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是末法時代佛教重要經典。隋朝天竺國三藏法師菩提燈所譯,全文約13000字。佛在靈山會上,堅凈信菩薩請法,佛讓轉問地藏菩薩,地藏菩薩開示兩卷內容,上卷主講占察木輪相法及占察懺法,下卷主講依一實境界,修二種觀,證無生忍的無上妙法。...[詳情]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5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18-15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fā)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當以巧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云何安慰。所謂鈍根小心眾生。聞無上道。最勝最妙。意雖貪樂發(fā)心愿向。而復思念。求無上道者。要須積功廣極。難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數長遠。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獲。以是之故。心生怯弱!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fā)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當以巧便宣說實義,宣說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這段經的意思說地藏菩薩善巧方便,能夠使那沒生信心的眾生令他生起信心,這是指沒有信大乘法義的眾生。一般的眾生發(fā)成佛的心,這是大乘義。這個心沒敢發(fā),所以地藏菩薩勸他們發(fā)成佛的心,這個教求向大乘的。對于說了生死、得人間的福報,這眾生容易接受;行善事得善報,容易接受。你信佛,發(fā)成佛的心,這類眾生少。我們很多的道友信佛之后,我想沒有發(fā)成佛的心,跟這段經文差不多,我們發(fā)個了生死心就不得了了,就想現生的生活之中得到安慰,能減少無緣無故的一些個災害就滿足了。說是一發(fā)心出家,乃至一發(fā)心信佛,我為了成佛才發(fā)心信佛的,這個我聽到很少,現實如是。末法的眾生,發(fā)大乘了義的心少,發(fā)離苦得樂,乃至發(fā)出離生死也少;要發(fā)得點人間的幸福,求現生的安慰,這類多。
這段經文地藏菩薩就對堅凈信菩薩說,假使有一類眾生求向大乘,但是信心不夠,乃至于發(fā)了求大乘心的人都容易退。在這個甚深的法義當中他懷疑,他看到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這類經上說的有,一者是不信,二者是信而懷疑。對這一類的眾生,地藏菩薩對堅凈信菩薩說,我以方便善巧來安慰他們,讓他們發(fā)菩提心。這個例子把它說通俗一點,當初一信佛就發(fā)度眾生的心,這才叫大乘心。信佛,不為自己求安樂,當愿眾生得幸福,這叫大乘心了,這是甚深之法。乃至于發(fā)了心的,自己疑惑我能做得到嗎?我經常聽到道友說:我連自己都度不了,我還度人家呢?這類話很多,好多道友都聽見了。聽見有發(fā)大乘心的是什么樣子算發(fā)大乘心的?從來沒談到自己,談到的都是怎么樣讓眾生聞到佛法,怎么樣讓眾生能離苦得樂。諸位道友互相可以聽聽,我們信佛的道友,不為自己,單為他人。所以大乘經義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幸福,這叫發(fā)甚深的義了。為什么這么個心發(fā)不起來?怯弱。自己想,我能了個生死就了不得了,單為自己求出離心。遇著這類不發(fā)大心的眾生,地藏菩薩對他們善安慰,勸他發(fā)菩提心,要行菩薩道。這個是專對著一些個不發(fā)大心的眾生說的。
什么叫善安慰?怎么樣能勸眾生發(fā)大心?把那個小心怯弱心,光為自己的心,把它去掉,安慰他發(fā)大乘心。云何安慰呢?這個安慰的言語,地藏菩薩所說的安慰的言語,是對那個鈍根小心的眾生,就是不發(fā)菩提心的眾生,就是單為自己求安樂的那些眾生,給他們講講行菩薩道成佛那種殊勝的功德微妙的法門。這個意思說,不是自己能夠斷貪瞋癡就好了,能夠讓一切眾生都斷貪瞋癡。讓他們發(fā)心,不但求出離心,而且趣向大乘的心。勸一切眾生發(fā)心成佛,發(fā)愿愿向佛乘,單思念無上道。這個無上道是專指佛乘說的,究竟了成佛。但是成佛不是簡單一句話,要廣度一切眾生,把你的功德利益、眾生的功德圓滿了、成就了。這不是短時間,無量億劫的,自度度他這個時間可就長了。要是光自己了生死、斷了煩惱,乃至斷了分段生死,這個在這個道義上說、行道時候說容易,要讓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愿,愿一切眾生都成佛。那不是光一個愿而已,愿而后有行,行就是發(fā)菩提心,就是勸化一切眾生叫行。
我們在這個生死苦海當中,一般的都是了脫自己的。當人受苦難之中,他想到的就是自己怎么出離,他絕沒想到讓眾生都出離;把自己的痛苦都忘掉,這才是發(fā)大心的人。地藏菩薩說他安慰這些個沒有發(fā)道心的,那些個鈍根的,心很小;大小怎么分呢?小心的先為了自己,而后才說度他人。大心的先度他人,沒有自己,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對于佛道,甚深微妙的法能夠進趣,發(fā)愿趣向成佛;同時還要積累一切功德,得行難行的苦行,一般人間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能做得到;一般行菩薩道的人,乃至舍身命幫助別人,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才叫行菩薩道,這個度他人即是度自己。
我常時那么樣想,在我們以前燒木柴的時候,或是燒柴火的時候,那個火它著不起來,得用一個小棒子來挑一挑,那挑火棍挑挑挑的那個火都著了,柴火有空氣它才著。這個挑火棒就是行菩薩道,把眾生都度盡了,但是自己也被燃燒了,一樣的含義。拿這個作比喻,當你度眾生,讓眾生斷煩惱,你自己煩惱也斷了,就是這個含義。但是這個得經過時間很長,不是一劫兩劫,一說無量劫三大劫,那個就言時間極長了。
菩薩不畏生死,你度眾生得在生死苦難當中去度眾生。像我們發(fā)心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是你度人家、是人家度你?極樂世界你度誰?你有那個力量度別人嗎?但是因為我們心怯弱,生了極樂世界去成了道了,我再回到娑婆來度眾生。如果生極樂世界的大心怎么樣發(fā)呢?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就等于我們去學個本事幫助別人;沒有本事幫助別人,想讓別人離苦得樂,你的方法沒有。所以求生極樂世界等于到那去學習,學了利生方法,回來再度別的人。但是這個發(fā)心求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要利益眾生,而發(fā)心求生極樂世界的。大家權衡一下,這兩個同樣,一個發(fā)心生極樂世界,為了自己了生死;一個發(fā)心到極樂世界去為了利益眾生,這就叫發(fā)菩提心。
但是我們在生死當中,就在六道輪回當中受好多苦難,我們不畏懼,長劫在一切苦難眾生當中,度眾生苦難。你想度眾生,不到眾生當中去,你能夠度得了眾生嗎?就是不畏生死,不怕一切苦難,要度盡眾生。為了求自己的解脫,比較容易。要是讓一切眾生都解脫,這個非常難了,這個大乘義發(fā)一發(fā)就退墮了,不容易發(fā)。例如舍利弗要想發(fā)菩薩心度眾生,剛一發(fā)菩提心,帝釋天就化為人刺探他一下,看他這個大心是真的、假的。就化現一個貧窮的小女孩在路邊哭,舍利弗問她:你哭什么呢?她說:我媽媽害病,藥抓到了,沒有藥引子。舍利佛問她:這藥引子有什么困難呢?她說:非常難。舍利弗問她:要什么作藥引子?她說:要活人的眼睛,死人眼睛不算,得活人眼睛。舍利弗一聽,我剛發(fā)菩提心就遇見這個事,是舍、不舍?不舍,我發(fā)了菩提心了;舍,這個布施眼睛很困難,不是錢財,就堅定施給她,就把左眼睛挖給她了。那小女孩說:你挖錯了,我要右眼睛。舍利弗說:你怎么不早說?他心里就有點退悔的意思。還沒完全退悔,把右眼也挖給她。反正我有天眼,沒關系,挖給她。這小孩拿著眼一聞,說:噴腥臭,怎么能吃藥?丟到地下,還拿腳踩一下。舍利弗道心就退了,說菩薩道難行,不是說說而已。
以舍利弗的智慧,修得的德,他見思惑都斷了,發(fā)大菩提心尚且退心。我們經常也說,如我個人也是想學發(fā)菩提心幫助別人,等到自己受苦難的時候,就想連自己度自己都困難,怎么幫助別人。為什么?在苦難當中懷疑佛菩薩倒是靈、不靈,心里就起懷疑了。自己認為自己沒有什么錯誤,為什么受報呢?我們這都是鈍根小乘的人,要發(fā)大菩提心的人,發(fā)無上道的最勝殊勝的心,那真不容易了。發(fā)了心,發(fā)愿,我們天天都發(fā)愿,四弘誓愿我們每天唱贊子、唱偈頌,“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一個也做不到,發(fā)的是空的,遇著境界現前了就往后退,遇到災難了,不是因災難而去幫助別人,自己先跑的比誰都快,那怎么度眾生?
所以這是鈍根小乘的眾生要想發(fā)勝妙的心,行做不到的,苦行那就難了。我們經常聽到我自己還沒度怎么度別人,這句話常聽到的。但是我們現在在座的弟子道友們都懂得佛法,你能夠勸那個沒信佛的人幫助他來信佛法,這是不容易的事情。不是你勸人家人家就信,你得行好多方便,遇到幾個挫折你就再不敢說了。特別不信佛的人勸他信佛,這還是一般的。特別在危難當中,你自己還在危難當中,假使說我們現在都在生死苦海當中,沒想到自己在苦海當中苦難,而且看到別人的苦難,這才是真正利益眾生。因此難行的苦行,自度度他,這個時間長,不是一次二次、一天、一劫兩劫,不是咱們這百年的壽命,無量無量的生中。地藏菩薩對于這一類的眾生,善安慰說巧說方便。這就是我們講《占察善惡業(yè)報經》的真實定義,我們看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好像一個一般的經典,或者看前半部是小乘經典,這后頭完全是華嚴境界。
【我即為說真實之義。所謂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為說十八空等。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又復為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干闥婆城。如空谷響。如陽焰。如泡。如露。如燈。如目[目+壹]。如夢。如電。如云。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
遇著這類眾生,地藏菩薩用善巧方便給他說真實意義。真實義就是成佛的意義。什么是真實意義呢?一切諸法本性自空,這就是真實意義。你看見任何一佛法門,眼睛見的,耳朵聽的,心里所想的,六根門頭所接觸的,就是真實意義。這個得要你自己先理解,因為它都是從自性而發(fā)生的。先理解到自性本空,一切諸法都是空的。自己理解到,又把這種的法方法給一切眾生宣講,說一切諸法無我、無人、無自、無他。沒有一切法,是空的,你自己證得,而后給人家說。自己沒證得,如是信了,這是信位菩薩,而后向別人宣傳,說一切諸法畢竟無我,了達諸法無我。一切大乘經典都如是說,在這個無我當中,我們自己觀想的時候,這是我執(zhí),不執(zhí)著我;我見,我所見到的一切問題,不假我自己的我見來看一切問題,達到沒有我見的來認識一切諸法。你認識嗎?沒有自己,也沒有他人,一切諸法皆空。沒有行,也沒有修道成道了,也沒有什么方所,也沒有什么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是講一切法皆空的。乃至于為說一十八空等,一切法都空,沒有生死涅槃。這十八空,講下文會講的。生死涅槃是相對的,一切諸法皆無。為什么?沒有定實的體相而可得。
又復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都是幻化的不實的。一切諸法像水中月亮一樣,水中的月亮不是真的,那是影子,這個大家都懂得。一切諸法像鏡里頭相,照的相一樣。如干闥婆城,其他都容易懂,干闥婆城,八部鬼神眾有干闥婆鬼神,這個是隨時現隨時沒有。如果你要在山東,山東有個嶗山,離青島六十華哩,我們到那個嶗山,在太陽沒出將要出之前,站在嶗山的頂上看東海,看海里頭,這時候海里頭影像像一個城市一樣的。如果天氣很清明,你有時候看見就跟咱們人間一樣,那里頭行住坐好多人走的干什么的完全有。太陽剛一出,沒有了。干闥婆城是沒有的,只是一個影像。如干闥婆城,就形容著沒有,空的。但是它有時候現那影子,在嶗山很多人跑到嶗山頂上看海市蜃樓,那叫海市蜃樓,在我們佛經上講就是干闥婆城。八部鬼神眾有干闥婆,那是祂的城,祂的城根本是沒有的,但是祂現影子。還有一個空谷,你到山谷里喊一聲,那互相的音聲就響,容貌沒有。如陽焰,如水上的泡。如露,太陽一出就干了。如燈,如目“目+壹”,如夢,如電,如云,形容詞,都是空的,形容空的義。
拿這個比喻我們的煩惱生死,有嗎?空的。但是我們眾生空不了,那煩惱來了,睡不著覺,吃不下去飯,他不空。為什么空不了呢?他不認得,就是執(zhí)著。水上的泡,露水、電,眼里的空華,像睡覺作夢,作夢能是真實的嗎?但是凡夫執(zhí)著,他要做個好夢,他會高興一天;要做一個惡夢,他兩三天都過不去。本來沒有,這叫妄執(zhí)。所以這樣來看煩惱、來看生死。我們的性體,自性的本體,沒有煩惱,也沒有生死,在那個性體當中它不存在的。就是咱們人的一個壽命,佛給我們講的讓你修觀,說假的,在你生老病死現前之后,你能夠把它斷成是假的,你就減輕痛苦了。但是我們修不到,但是它事實就是假的,真的是不壞的。每個人都認為我們身體是真的,但是它是壞的。當父母生下來很小,咱們變變變老了,老了滅了,滅了沒有了,咱們是這樣來認識的。但是消滅的是你形相,而不是你的心性。你要對你的煩惱生死,沒有實體,假象,實體是不壞的。你想求得長壽,不可得,得不到。你要達到不生了,也就沒有滅了,不生實在也沒有滅。體性是寂靜的,這個咱們沒證得。沒有證得,咱們明白。怎么明白了呢?佛教授我們的明白。佛說生死即涅槃,你在生死當中你認得到,你可以舍掉生死,證得涅槃。因為這個生死是假的,你要把它當成假的,認得它是假的,你就可以有道了,就修得道了。這個是完全講空義的,地藏王菩薩跟我們說空,空就先從這些個觀。這一切事物,生死也好,涅槃也好,一切法沒有個真實的,沒有一定的,這個相是假相。為什么?真的就不變了。咱們每位都是,都在變,變變沒有了,消失了,死亡了。煩惱、生死、涅槃,假名而已。
【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zhí)著想故。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跟我們說,你要把你的見,見者就是看問題的看法,能見見于所見,能見是你的性,所見是一切相,能見見于所見,對你的身體,對你的心,你的身心就是個執(zhí)著而已,沒有實體的。那我們現在有個肉體,這肉體是壞的,它會消失的,它不是永久的。當你十歲時候,你一兩歲的時候死亡了,你九歲的時候都死亡了,十歲在。當你二十歲的時候,那十歲也沒有了。這叫生滅法,這是我們的執(zhí)著。要把這個執(zhí)著破掉,破掉就破掉一切見,這是妄見。大家讀到《楞嚴經》就知道了,十番顯見那是顯見性的。你這個身體的身心是執(zhí)著,你執(zhí)著它有,實際它沒有。但是我們現在有個肉體,在他有肉體時候能夠認識它必定消失,這是肯定的,一定要達到。達到什么呢?消滅掉了。為什么?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所以能離開這樣的觀點,要能夠深入的話,你什么都看得破放得下了。這讓你破見,是你執(zhí)著這個妄見。
【復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眾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恒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復能了了見一切眾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凈功德。而為無明闇染之所覆障。長夜恒受生老病死無量眾苦。如來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眾生離于眾苦。同獲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但一切眾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以顛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來為欲令彼離于分別執(zhí)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菩提體者。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非有無俱。非一非異。非非一非非異。非一異俱。乃至畢竟無有一相而可得者。以離一切相故。離一切相者。所謂不可依言說取。以菩提法中無有受言說者。及無能言說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無有能取可取。無自無他。離分別相故。若有分別想者。則為虛偽。不名相應!
現在我們的心量不大,不大就說不敢這樣的觀照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死亡,乃至明知道也不承認。人人都知道死亡,要是到死亡的時候,你放不下也得放下,就說你執(zhí)著也執(zhí)著不成了,它消失了,應該這樣來理解。不要生怯弱想,不要生長遠想,勇猛的來觀這些個問題畢竟滅,滅就是一定要死亡的。所以佛告訴我們生老病死,乃至于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求不得,這八種是苦難。你如果要看破了、要認識它了,它是隨真而起的,從虛妄虛假當中,你在這里頭認識一個不生不滅的、不變不異的、真實的,就是我們的性。這些叫達到咱們前文所說的,現在地藏菩薩教授我們的一實境界。這個一實境界的法,它是離開生死的;生老病死苦,乃至于八苦,沒有這些東西。這是我們本具性體,這是我們的法身清凈的,跟佛跟地藏菩薩沒有兩樣,無二無別,在諸佛菩薩是功德,在我們眾生是煩惱。
同時你這樣觀照了知你的真性,每個眾生都具足有真性,就在眾生身體當中,也不離開身體。你在身體找你的真性,沒有,你那個心是識是妄,不是真的,但是它具足有,真心遍一切處。如果我們沒有佛的這個知見,沒有佛的這個真分,我們就成不了佛了。我們跟佛無二無別,能成佛,現在就這些煩惱給你障住了。
同時你要見到一切眾生身中,都有如來的真實微妙的清凈功德,那是本具的。如來是從事修發(fā)現它、發(fā)明它,本具的,事修跟本具的合而為一,就把那一些無明癡暗所有障礙都洗干凈了。假使我們身上衣服上有一些臟的東西,你洗一遍洗不干凈,洗兩遍洗不干凈,洗三遍那就洗干凈了。這說我們的本性說我們的性體,不是這個肉體,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苦;當然沒苦也沒有樂,沒有一切相對法,與佛是無二無別的。
這一段文章地藏菩薩跟我們講眾生都能成佛,只要你肯修,肯依照地藏菩薩教導,就是他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和前文所講的一實境界,你去體會;如果能悟得一實境界了,那是離開生老病死的。生老病死是假相,不是真實的。這種功夫不管你會修也好,不會修也好,你平時要這樣想。當你最痛苦的時候,你把你的心能感覺痛苦的這個感覺,跟你身體所受的痛苦的苦,你試驗把它分離一下。在《楞嚴經》上教授我們的,我們有個能感覺的感覺,覺到肉體所受的痛苦,能感覺的這個覺,覺得身體所受痛苦,這個能感覺的覺不痛,它覺得受痛苦。我同時這樣想,我們在醫(yī)院里頭住院的時候,逢開刀的手術,醫(yī)生跟你先打麻藥針,把你神經麻住了,他開刀干什么,你沒有感覺也沒有痛苦;等麻藥過去了,你可感覺痛苦了。要不打麻藥,你自己能控制你的心,你把你的心跟你的肉體分開。這得要很長的時間功夫,不是我這么一說,你一學就做得到的。當你這個感覺的力量產生力度了,很大,不要打麻藥針,你看到肉體跟你沒關系。
這是一個心力的問題,歷史上這類的人物很多。大家看看那關云長刮骨療毒,華陀把他肉劃開,拿刀子在那骨頭上刮,那聲音聽見的人聞到那個聲音都嚇得不得了,關公還在下象棋,沒事情。說他心力很強,心降伏住他的身了。當我們最痛苦時候,你讓你這個心跟那個身分家,就心跟身兩回事情。所以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有覺覺痛,無痛痛覺”,你有個感覺感覺痛,但這個痛痛不到你感覺上去。但是我們這個力量不夠,所以要那醫(yī)生打個麻藥針。有沒有不打麻藥針的?我們有個老和尚到醫(yī)院開刀時候,他就不準醫(yī)生打麻藥針。醫(yī)生說:你會痛昏過去。他說:我不痛,你刮好了。這要一種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的。當你修的時候,把你這個精神跟物質兩個分開,你這肉體是物質,你精神不是物質,這個效果會產生的。我就試驗過,我也產生過。你看我們的祖師這類事情很多了,修道者他能使它分離。
你要得著這種義樂了。如來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眾生離于一切苦難,同獲法身第一義樂。那不是肉體了,剛才我們講的是肉體,這個法身沒有分別,沒有雜念。人要到了無分別無雜念的時候,純凈一心的時候,把你虛妄的想都不起了,能止于一切念,這叫與道相應。修行的時候達到這種境界,就是說你的意識形態(tài)跟你的心分開了。
但是一切眾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佛證得的常樂我凈,我們眾生是分別,對于常樂分別取著一切法,這是顛倒妄想。為什么他要取著呢?因為顛倒妄想執(zhí)著不舍,你就受生死苦。諸佛如來斷了,斷了時候沒有分別相,說他常樂我凈,他把這個分別執(zhí)著的想給斷了,這得靠修行力量。就是我剛才說的你長時如實修,使心跟你這個肉體讓它分開,不被肉體所束縛,這種境界你漸漸就能得到。這個束縛就是執(zhí)著,你認這個肉體為我。你假使離開這肉體,它不是我。不是你,你有什么痛苦跟你不相干。這種功夫不是一天兩天,就是放下了,沒有執(zhí)著、沒有固執(zhí)了。
地藏菩薩在這段文章教授我們,畢竟體空無所有。究竟說來,我們這個心的本體當中,不是肉體,一切皆是空的,世間法是空的,出世間法也是空的,畢竟體空,一切無所有。若廣說起來,在經上經常說空一共有十八種空。我這個地方不詳細講了,只跟大家說個名詞。這些境界相顯現的境界相都是空的,內空外空,內外都是空,這個肉體全是空的,內心的五臟六腑空的,外頭的色身也是空的。不空,不空就不壞,不壞就不消滅。你這肉體畢竟要死亡,人人都如是。內的身心,外的世界,整個的世界都在變化。你的身心空的,外頭的世界形相是空的,就是這個空也是空的,把這個空也空掉;然后這個空再進一步叫大空,大空再進一步叫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再進叫無為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的,無法,一切法都沒有。為什么?空的。有法,一切有的法也空的,有為法、無為法全是空的,一共十八種,這樣顯示若廣說的十八空。這十八空意義很多,單講空的一部書,單有這個經。
這樣顯示著一切諸法都不離開菩提體,一切法的建立是依著菩提的。咱們發(fā)菩提心那是整體,一切法都不離開一切菩提。為什么說空?顯示菩提。菩提是什么呢?覺,就是覺悟的覺。發(fā)菩提心就是你發(fā)一個明白覺悟的心,叫發(fā)菩提心。菩提的翻譯就是覺悟的覺,覺就是明白。什么是菩提的體?這個不是有,不是有就是空了、就是無了。不是空,不是無。非有非非有,把有非有也不對,是非非有。非無也不對,非非無。有無俱也加個非字,非有無俱。說一不可以,非一。說異也不可以,非異。把這個非一又加個非遣除,非一也不對,非異也不對,非非有,非非異。那一跟異俱該是對吧?一異俱也是非。乃至畢竟無有。這顯示這個空的含義,這都是解釋空的。沒有相可得,沒有形可得,舉心動念全是空的。非,無一切相,把這一切非了,這才是菩提的體。
咱們前頭講一實境界,這是顯示什么?一實境界,這就是一實境界。但是這個還不是一實境界,必須心跟它契合。但有言說,這言說表達不出來的,用言說表達都沒有實在意義,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因為這個自心清凈的,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一切相。那有沒有相呢?這叫如來藏,如來藏含藏著一切諸法,藏含一切法,不論如來的一切凈法。這個體,如來藏性的本體說有說無都是戲論。為什么?無分別。一起心動念,一有了分別了就不是了。只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是你心領。說是開悟了,心領神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言語表達不出來。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用言語表達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形容而已。菩提是離一切相的。
離一切相者,所謂不依言說取。若以言來取這個菩提相,取不到,言說沒有實義的。以菩提的法里頭,沒有言說相,沒有受者相,能言說的沒有,所言說的沒有。心里的意念沒有,依心里的意念而知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菩提法沒有能取,也沒有所取,沒有自,沒有他。凡是分別對待,都不是。要是有分別想,那是虛偽的,與心與菩提不相應。簡單說,菩提的體離一切相、離一切言說,以言說去取菩提的體不對,一切相取菩提的體不對,以你心念覺知不對,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讓你觀的時候,意念的觀。這個觀的時候,不是起心動念。到了無心的時候,無心,這個在我們禪宗的意思,就是解釋這個心里頭心心相契,在我們這個言語道斷,心里思想處沒有,心行處滅。所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言說表達的給你顯示,而不是言說。說心,說心這個心不是心,是指法的意思。就像我們口里說火,說火不是火,若是火把你嘴巴就燒了,說水也不是水,是表達一個言語意思。
【如是等說。鈍根眾生不能解者。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
像這種說法,如是學說根器鈍的眾生能解嗎?不能解了。地藏王菩薩說要像我這種說法,那些鈍根的眾生他不能理解。也不能理解如來的法身,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法空。什么是如來的無上的法身呢?空。這個空可不是頑空,不是咱們看這房間里空間的空,不是那空,而是法空。空,簡單說,你不要執(zhí)著就對了,什么都不執(zhí)著。我們經常說放下看破,你看破了放下了那就自在了,看破放下就自在了。鈍根眾生是沒辦法理解的,不能理解。這是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要想得個什么,求一個有什么;沒有。
這樣的,那個心力不強的眾生,心力不強就怯弱;怯弱,菩提心發(fā)不起來。這樣什么都沒有了,我修什么?那還有什么?既沒有煩惱,也沒有涅槃,也沒有生死,也沒有什么,那不是斷滅想了嗎?它又不是斷滅。如果作斷滅想、作增加想,增滅兩個都不可以。這個下文地藏菩薩還自己做解釋。
【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凈功業(yè)。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所說的如來法身不空,自性不空。如來法身不空,去一切執(zhí)著相。如果你要把如來法身執(zhí)成有,那完全錯誤了,它是不空不有。非空非色見如來,不是空也不是有相的色相,這樣來看佛,那不空就有真實體了。如來法身不空有真實體,什么是如來法身真實體呢?無量清凈功德,這就是如來法身體無量的清凈功德。清凈功德是什么樣子呢?從無始來圓滿的,自然圓滿的,不是修,也不是造作的,這就指法身。一切眾生身中都具足,不變不異,在諸佛菩薩不增,在一切眾生不減。不是在眾生的法身跟諸佛的法身中間,還有個變異不同的形相。沒有,法身沒形相的。眾生是本具的,諸佛把本具的修成了是修得的,眾生的本具的迷了并沒有失掉,人人都具足法身,人人都能成佛。如果你失掉了,你成不了佛了。無失無得,失也失不掉,得也得不著,只可默契,不可言傳,用語言表達表達不出來。禪宗歷代祖師只能默契,都是默契的,這叫素法身;素法身沒有修得的,功德本具的,但是修顯的法身不同了。
【如是等說。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因為說到本具的,這叫安慰說。地藏菩薩說這種說法把眾生那個怯弱心除掉,知道自己能成佛,知道自己本具有佛性,那個佛性與佛無二無別。我們經常說靈性,尤其在我們出家人,他并沒經過怎么樣學習,而他所了解的一般人所不能了解。我們所說的開悟,這開悟有大悟、有小悟,有些過去所學的宿習,過去他修過習過就叫宿習,遇著因緣了它又顯現了,自然顯現。有些學了幾十年,他沒學習他全都會,學幾十年了還不如他沒學習的。但是要加了他前生,那就不知道了。你要知道他前生、無量生,他早修習過了。因此這個來說,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不明顯,不明顯而他表現出來的。
像有些修道者,他沒經過世間法的學習,而且他全都明了。例如我有個老道友叫壽冶老和尚,我們在美國住。他回來,回到五臺山見他一個老道友,這個老和尚也圓寂了。他這個老道友就跟他說:壽冶,你哪天到的上海,什么時間到的,上海哪些人去接你的飛機,我都看見了。壽冶說:你怎么看見的?他說:我就心看見的。但是你什么時候下的飛機,哪幾個道友去接你。他說的完全對,但是他在五臺山。他這就叫通了。這個老和尚已經圓寂了,說沒關系。如果他在時候,你說,有很多人去找他麻煩了,他已經不在了。他知道很多的事物,知道,知道是體,明白又怎么樣?知道了又怎么樣?沒有用,不起用,不產生妙用。能到像大菩薩產生妙用的時候,妙用就是他利益眾生能產生妙用。這個光是能知,內知,而不能發(fā)生作用,還沒修成,就是還沒修好。要是能起作用,那就修成了,能產生妙用,妙用就是利益眾生的事。
【又復愚癡堅執(zhí)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蛴嬜匀。墮邪倒見!
地藏菩薩跟堅凈信菩薩說,要是那個愚癡眾生,執(zhí)著不舍的那些眾生,他的心對著無上道的時候,對如來的法身,他本來具足的。但是由于他堅持愚癡,他不相信。他不相信這個德身法身不假修作的,這顯現了之后還是原來的,并不因諸佛修成佛了就增加了一分,沒有;也不是眾生沒修就減少了,沒有;修也是平等,不修也是平等,一個現,一個不現。這叫什么?無所得,但是得后而無所得。咱們的是根本沒得,本具的迷了,現在無修,它沒顯現。那該丟了吧?沒丟,永遠存在,遍性的。在這種假使說把如來的法身非修非作的相,起無所得而生怯弱,或計自然,認為它自然有的,自然就墮了邪知邪見了。這個圓滿菩提證得之后并沒有所得,因為無所得才能夠無所不得。不是得這樣,丟掉那樣。圓滿的得就叫無得,這才起到大用現前。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從證得體具足相而起的大用,大用是利益眾生的事業(yè),在這個時候自利利他都滿足了。
【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凈果報!
我所說的修行一切善法,這是說全部的《占察善惡業(yè)報經》。地藏王菩薩跟堅凈信菩薩說,我前頭所說的一切善法,滿足增長,你把這些個善法滿足了。增長的善法有個什么現相呢?就生到如來的色身,這就是功德現相,一切善法的現相。你看佛的相好佛的色身,這就是功德相。這功德相清凈的果報,我們眾生雖然具足,沒有修為。那叫素法身,沒有功德相好,本具的法身,但是還不承認。像我們很多道友,你跟他說我們跟佛無二無別。他不承認的,他說我這個業(yè)障重得很,我跟佛無二無別?人說你本具的,不是修為的,是這樣一個含義。
【如此等說。令離怯弱。是名安慰。】
地藏菩薩說我這種是巧說,種種善巧方便跟眾生說,讓他相信。
【而我所說甚深之義。真實相應。無有諸過。以離相違說故。云何知離相違相。所謂如來法身中。雖復無有言說境界。離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無一切相。不可依言說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相待相對。則可方便顯示而說。以彼法身性。實無分別。離自相。離他相。無空。無不空。乃至遠離一切諸相故。說彼法體為畢竟空無所有。以離心分別。想念則盡。無一相而能自見。自知為有。是故空義決定真實。相應不謬!
而我所說的甚深之義,真實的,相應的,沒有過患,沒有諸過離相違說故。我說的跟性體不相違,離了相違。什么叫離相違呢?所謂的如來法身,雖復無有言說境界,離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無一切相,不可依言說來顯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相待相對,則可方便顯示而說的,是這樣來說的。說的這真實相,本來沒有言說,要假言說來顯示。沒言說怎么顯示呢?眾生怎么樣理解呢?所以假言說,言說是假的,是指的。我剛才跟大家說,說火不是火,說火是火,就把你燒了,這就是假言說而顯示。要不跟你說火,你不知道火是熱的,它能燃燒義。跟你說,說水說火說空說假,這是用言語表達,讓你意會。
一切法,心里想、緣念,緣念不到的。因為我們的心是妄想心,愈念愈乖,愈離愈遠。跟你說空說不空表達而已,讓你領會言外之意。乃至于無一切相不可以言說顯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的相待相對,這都是相對假例這樣說。為什么?為顯示法的真義。不這樣說,眾生怎么能領略呢?都是因緣和合的。因緣所攝的一切法是假的、是空的,離開因、離開緣就沒有了。所以佛在其他的經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但亦名中道義”,咱們現在講的就是中道義。但是這個中道義也可以說假名,安個假名表示一下,是說中道不是中道、說空不是空,懂得這個含義。因為這是據世諦說世間法,世間法具足理諦就是理,世間的真實的義理依此而顯所說的,但是這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是幻化的。我剛才一再跟大家說,說火要是火就把你燒了,這只是表示一個語言,代表說火,并不是火。但是一說火,你就想到燃燒,火是熱的,讓你能理解就行了。說生死,說涅槃,讓你明白生死是幻化的,涅槃是不生不死、不生不滅,那是真實的。
一切法身的性沒辦法表達,不是分別、不是語言所能表達出來的。但是沒有個說個,怎么來比較呢?所以就說個法身、肉身。咱們現在是肉身、幻化身、虛妄身,但是這個虛妄身有法身,法身遍一切處。要以法身的性體來說,實在是沒有分別、沒有言說。那不說,眾生怎么能領略呢?假言說來顯示而已。法身自體沒有相,也沒有他相,拿什么顯示呢?說空不空,無空相,也沒有個不空相。乃至于遠離一切諸相,法身無相,法身什么樣子?沒有,法身無相,因為它遠離一切諸相。想念都不對,法身不可緣念,你也本具法身。
沒有一相自見自知為有。沒有哪一相自己知道自己看見說這是有,這個是不對的,是不可能的。因此而說空義決定真實,相應不謬。所以加空顯,空義決定真實的,不是虛假的,不空不異不謬。
【復次。即彼空義中。以離分別妄想心念故。則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所謂離識想故。無有一切虛偽之相。畢竟常恒。不變不異。以更無一相可壞可滅。離增減故。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從無始世來。具無量功德自然之業(yè)。成就相應。不離不脫故,說為不空。】
復次,地藏王菩薩再進一步解釋,你前才說空,現在又說不空,那什么是空的義理?即彼空的義中,在空的道理上講,這個空就是離開分別,離開妄想,離開心念。凡是分別妄想心念的全部都不是,那個空不是。地藏菩薩說,真實說畢竟無有一相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諌櫬鋽鄿,不空就墮落三有,所以哪方面都不能執(zhí)著。但是不說空、不說不空,怎么樣顯法,這個法顯不出來。這都是假言說、假名字,千萬不要執(zhí)著,離開心緣相,離開分別相,離開言說相,言說、分別、緣念全不得真如,那見不到,也見不到空義?帐菙鄿绲,斷滅還修什么?不空,是有的;要說不空,眾生他執(zhí)著了,那都是有的,我這身體也是真實的,我家庭也真實的,他又執(zhí)著有去了。這是遣眾生的執(zhí)著。因為我們眾生是靠那個心意識,就是我們八識所緣念的,這些都是虛偽之相。真實的不變不異,沒有一相可壞可滅的,沒有增也沒有減。
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這說法身。前頭講的法身實體,它從無始以來,自具的、內具的無量功德,是自然的,不假修為不假造作的,要是成就了,相應了。所謂相應就是吻合了,離也離不脫,不離不脫,離開不對,不離開也不對,就不即不離、不離不脫,這樣說的不空。
【如是實體功德之聚。一切眾生雖復有之。但為無明[目+壹]覆障故。而不知見不能克獲功德利益。與無莫異說名未有。以不知見彼法體所有功德利益之業(yè)。非彼眾生所能受用。不名屬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對治諸障。見彼法身。然后乃獲功德利益。是故說修一切善法。生如來色身!
如是實體功德之聚,一切眾生雖復有之,但為無明“目+壹”覆障故而不知見。法身,眾生都具足的,為什么不能顯現呢?就是因為無明煩惱所知,就這些給障住了,見也見不著,想也想不到。那就是要修了,就把這些障礙取消了。但是法身對我們來說,具足而沒有。具足法身,人人具足法身,人人都不能顯現,這樣來說的沒有。不知見彼法體故,因為見也見不著,思惟不行,思惟也思惟不到。但是它能給一切眾生做功德利益之業(yè),能有這個作用。我們每個人都依著法身而成長而修,修完了恢復法身。就是做一切的善法的根本,一切善法的本體。這說我們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最大的善法了。當你利益眾生,發(fā)菩提心,這是跟法體相合的。因為發(fā)了菩提心,就能證得法身的體。發(fā)菩提心是個覺心,這個覺心我們不能夠保持,發(fā)了又迷了,迷了又發(fā),發(fā)了又迷了。假使不退,咱們前頭講得信入位,信入了初住那就不退位了,你那個信心則再也不退了,那才真實的。
這講得很清楚,我們這個自具的信功德實體,因為被無明給障礙住了,不能夠得到,像失掉了;其實沒有失掉,就是無明給障礙住了。但是它并不是所有的永遠失掉的,當你發(fā)了心,它好像又恢復了,又啟發(fā)出來了;你沒有發(fā)心,就被無明所完全迷到了。就是我們法身本體,因為我們不學佛,不知道法身的本體;我們學佛時候,學大乘教義才明白了法身的本體。也是我們做一切功德、做一切事業(yè),修行一切善法,我們能得到受用,一切眾生能得到,你這個善心所生起來,還是由法身生起的。因為你內具有,有這種根本才能生得出來善法,生起善法來,善生惡就消滅。雖然這種法身的功德我們不能受用,但是我們并沒失掉,是具足的。因此要遍修一切善法,這些善法是對著惡法說的,對著那些障礙你的法身說的。你修一切善法使你法身重新顯現,把這些障礙都對治掉,沒有障礙了,沒有遮礙遮障了,你就能漸漸見法身。
登到初住相似見法身,不是真實的,他明白了,但是沒有證得。必須等到初地真實證得了,三賢位的菩薩。咱們現在是欣樂心,我們要發(fā)菩提心,大家都先要發(fā)菩提心,發(fā)了這個覺心。這個覺心從哪里來的?還是從我們自己本具的法身而產生的。由這個覺悟的心,漸漸的行道磨煉,把我們原來的光明磨煉出來,把我們法身本具的光明磨煉出來,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同時我們要修成佛,度眾生,必須得有色身,就是得有相好。有佛的報身,有佛的化身,化身是從報身來的,這個修行一切善業(yè)就是佛的報身,因為報身而能夠跟法身相合,就法報化三身。咱們現在是化身,是業(yè)障化身,不是功德化身,但是我們把業(yè)障化身轉變成功德的化身,這個功德的化身是由報得來的。咱們所以現在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使我們報得的修成功了報德的法身。
【善男子。如我所說甚深之義。決定真實。離相違過,當如是知!
離一切相,不要執(zhí)著;一執(zhí)著相了,不真實了。要真實,要離開相,這樣來執(zhí),這樣來覺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等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有十萬億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住堅信位。復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一切大眾。各以天妙香華供養(yǎng)于佛及地藏菩薩摩訶薩!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有十萬億眾生發(fā)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想成佛,發(fā)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住堅信位,登了初住,十信滿了,這才信心具足了,登了堅信位,堅信就再不退了,登了初住位了。又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一切大眾以天妙香華供養(yǎng)于佛,及地藏菩薩摩訶薩。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隨所住處。廣令流布。所以者何。如此法門。甚為難值。能大利益。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號。及信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疾至無上道。于是大眾皆同發(fā)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不敢令忘。爾時堅凈信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說六根聚修多羅中。名何法門。此法真要。我當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聞。】
爾時堅凈信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說的六根聚修多羅中,就是這個法門。修多羅叫契經,契合眾生的心理,契合諸佛的妙法之心。名何法門,這個經叫什么名字呢?我怎么樣受持,令末法的眾生皆能得聞。
【佛告堅凈信菩薩。此法門名為占察善惡業(yè)報。亦名消除諸障增長凈信。亦名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顯出甚深究竟實義。亦名善安慰說。令離怯弱。速入堅信決定法門。依如是名義。汝當受持。佛說此法門已。一切大會悉皆歡喜。信受奉行。】
咱們簡單的把這個《占察善惡業(yè)報經》說完了。如果這個中間,我解說當中,大家生凈信者,把這個功德回向給當前世界一切眾生,讓他們免除災難。如果我說的有錯誤的地方,我向大家懺悔。我說的不一定全對,有些個說的不對,我懺悔。
- 上一篇: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4
- 下一篇: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7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