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七
《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七
[原文]
歸依三寶
佛為三界大師,法是群生眼目,僧乃六和上士;并為真凈福田。背之則邪,順之則正,神功莫并,圣力難思。除苦如藥鼓落鏃,脫難若霜劍突圍。變苦為樂而剎那,革凡成圣而頃刻。是以火車相現(xiàn),歸依而便獲清涼;地獄將臨,稱念而悉皆離苦。
普明與諸王免難,空定功焉;帝釋卻頂生之威,般若力也。所以,信心佛子歸依三寶,真慈香花供養(yǎng)于佛僧,讀誦流通于法寶,集茲善利回向菩提,普及眾生同生凈土。不見道:頻伽鸚鵡稱念,而得生西方;諸天帝王欽敬,而誓求圣道。皆能上成佛果,下脫苦輪。
可謂:“禪是大溈詩是樸,大唐天子只三人”。
[消文]
歸依三寶
佛寶是三界六道的大導師,法寶是眾生修行的航標燈,僧寶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出塵上士;佛法僧三寶是真正清凈的福德之田。不依自性三寶的便是魔子邪眾,歸依自性三寶的就是正法眷屬。三寶神奇的功德世間無可比擬,三寶神圣的力量不可思議。
若能自行歸依三寶,想遠離苦海就象藥杵落臼一樣迅速,想擺脫困境就象寶刃突圍一樣容易。歸依三寶,可以在剎那間變苦為樂,可以在瞬時間超凡成圣。
因此,地獄將墮之際,刑具加身之時,若能歸依三寶,稱念三寶之力,頓時可以免墮無間。
當初普明王面對斑足王的頭祭,以三寶的威神之力,令千王免難,那是空定的力量啊;頂生王想爭帝釋之位,帝釋天最終能夠抵御頂生的爭奪,靠的也是般若的力量啊。
因此,具備信心的佛子們應該歸依三寶,以真慈香花供佛及僧,讀誦流通法寶,廣集善利回向無上菩提,推己及人,勸進眾生同生凈土。沒見有這樣的說法嗎:即使是頻伽鸚鵡,只要能夠稱念三寶之力,也可以得生西方;即使是諸天帝王也同樣欽敬三寶,而誓求圣道啊!上至天王人王,下至畜道含靈,若能依三寶之力,都可以上成佛果,下脫輪回。
正所謂:“禪法大溈為最,詩詞周樸為最,人貴天子為最,望眼天下,僅三人而已”,同理,世出世間凡所有法,佛寶、法寶、僧寶為最,一切功德中最勝。
[附]:佛經(jīng)典故
普明與諸王免難
據(jù)《仁王般若經(jīng)》卷下說天羅國斑足王之出家因緣,謂王為太子時,曾從一外道受邪教,欲取千王之頭祭象神。登王位后,已得九九九王,又北行得普明王,普明王請百法師為己講說般若經(jīng)而悟解,還至天羅國,為九九九王誦般若經(jīng)偈,斑足王亦聞此法,得空三昧,遂出家而證無生法忍。
斑足王是古印度強大的波羅奈國的國王,因為受了外道的蠱惑,準備殺一千個國王的頭來祭祀象神。經(jīng)過大肆的戰(zhàn)爭,終于湊足了九百九十九個國王,就差一個就可以滿額了,可是卻已經(jīng)無王可捉了。
最后聽說北印有一個小國,國王叫普明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此斑足王為了湊足千王之頭,就發(fā)動了戰(zhàn)爭。普明王為了避免生靈涂炭,又因為國力微弱,根本無法抵御波羅奈國強大的軍隊。于是,普明王決定主動送頭上門,以避免無謂的爭殺。斑足王對普明王的決定感到非常不解,他認為身為一國之君,竟然能夠為避免戰(zhàn)亂自動放棄生命,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普明王深知斑足王是受了外道邪術的危害,因此也想通過佛法扭轉(zhuǎn)斑足王的思想。見面后,普明王向斑足王承諾,一定會獻頭上來?墒怯袀要求,希望斑足王能夠滿足。就是請斑足王寬限幾天,允許他回國去再次向佛陀及僧團進行最后一次供養(yǎng)禮拜,然后就來獻頭。
斑足王起初懷疑普明王有詐,普明王就說:“我是世尊的學生,佛陀教育我們不打妄語的。因此我一定會履行我的諾言! 斑足王猶豫過后就同意了。幾天后,普明王果然如期而至,臉上沒有一絲的遺憾和對死亡的畏懼。相比之下,雖然是個勝利者,斑足王卻顯得浮躁不安、心境晦暗。
斑足王很羨慕普明王的修為。就說:“我的婆羅門老師也曾經(jīng)教我很多道理,可是我卻不如你灑脫自在。你的老師究竟教你一些什么道法呢?為什么你會對死亡沒有一點的恐懼呢?”
于是普明王就向斑足王介紹少欲知足、涅槃寂靜的佛法道理。并說以殺生來祭神是在造業(yè),只能招來惡果,并不能因此而解脫。斑足王聽后非常受用,感到佛法與外道教義上的不同。普明王看到斑足王善根萌生,于是就希望斑足王能夠親近世尊,聽聞佛法。
普明王至佛陀處,請百法師來為斑足王說般若,斑足王最終證到了無生法忍。于是放棄了千王頭祭祀的殺戮行為,并出家作了沙門。
普明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是釋迦牟尼的前身。
帝釋卻頂生之威
古代有個國王,叫作頂生,他是當時一個非常有勢力的國王,東南西北各方都臣服于他。頂生王擁有七種世上罕有的寶貝--飛行的金輪;白色的大象;青色的駿馬;明月珠;仙女一般貌美的妻子;文官、武將才華出眾;此外還有一千個兒子,個個聰明博學,智勇雙全,相貌英俊。國王常以此自豪。 有一天,頂生王心想:我這塊土地,縱橫三十二萬里五谷豐登、百姓富庶,我所有的財富,都是世上稀有的。雖然這樣,我仍然希望上天能賜福給我,下一場金銀錢雨,持續(xù)七天七夜;若能給我這樣的恩賜,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天帝釋果然使他如愿以償,下了金錢、銀錢雨,全國境內(nèi),到處是金光、銀光,遍地生輝。
頂生王笑逐顏開,百姓們奔走相慶,得到極大的滿足和歡樂。
過了幾天,頂生王又想:雖然我在西方之地,擁有縱橫三十二萬里的國土,又有七寶的榮耀、一千個能文善武的兒子,天帝釋又賜給我世上從未有過的金銀雨,但我聽說南方
有個地方叫'閻浮提'
縱橫二十八萬里。那里的百姓缺衣少食,要是我能得到那塊土地,不是很好嗎?”想罷,頂生王便駕駛著飛行的金輪,飛到南方去了。他后面跟隨著七寶和軍隊,風馳電掣一般地來到閻浮提。那里的王公大臣和老百姓早就聽說過頂生王,他一來,全都臣服于他。頂生王花了幾年時間,把這塊地方治理得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
頂生王又想:“我現(xiàn)在有了西方和南方的土地聽說東方有塊地方叫'弗于逮’,有三十六萬里。那里的君民,個個豐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是個富饒的地方。要是我能得到這塊土地,該有多好!”于是,他又駕馭著金輪飛向東方,七寶和軍隊也緊緊跟隨著他飛往弗于逮。那里的國王和百姓很歡迎他來,頂生王在那里治理了幾年,國家太平無事。
頂生王又想了:“我現(xiàn)在有了東、西、南三方的大片土地聽說北方有個地方叫'郁單',我也應該把它拿過來!彼X袋里僅僅是這樣念頭一轉(zhuǎn),那金輪便帶著他飛向北方,七寶和四部大軍,也跟著去了郁單。剛飛入郁單國界,就見到大地一片青翠,遍地稻米;又見到各種寶樹,各種華麗柔軟舒適的衣服、名貴的臂釧及指環(huán),各種奇珍異寶,都懸掛在寶樹樹枝上。
頂生王和隨從們吃著香噴噴的稻米、穿上華麗的衣裳、戴上各種名貴的裝飾品,過得很愉快。
過了一些年,頂生王又想:我過去獲得了三方天下現(xiàn)在又得到北方的郁單,世上一切都歸我了,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值得我追求了。
我應該去哪兒呢?應該升天去極樂世界!”
他這樣一想,金輪果然立即載著他升上天去,七寶和軍隊也都跟從他升天去了。
天帝釋見到頂生王,很高興地走下臺階歡迎他,并說:久聞大名,很早就想見見您了!闭f著,他?著頂生王的手讓給他半個寶座。
頂生王坐定后,仔細環(huán)顧四周,只見天帝釋的宮殿是用黃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等貴重寶物筑成的,比自己所有的宮殿加起來,不知好過多少倍,心里真是無比羨慕。
他想:“我已有四方的國土金銀財寶不計其數(shù)這份榮耀已?是很難得的了。要是能讓天帝釋死掉,由我來繼承他的寶座,這才是最讓我高興的事!”
這惡念一生他頓時被天帝釋遣送回到地上他的家中。
接著,他患了重病,請來最好的醫(yī)生也無能為力。
大臣們來探望他問道:大王您的病已?十分危險了。
假如有什么不測,請問您有什么遺囑呢?”
頂生王心里明白,便回答說:若今后有人問起:‘頂生王是怎么死的?’你們就說是因為得了\‘貪婪’這種不治之癥而喪了命的。以我的教訓來告誡我的后代--'貪是燒身之火',切切不可貪心哪!”
這位頂生王是誰呢?就是我們釋迦牟尼的前身啊。
(據(jù)《六度集經(jīng)》卷四《頂生圣生經(jīng)》改編。參見《大正藏》第三卷第21頁)
[附]:妙心批曰:
釋迦前身頂生王,得寸進尺不自量。
果覺因地示三毒,吾等善會細思量。
- 上一篇:《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六
- 下一篇:《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八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