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夏令營 凈慧大和尚傳燈法會結(jié)緣歸依開示
凈慧大和尚傳燈法會結(jié)緣歸依開示
2002年7月24日晚于黛螺頂
明奘法師 :(戴螺頂山腳下)現(xiàn)在大家把隊排好,請關(guān)掉對講機和手機,保持肅靜。在登山之前,請大家先共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再念一遍《心經(jīng)》,三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然后唱懺悔謁:“往惜所造諸惡業(yè),皆有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跟著唱發(fā)愿謁:“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發(fā)愿后每位捧著一盞燈默默無語爬到山頂,到了戴螺頂上,請大和尚為大家開示,講傳燈的意義并授結(jié)緣歸依。
凈慧大和尚
各位法師、各位營員:
我們終于登上了戴螺頂,并向文殊菩薩獻上了智慧之燈,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因緣。我們辦夏令營活動這次是第十屆,過去的九屆,雖然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參加,但活動的本身沒有走出河北。今年我們終于邁出了這一步,使夏令營活動的本身走出了河北,成為一個跨省的活動。我們得到了山西省政府主管部門及風景區(qū)各有關(guān)部門的大力支持,才使我們這個活動能夠從河北走到山西。
怎樣來界定這樣一個活動呢?應該說這次活動是鍛煉青年人意志的活動,是鍛煉我們團隊精神的活動,它能培養(yǎng)我們每個人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能夠吃苦耐勞,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難。我想不管是毅力,不管是團隊精神,對我們出家的年輕僧眾和在家的年輕人,都是非常需要的一種精神。由于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生活一天天地在改善,生活環(huán)境一天天地在優(yōu)化,而我們?nèi)说倪@種適應能力卻一天天在退化。如果我們不經(jīng)常有意識地鍛煉意志,不訓練我們的團隊精神,在工作、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就會沒有毅力去克服它。所以夏令營除了使我們能夠?qū)W習一些佛法的知識,得到佛法的一些體驗,最直接的是通過這樣一種集體活動的訓練,集中強化的訓練我們的意志和團隊精神,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今天的活動很緊張,從早上三點半就起床,10個小時的行車,我看有些人好像吃不消,有些人一爬山就滿身大汗,出些汗非常好,出了汗后,你們就會覺得非常舒服。我們平常在空調(diào)底下,過著那種比較舒適的生活,很少有機會出汗,通過爬山出一身汗,今天晚上就會睡得很香。
像今天這樣一個活動,眾人來朝五臺山,可以使那些開始對佛教有些興趣的青年朋友有更多的機會來接受佛教的傳統(tǒng)文化,從感性上更多地了解佛教。在柏林寺畢竟只是那么一點小的天地,來到五臺山,不僅沿途風光可以觀賞,更有文殊菩薩這個圣地,其意義不同一般。五臺山是中國所有佛教圣地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它從東漢時期就逐步形成,中國佛教徒朝禮佛教圣地最早是朝五臺山。除中國佛教徒來朝,印度的佛教徒也來,在尊圣寺有一位三藏塔,所謂“昔日尊者往東來,卻被文殊化引開”,就是指的那個地方。日本、韓國的佛教徒也有不少來朝禮五臺山的。日本有位愿云大師朝五臺山后,寫了本很有名的著作。中國古代祖師朝五臺山的最多,歷史記錄里隨處可見,比如趙州和尚一輩子朝了九次五臺山,盡管那個時候交通極不方便,我相信他到柏林寺以后,還來過五臺山,因為在《趙州禪師語錄》提到,他有一次去朝五臺山,有的法師就勸他那么大年紀,就不要去了,那首詩是這樣寫的:“無處青山不道場,何須杖策禮清涼;云中縱有金毛顯,正眼觀時非吉祥”。意思是趙州和尚你不要去朝五臺山了,文殊菩薩到處都有。
我們今天來朝五臺山,雖然時間不長,走的地方不多,到黛螺頂只是叫小朝臺,雖然是小朝臺,但待遇很高,是皇帝的待遇。傳說小朝臺源于康熙皇帝要來朝五臺山時,年紀大了,不能到每個臺上去禮拜,五臺山的師父們就選擇了這個地方,把五頂文殊都供在此處,讓康熙皇帝朝拜這個地方就等于朝拜了五個臺頂。所以我們今天也是和康熙皇帝一樣的待遇,這是不可思議的,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小朝臺的機會。
我們從山底下把燈一直傳上來,這個燈就象征著智慧。我記得我是 1952 年來朝五臺山的,轉(zhuǎn)眼已過了整整五十年。我們來朝五臺山時,有一天晚上就在中臺頂上拜智慧燈,當時是農(nóng)歷八月上旬,在臺下還不怎么冷,但在臺上卻非常冷,我們穿著大棉衣在臺上拜。為了能夠看見智慧燈,我們就拜了半個晚上。果然從北臺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個光點,就好像香火一樣高高低低的,看到有火光了,我們才休息,這叫拜智慧燈。過去朝五臺山的出家人都是那樣的,都是在中臺或者北臺頂上住一晚上,拜到看見燈以后才去休息,第二天才下山。如果沒有看到燈,第二天晚上繼續(xù)拜,一直拜到看見智慧燈。我們今天是從山下,把智慧燈點亮后再來供在黛螺頂上,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智慧燈是由我們自己來點燃的,因為佛性是向內(nèi)求,不是向外求,智慧也是要我們向內(nèi)開發(fā),這個意義非常重要。在這里點智慧燈,和文殊菩薩的思想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們今年把夏令營的傳燈法會放在五臺山來舉行,我想會給每一位參與的人留下一個終生難忘的印象。
我的智慧燈是在五臺山黛螺頂點燃的,如果我們在心里經(jīng)常有這樣的意念,我們的煩惱就會不斷淡化,智慧不斷開發(fā);如果我們心心念念想著這件事,想著開智慧,我們就一定能開智慧,就像俗語講的心想事成。由于我們心想開智慧,我們的煩惱就會減少。煩惱少,則智慧長、菩提生。
下面我給大家作一個結(jié)緣皈依。
……
下面請隨行的法師、教授來做一些開示,談一些感想。
明海法師 :先請妙峰法師為大家開示。
妙峰法師 :尊敬的上凈下慧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教授、各位營員,我們今天從柏林禪寺行腳到五臺山來朝拜文殊菩薩,這是非常殊勝的因緣。我們學佛與生活禪夏令營的宗旨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就是需要智慧。今天我看到每個人手上捧著一盞智慧燈,從山下走到山上,把這盞燈供在文殊菩薩面前,我們希望得到菩薩的加持,使每一個營員,每一個參與者開發(fā)出自己的智慧,覺悟我們的人生,并將我們的覺悟了的人生奉獻給眾生,謝謝大家!
明海法師 :下面請王雷泉教授給我們講幾句話。
王雷泉教授 :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今天我是沒有資格在這里說話,但是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說說自己此時的感想。我和大和尚認識大概是在 1983 年,已經(jīng)二十年了,這些年來,我從大和尚身上學到了很多世間以及出世間的智慧。大和尚曾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 10 年的夏令營確確實實是在上下求索,在內(nèi)外交徹、交融。所以看到今天這樣一個場面,此時此刻我只能說,祝賀大和尚,祝賀柏林寺常住,祝賀各位營員!因為我們真正實現(xiàn)了上下交徹,內(nèi)外交融,謝謝!
明海法師 :感謝王雷泉教授,現(xiàn)在歡迎馮學成居士給我們講話。
馮學成老師 :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我和大家一樣非常向往來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這也是我?guī)资甑脑竿?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所以非常感謝大和尚。
在這里我談一點感受,剛才大和尚提到在《趙州禪師語錄》里講,趙州老和尚多次朝五臺山,當時柏林寺叫觀音院。據(jù)說在去五臺山的路上有個老太婆,擺了個茶亭,不管誰到那里去,她都要收關(guān)提問。那個茶亭擺在岔路口上,很多出家人都要問她去五臺山的路怎么走,她就說:“驀直去”,這些師父們就去了,于是老太婆就在后面拍掌講:“又與么去也”。這句話傳給了趙州老和尚,老和尚也感到奇怪,就想去考察一下,于是就來到老太婆的茶亭邊,問老太婆去五臺山的路怎么走,老太婆還是說:“驀直去”,趙州和尚也就驀直去了,老太婆又在后面鼓掌講:“又一個師僧驀直去也”。趙州老和尚回到觀音院里對常住講:“這個老婆子,今天被我勘破了”。這個公案怎么來理解呢?當時我在學這公案時,對驀直去感到有些不解。剛才同學們回答時講不累,我看今天這么遠的旅行,在上山的時候出了很多汗,那個時候大家心里是怎樣的感覺?是否有驀直去的感覺。那個時候同學們是想,捧著心燈上去,還是有其它妄想,據(jù)我觀察,很多營員包括法師們,盡管很累,都是恭恭敬敬一步一步的爬了上來!膀囍比!”請大家領會一下這種感覺。
明海法師 :感謝馮老師,下面歡迎于曉非居士給我們講幾句話。
于曉非 老師 :這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我想我們今天的一切,文殊菩薩都會悉知悉見。文殊菩薩在諸大菩薩里智慧第一,他曾做過佛的老師。我們學佛就是要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八識成五智,把前五識轉(zhuǎn)成成作智;把第六識轉(zhuǎn)成妙觀察智;把第七識轉(zhuǎn)成平等性智;把第八識轉(zhuǎn)成大圓鏡智;還有法界體性智,這五智就是由五方文殊來表達的,這五智合起來就是佛的智慧。今天我們點著智慧燈來供養(yǎng)文殊菩薩,這份功德一定會讓這個世界多一份智慧,謝謝!
明海法師 :下面請吳言生博士給我們講話。
吳言生博士 :凈慧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今天對所有的人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中國佛教史上,我覺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昨天在講課時,最后我祝愿大和尚佛光普照,那么,今天我來到這個地方,大家看看佛光普照,再看看我們尊敬的老法師是不是古佛放光啊!在中國禪宗史上,傳燈比喻師父把對禪的體驗、修證傳授給徒弟,是代代相傳、祖祖相印、燈燈相續(xù)的。禪宗一花開五葉,在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臨濟宗,代代相傳,傳到第 43 代,那就是近來禪門泰斗虛云老和尚,虛云又把他的心燈傳給我們尊敬的夏令營導師凈慧大和尚,今天在黛螺頂上,大和尚又把這燈傳給大家,愿這盞心燈永遠照耀,照亮、照徹我們整個人生,從此以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F(xiàn)在請我們共同念誦四句話作為對大和尚的祝福,“閃閃禪燈,千古不滅,歸依三寶,弘法利生”。
明海法師 :感謝吳言生博士。
明奘法師 :先請大和尚、法師們退下。我們既然來到了五頂文殊,一起進殿禮拜恐怕不現(xiàn)實,請大家前后留些空間,就地三拜。
- 上一篇:第十屆夏令營 開營式上的講話
- 下一篇:第九屆夏令營 凈慧大和尚在開營式上的講話
- 修學佛法的關(guān)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成就學問之道的同時要領會其中的真諦!
- 妄想煩惱不是實在的,不要隨著走!
- 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拼搏
- 同樣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jié)果
- 怎么理解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 佛教傳承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 煩惱是什么意思?怎么對治?
- 為什么禪宗寺院課誦安排早念觀音晚念彌陀?
- 如何看待命運?怎么掌握?
- 可以在無明師指點下修白骨觀和不凈觀?
- 打禪需注意克服兩種情緒和防止兩個偏差
- 時刻保持感恩的心態(tài),奉獻的精神
- 連“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養(yǎng)到位,別讓自己得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開啟修行道路的三大關(guān)卡
- 學佛亦是學做人,佛法也是一種活法
- 每個人都要有承擔眾生不幸的精神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