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經(jīng)》講記 第五講 建造幸福美滿
第五講建造幸福美滿的家庭
下面講正宗分的第三部分:乙三正說六方。這部經(jīng)有四個譯本,其中一本的題目就是《六方禮經(jīng)》。到了這一部分,才只說到什么是六方,六方各代表什么,在所代表的對象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wù)。這樣操作性就更強了。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大部分:丙一長行,丙二重頌。
1
乙三正說六方
丙一長行
丁一總標
“居士子!圣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圣法”是指圣人所說之法,“律中”指“條目之中”,圣法律中就是圣人所說法的條目中。佛陀的教法當中也有六方的說法!阿彌陀經(jīng)》六方諸佛贊嘆阿彌陀佛,《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等許多經(jīng)典都講六方,這是印度文化特有的傳統(tǒng)。中國往往講四方、八方,佛教則講六方、十方。
丁二別釋
戊一東方父子
“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yǎng)父母。云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yǎng)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為五?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命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其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居士子!圣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居士子!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這段是講兒子對父母有何責任和義務(wù),然后講父母對兒子又有什么責任和義務(wù),各有五條,是佛教處理父母子女關(guān)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實實在在,沒有半點不著邊際的話。我們作為在家居士,做父母的也好,做兒女的也好,按照這十條處理家庭問題,一定美滿幸福。家庭幸福了,才有修行可言。家里天天鬧別扭,都像貼反了門神一樣,不是面對面,而是背對背,那還談什么修行呢?
2
要實現(xiàn)家庭的和睦,首先是子女成人以后要懂得如何侍奉孝敬父母,當然,子女還在幼小的時候,做父母的也要落實好分內(nèi)的五條。我們出家人是不是也要落實這五條呢?我們雖然出了家,也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nèi)孝敬父母,這五條雖然不能完全適用于出家人,但也要有孝敬心。首先,子女對父母應做到:
一者增益財物。要使父母生活過得富裕,財產(chǎn)日益增多,生活安定。
二者備辦眾事。家里有什么事,做子女的要盡職盡責地去做。在家里不要像少爺小姐一樣,橫草不拈,豎草不動,坐在那里等飯吃。我總是跟年輕人說,下了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掃地,擦地板,吃了飯要洗碗,還要幫家里買菜、洗衣服、買煤、換煤氣。像這些活做子女的要負起責任,使老人能真正安享晚年。
現(xiàn)在的老人很苦。有的老太太跟我叫苦,說自己要照顧三代人。要照顧公婆,要照顧老伴,要照顧子女,搞不好還要照顧孫子外孫。我們時時刻刻要感念父母的恩德,時時刻刻想到老太太的重要性。我時常跟弟子講,老太太們到這里休息幾天來念佛來聽法,應該非常歡迎她們。因為她們在家里有非常重的家務(wù)勞動,來一趟不容易。老太太在家里的責任很大,她做三代人或四代人的保姆,實際上也是三代人或四代人的主心骨。不管是自己的父母也好,老伴也好,孫子也好,誰有病她都想著,誰沒衣服她也想著,誰沒吃飽她也想著,誰沒有零花錢她也想著,什么時候給小孫子買冰棍她也想著……所以,這些老太太非常了不起。我們這個社會沒有這些老太太,不知道會亂到什么程度。為什么呢?她能夠把兒子、孫子好好管教起來。
另外,我希望老太太們不要去打牌。你們?nèi)ゴ蚺?兒子孫子就沒人管了,那你們就有很大責任了。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誰有病了,她都在操心,今天在這里燒香,明天到那里還愿,后天到哪里普佛,大后天又到哪里去供牌位。做這些事家里人認可還好說,如果家里人不認可,她又非常想做這件事,覺得不消災不祈福,就會有更多的病痛,于是她就把兒子給的零花錢,老伴給的零花錢,或者自己攢的錢,就去布施,去給子女祈福,很了不起。我就看到有人拿著供養(yǎng)的錢,一塊一塊的,而且用手絹包了一層又一層,掖得很緊,生怕家里人發(fā)現(xiàn)了,生怕丟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所以觀音菩薩現(xiàn)母親相,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她是代表了人類的至愛,代表了人類的大慈大悲。
有一些干部走到廟里來,說盡是些老太太。我就對他們說,你們不要輕視這些老太太,如果沒有這些老太太,廟里就沒有這般熱鬧,廟里的香火就斷了。不是說男同志不信佛,他要忙工作、忙生產(chǎn),抽不出時間來。只有這些老太太,作為家庭的總代表,代表一家?guī)状藖淼竭@里,是不容易的。所以作為子女要時時刻刻有一種孝心,要承擔一部分的家務(wù)勞動。
三者所欲則奉。父母需要的東西你給他,父母不需要的東西你就不要給他。如果你的父母吃素,你非要買魚買肉給他,他不要,那就不是“所欲則奉”了。你父母是信佛的人,你走到哪里給他請一本經(jīng)書、請一尊佛像,回去以后你的父母很高興,走到哪里都說,這是我兒子在五臺山給我請的,這是我女兒在普陀山給我請的。經(jīng)常有老太太走到我這里,見了我的面,就把她的手串、經(jīng)書給我看,表揚她的家人,這就是所欲則奉。也有的說,我在家吃素,我的兒子非要把肉放在飯底下,上面是飯,下面是肉,吃著吃著就吃出肉來了。這就不是孝順父母。百孝不如一順,孝要建立在順上。
四者自恣不違。父母對你有所教育,你從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教導,或者說父母囑咐你做什么事,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去落實。
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要做到這一點實在太難了,假使家里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媳婦還好說,如果說家里有三兄弟,我給了,他還沒給呢。所有私物都奉獻給父母,父母也應一碗水端平,不要對哪個兒子有偏心。否則的話,大兒子把東西給你了,你都給小兒子了,那小兒子倒高興了,大兒子就不滿意了,所以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所有私物都給父母,在這個時代只是個要求,坦白地說不容易落實。現(xiàn)在的社會很復雜,人際關(guān)系很復雜,應該有這個要求、這個愿望。你不能做到這一點,至少也要讓父母知道你有多少家當。這才是孝子的標準。
3
子以五事奉敬供養(yǎng)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哪五件事呢?
一者愛念兒子!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是對父母恩的生動寫照。我們無論怎樣孝敬父母,都不過像小草一樣微小。小草長在地上,如果沒有春日陽光的照耀,小草又怎么能長起來呢?所以說,母親愛念兒子的恩德,是永遠也感激不盡的。
二者供給無乏。在子女還沒有成人時,一定要衣食有依、四時有食,要有房子住,他缺少什么東西就盡量滿足。
三者命子不負債。假如欠下債務(wù),做父母的盡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掉,不要把債務(wù)留給子孫。子女缺乏時,要盡量幫助他,不要讓他負債。負債利滾利,有多大家產(chǎn)、多少財富也經(jīng)不起驢打滾。
四者婚娶稱可。子女大了,要選擇合適的對象,門當戶對。作為一名在家居士,有子女,男婚女嫁是終身大事,處理好了順善法,處理不好順惡法。兒子有個好妻子,對他的學習工作有好處、有利益;女兒有個好丈夫,生活會安定,工作會順利,家庭會幸福,修行才有希望。所以,不要把男婚女嫁看成是庸俗不堪的事,男婚女嫁做得好是善事,做得不好才是惡事。善惡是有一定的標準和層次的。作為在家居士要特別關(guān)心子女的婚嫁,但也不要包辦。兒女不樂意的事情不要勉強,但是一定要做好參謀,指出他應當選擇什么樣的配偶。一定要以善法為標準,以社會人倫道德為標準,不能以財取人,也不能以貌取人。
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付其子。做子女的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但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這一點。因為做父母的畢竟是桑榆晚景,來日無多,應該把自己的積蓄盡早告訴子女。存折放在什么地方,別人欠我多少錢,我還有多少東西埋在地下,都要告訴子女,否則百年之后就沒有歸屬了。所以,將自己可意的財物,盡可托付給子女,使子女了解自己的積蓄有多少,然后他們好做處理。有幾個兒子就在幾個兒子面前說這個話,最好生前立下遺囑,第一個兒子得多少,第二個兒子得多少,第三個兒子得多少。遺囑是有法律效力的,免得百年以后打架。做父母的要根據(jù)這五條來處理好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責任和義務(wù)。
東方是講父母與子女之間各自的責任和義務(wù)。南方是講師徒關(guān)系。師就是老師,弟就是徒弟。老師與弟子之間,學生把老師當成父親一樣,老師又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一樣。所以往往有老師給自己的學生的題款用“某某學弟”的字樣,這固然是老師的自謙,實際上代表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佛教特別重視老師。所謂老師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善知識。善知識包括老師,也包括朋友。
4
戊二南方師弟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yǎng)于師。云何為五?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yè)善;五者能奉敬師。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yǎng)于師,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為五?一者教技術(shù);二者速教;三者盡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圣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居士子!若人慈順于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一者善恭順。學生對老師應該恭順,非常周密地處處檢點自己。“善”在此不僅是善惡的善,而是非常圓滿、非常周密地順從老師。因為要從一名老師受教,要得到他的知識技術(shù),或者是為人的道德品行,就應該非常善于恭敬、順從。這個“善”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善于做什么”的善是一樣的。
二者善承事。承事就是晚輩對長輩在生活起居上的照應、照料。
三者速起。弟子每天要起在師前、睡在師后。老師有什么事吩咐,不要拖拖拉拉,應該非常迅速,說做就做。“速起”就是要勤奮,干凈利索。
四者所作業(yè)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向善、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善就是善法,就是好的方面。
五者能奉敬師。包括我們的心態(tài)、言談、舉止和物質(zhì)各個方面。因為老師來教你,不能喝西北風,應當?shù)玫綀蟪?沒有報酬是不能生活的。所以從古到今向老師學習都是交費的。記得小時候讀書,就是一個學期交幾斗谷子;每逢過節(jié),還要給老師送點禮品。有的父母比較明白事理,到了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還要煨湯,叫學生送到學校里去。這是一種恭敬心,知恩報恩!澳芊罹磶煛卑ň穹矫婧臀镔|(zhì)方面。精神方面是指言談舉止和心態(tài)要真真實實地有奉敬的心情,然后還要有物質(zhì)上的表示。
5
“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善念”就是時時不忘,事事把學生放在心里,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逐個地考慮每一名學生,誰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與菩薩善護念眾生是一致的。
一者教技術(shù)。老師對學生的責任和義務(wù),首要的一條是教他技術(shù),教他人生的正道,教他如何從事正業(yè),以正當?shù)姆绞絹碇\求生活資源。技術(shù)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書本上的知識,一個就是在實際中的操作。如果一個人只有書本上的知識而不能實際操作,不能說是完美的。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這一輩子生活基礎(chǔ)就有了,就不會做壞事,就會以所掌握的技術(shù),以誠實的勞動立身于社會。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一生衣祿無虧。這就是八正道中所講的正業(yè)。
二者速教。老師不僅要教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而且要速教,不要拖拖拉拉地拖延時間,要讓學生盡快地掌握。學生勤奮,老師也要勤奮。
三者盡教所知。作為老師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盡己所知地教給學生,不能留一手絕活不教。有些有技術(shù)的人是有絕活的,但有些古怪,如只傳兒子不傳女兒。這就不好。老師的絕活也是從老師那里學來的,讓所有的人都掌握一門絕活,功德多大啊!所以要盡教所知。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一個是聽別人說,一個是自己要有體會。往往有些老師也是看人打發(fā),這家有錢,湯罐子常送,對那孩子教得就認真;那些窮苦的孩子什么也沒有,老師就淡薄一點。人間的心總是不平。要有平等心,一視同仁,有教無類。
四者安處善方!胺健笔翘幩,假設(shè)學生是跟著老師住,一定要讓學生住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讓學生有危險。危險一方面是來自自然界的,一方面來自是社會的。自然界的豺狼虎豹、社會上的壞人都會對人造成危險,所以要安處善方。善方就是安全的地方。
五者付囑善知識。事事關(guān)照他、引導他,學好技術(shù),找個好工作,有了好工作還要有好朋友。這樣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就盡到了。
作為一名老師從這五方面盡職盡責,就是好老師。我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都能從這五個方面來要求自己。當然現(xiàn)在找工作比較困難,給學生介紹職業(yè)是學校主管部門的事,但老師可以積極推薦,成就學生踏入社會的第一步。
“如是南方二俱分別”。“二俱分別”是兩個方面的責任和義務(wù)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6
下面講戊三西方夫婦,講夫妻之間各有什么責任和義務(wù)。
戊三西方夫婦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云何為五?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做瓔珞嚴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yǎng)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yè);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贊善;十一者敷設(shè)床待;十二者施設(shè)凈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yǎng)沙門、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其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居士子!圣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這段特別重要。不僅是具體內(nèi)容重要,而且讓我們從觀念上明白佛法的廣大性、包容性、多層面性,F(xiàn)在一說到信佛,就看破紅塵了,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以為信佛是教我們斷子絕孫。都出家當和尚去了,哪里還有人呢?相反,佛陀強調(diào)夫妻之間要互相敬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基礎(chǔ)。有人會說這是什么佛教呢?佛教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嘛!這是社會上的誤會,佛教界本身也存在這種誤會。認為佛教是了生脫死,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佛家怎么還講這些呢?這都是生死事。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
我們要特別認識到,佛教不僅能救人,還能救社會、救國家。五戒齊身,十善治國,人人能向上、向善,一個社會就會有良好善美的風氣,一個家庭就會是和美幸福的家庭,這樣國家難道不會好嗎?家庭是國家的細胞。佛教不是政治,不是主義,是從每一個人入手,教我們每一個人都管好自己,處理好周圍的關(guān)系。每個人都能照管好自己,又能處理好周圍的關(guān)系,還會有什么問題呢?問題是,我們有的人自己照管不好自己,又不能處理好周圍的關(guān)系,所以,家庭、社會、國家才會有各種問題出現(xiàn)。
通過學習這一段,就知道佛法包括各種層面。佛教講五乘法門,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這五乘法門以人為起點,以人為樞紐,上天入地,都從人開始。把人做好了,就一定能生天,成聲聞,成緣覺,成菩薩,成佛,三善道四圣果都有份。人做不好,三途有份。所以人是關(guān)鍵。
女居士可能會想,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做妻子的有十三件事,是不是不平等呢?這正顯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很多非常關(guān)鍵的問題,都取決于女性如何把握、如何操持。
一者憐念妻子!皯z”是一種愛心。因為夫妻之間要彼此認同,心同氣和。丈夫占主動權(quán),實際上也是雙方的事。妻子要重愛敬夫,丈夫應時時刻刻有一種高度的同情心、愛心,憶念妻子在家里做事辛苦。操持家務(wù),生兒育女,都是非常辛苦的事。
二者不輕慢。在今天也有輕慢女性、男女不平等的事,有的地方比古代更嚴重。不輕慢至少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男女之間在知識技能上有一定差距。當然在新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女強人。現(xiàn)在不是丈夫輕慢妻子,好像也有妻子輕慢丈夫的事。在古代,男女在知識技能上差別很大,婦女往往依賴丈夫生活,不像現(xiàn)在男女雙職工,大家都拿工資,都有勞動權(quán),逐步消除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但盡管有勞動權(quán),也有收入上不平等的地方,所以在知識技能的差別上,不要輕視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
再就是家庭出身上的差距。佛教的教導也是這樣,要婚娶稱可,最好是門當戶對,這個也要特別講究。完全不講究的話,出身特別懸殊,夫妻之間固然可以認同,但父母、家庭、社會會有種種誤解、種種干擾,也容易滋生輕慢之心。
三是長相。妻子長相一般,丈夫一表人才,可能也會輕慢妻子。作為一個在家人來講,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出家人,依法自約、依法安居,他有這種自覺自律。作為在家居士,固然可以在佛法上求得一種安慰,求得一種喜悅,求得一種寄托,但他畢竟生活在世間,所以作為一個美滿的家庭,特別是夫妻之間的和睦,對于平衡人生的種種痛苦有很大作用。否則的話,就不會在這里講《善生經(jīng)》。
三者為做瓔珞嚴具。要及時讓妻子的穿著打扮莊嚴!碍嬬蟆本褪窃陧楁溕暇Y著很多東西,從現(xiàn)在來講就是指的首飾,“嚴具”就都是比較好的衣服,使自己的家室穿著打扮能夠入時,不使人家輕慢。假使自己很注意穿著打扮,妻子卻是一副窮酸相,那一定會受到別人的種種議論。所以,作為丈夫有責任和義務(wù)使妻子穿著入時、漂亮。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妻子在家庭里有安全感,能當家做主操持家務(wù),F(xiàn)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不自在的很多,原因也是來自各方面的。但是作為丈夫,應該主動做好各方面協(xié)調(diào)工作,使自己的家室能自在安全。
五者念妻親親。丈夫不但要愛敬妻子,還要愛敬妻子的親人,比如岳父、岳母、小姨子、小舅子,要愛念她娘家的眷屬。
7
丈夫以五事愛敬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
一者重愛敬夫。我想從居士們給我講的事情來看,在家庭里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感情專注問題。感情專注是家庭和睦、夫妻和睦的最重要的因素。從女方來講,如果過去有男朋友、男同學,應該在丈夫面前有一定的透明度。作為男方也是如此。如果有女同學、女朋友,在妻子面前也要有透明度。這樣就可以消除雙方的誤解,就能使家庭不安寧、不團結(jié)、不自在的因素得到排解。為什么會有這種體會呢?有很多居士來找我談這方面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除了感情上存在不專一的問題以外,就是雙方?jīng)]有透明度,從而造成誤解。
二者重供養(yǎng)夫。丈夫應使妻子穿著入時,妻子應使丈夫在飲食上得到及時供養(yǎng),衣服上讓他穿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使他不至于在人家面前受到輕慢。
三者善念其夫。經(jīng)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勞累,或者丈夫出差了,應想到丈夫出差勞累,不能正常飲食、休息,要多體諒、照顧他。
四者攝持作業(yè)。攝就是維持,使家產(chǎn)不致破敗,使事業(yè)不致破敗,妻子要想方設(shè)法,不斷增益家庭的財富,不斷地排除事業(yè)進程中的種種干擾和不利因素,這就叫攝持作業(yè)。
五者善攝眷屬。這條非常難,但又非常重要,F(xiàn)在的老人經(jīng)常有一句口頭語:娶了個媳婦,丟了個兒子。是說媳婦看家里人,除了丈夫以外,看誰都不順眼。這是不是善攝眷屬呢?不是。我想,可能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故事。要很好地攝受丈夫的家里人,才能使家庭和睦團結(jié)。
我聽到很多說法,比如,兩個青年男女,在談朋友的時候去男方家里去看一下,他家里有個老太太,房子也不錯。
回來的路上,女的就說:“你必須把那個垃圾打掃一下,我才進門!
男青年說:“我家哪里有什么垃圾呀,挺干凈的啊!
“我不是講那個垃圾,就是那個老東西嘛!”
不把老人當作應供養(yǎng)的長輩,而是還沒進門就把老人當成垃圾,怎么能攝受其他眷屬呢?
家里有位老人是件好事,回到家里,吃飯有人做,萬一工作忙了衣服還有人洗,在外面工作完全不為家務(wù)事操勞,不必擔心首飾被人偷了,存折被人偷了,電視機被人捧走了。所以,有個老人來照顧家庭非常好。但這還不夠,還有更重要的。老人有一生的經(jīng)歷,你可以從他那里學到很多的美德、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個老人都是一本活教材。所以一定要曉得孝敬雙方的老人。作為女人來講,特別要愛敬婆家的老人;作為男方來講,特別要愛敬岳父岳母。這樣彼此之間能夠團結(jié),得到心靈上的默契。有心靈上的默契,家庭就會鞏固。所以,善攝眷屬這一條非常重要。
前不久,我看到臺灣的佛教雜志上介紹一個臺灣的公仔戲。當時是一夫多妻制,一個父親四個母親,子女有七八個。這家人沒有分家,四位母親之間非常和睦,每一位母親的子女之間又非常團結(jié)。為什么這樣呢?因為他們都信佛,所以就能營造一個這樣的家庭,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奇跡。如果大家按照佛教導我們的處理家庭關(guān)系的原則去做,就一定有和睦的家庭。
六者前以瞻待。當著丈夫的面,要能很好地供養(yǎng)照顧他的父母長輩。
七者后以愛行。后就是指背后。在背后絕不說家庭的長短,更不說父母的長短。說父母的長短本身就是是非的發(fā)端,是家庭不和的最主要因素。
八者言以誠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誠實直言,不要說不誠實的話。
九者不禁制門。就是說有善知識來到家里,不要限制人家,要熱誠招待歡迎。作為家庭主婦,不要限制男方的父母、親友到家里來。
十者見來贊善。不但不限制人家來,來了還要歡喜贊嘆,要說一些歡喜贊嘆的話,使人家來到家里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要來了人就嘴巴一翹,到自己房里去了。你到底是搭理還是不搭理人家呢?
十一者敷設(shè)床待。古代床和座位是一個意思,坐的地方也叫床。客人來了,應該有座位。
十二者施設(shè)精美豐饒飲食?腿藖砹,不要吝嗇,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使人感到溫暖親近,感到主婦是一位賢良淑惠的女性。
十三者供養(yǎng)沙門梵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到家里來敲門,他要什么東西你就給他一點,她要錢你給她十塊八塊。你不要分辨真假,一分別真假,心態(tài)就變了。從戒律上來講,比丘、比丘尼是不能單獨到居士家里去的,這是戒律。但是你要真是一毛不拔,如果有一位真羅漢到你家里去了,你不就錯過這個機會了嗎?所以就應該以恭敬心來布施。有時羅漢也會現(xiàn)懈怠相,到你家里來試探你的恭敬心,所以我們不能失去機會,不能說你是個假和尚,趕快走。包括對待討飯的人也是如此,多少給一點,不管是真是假,你盡你的心,他是真是假他自己承擔責任,你沒責任。所以要供養(yǎng)沙門梵志。
這十三條講得非常全面,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說明。一是作為妻子對待丈夫應有的責任和義務(wù),主要是前三條;二是第四條,是關(guān)于家產(chǎn)事業(yè)的問題;三是第五至第八條,講如何善攝眷屬的問題;四是第九至第十三條,如何處理家庭人際關(guān)系問題,包括供養(yǎng)三寶。所以女子在家里責任重大,至少有這十三條責任和義務(wù)。
夫妻之間一共有十八件事,作為在家居士,不管年輕的還是年老的,按這十八件事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wù),家庭生活就非常吉祥美滿。
- 修學佛法的關(guān)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成就學問之道的同時要領(lǐng)會其中的真諦!
- 妄想煩惱不是實在的,不要隨著走!
- 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拼搏
- 同樣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jié)果
- 怎么理解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 佛教傳承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 煩惱是什么意思?怎么對治?
- 為什么禪宗寺院課誦安排早念觀音晚念彌陀?
- 如何看待命運?怎么掌握?
- 可以在無明師指點下修白骨觀和不凈觀?
- 打禪需注意克服兩種情緒和防止兩個偏差
- 時刻保持感恩的心態(tài),奉獻的精神
- 連“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養(yǎng)到位,別讓自己得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開啟修行道路的三大關(guān)卡
- 學佛亦是學做人,佛法也是一種活法
- 每個人都要有承擔眾生不幸的精神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