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八次課程 第十五講之:順世論思想概要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五講之:順世論思想概要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順世論思想概要

  四生的道理到后面再說,先了解一下順世論。我們手里都有《入中論導讀》這本書,在471頁能夠看到我關于現(xiàn)世美和順世論的詳細解釋。

  順世論這個派別是印度的唯物主義學派。

  “順世論”這個梵文詞匯的本意是“人民的世界觀”。這個派別歷來受到佛教、印度教以及正統(tǒng)哲學派別的批評。這一派絕大多數(shù)的資料都已經(jīng)沒有了,現(xiàn)在印度人很多是到中國來找遺留的資料,因為中國在以前把印度的一些傳統(tǒng)論典翻譯了過來。

  首先,順世論反對數(shù)論派的《奧義書》,說數(shù)論派所謂的神我和自性說法都只是麻痹人的、沒有男子漢氣概的人賴以謀生(就像中國的社會人士說那些算命瞎子靠算命去維持生計一樣)。他們的認識有一個很重大的特點,就是覺得所有的知識都產生于無知無覺的四大元素,即地、水、火、風。身體由地水火風組成,知識來源于身體,因此知識來源于地水火風,它不靠你的思考和學識分析得來,而是從這些無情的物質當中直接得來。

  順世論是印度哲學中唯一反對業(yè)和輪回教義的學派。印度除了順世論以外,幾乎百分之百的學派都相信業(yè)和輪回,都相信出離心,都有出離和修行意識。

  而順世論主張無因,他們說除了偶然性,這個宇宙間沒有任何既定的秩序,他們否定任何先天的、固定的、永恒的道德規(guī)律。要是到中國來,他第一就會說:所謂的仁義理智信是孔子說的,孔子說的這個不一定有道理。

  他們認為只有刑杖是可靠的,刑杖就是道德律。刑杖是什么意思呢?你如果干壞事,我跟你講道理是講不通的,你干了壞事就得挨揍。刑杖就是打人的工具,只有它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道德律。

  他們不承認在任何世間力量決定的任意報應之外還有果報之說。依印度人的說法,他們不承認“業(yè)”。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世間力量才能決定因果報應,除了世間力量決定以外沒有任何的因果報應。也就是說如果某人干了壞事,他的果報就只能是現(xiàn)世讓他看得到的果報——把他打死了、整死了或者打傷了,這是他的果報,除了世間現(xiàn)實力量決定的這種現(xiàn)實報應以外沒有其它的任何報應。

  他們認為直接的感知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也是證明實際存在的唯一標準,他們不承認任何的邏輯推理。當然曾經(jīng)有唯識宗向他們提出問題,比如說:我們在教室里面上課,你在教室外面,你在外面沒有看到教室里面有一百多人,那你承不承認有一百多人?他們有時候也會被問住,但是他們始終都不承認任何邏輯推理,也不承認任何圣人言說的權威性,比如說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開悟成佛的人,他來創(chuàng)始佛教,佛教才有可信度。他們不承認這種可信度。

  他們不承認,人生除了個人利益以外還有更高的使命。他們覺得自我犧牲這個概念,放棄個人利益、甚至于放棄個人生命去追求很高的目標,這種概念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可笑的。用印度人的話說,“他們否定了涅槃的存在”。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是 “死就是涅槃”,“人死如燈滅”(人死如燈滅是從那個時候就有的了),此外別無他說。

  這個派別在六師外道以后,受到了一些印度當時小國家和政治家的利用。在當時的一些政治思想派別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唯物主義——那些管理國家奴役人民的人,他們的良心不受道德約束,在政治活動中奉行一種生意經(jīng)一樣的權術。他們支持既定的秩序和基于這種秩序的宗教,自己卻不會去做宗教徒,自己既定的秩序就拿一個宗教來維護,但是這種宗教他自己是不信的。其實也就是說,拿宗教來支持自己的思想和對于國家的統(tǒng)治。在印度當時的很多小國家都頻繁地出現(xiàn)這種情況。既然有著如此鮮明的目的性,那么有很多的教理、知識和思想都可以順著這種統(tǒng)治的需要而鍛造出來。

  他們認為只有“眼、耳、鼻、舌、身”,由這五官得到的知覺是唯一可靠的知識,不是由這五個部分得到的知識,都是不可靠的。而且五官是可以得到直接知識的,直接知識以外的其他都不能夠被承認,拒絕接受任何關于真理和存在的標準。這使他們不得不接受一些感覺上的知識,包括半夢半醒之間的感覺,包括人如癡如醉時候的感覺,他們覺得這些也都是正確的。其實正好跟世間相信因果的宗派相反。世間相信因果的宗派會認為,人有一個顛倒的過程,在顛倒狀態(tài)下得到的知識會不準確。而他們認為,顛倒狀態(tài)下所得到的所有的知識也都是正確的,因為只有直接的、感官獲得的知識才叫作知識,否則不是知識。

  他們認為四種元素——地、火、水、風——是一切的本源,就像人的意識來源于身體中堅硬的地大、流動的風大、有熱力的火大、還有濕性的水大一樣,人的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這四大元素。就像釀酒。他們經(jīng)常提出釀酒這個譬喻——只有酒糟、麥子、發(fā)酵這些因緣和合,酒醉人的力量才能產生。人也是這樣,他們認為人的知識和智慧只能產生于地、火、水、風,除了地火水風以外不可能有別的知識來源,就好像除了麥子、酒糟這些元素以外,不可能產生酒那種醉人的力量。

  他們認為,人唯一的目的、生命的目的、生存的目的,就是來進行這一輩子的享受,找得來的享受就及時地享受。這個在中國文化當中有很多繼承者,有一些詩詞、文章來對這個思想進行描述。當時的順世論者對于這種享受不光提出概念,而且加以強調,否定你思想當中脆弱的部分。他們強調說:“不能因為你在享受過程當中同時也有小小的痛苦、有小小的不安,你就放棄這種享受。所有小小的痛苦和不安不是人的真正目的,不能稱為人的目的。我們作為一個人,既然是來進行享受了,那么出現(xiàn)小小的痛苦和不安是沒有問題的,它們是臨時性的,是假象。我們要自己來確定,出現(xiàn)任何情況都不必要去顧慮!蹦矛F(xiàn)在的話來說,就像麻醉劑,麻醉住自己去享受。

  他們還認為:“命運和報應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些只是被推理所證明的!庇腥司蛦,“比如你做了一件壞事兒,別人就拿刑杖來打擊你,你覺得這個因果和報應是存在的嗎?”“這是可以驗證的,依刑杖的道理來說,這個報應是真實的,可以承認!

  他們有很多的思考與說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