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四)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四)
示劉今度
上品上生三種人,首云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蓋戒為萬行總都,而慈心不殺,又為戒行先務。以此圓發(fā)三心,何土不凈哉。三心者,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誠心。顯法身德,樂集一切功德,名深心。顯般若德,弘誓無盡,名回向發(fā)愿心。顯解脫德,戒亦有三,攝律儀戒,無惡不斷,即成法身。攝善法戒,無善不滿,即成般若。饒益有情戒,無生不度,即成解脫。慈亦有三,生緣慈,不殺生緣,觀一切眾生皆我父母兄弟六親眷屬也。法緣慈,不殺法緣,觀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也。無緣慈,不著我緣,觀現(xiàn)前一念佛性,無所不遍,十方三世有情無情,同一覺體,無二無別也。念念修此三慈,即凈三聚。三聚戒凈,三心即具,上品上生無疑矣。又觀行三心,能生上品凡圣同居凈土。相似三心,生上品方便有余凈土。分證三心,生上品實報莊嚴凈土。究竟三心,生上品寂光凈土。永嘉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金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此之謂也。
示穎生
大慧禪師禮觀音文,最有靈驗,妙在行之密而且恒。若不密不恒,雖至圣亦何由無感輒應也。凡頂禮之法,靜夜時,先于像前燒香供養(yǎng),精持大悲神咒三五遍,以凈壇。次合掌對像讀贊觀音文一遍。次至誠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十二拜,乃跪誦觀音文回向。如此行去,勿與人知,三年不輟,必得靈應。隨其根行,所發(fā)戒定慧三品,各各有上中下不同,將藏中法華三昧修證之相,細自簡察,庶不墮魔事。
示馬堯都
世衰道微,由圣學不明。圣學不明,由功利惑志。不有豪杰振其頹,吾恐孔顏真脈不墮地者,幾希也。豪杰,不過念念以圣賢自待,見賢思齊,知過必改,訥于言而敏于行,友直友諒友多聞,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如此用心,而不優(yōu)入圣域,吾不信矣。下手直捷方便,莫如致良知。夫知善知惡,猶眼知色,鼻知臭,非不學而知哉。知善而不能如好好色,知惡而不能如惡惡臭,非不致其良知哉。有良知而不肯致,則為自欺,自欺即自暴自棄。若能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以致之,即是自慊,自慊即意無不誠。意無不誠,欲不謂之大圣大賢不可得矣。故曰,欲誠其意,先致其知。誰謂致良知外,別有誠意功夫也。然致知又在格物,故陽明云,為善去惡是格物功夫。至于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則可謂格物而物格,物格而知至意誠矣。昔張子韶未悟物格之旨,大慧師曲示之乃悟。蓋三界因果,一切惟心,心外無物,故名物格。非大慧不能曲垂方便,暗擊旁敲。非子韶不能因指見月,頓領深旨。倘向此薦取,則不負靈山親囑。亦如孔子之于春秋,孟子之于戰(zhàn)國,不必得君行道,而萬世圣學絕而復續(xù),豈非豪杰本分中事哉。堯都堯都,勿以予言為河漢也。
示玄著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xiàn)前一念心性而已。現(xiàn)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內外中間,非三世所攝,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諦審諦觀,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便成眾生知見。若仔細觀此眾生知見,仍不在內外中間諸處,不屬三世,不墮四句,則眾生知見,當體元即佛知佛見矣。倘不能直下信入,亦不必別起疑情,更不必錯下承當。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凈,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也。此棒打石人頭,曝曝論實事。若要之乎者也,有諸方狐涎在,非吾所知也。偈曰,
眾生知見佛知見,如水結冰冰還泮。
戒力春風佛日暉,黃河坼聲震兩岸。
切莫癡狂向外求,悟徹依然擔板漢。
示爾先
仁者先難而后獲。夫欲明明德于天下,最先格物,格物非事之最難者邪。乃大慧示子韶,但知格物不知物格,舉斬像落頭事,子韶乃悟。噫,古人但知格物之難,而不知物格之易也。今人但知物格之易,而不知物格之難也。請更以一事證之。皐亭永慶寺有化主明澈,往海岸一庵,與彼主人共榻。主夢賊至,大呼撲賊,明澈被打,驚呼助撲,鄰聞急來救,則二人名謂打賊,結手不放。既見火光,大笑而臥。此格物邪,物格邪。知此義者,則知大慧所點子韶所悟,物格而后知至,乃至天下平不難矣。
示清聞
克除習氣,莫若三業(yè)行慈。三業(yè)行慈,則無十過。十過既除,十善斯在,而五乘之本立矣。然后以實相印之,法法皆歸佛道。古有行之,常不輕菩薩是也。初隨喜品,便凈六根,何俟誦說,方名深觀。果能以慈修業(yè),自能善入佛慧。不然,學問愈多,我慢愈熾,習氣愈長,去道愈遠。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可懼也。
示松石
佛種若有,何勞從緣方起。若本無,緣又何能起之。設謂亦有無,豈不相違?v謂非有無,終成戲論。假使離卻四句,又墮第五不可說句中,作么生是入道之機。不見道,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總不得。雖然如是,不得一向。茍知不可說句之非,則知有因緣故亦可得說。謂有可,如鏡有像性故。無可,鏡中元無像故。亦有無可,鏡像緣至則現(xiàn),緣去則櫧晙?豜????鏡像現(xiàn)而無實,無而能猐???婣峉坬離四句,而圓照四句,從緣起處,不辨自明矣。古有熟讀三千部之勤,后收曹溪一句亡之效。迷時法華轉,即悟時轉法華之緣也。茍懲依文解義之迷,便離文字別求解脫,加于迷一等矣。
示蒼牧
二死大海,戒為舟楫。欲受戒品,尤以發(fā)菩提心為本。蓋菩提心,正出世戒體。大小律儀,則菩提心之相也。發(fā)出生死心,降伏愛見,是聲聞戒體。發(fā)上求下化心,自調調他,是大乘戒體。發(fā)生佛體同平等普度心,是最上乘戒體。既發(fā)心已,專精護戒,微細無虧,即三乘正行也。持戒不發(fā)心,止得世間樂果。發(fā)心不持戒,難免三涂苦輪。故須本末兼舉,始終一致,方能保任解脫,名波羅提木叉。不然,有目無足,有足無目,何能速到清涼池哉。
- 上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五)
- 下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七)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九)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八)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