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破邪思 禪七開示錄(五) 第二日 大堂開示
正見破邪思
禪七開示錄(五)――第二日 大堂開示
開示:性廣法師
紀錄整理:李素卿
時間:2006.07.24晚間
地點:佛教弘誓學(xué)院禪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晚安!
今天過得好嗎?心情還平靜、愉快嗎?
我們的心要到什么時候才能保持平穩(wěn)專注呢?
世間一切是無常、變異、生滅之法,不可能盡如人意;因此,人生的歷程也必然是困頓有時,順遂有時。佛陀指出:世間所有的順逆境界,都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而是因自己無明而造業(yè),由業(yè)而感果的。
在白天的禪修中,我一再提醒大家:正法修行不是在追求感官的刺激和快樂,也不是在排斥不喜歡、不好的境界與覺受。在團體禪修中,安排一段固定的時間,在一個規(guī)劃良好的環(huán)境,大家遠離散心雜務(wù),就只專注于一個禪觀的所緣。大家靜靜地坐在禪堂,耐心地面對自己的困難,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超越煩惱:從覺察貪瞋癡,遠離貪瞋癡,到斷除貪瞋癡。這整個訓(xùn)練的過程,就是趨向于正道的禪修。
你們眼前的困難,并非來到禪堂才有,而是從過去不斷累積至今,然后以現(xiàn)在的樣貌呈現(xiàn)。過去我們因為不懂正法,也沒有良好的修道環(huán)境,所以只能隨著煩惱與業(yè)習(xí)而流轉(zhuǎn)。等到因緣成熟,果報現(xiàn)前,我們的反應(yīng)不是排斥,就是執(zhí)取,于是惑、業(yè)、苦的輪回便永無止息。我們現(xiàn)在坐在這里,面對這些異熟而生的苦樂果報,不再做出慣性的反應(yīng),就只是靜靜的觀察,靜靜的覺知,不與之相應(yīng),這整個過程就是在訓(xùn)練自己從遠離貪瞋癡到斷除貪瞋癡的過程。
幾個不正思惟的禪修實例
在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想先問各位同學(xué):為什么來這里禪修?無論是為了身體健康,調(diào)伏情緒,或是為了其他種種美好的理由。我想基本上,你們一定不認為禪修會給自己帶來壞的結(jié)果,否則你們就不會來了。然而,有時智者以為是無意義、過惡的事,愚癡無聞的凡夫卻趨之若鶩。因此,所謂的好壞,經(jīng)常是個人主觀的臆測或認定,對于自認為美善、清凈的目標或?qū)ο?總會義無反顧地去追求,比如說,禪修。但是一個初學(xué)者如何能知道禪修是好或壞呢?
佛陀說,人的煩惱有兩種:一種是知見的錯亂,另一種是情意的染著及其產(chǎn)生的意志的慣性,F(xiàn)在我們來舉幾個因為邪見――知見的錯亂,在修行中產(chǎn)生過患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鴦崛摩羅修道的故事,這段故事記載于佛經(jīng),非常有名,也非常極端。鴦崛摩羅,意譯為鬘、指髻。故事的大意是說:鴦崛摩羅碰到一名邪師,這名邪師告訴他殺人可以證道,并囑其殺人一千。鴦崛摩羅信以為真,就開始在道途中殺人,并將所得之指串為鬘狀,佩戴于身。當他殺了九百九十九人之時,大家聞風(fēng)而逃,遠遠走避,很難再找到屠殺對象。鴦崛摩羅為了完成殺滿千人的目標,最后竟把腦筋動到自己母親的頭上。
由于殺害父母是極逆重罪,佛陀憐憫,不忍他墮落,見時機成熟,決心要度化他,于是現(xiàn)身于鴦崛摩羅所在的道途中。鴦崛摩羅一路追殺,只見佛陀徑自在前,鴦掘魔羅隨后追趕,速度時慢時快,卻始終跟不上佛陀的腳步。心急之下大喊:「停止!停止!」要佛陀停下來。這時,佛陀止步,回過頭來對他說:「我已經(jīng)停止了,是你還沒有停止!」應(yīng)該是鴦崛摩羅悟性深厚,善根成熟了,他聞畢,若有所思,突然領(lǐng)悟到佛陀話語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佛陀已經(jīng)斷除了所有的惡染,證得無上涅槃――徹底的停止了,而自己仍處于生命的盲動與燥亂中,是自己還沒有停止!于是鴦掘魔羅便放下屠刀,聽聞佛法,懺悔改過,終至證得阿羅漢果。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個人如果碰到惡知識,有了惡邪見,就算他主觀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對的,仍然無法免于墮落和輪回。因此,在佛法的修行中,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確立正知見。
接下來說幾個親身經(jīng)驗,先說內(nèi)容,再一起分析說明。
第二個例子是在某次的禪七場合,同學(xué)來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修行觀念與方法,我們也不知道大家原先修學(xué)何種法門。禪修的第一天,看到一位學(xué)員靜坐時身體晃動,一直打嗝,聲音很大。小參時,我關(guān)心他的情況,起初他也沒講什么,只說自己沒有辦法控制,也很受干擾。我提醒他打嗝不但定力不能增進,吵到其他同學(xué),自己心里也很負擔,所以就教他幾個克服的方法,讓他回座練習(xí)。因為禪修期間討論過多的法義,怕會影響初學(xué)者,使心變得散亂,念力退失;所以幾支香后,見他情況已有改善,也就沒再多問。
到了禪修結(jié)束,學(xué)員心得分享時,他很高興的上來發(fā)言。原來他幾年前參加念佛共修,在一次念佛中,覺得喉嚨好像有一股氣要往上竄,就順勢打了一個嗝,感覺蠻舒服的,以后念佛,若有同樣的情況出現(xiàn),他都會作意打嗝,剛開始也覺得不錯。后來在另一次念佛場合,竟然有人告訴他說:「念佛打嗝可以消業(yè)障,打一個嗝,就消一次業(yè)障!箯拇艘院,他就開始打嗝打個沒完,覺受也由好轉(zhuǎn)差,最嚴重的情況是發(fā)生在他前次打佛七,只要一止靜念佛,他就打嗝,打得天昏地暗,甚至打嗝到反胃,連胃酸都吐出來了,人也非常虛弱。所有的人都被他吵到了,不過在場的人很慈悲,沒有人責(zé)備他,也沒有人制止他。他那時心里想,怎么消業(yè)障會消到這么辛苦?后來有人提醒他,這樣有點奇怪,好像不太對勁喔!但是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次,有位和他一起參加佛七共修的師父要來參加禪修,就介紹他們來了。透過這次禪修,學(xué)到了正見與對治的方法,克服了他多年來靜修打嗝的困擾。這位年輕男孩眉清目秀,長得斯文可愛,出堂前在殿堂門前碰到他,稱贊他的發(fā)言生動有趣,很有啟發(fā)性,令人印象深刻。他進一步告訴我以前念佛打嗝的情形,并笑稱:「師父,我們的蛙王還沒有來呢!」原來大家都叫他「小青蛙」,這次禪修,他的女朋友也一起來。女朋友還有幾位朋友受他的影響,念佛時也會打嗝,一伙人號稱「青蛙四重唱」?赡芤驗槭桥,他女朋友打嗝的次數(shù)和聲勢比較秀氣,沒有他這般夸張和盛大,沒想到兩人只是位列「小青蛙」等級,還有打嗝的聲勢更浩大的「蛙王」呢!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的親身見聞。記得我早期開始禪修的時候,修行的正見不足,也沒有經(jīng)驗。有一次參加某個老師帶領(lǐng)的禪修,在過程中,有一位學(xué)員突然抖動個不停,最后躺在地上身體仍然一直旋轉(zhuǎn)與發(fā)抖,學(xué)員都楞住了,大家站起來一旁圍觀。老師說:「很好,很好,這是體內(nèi)的氣機在發(fā)散,動到他不動,就好了!刮铱戳酥,心里想:有一天我會不會也這樣?修行一定要這樣嗎?一定要這樣才能「發(fā)散」嗎?也有點害怕以后會不會也如此當眾失控?那時候也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后一個是關(guān)于打香板的例子,是別人告訴我的。有幾個法師到某個道場參加禪修,教禪的老師以打香板來驅(qū)遣學(xué)員的惛沉,并測試悟性。老師的香板重,聲音響,被打的學(xué)員臂膀常多處瘀青,旁邊的學(xué)員常被嚇到。在團體靜坐大廳,彌漫著香板的聲響,在靜坐學(xué)員心中,常懷怕被打的恐懼。學(xué)員禪修的「所緣境」――注意的對象,常變成打香板的老師。注意他的動靜,留心他的腳步聲,一直注意老師有沒有過來,老師靠近時,肩膀就會縮一下,有的時候,坐得專心,旁邊有人被打,還會被嚇一跳。那個老師認為,打香板是消業(yè)障,所以學(xué)員們的肩膀都被打得青紫一片了,也不會懷疑老師是否有「體罰」的嫌疑。后來,我有機會到這些法師的道場教他們禪修,結(jié)束時,他們跑來跟我說,「有時候想想,當時我們真的很笨,師徒幾個人帶去被人家打,還要跟人家說謝謝。不但如此,整個禪修過程都充滿了恐懼,心里害怕,怕被打!」想想看,這樣是在做什么?有任何修道的意義嗎?
確立正知見
我們在禪修期間,除了必要的法義說明和技巧講解外,通常不做過多的討論,以免擾亂同學(xué)的專注力,所以對那位打嗝的同學(xué),在小參時,我不作說明,直接教他對治方法,讓他回去照著做,之后問題就解決了。不過,技巧還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他終于知道,正法修行是從遠離貪瞋癡到斷除貪瞋癡的過程。以前他因為錯認打嗝可以消業(yè)障,生理的反應(yīng)再加上心理暗示的助長,所以就不斷打嗝,甚至到了反胃嘔吐,無法控制。修行修到這種地步是有問題的,這是因為不正思惟、邪知邪見所導(dǎo)致的后果。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這位學(xué)員打嗝到失控,經(jīng)他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主要是心里的意念在隱微中,不斷地催促自己這么做。再者,如果世間有一種修行會讓人修到無法控制,那將是很可怕的,因為那代表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心念,想想看,這種修行不是很危險嗎?這位同學(xué)后來知道自己的觀念錯誤,主觀的心情便不再有意無意地助長打嗝這件事,只把注意力放在安般念;在去除邪見的基礎(chǔ)上,時時提起正念,因此便平平安安地度過了七天的禪修。從這個事例反映出,不正確的思惟會牽引著我們做出錯誤的修行方式,進而走向錯誤的道路。所以啊,修行到最后已經(jīng)不是技巧問題,而是有沒有具足正見的問題。
在整個修行過程中,面對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常常捫心反省:我有沒有透過這個方法來遠離貪瞋癡?前面所舉的打嗝消業(yè)障和氣動能發(fā)散為例,這些行為背后的觀念,其實是含藏著貪心,所以禪修者才會從下意識地驅(qū)策,到無法自主地打嗝與抖動。我們先不問他們所相信的打嗝和氣動,是否真能有增益健康的效果,我們只問一個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如果只是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貪念,這算什么修行?這不是在修行,而是在增長貪染的業(yè)習(xí)啊!是在等流中增加更多的貪心哪!
所以我從來不告訴同學(xué)禪修能治病,如果認為禪修能治病而心有期盼,你們很可能會坐在那里一直幻想自己趕快不藥而愈,根本不是在調(diào)心離欲。此外,我也不會去強調(diào)你們一定要得什么禪定,如果我一直強調(diào),你們也很可能會坐在那里一直盤算禪定什么時候來,心中患得患失,哪里能用功?
在這里,只想提醒大家:所有的過程與境象,當它們現(xiàn)起的時候,你的心一定會有所覺知,比如強烈的痛苦,有強烈的覺受,這時你們要怎么辦?如果心念生起痛能治病,越痛越好的想法,此時,就算你的心能安住于所緣一個月,甚至一年,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增長了一個月或一年的,想要治病得健康的貪心而已。還有,輕安的覺受也是一樣,如果你對它生起貪心的期盼,縱然你坐在那里得了四禪八定,也只在增長貪染的業(yè)習(xí),而不是去垢離染的正法修行。因此,我要強調(diào)的是,在禪修的過程中,每一個境界都是修道的好因緣:碰到逆境,安忍正念而不瞋惱排斥,正好用它來滅除瞋心;碰到順境,平等正視而不執(zhí)取,正好用它來遠離貪心。無論境界是好或壞,都只是覺知,而不與它相應(yīng),這才是佛陀所教導(dǎo)的禪修正道。
佛陀教導(dǎo)正知于身,正念觀息,其他的宗教也有教人呼吸調(diào)氣,中國道家則教吐納健身,同樣是以呼吸為專注的對象――所緣境,這當中的差別是在哪里呢?佛法不共世間的正道是什么呢?阿含經(jīng)中常稱贊佛陀的教法「純一滿凈」,我對這句話的體會是:法門是否是「純一滿凈」――純粹無雜、唯一無二、圓滿清凈的標準,就是看它是不是能引導(dǎo)學(xué)人,從聽聞知解到修行徹證的整個過程,都能從遠離貪瞋癡,到究竟斷除貪瞋癡――圓滿凈潔的境界。所以,不能熄滅三毒,反而增長的方法,縱然能飛天入地,具足異能,也不過是世間的生滅之法,反而容易增長貪染,更難出離。
所以,你們不用相信他人,甚至也不用相信我,而是要「自知自作證」,自我檢視,在整個禪修過程中,自己有沒有遠離貪瞋癡,如果有,那么這個方法就是正法。輕安或禪相之類的境相,是心清凈后必然會有的成果,絕不可以把它們當做思慮緣念的目標。以貪不能止貪,以瞋不能止瞋,面對境界,不制而隨,只會讓我們陷得越來越深,流轉(zhuǎn)于惑業(yè)苦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比如說,你是為了身體健康而禪修,而每一次「不幸」地正好如你所愿,則很容易變得越來越貪心,不但不能體會與面對世間無常生滅的實相,我與我所的執(zhí)著也會越來越頑強。然而誰何曾見過不病、不老、不死的人,人是不可能真的長生不死的;等到有朝一日年老體衰,臨終病危、四大分離時,你才痛苦驚恐,這種健身延年的貪求已然無法實現(xiàn),無法被滿足,然而長久以來的修行,不但不曾觀照無常,學(xué)習(xí)安然面對變化,而是一味地貪染執(zhí)著,這時你要怎么辦?如果你在修行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練習(xí)如何遠離貪心,甚至不斷增長貪心,以后要如何面對在四大崩離時所生起的強大貪念呢?諸位對此不妨好好地反省深思過往的修行法門與心態(tài)。
什么是進步?
最后談一個觀念:如何才算是修行有進步?是神通變化,玄妙莫測嗎?是得四禪八定嗎?是證四雙八輩、諸地菩薩,圓滿佛果?以上所說,都是修行的成就與結(jié)果,但在正法中,最重要的卻是修行的心態(tài)。
小參的時候,有的同學(xué)會沮喪的對我說:「師父,我都沒有進步!」進步的定義是什么?如果得禪定會讓人起貪,那么得禪定算是進步嗎?有些禪修者會在不自覺中以「精進」來掩飾自己想要快速得道的貪念,以至于患得患失;也有些禪修者雖然禪定功夫好,但卻自我中心,行徑乖張,惹人譏嫌;甚至還有些禪修者會以強大的定力來專心造惡。在我看來,這些情形都不是進步,而是不正思惟,錯誤心態(tài)所造成的修行失敗。
事實上,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比過往更能以平靜的心情面對身心與外境的種種順逆境界,這就是修行的進步。我們應(yīng)當珍惜的是一份遠離貪瞋癡的道心,千萬不要盲目地羨慕,甚至追求一些雜耍式的高難度禪定技巧或不可思議的神通境界。因此,在小參時,我會比較看重同學(xué)降伏煩惱的過程與進步,而不會強調(diào)一定要得禪定或其他的特異能力。但是在禪修過程中,如果有某些身心覺受一再出現(xiàn),同學(xué)在靜坐時可以先不理它,專心照顧自己的所緣,但是下坐后小參時,一定要跟我講,否則也許疏忽禪修進境的標志,比如禪相的出現(xiàn),以致于停滯延遲了禪修的進度。
神通力和不自覺而得的特殊能力是不一樣的,前者可以自主控制,后者則否。以他心通為例,前者是作意觀察目標對象,然后知道對方的心意,收放自如;后者則是不由自主,經(jīng)常不知何時會知道,何時又不能知道,更不知是自己的通力,還是異類眾生的涉入,以致真假莫辨,險象叢生。有些學(xué)員在禪修期間,會因為機緣成熟而將過去生所擁有的某些能力顯發(fā)出來,或因為今生的修持而慢慢培養(yǎng)出一些特殊能力,這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沒有無我的智慧,過多的能力只會招來禍害,一定要謹慎面對。
以前有一位學(xué)員,他很喜歡禪修,有一次突然擁有一種特殊能力,只要別人在背后談?wù)撍?他就會知道。我跟他提醒:在沒有這種能力之前,他人縱然對我們有心結(jié),只要還能表面客氣,大家也就相安無事,但是有了這種能力之后,就算遠在千里之外,只要有人批評、譏嫌他,他就感覺得到,由于我執(zhí)尚在,無法離染,對于毀譽譏稱,不能觀空放下,所以也就不得安寧。相較于那些不知道別人正在罵他的人,這位學(xué)員的特殊能力,帶給他的是比那些沒有這個能力的人,多了一些罣礙與憂惱。因此我要再次奉勸各位,會導(dǎo)致無法自我控制的方法,千萬不要學(xué);在沒有破我執(zhí)之前,最好不要修神通,對于無心而得的特殊能力,也最好下定決心遣除它。
最后要再提醒:無論是在禪修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當六根觸對六塵時,我們總認為自己的身心被外界捆綁束縛,不得自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既不是眼睛綁住了形色,也不是形色綁住了眼睛,以此類推,耳、鼻、舌、身、意對聲、香、味、觸、法,亦復(fù)如是,它們并非兩兩相縛,而是因為中間有欲貪,是欲貪才將它們兩者捆綁在一起。同理可知,當我們面對身心的種種覺受,或是一些偶然被開發(fā)出來的特殊能力時,也是因為貪心作祟,才會讓我們和境界糾纏不清,終于養(yǎng)成慣習(xí),好似無法控制一般。
但是修行也不是要修得如草木土石般的無知無覺,或是如廢井死水般的暮氣沉沉,而是要時時正念明覺,知是非,明善惡,懂好壞,進而在面對苦樂境界時,都能以無貪、無瞋、無癡的心平等視之。雖然這是圣者境界,凡夫不容易做到,但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進禪堂修行!
- 談印順導(dǎo)師禪學(xué)思想特色與貢獻
- “法住智”與“涅盤智”
- 大學(xué)院校禪修教學(xué)之理念與內(nèi)涵
- 禪七開示錄
- 大學(xué)院校禪修教學(xué)之理念與方法
- 宗教學(xué)上“神圣”的概念與范疇
- 阿含定慧二學(xué)之“綜合說”與“分別論”
- 入世關(guān)懷與佛教復(fù)興
- “人間佛教”禪觀修學(xué)要義
- 禪觀路上,幸遇明師
- 動物保護的本土問題
- 有關(guān)“法住智”與“涅槃智”的精彩回應(yīng)
- 記有關(guān)“廢除八敬法”的一場論辯
- 《圓頓止觀探微》摘要
- 燃燈引路 禪七開示錄(一) 入堂日
- 覆清泉居士談禪觀修學(xué)
- 慧思「法華三昧」之「大乘頓覺法門」研究
- 《次第禪門》與《清凈道論》禪學(xué)觀點釋疑
- 大乘禪波羅蜜「止觀法要」之抉擇
- 宗教學(xué)、佛教學(xué)研究方法之探討——以佛法中禪觀問題為主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