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光老和尚 開示十七
開示十七
這古來有很多人哪,看著好像他這什么也不知道,后來還是弘揚佛法了。太白頂西邊有一個虎山,那是白一馬寺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清朝咸豐年,到那廟里去了一個人,問:你是哪里人哪?說:我不知道。你看這個人,他哪里人都不知道,問:你家里姓什么?也不知道,說你有多大歲數(shù)?也不知道,問什么也不知道!
不要看這樣的人哪,他很會修行,這樣的人在廟里住,他不吃冤枉,不管你叫不叫他做事,他還是在那兒弄。他每天起來的早,他一吃完早飯,拿掃帚把廟里各個地方,佛前殿堂打掃的干干凈凈,到山上去背柴火,天不亮就去,太陽落回來,也不會修行,也不會坐禪,也不會念經,就是吃飯,做事,旁的都不知道,這種人哪,他最好修行!沒有誰打他閑岔,怎么?你問他什么也不知道嘛,哪里人也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多大歲數(shù)也不知道,你家里還有沒有父毋啊?也不知道,你看這個人,要按說就是個傻子!你說你有沒有父母還不知道啊?不知道。
那高山項上下面有很大一塊地,那里修了一個廟,叫朝陽寺,現(xiàn)在可能還在,后來他在那里住了好多年,那太白頂山前山后好多廟,大家都知道了。別人上殿,他也去聽一聽,他不會念,他在那兒聽,十小咒里面不是有個“馬喝捺”嗎?他聽見,他記住了,念觀音菩薩也不會念,念阿彌陀佛也不會念,他就記住那個“馬喝捺”。說是念了多少年,突然間這個人不見了,就不知是死哪兒了?也不知是走了!
后來來來往往的,這太白頂好多出家人,說他在哪兒啊?在北京西雨寺,他到西雨寺,也沒到客堂里,西雨寺也不知道他去了,西雨寺有幾百頭放生的大豬,廟里派幾個人給豬燒菜,燒苞米糝子,燒糠,弄幾口大鍋給這幾百頭豬吃,他穿著破衣服,就跟那個豬弄在一起了。豬食倒到槽子里邊,他也跟著吃一點,豬睡覺了,他鉆到幾個大豬空子里面,也不要被子,還暖和,就這樣混了好多年。常住嘛,也不知道有這個人,反正他也不吃常住飯,就是豬吃食的時候,他跟著吃一點,穿的衣服很破很破,也不洗。
這不管是誰,造了罪就要墮落,后來咸豐皇帝的母親死了,給兒子托夢,說:我為了生你,血氣沖了天地,要墮落。咸豐皇帝就請宮里一百個喇嘛和尚,一百個道士天天念經,因為這些和尚吃葷哪,念了好多天,太后又托夢說,這一兩百人,天天吃酒吃肉,不但是不能超生我,又替我造了好多罪!說那怎么辦呢?太后就說,西雨寺那個養(yǎng)豬的放生場,那里有圣僧,有得道的和尚,請他給我念經,一定會超生!
皇帝就派欽差大臣到西雨寺養(yǎng)豬場找圣僧,知客師父不知道啊,不知道也去看一看,一看這個人哪,跟豬一塊睡,一身破衣服,也不像個出家人。欽差一看,旁的沒別的人哪,欽差大人想,可能就是他!那知客就罵他:你趕快站起來!欽差大人來了!他也不站起來,這欽差在那兒給他磕頭,他才站起來,這知客師父就罵他:欽差大人還拜你,你是個干什么地!欽差不準罵,說這是圣僧,知客不相信。
不管是真的假的,得把他請到皇宮去啊,請到皇宮,說今天有圣僧超度太后,夜晚放焰口,就叫養(yǎng)豬場這個人坐到正臺上,這和尚道士在兩邊坐著,他啥也不會嘛,人家在那兒放焰口,他坐在臺上在那兒睡覺了,睡的呼呼響,其他的和尚說:哎呀,這才倒架子哩。上去一拉把他拉起來了。這太后又給兒子托夢,說是圣僧去救我,我拉著圣僧的衣服就要出來了,他被后面的人一拉,我又出不來了,你們看看馬喝捺耶這個和尚,他那衣服上拉的都是手印子,是血的,她在血湖地獄!后來知道了,那就明天晚上再放,不管他怎么睡都不要動他,后來焰口快放完了,他坐起來,和尚拿著那個饅頭,切的一塊一塊的,說是:大師啊,你也施施食嘛。他拿著饅頭就往下丟,說什么呀:老僧活了八十多,從沒干過這個活,大的孤魂生凈土,小的孤魂吃饅頭。當下這上千上萬的餓鬼超生了!
這算是圣人哪,就問他出家在什么地方?弄不清,說我出家的地方在河南跟湖北交界,叫虎山。皇帝禮拜他做國師,送的紫金缽,送的鑾駕,我出家的時候,那個紫金缽還在,單副鑾駕,后來解放可能也不在了。你說他一點也不聰明.他這也能弘揚佛法呀!他拜成國師了,送的錫杖,還送的千佛衣,送的紫金缽.送的鑾駕,鑾駕擺到廟里,什么官都得禮拜,圣旨嘛!
要真是安心修行,也不在乎你聰明不聰明,你懂得不懂得,這傻不嘰的還是可以,我以前哪,跟度輪法師在一起住過,就是美國那個宣化,他也是傻不嘰的,上殿不會站,念經不會念,繞佛不會繞,你說你跟著前頭這個人走就是了,你不要再另外走,那看著多別扭啊,他不會拐彎,你看他一個人那么大的個子,站班不是個跟一個嘛,他不知道,他站班都不知道。我跟云居山那幾個人說,你看這個人傻不嘰哩,站也不會站。他就是這個樣子,后來他跟他們說,日本鬼子投降,我在我家里吃了八路軍的虧,我趕快往南方跑。他云門寺住了沒好久,他跑哪兒去了?他跑香港去了,香港那邊幾個美國人,說這個和尚可能還有修行啊,就拜他做師父了。后來這不是八路軍從北方打過來了嘛,八路軍一過長江,他就跟那幾個人到美國去了,美國人很尊重他,說這是了不起的人!
古今哪,佛教里有些人,你看著不怎么樣,他什么也不知道啊,他得了一定的好處。宣化禪師他在美國,也算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了不起呀!這個各國大使館的人都去萬佛城拜他,這一下他弄開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里根都相信他。你說這個修行究竟是個什么樣呢?你什么也不知道,你知道念佛就行了!這修行人,沒有什么,你只要放下來,不管有智慧沒智慧,都會成功啊!
宣化禪師他講了好多經,我看了一下,他講的還挺好,我們在南華寺、云門寺的時候他可不會講,那時候什么也不知道。這佛教里面弘揚佛法呀,像這個樣還有一部分,那不是光他一個,那好多呀!佛說一切眾生有佛性,能夠見了性的人,這三藏十二部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啦!
- 上一篇:體光老和尚 開示十六
- 下一篇:體光老和尚 開示十八
- 功夫要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消失
- 什么是念佛功夫呢?
- 什么是出世法?不貪不染
- 如何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修行人呢?
- 努力今生須了脫,不教累世受余殃
- 體光老和尚:這些在旁人看來是傻子的其實都是高僧
- 僧人受信施,不了生死就無法生西方
- 四處參學的你是為生死還是物質?
- 出家不事修行 會變牛變馬償還供養(yǎng)
- 不開悟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
- 古代佛教徒和現(xiàn)代佛教徒的區(qū)別在哪?
- 病后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 修行要“每天大街跑,心中念佛忙”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七
-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九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五十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五十一
- 體光老和尚的法脈傳承
- 體光老和尚開示錄 前言
- 體光老和尚簡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