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虛懷若谷方是真修行

  28:虛懷若谷方是真修行

  如果一個人自以為什么佛理都懂,也堅持過一段時間的修行。可身心依舊,總是沒什么進步,這只能說明他心地功夫不夠,實在沒必要怨天尤人。一個修行者的實際用功,一定要從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從而才能修正和超越自己。比如自私貪財者最好學會布施,不要去計較布施的對象是非值得我們付出,僅是觀照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放下”了“我”。妒忌心、虛榮心強的人最好修一下“隨喜”,見別人比自己好或做了好事、善事,由衷地替人家高興,或見了人家“好”時,跟自己得了這個“好”一個樣地感到快樂。我慢心重,自以為是的人最好培養(yǎng)一下恭敬心,學會善于在別人身上找出自己并不具備的優(yōu)點和長處。總之,佛法是心法,一定要“觀心不自欺,從心地基礎刺刀見紅。” 這樣,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因此,不能明心見性、開悟見道者,實在沒必要怨天尤人。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的人和事時,無論順境、逆境,我們只管問自己的心性標準到底夠不夠高。致少我們應景對人時的我慢心、我執(zhí)心、差別心、虛榮心、妒忌心都還很重。因為,真正如法佛弟子應有一個顯著特征:虛懷若谷。再說,修持功夫高的人差別心還會非常小,明白性體上的自他不二,物我不二,心不為外緣所著,不為外境所轉。我們做不到,自然是因為功夫不到位。但這不要緊,做不到的應該意識得到,這樣,一切“不足”自會漸漸減少。如果連意識都意識不到,那就真有些成問題了。

  我有一個朋友,十幾年來一直對佛教修行較有興趣,但一直不肯下功夫實踐佛法。其佛學知見很是似是而非,可他自我感覺卻是什么都懂。只見他一會兒對氣功感興趣,一會兒又是什么靈哥算命,我是小狗他也沾過邊。十幾年來,總是既不安心于世俗生活,又不能認真入佛修行,這就是意識不到自己“不足”的表現(xiàn)。該朋友看過一些佛書及《金剛經(jīng)》(但可能連皮毛也沒看懂),有一次我勸他若真想修行,一定得躬身自省,好生踏實地做一下功課。朋友一點不以為然,反而用上面的一句偈語來回敬我:“嗨,管那么多干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我聽了并沒有吭氣,我只是不好說他,因為《金剛經(jīng)》上還有一句“予法不說斷滅相”。我相信這位朋友是沒注意到這一句話的。其實我們奢談什么有為無為呢?還差得遠哪,連自知本份都沒做不到呢(開悟見道了才算真正的自知本份)。離了有為法,何來無為法?持這種態(tài)度的人,仿佛就是說,人生終來有一死,我們何必活得這么帶勁兒呢?老實說,未知生,焉知死?沒有了有為法,無為法從何處安立?

  我們要知道,修證越高的人,只會更加謙遜,更加虛懷若谷,更加慈悲和博愛,毫無差別心、驕慢心。因為他證得“實相”中的眾生平等、萬物同源同體。那些懂得了一點皮毛,不外乎小感應、小德小能就呱呱叫囂,聲稱自己已得道的高高在上者,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心魔”作崇。這世上沒有什么比佛高,也沒有什么比佛低,一切都是“實相”,是究竟圓滿。因此,尚沒有明心見性、開悟見道的修行人,一定會在佛學的見地上有所誤差、誤讀,除了趕緊如法努力,自我反省外,最好花點功夫好生克服一下自己的驕慢心,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時下許多人只知道六祖慧能所作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這是大乘了義的文字般若,是勝義諦。然而對于初學者、未明心見性、未開悟見道者,恰好應多留神一下禪宗另一大成就者——神秀禪師的偈語:“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為什么呢?不以有為法時時清洗我們的心靈和精神,我們能從何處下手去具體地修證佛法呢?沒有量變何來質變?漸悟才是頓悟(果)的因。那種不從心地下功夫,動輒玩什么口水禪,誤讀實相了義法理,實是一種愚暗之舉,這種惡取空,往往貽己害人。因此佛門中常說,未明心見性妄說無為法等同于“魔說”(比喻)。

  佛弟子要知道,無修無證的“空” 不是頑空,便是虛妄,而無慧無證的“緣起和妙有” 就是無明和輪回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