸中沒半個字腳,筆下有萬卷詩書。肚里無分毫芥蒂,舌頭有多少毀譽。好像一科大樹,
只是其名曰樗。(著述相)
也是百萬人天知識,也是三家村里學(xué)究。也是戒定慧的前茅,也是貪瞋癡的領(lǐng)袖。
只因沒有的確師承,到底只是個八不就。
生平過失深重,猶幸頗知內(nèi)訟。渾身瑕玷如芒,猶幸不敢覆藏。藉此慚愧種子,
方堪送想樂邦。以茲真語實語,兼欲寄誡諸方。不必學(xué)他口中,爛翻五宗八教。
且先學(xué)他一點,樸樸實實心腸。
昔年融師會里,或曾燒火埽地。所以今在幽棲,妄拈第一義諦。不涉擬議思量,不離語言文字。人天大眾未免驚疑,賴有湛公堪作證質(zhì)。切勿將此丑容,竄入百祖隊中。但可留與兒孫,作個古董玩器。
注盡十二部經(jīng),不曾增減一字。講盡八萬律儀,不曾行得一事。釋迦如來,喚作不肖丑兒。彌勒世尊,訶為癡頑傲弟。獨有阿彌陀佛,藏垢納污,金手接向下品蓮花安置。
稽首蕅益真,頂戴如來像。此像既非真,此真寧有兩。諦觀像與真,唯是自心想。
心不屬圣凡,圣凡乃并朗。凡夫坐蒲團,圣應(yīng)居其上。凡因企圣果,分明示諸掌。
念念恒現(xiàn)前,形影終無爽。我亦信弗疑,爾亦安毋強。覿面語默忘,何勞復(fù)助長。
鎮(zhèn)古但如斯,不覓時流賞。欲從亦末由,寧思更鉆仰。白日臨青天,遍界消魑魍。
愚昧任譏嗤,龍神任稽顙。個事絕成虧,十尺元一丈。但駕慈悲航,同搖般若槳。
法界為津梁,直尋豈尺枉。更問古觀音,方知若應(yīng)響。
蘊慈合掌問持戒,我說持戒須蘊慈。慈是下化眾生本,慈是上求佛道基。不殺不盜不婬妄,拔苦與樂功甚奇。專護性遮令清凈,仍須念佛求生西。設(shè)不求生極樂國,只恐仍遭隔陰迷。設(shè)能信愿求彼土,雖曾有犯亦成機。是以我今但念佛,一句彌陀法界師。不勞學(xué)漱趙州口,不勞學(xué)奮云門威。聲聲坐斷圣凡路,四句咸離絕百非。三身四德覿體露,爍破鳥空鼠即癡。蘊慈蘊慈應(yīng)諦信,佛號圓成八萬儀。
人知其貶古斥今,不思忌諱。不知其談教說禪,不立文字。上法座兮口若懸河,下法座兮目無所視。從朝至暮稱阿彌,矻矻孳孳將數(shù)記。三十年來不改弦,從茲堪盡未來際。十種可盡念無盡,一切三昧一三昧。具縛凡夫甚希有,決不妄言圣賢位。蒼暉若欲恒相隨,剎那勇發(fā)菩提志。
蒼云傳我容,問我何行腳。我行苦且長,為君說其略。十二從外傅,立志為圣學(xué)。
誤造謗法罪,幾至大墮落。十七聞佛言,幡然始改惡。二十丁父憂,悲極如夢覺。
見地藏本愿,且哭且欣躍。次年書懺法 腪酒戒不卻。廿三聽棱嚴,急參者一著。
廿四逃出家。處處遍尋摸。云棲及雙徑,天臺來往數(shù)。但自究根源,不問他人彴。
甫得門路清,遂遇境緣虐。虛名日已彰,功行日以弱。至年三十八,大病為良藥。
高臥九子峰,糠滓堪咀嚼。甫注梵網(wǎng)經(jīng),遂有溫陵約。抱病述玄文,抉開千古膜。
從閩至吳興,乃到長干郭。注述雖云富,將錯還就錯。今年五十三,依然是具縛。
損已以利人,古圣所嗟愕。深悔亦較遲,靈峰聊暫托。一句阿彌陀,堪為良夜柝。
汝但挹我清,勿更同予濁。
露出娘生半身,數(shù)出今生敗缺。慕憨翁之擔(dān)當法門,不能學(xué)其不避斧鉞。慕雪浪之力埽葛藤,不肯學(xué)其一味輕忽。慕云棲之盛德謙光,不能學(xué)其廣作舟筏。慕壽昌之真參實悟,不能學(xué)其到底不歇。慕幽溪之中興臺觀,不肯學(xué)其單守一橛。慕顓愚之冰霜操履,不能學(xué)其大辯若訥。愿學(xué)紫柏之宗教圓明,遠不及其純鋼鑄骨。噫,此是吳門不唧[口*留]的鍾振之,而今又喚作北天目的老矻硉。幾翻鼓翼欲騰空,幾翻又向荒原蹶。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認得真,源泉畢竟歸滄渤。
生平不解藏拙,露此贓私頑劣。說起彷佛依稀,覿面何嘗親切。賴有一串數(shù)珠,卻是生平秘訣。所以喚作蕅益,未是證龜為鱉。寄語理安法友,不必思量分別。但如丁蘭事親,管取刺之出血。
此是蕅益道人,生平不善逃名。處處藏頭露尾,可恥聲聞過情。偶向豐南揚家丑,天鼓毒鼓仍齊鳴。剿絕百千歧曲路,直教同作蓮邦民。
平生自救不了,只為門前之遶。而今始解藏身,驀入靈峰深島。拋開世上繩鞭,取足山中水草。少室天臺盡踏翻,東土西天皆觸倒。簡點身心過失多,徘徊今古知音少。畢竟誰為楊子云,問取禾城姚廣老。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 上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 下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十之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七)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九)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