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23】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壹、悲化有情
五、其它
(一)外道與佛法
外道惑眾有二種法
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遂以煉丹運氣保身之法,認做了生脫死之法。且彼等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謠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復合一處,為得道。實則完全是識神用事,心性真如實際之理體,絕未夢見。尚自詡云:六祖亂傳法,法歸在家人,僧家無有法。此語不但說之于口,而且筆之于書。以假毀真,以邪為正,無知無識之人,遂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遍傳于世者,得力有二種法:
一則秘傳,謂一得明師真?zhèn)?不修即成。故神其說曰:老鼠聽見,老鼠都會成;雀子聽見,雀子都會成。故其傳道時,必須在密室中,小聲氣說,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盜聽者。
二則嚴示禁令,雖父子夫婦之親,均不與說,說之必受天譴。故于未傳道前,先令發(fā)咒,后若反道,則受如何之慘報。發(fā)咒以后方傳道,此后縱有知其非者,以其懼咒神,寧死也不敢出此道外而學佛法。
假使外道去秘傳而公開,普令大家同聞,亦不令人發(fā)咒,則舉世之人,有幾個肯入彼道者乎?彼固無道,竊取佛法了生死之名,而實行煉丹運氣保身之事,縱令心行清潔,亦不過成仙而已。仙之地位,去天尚遠,況佛法中之聲聞、緣覺、菩薩乎?汝既皈依佛法,當將從前所修外道法,徹底丟在東洋大海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續(xù)編上.與泉州莊慧炬居士書〔民二十一年 〕)
甚矣!外道秘傳發(fā)誓之法之惑人深而羈人固也。吾佛無秘傳之法,一人如是說,萬人亦如是說。關門塞窗,外設巡邏,只許一人入內(nèi),而且小語不令外聞,此道焉有光明正大之事?愿諸位悉知其弊,故略述之。(三編下. 覆福州佛學社書)
若真有口傳秘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當遠避之不暇,又何可向彼求此法乎哉?(續(xù)編上.覆吳滄洲書二)
若知此義自不被迷
佛法惟教人止惡修善,明心見性,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一大藏經(jīng),絕無一字教人運氣煉丹,求成仙升天,長生不老者。國初魔民柳華陽作慧命經(jīng),盡用佛經(jīng)祖語,證煉丹法。挽正作邪,以法謗法。未開眼人,見其邪說,認為真實,正見永失。所言所修,皆破壞佛法。而猶囂囂自得,謂吾幸遇真乘,得聞正法。所謂認賊為子,煮砂作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刹话г!
夫煉丹一法,非無利益。只可延年益壽,極功至于成仙升天。尚非老子真?zhèn)?況是佛法正道?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估献釉:「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谷裟茴I會此語,便不被彼所迷。(增廣上.與廣東許豁然居士書代康澤師作)
雖有小益根本已錯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爾應機,恐千百不得其一,況佛菩薩乎?以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真學佛者,決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蛴型髦`鬼,尚可不致誤事。若或來一胡涂鬼,必致誤大事矣。人以其乩誤大事,遂謂佛法所誤,則此種提倡,即伏滅法之機。(續(xù)編上. 覆江景春居士書一〔民二十二年〕)
勿須排斥亦不附贊
近來上海乩壇大開,其所開示改過遷善、小輪回、小因果等,皆與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說天說佛法,直是胡說。吾等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遷善之過。亦不可附贊此法,以其所說佛法,皆屬臆撰,恐致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愆。(增廣上. 覆永嘉某居士書四)
菩薩示現(xiàn)藉乩戒乩
扶乩之禍,其大如天,非彼勸人出功德所能彌補。正人君子決不入此壇場。明末,蘇州有扶乩者,其門徒有七八人。一日,扶乩說佛法,勸人念佛求生西方,與前之所說,絕不相同。此后又來二十多次。末后乃說:扶乩乃鬼神作用,吾乃某人,此后不復再來,汝等不得再扶乩。此事載《西方確指》中。民國初年,香港有扶乩者,言其仙為黃赤松大仙,看病極靈。有極無生理之人,求彼仙示一方,其藥,亦隨便說一種不關緊之東西,即可痊愈。黃筱偉羨之,去學,得其法而扶,其乩不動。別人問之,令念《金剛經(jīng)》若干遍再扶。依之行,遂亦甚靈。因常開示念佛法門,偉等即欲建念佛道場。云:尚須三年后辦。三年后,彼等四五人來上海請經(jīng)書,次年來皈依,遂立哆哆佛學社,以念佛章程寄來。念佛后,觀音勢至后,加一哆哆訶菩薩。光問:何得加此名號?彼遂敘其來歷,謂前所云黃赤松大仙,后教修凈土法門,至末后顯本,謂是哆哆訶菩薩,且誡其永不許扶乩。(續(xù)編上. 覆江景春書一〔民二十二年〕)
貴地信心者多,恐未必真實依佛法修持。須與彼等說,佛法與外道不同。外道專事秘傳,用煉丹運氣之工夫,絕不以敦倫盡分為事。又有扶乩降鸞,雖亦勸人為善,究屬靈鬼假冒仙佛之名。若不明理,認做真仙真佛臨壇,則其錯大矣。非絕無一次是真仙臨壇者,然亦千中難得一次耳。明末,覺明妙行菩薩,以乩開導佛法,臨去令其永斷扶乩。十年前,香港哆哆佛學社,亦然。此二,皆真菩薩,而禁止扶乩。以無甚道力之靈鬼亂說,誤人實深,故菩薩即以扶乩,而禁絕扶乩,我《文鈔》中亦曾說及。若有不肯丟外道工夫,及扶乩事業(yè)者,切勿令受皈依。以免世人謂佛法,與外道無異也。(續(xù)編上. 覆理聽濤書三)
若夫如來無上妙道,豈靈仙乩壇之所能宣揚演說者哉!覺明妙行菩薩,王定九相國,皆因乩而深戒扶乩,當以之為圭臬。紀文達之論扶乩,甚有道理,以真者少而假者多。達人哲士當敬而遠之。不可專致力于此,而為諸小鬼小神之所惑也。(三編上. 覆丁福保居士書六〔民七年七月十二〕)
偽造之經(jīng)當舍棄之
天、仙、鬼神,皆在護法之列,為護法龍?zhí)炷罘?乃屬正理。若念偽造之皇經(jīng)等,則成邪見矣。佛法之衰,皆因俗僧不知佛法,將偽造之血盆經(jīng)、壽生經(jīng),作求財之要道。從此破血湖、破地獄、還壽生、寄庫等佛事,日見其多。雖騙到愚人之錢,卻引起有學問、明世理、而不知佛法之真理者之毀謗。俗僧只顧得錢,不顧此種佛事,深伏滅法之禍。遇有真正知見者,當令以此種佛事之費念佛,其利益大矣。(續(xù)編上. 覆江景春居士書一〔民二十二年〕)
宏揚佛法不宜參雜
宏揚佛法,不宜以道家煉丹運氣之事與之并存。恐彼邪見種性,援正作邪。則欲令受益,而反為受損也。儒家論坐論參究本體,全體取禪家參究之法而變其名目,且又絕不言及佛法。雖則造詣高深, 于己于人皆有利益。然以襲人之善以為己有,其于誠意正心之道,致成罅漏,不禁令人慨嘆。十五頁八行《佛遺教經(jīng)》「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此一處即念念在道,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之謂。下文閣下所釋,過于著跡。十一行,緣中,乃指心之所緣之境中。故下即云:若眉間,若額上,若鼻端,此是所緣之境,非緣中亦是境之名目。若緣中亦是境之名目,下當云及,不當用若字。道家剽竊佛典,不解其意。妄安緣中之位,而又欲與佛各異,名為黃中。其可笑一至于此。以閣下之博覽,尚襲道家謬解,而直以為所緣之境。足見宏法參雜,有誤人處。(三編上. 覆丁福保居士書十八民八年六月十九)
棄舍外道專修凈業(yè)
佛教大無不包,細無不舉。不但身心性命之道,發(fā)揮罄盡無余。即小而世諦中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亦毫善弗遺。惟于煉丹運氣等,絕無一字言及,而且深以為戒。以一則令人知身心為幻妄,一則令人保身心為真實耳。此所謂心,乃指隨緣生滅之心,非本有真心也。煉丹一法,非無利益。但可延年益壽,極而至于成仙生天。若曰了生脫死,乃屬夢話。閣下既知仙劫有數(shù),佛壽無量。當此高年,正宜于念佛法門,專精致力。其余禪教諸法,且從簡略。以彼諸法,廣大深遠,不易研窮。即窮到極處,尚須歸宗凈土法門,方能究竟了辦。凡凈土經(jīng)論,當急急研窮,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見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誠言,生信發(fā)愿,持佛名號,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則便超凡入圣,了生脫死,長侍彌陀,參隨海眾。當即徹證無生,速登補處矣。(增廣上.覆酈隱叟書)
病由身生,身由業(yè)生,當痛加懺悔,以消宿業(yè)。又須力戒房事,以免復增。無論何病,不戒房事,決難即愈?鬃铀^:父母唯其疾之憂者,以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當疾病在身,何須往居士林隨眾念佛?但在家中,息心靜念,最為第一。至謂與善知識研究佛理,當身嬰重病,只可認真修持。如至誠念佛,并念觀音。此時用不著研究,一經(jīng)研究,反成紛馳。譬如有病,得一靈丹,即以服食為事。不得以先去研究此靈丹系何藥所制,何藥走何經(jīng),治何病,必期于一一了然,方肯服食耶?汝絕未知學解學行之所以然,故不得真實利益。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總不外煉丹運氣。即彼令人看經(jīng)念佛,皆是門庭場面,彼固不以此為道。欲得彼之道,必須懇切至極,夜間獨入其室,關閉門窗,外派巡者,只許一人入室。須先發(fā)極惡極慘之咒,若違彼教,定受此種慘報。發(fā)咒已,為其點竅指穴,或在頭面,或在身中。身中之穴,必須脫去大衣,靠身之衣,撩起而指。此種做作,實皆迷惑人之圈套。而一切外道,最初以一經(jīng)傳過道,不修即可成。使去秘密而明示于人,不發(fā)咒而任人進退,則外道便無立地之根據(jù)矣。佛法無秘密私相授受之事,亦不令人發(fā)咒,信則依之而修,不信任彼退出。汝既念佛,尚慮入于外道,是汝完全不知佛法與外道之邪正,但依人而生信心,實未真信。使生真信,但當致力于修持,何得慮外道之多,而或陷入耶?既有宿業(yè)嬰惡疾,當吃素念佛,為宿世怨家做超度事。所言超度,亦不必請僧作佛事,但自己認真懇切至誠念佛,及念觀音耳。且勿謂只念一佛一菩薩,便可愈病乎?須知念佛,為佛法中最圓頓直捷之法,其利益超過一切法門。但以心之誠不誠為差等,非法有或靈或不靈也。(續(xù)編上.覆湘陰黃頌平居士書)
(二)儒家與佛法
儒佛體同淺深有別
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
至于發(fā)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惟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故紫柏云:「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返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蟲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學者且置,即以圣人言之,其圣人固多大權(quán)示現(xiàn),則本且勿論。若據(jù)跡說,恐未能與見思凈盡者比,況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后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后之等覺比肩,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吾故曰:體同而發(fā)揮工夫證到不同也。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增廣上.覆湯昌宏居士書)
孟子、荀子、告子,及所有儒書之言性處,若按儒家本宗論,則光不敢置喙。若按佛教論,則彼之所言性者,皆屬于情。雖名為性,不得謂之真如不變之性。倘此處一籠統(tǒng),雖能利人,亦伏有誤人之機。若知是情,則謂善,謂惡,謂善惡混,均可。若認此為真如不變之佛性,謂之為善,尚屬贅語。況又謂之惡與善惡混乎?古今大聰明人,每好自立門庭,不肯人云亦云,故致有此種議論。正所謂「世界原清平,惟人自擾亂」耳。(三編上.覆謝慧霖居士書十三)
儒主經(jīng)世佛重出世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儒釋圣人,先得吾心之所同然。愍眾生迷而未悟,莫得受用。由是各垂言教以啟迪之,期其各得親證此理,又復以先覺覺后覺也。然儒主經(jīng)世,故其說注重倫常。于心性極致,不過略示端倪而已。若能研究佛學,有所悟會,則即倫常日用,無不一真畢露,左右逢源。故古今來建大功、立大業(yè)、精忠貫日月、浩氣塞天地者,多從學佛得力而來。所謂不知佛法,莫由知儒。不知出世之妙,莫由經(jīng)世也。釋主出世,故舉世間倫常,與心性極致,一一徹底發(fā)揮。隨機施教,對病發(fā)藥,俾一切眾生,各隨其機而得實益。以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一一示其前因現(xiàn)果,現(xiàn)因后果。使人欲為惡而有所不敢,欲不為善而有所不能。倘人各知此義,有不彝倫攸敘,天下太平乎哉!此殆佛教人乘、天乘法耳,其效尚能如是。若聲聞、緣覺、菩薩、佛乘之利益,又何可得而測量者哉!所惜宋儒量小,由學佛法,得知圣人之心法。欲推尊儒教,反從而辟駁佛法。其所辟駁者,實為令人「誠意正心,盡誼盡分」之根本。如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此天下古今之實理實事。人若知此,何敢違心悖理,以取罪戾,致未來墮不如意處,則不期然而「正心誠意,盡誼盡分」矣。(續(xù)編下.正學啟蒙三字頌齊注序民二十年)
合則雙美離則兩傷
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nèi),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 復其本具之佛性,非但體一,即用亦非有二也。(增廣上.覆安徽萬安校長書)
(三)他教與佛法
吾國圣教大宗有三
教育芻議,文理俱佳。但末后一段,似有致人輕蔑三教之弊。夫教會中人,孰能所作所為超乎三教之上?孰能于三教外自立一教,以為敵抗?縱其熱心至極,亦只遵三教圣人之意,而極力奉行而已。縱令外洋各教及回教之不信三教者,豈其教果出于三教之外,不被三教如天如地之道理所覆載乎?不過圣人隨方設教之跡,稍有不同耳。以愚見觀之,似宜云:吾國圣教,大宗有三:曰儒,曰佛,曰道。儒以己立立人為懷。佛以自覺覺他為事。道雖恬退,大體同儒。而修煉家,尤以積德累功濟世救民為要務。今教會中人,仰體三教一視同仁,天下為公之心。發(fā)而為老安少懷,不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之事。其赤誠熱心,直可以塞天地而貫日月。倘舉國之人同發(fā)此心,同行此事,則無一人不得其所。俾大同之世, 復見今日,其利溥哉!(三編上.覆丁福保書居士十二)
依此心性各垂教跡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圓融。離念離情,不生不滅。謂之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謂之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類明鏡之了無一物,而 復胡來漢現(xiàn)。猶太虛之遠離諸相,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本覺心中,圓具諸法。乃如來所證之無上覺道,亦眾生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跡,廣導群萌。由是尼山抉誠明之奧,作修齊治平之軌。柱史說道德之經(jīng),陳長生久視之術。大覺世尊,稱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塵合覺之道,立不生不滅之宗。雖淺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間有異。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發(fā)揮演暢之。普令含識,稱性起修,即修顯性。消原無之幻妄,復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誕登覺岸而后已也。(增廣下.重刻安士全書序一)
他教圣賢皆未究竟
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圣若降臨,亦復示作凡夫。彼必于倫常躬行,加人一等,令人可欽可佩。后或示其從迷得悟,極力修持;蚪K身不示修持佛道之相,而于死后示現(xiàn)異跡,發(fā)人深省。儒道耶回四教,皆有圣賢。然其所發(fā)明之理性,但只佛教中人乘天乘而已。 于自心本性,皆未能究竟發(fā)明。有不知此義者,以為皆是圣人,便謂悉皆平等,無有高下;蛘咭运f未臻道源,謂非圣人者。以在彼當教,堪為圣人故,皆為未徹之論。世之講道論德者多矣,求其將真妄源本、生死原由,與心性之極致、生佛之同異,發(fā)揮盡致,了無隱遺者, 舍佛教則無由也。菩薩度脫眾生之誓愿,無窮無盡。隨類逐形,種種方便而為感化。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顾普f法,亦不專指口說。或以身說,或以歿后異跡說。馬玉高之媳,與昔之乞婦畢生之躬行,直可以鎮(zhèn)坤維而立閨范。此舉見聞之跡所言也。至其死后所現(xiàn)之相,非儒道耶回經(jīng)中所有,乃佛教得于現(xiàn)生證果之相。惜世之知道者少,無能發(fā)明其事。但作一種奇異事跡以傳,為可惜也。菩薩欲化外道以入佛道,若不現(xiàn)外道之跡,則彼外道無由而生信仰,以起修持也。所示之跡,非言說所能窮其方便。《普門品》所說,不過舉其大概而已,F(xiàn)今世道壞至其極,而信奉佛教念佛念觀音之靈感,甚多甚多。光以冗忙,精神不給,以故皆不記錄。若錄,當成巨帙。(三編下.覆馬宗道居士書一)
契理契機惟獨佛教
大覺世尊,乘悲愿以示生,本人心而立教。俾迷頭認影者,親見本來面目。懷寶受窘者,頓獲原有家珍。故得三乘速證菩提,六凡同登覺岸。此道傳天上天下,教布三千大千之所由來也。良由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生佛同具,凡圣一如。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佛由究竟悟證,故得福慧兩足,煩惑永亡,享真常之法樂,施隨機之大教。眾生由徹底迷背,以致煩惑永熾,輪回不休,如暗室之觸寶,反更受其損傷。世間諸教,咸屬權(quán)說。契理契機,惟獨佛教。以故自漢以來,教傳東土,歷朝欽敬,舉世尊崇。使無明因示果,俾世人敦倫盡分,以輔治道,識心達本,令學者斷惑證真,以入圣流者,何能延至而今,仍 復不墜厥緒耶?況經(jīng)三武之暴君,韓歐之拘儒,以及程朱陰奉陽違之辟駁,仍復振興于世者,以其有大力王臣為之衛(wèi)護,大德高僧為之宏揚故也。(續(xù)編下.江蘇吳縣佛教會通告各寺院僧眾巽言〔民二十三年 〕)
佛教包攝余之各教
莊子云: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墟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儒道耶回,皆世間人天乘教。唯佛包攝各教,而為出世間了生脫死,識心達本,究竟成佛之大教。儒教最易化,故佛法入中國二千年來,通人達士依佛法修持者,不知凡幾。而道教則每每偷竊佛經(jīng)之文,改頭換面,偽造道經(jīng),且多毀謗佛法。耶回二教徒之團結(jié)力甚大,不易轉(zhuǎn)化。然今則西洋各國,亦大有人研究佛學,建立佛教廟宇矣。(三編上.覆唐瑞巖居士書三)
一切諸教悉歸佛教
各教在不分門庭一語,亦不可籠統(tǒng)。若混然不分,則大小邪正,何由而辨?若究竟歸本,則不歸佛教,將何所歸?譬如大江大河,已自寬廣淵深矣,然若不歸于海,則從來未有也。海則從有天地以來,日日如是,納了不見其增益。大江,秋雨發(fā)時,便浩瀚汪洋矣。汝所言死歸一轍,亦非至當。唯死是一,而生六道與證四圣,其苦樂蓋天淵相懸。何得云一轍乎?各教隨所修而得罪福,天堂地獄固無二。至以為一,各教不應皆有真義,此語汝尚未知各教之真,亦不能一一平等。在彼教則為真,若在佛教則皆真之少分,不能完全皆真,了無差殊。既完全皆真,又何必用「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乎?張純一者,乃耶教之頭首。因其學問淵博,后方知佛。五六年前,與其妻同皈依光。彼法名證理,其妻名證慈。楊棣棠與純一書,蓋以純一先信基督,后入佛教。汝混以現(xiàn)身為實義,不體現(xiàn)身為俯垂接引,同登覺路。足見汝于道理,尚未認明。故其所說,混而無所揀別。若執(zhí)以為是,則自誤誤人不淺矣!且祈認真改過遷善,念佛名號,久之當自發(fā)一笑。古人釋如來,不 舍穿針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為教兒孫故,現(xiàn)身說法,亦猶是也。汝即以現(xiàn)彼身為得究竟道,則與菩薩現(xiàn)身之義,完全相悖矣。若如汝說,各教皆有得道者,何須菩薩又俯現(xiàn)彼教之身,而弘揚彼教耶?不知菩薩之現(xiàn),乃權(quán)巧方便,示與同事而引彼入于佛乘耳。汝并文皆不明白,況義乎?而自以為已知已悉,故有此種言論。若非光點破,恐別位知識礙于情面,含糊分疏,則汝之洞子,且難鉆出矣。(三編下.覆馬宗道居士書一)
佛教者,一切諸法,一切諸教之大本也。何以言之?一切諸法,由心建立,一切凡圣,由心出生。世間一切諸教,雖皆說心,然其所說,皆屬心之作用,至于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所以然之極致,悉皆未能發(fā)揮。唯我釋迦世尊,徹悟自心,知一切眾生之心,與如來之心,無二無別,但以迷而未悟,枉作眾生。故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礙智,則得現(xiàn)前。又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此皆最初成佛, 于《華嚴》《梵網(wǎng)》所說者。由是大根眾生,頓悟自心,入佛知見,小機未能即入,以故俯順機宜,而成熟之。又欲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現(xiàn)生,出離生死,特開一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法門,普令一切無力斷惑,不能超出輪回之外者,悉皆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高預九品之嘉會,親炙彌陀之休光,以迄于究竟徹證自心而后已。如來撫育劣機,其真慈大悲,可謂至極無加矣。然佛法雖名出世間法,實于世間倫常孝弟之道,與夫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法,悉皆發(fā)揮罄盡,毫善弗遺。故古今立大功,建大業(yè),浩氣充天地,精誠貫日月,言為世法,行為世則者,多由學佛得力而來。(增廣下.臺灣佛教會緣起序)
謝謝來訪!歡迎經(jīng)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靈巖遺旨》貳、自述行誼【1】
- 下一篇:《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22】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