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首楞嚴經(jīng)》講解第五講

  《首楞嚴經(jīng)》講解第五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1月07日

  請大家合掌!

  請大家,至心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祈請本師力加持,愿我早開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實義,直趣菩提廣度眾。

  并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再發(fā)愿:佛弟子(您們的名字)愿以今天聽經(jīng)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愿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fā)菩提心;已發(fā)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zhuǎn);菩提心不退轉(zhuǎn)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叵蚪o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業(yè)障消除,;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yè)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凈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稱念畢者,請放掌!

  眾佛友!

  上次我簡介了《首楞嚴經(jīng)》的經(jīng)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

  現(xiàn)在,我要來為大家說明整部《首楞嚴經(jīng)》的大意。

  我說明時,以自問自答的方法來進行,希望大家能準備好《首楞嚴經(jīng)》的經(jīng)本,所以當我說明到哪兒,您也就可以翻看到哪兒。

  如果您沒有經(jīng)本,但是有 CBETA電子佛典 那更好。

  如果您有CBETA電子佛典2002版的,那更加地好。

  因為如此,您就可以跟我同步來研究《首楞嚴經(jīng)》深入經(jīng)藏。

  但是,如果以上,您都沒有。那也沒有關(guān)系,今天您就仔細看我的說明。等下課后,再去下載或免費索取CBETA 電子佛典(大正版)。

  如果您有 電子佛典者, 請用“首楞嚴經(jīng)三摩”來查看。并排序。如此就可以看到我看到的資料。

  好了!開始說明。

  一、問:佛陀為什么會講《首楞嚴經(jīng)》的呢?

  答:佛陀之所以會講《首楞嚴經(jīng)》是因為阿難尊者的啟請,所以才講《首楞嚴經(jīng)》的。

  二、問:阿難尊者為什么要啟請佛陀說法呢?

  答:如《首楞嚴經(jīng)》記載:

  “阿難因乞食次經(jīng)歷淫室。遭大幻術(shù)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淫術(shù)所加!跁r世尊……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銷滅。提奘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于時復(fù)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愿樂聞。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從經(jīng)文中,就很清楚的知道佛陀之所以會講《首楞嚴經(jīng)》是因為阿難尊者的啟請。

  而所請問的法是“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眾佛友!我們當知,想要成就無上菩提,當圓修“妙奢摩他、三摩、禪那”。

  三、問:什么是“奢摩他、三摩、禪那”呢?

  智慧吉祥微笑著給山靈水秀的脖子上掛了一條哈達,“扎西得勒!”

  答:有關(guān)這個要依《圓覺經(jīng)》的經(jīng)文,來解釋說明。因為《首楞嚴經(jīng)》對這三個詞,并未加以說明。可見,當時阿難尊者已經(jīng)了解這三個詞。

  四、問:《圓覺經(jīng)》如何說明“奢摩他、三摩、禪那”呢?

  答:如《圓覺經(jīng)》記載:

  (一)奢摩他:《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fā)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nèi)發(fā)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xiàn)。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因此,可知,奢摩他,是學(xué)當鏡子,開發(fā)我們的“大圓鏡智”。

  又如同一經(jīng)文的偈語中說:“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

  又如《圓覺經(jīng)》所載,修奢摩他時,其效果及次第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fù)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因此可知,學(xué)奢摩他者,將來是可以成就“他心通”的。

  (二)三摩缽提:《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nèi)發(fā)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

  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載:“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fā)大愿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CBETA, T17, no. 842, p. 921, b8~11)

  由此可知,修“三摩缽提”是依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的行愿,做為我們的行愿種子,來學(xué)幻化。

  所謂幻化,就是想要令現(xiàn)象產(chǎn)生就能令安全有效無后患的產(chǎn)生。想要令持續(xù),或令改變,或令消失,就能安全有效無后患的令持續(xù),或令改變,或令消失。就叫“幻化”。

  因此可知學(xué)“三摩缽提”是可以“創(chuàng)造凈土,攝受眾生”。

  也就是學(xué)幻化身心內(nèi)外一切境界。而且是依佛菩薩的幻化來學(xué)。所以一定是安全、有效、無后患之下來學(xué)幻化的。

  (三)、禪那:

  《圓覺經(jīng)》載:“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凈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于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nèi)發(fā)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于禪那先取數(shù)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shù)。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shù)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眾佛友!

  有關(guān)修“禪那”的“數(shù)門”,就是依“勝進算數(shù)”來修行。是開發(fā)無上的覺照能力。

  而有關(guān)“勝進算數(shù)”的法門,在《瑜伽師地論》中,是說明的最清楚的。

  以后有機會,我再跟大家介紹。

  眾佛友!如經(jīng)載: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yè)。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xí)。

  ”。

  可知,如果能圓證這三法門,就是成就無上覺(圓覺)。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首楞嚴經(jīng)》中,阿難尊者因為遭摩登伽女因緣,而自知修行不力,所以想要知道如何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眾佛友!我們的修持,必需一直進步,一直進步,真到成佛。如果還未成佛,必然會有不自在的地方的。因此成佛,名“得大自在”。

  又成佛后做什么呢?

  如《維摩詰所說經(jīng)》所載維摩詰菩薩說:“雖得佛道,轉(zhuǎn)于*輪,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薩之道,是菩薩行。”(CBETA, T14, no. 475, p. 545, c28~29)

  可見,就算成佛了,也還是繼續(xù)行菩薩道的。以眾度為事業(yè)。

  就以釋迦牟尼佛為例。

  當佛陀成佛以后,就是到處弘法度眾。

  如《增壹阿含經(jīng)》“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xiàn)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當轉(zhuǎn)*輪。二者當度父母。三者無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發(fā)菩薩意使發(fā)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xiàn)世時。當為此五事。是故。諸比丘。當起慈心向于如來。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xué)。”

  又釋迦牟尼佛入滅后,做什么呢?

  《中陰經(jīng)》“如來舍身壽命現(xiàn)取滅度。入于中陰教化眾生!(CBETA, T12, no. 385, p. 1058, c19~20)

  可知,釋迦佛入滅后,是到中陰界去教化眾生。

  又釋迦佛在中陰界,是換了個名號來度眾生的。如:

  《中陰經(jīng)》“中陰眾生面狀如化自在天。自此以還釋迦牟尼名號已滅。妙覺如來出現(xiàn)于世!(CBETA, T12, no. 385, p. 1059, b15~17)

  又妙覺如來度了中陰界的眾生后,又做什么呢?

  《中陰經(jīng)》“爾時妙覺如來入寂滅三昧。將欲游行他方世界顧見所度。不可計眾生心懷踴躍。猶如比丘入四禪法。心意淡然無饑無渴。善哉教化不失本愿心懷自慶!(CBETA, T12, no. 385, p. 1070, a25~28)

  可知,還是繼續(xù)度眾生。

  因此,我才說佛陀是以度眾為業(yè),以度眾為樂。

  因此,眾佛友,勿以為佛陀入滅后就消失了。當常常思念,常得見佛,常隨佛學(xué)。

  又佛無一定的形像,當知,只要心中念佛,則已得佛護念,當于一切境界起學(xué)習(xí)心,以安全、有效、無后患的來善加運用一切境界。來幫助自己及一切眾生朝向無上菩提,就對了。

  眾佛友!念佛學(xué)佛成佛度眾。所以我們現(xiàn)在就是在研究《首楞嚴經(jīng)》學(xué)做佛。

  五、問:阿難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而釋迦佛教示什么呢?

  答:如《首楞嚴經(jīng)》載:“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

  由此可知,佛陀是教阿難及大眾們,如何用一個法門,直趣無上菩提的方法。

  正因為是如此,所以這個法門是能令一切究竟堅固,所以叫“首楞嚴”。

  六:什么叫“三摩提”?

  答:“三摩提”是梵語 samadhi 的音譯。

  七、問:梵語 samadhi 是什么意思呢?

  答:梵語的samadhi是“正定”之意。

  八、梵語 samadhi 還有其它的翻譯詞嗎?

  答:有。如有時譯為“三昧”、“三摩帝”、“三摩地”、“正定”、“等持”。

  九、問:“九次第定”算不算“三摩提(samadhi)”呢?

  答:“九次第定”還不能算是“三摩提(samadhi)”

  十、問:為什么“九次第定”還不能算是“三摩提(samadhi)”呢?

  答:如果在修“九次第定”時,“能沒有妄想”就可以算是“三摩提(samadhi)”。如果“有妄想”,就不算是“三摩提(samadhi)”。

  十一、問:有經(jīng)文為證嗎?

  答:有。

  如《首楞嚴經(jīng)》載:“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xué)人。現(xiàn)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zhí)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圣果。\’”

  十二、問:如果有人想修“三摩提(samadhi)”,但是又有妄想,那會如何呢?

  如《首楞嚴經(jīng)》載佛說:“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

  如此佛陀共說明了“四種清凈明誨”,請眾佛友,自行去深入研究,依法修證。

  又眾佛友!《首楞嚴經(jīng)》是在教我們“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是教我們可以依自已的根機來選擇一個法門來修行,都能令我們依“一門”來“深入”直趣無上菩提的。

  如《首楞嚴經(jīng)》載佛說:“十方如來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于其中間亦無優(yōu)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于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凈!

  眾佛友! 佛陀于《首楞嚴經(jīng)》中所教示的法門“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教我們依自己的根基,來選擇修行的入門處。共有二十五個圓通法門可以讓我們選擇。只要我們“于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凈!

  十三、問:哪二十五個法門呢?

  答: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六界,及念佛圓通法門。共二十五圓通法門。

  大家自己可以依自己的根基選擇一門來深入修證。

  又眾佛友當知!

  當我們在修證過程中,很重要的是不可以有“妄想”。 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想法都要“真實”。

  如《首楞嚴經(jīng)》載佛說:“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CBETA, T19, no. 945, p. 132, c22~25)

  眾佛友!什么叫“真實”呢?

  我現(xiàn)在來說明,請大家要仔細深思。

  (一)真:當認知完全如實際的現(xiàn)象及道理,沒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名為“真”。

  (二)妄:當認知不完全如實際的現(xiàn)象及道理,或以偏概全,或言之過實,或有以為無,或無以為有。名為“妄”。

  (三)虛:當所做的不能安全,或不能有效,或不能無后患的成就所做。名為“虛”。

  (四)實:當所做的能安全、有效、無后患的成就所做。名為“實”。

  如《首楞嚴經(jīng)》“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愿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

  因此,眾佛友!所謂“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就是:

  我們要訓(xùn)練我們的心,可以如神箭手那樣,手握弓弦可以直射目標百發(fā)百中,所想的一切,都是如實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安全有效無后患的。以這樣的習(xí)慣來修大佛頂首楞嚴三昧,必定可以成就無上菩提。

  因此,眾佛友!當我們所想、所做,事與愿違之時,一定要反省清楚,修正后再做。

  例如: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家說:“凡事要往好的想”。 其實這個觀念及運用,是不能真正安全有效無后患的。因此,就要修正。如何修正呢?當修正為: “凡事要往好的來發(fā)展”。就對了!又什么叫“好的發(fā)展”?就是“安全、有效、無后患”。因此,說詳細些就是: “凡事要往安全、有效、無后患來發(fā)展”。

  眾佛友!一切修行,無論您依哪一個根門來“一門深入”,只要您都能“凡事往安全、有效、無后患來發(fā)展”。則我可以跟您保證,您一定會直趣無上菩提的。

  又眾佛友當知!

  當行為會造成危險,名“危險行”。當行為是安全的,名為“正行”。

  當行為是無效的,不能成就所愿的,名為“非法行”。當行為是有效的,朝向所愿,名“法行”。

  當行為會引發(fā)后患的,名為“不清凈行”。當行為能避免后患之下來發(fā)展,名為“戒行”,又名“清凈行”。如果凡事養(yǎng)成習(xí)慣都不會造成后患之下來做,名為“持戒清凈”。

  眾佛友!如經(jīng)云:

  《雜阿含經(jīng)》載佛說“以行正行.法行故。持戒清凈。心離愛欲。所愿必得”(CBETA, T02, no. 99, p. 273, a13~14)

  眾佛友! 總結(jié)今天上課的內(nèi)容:

  《首楞嚴經(jīng)》大意是:

  阿難尊者對自己修行不力,所以啟請釋迦牟尼佛開示無上菩提的最開始應(yīng)有的方便善巧的法門。佛陀為大眾開示“大佛頂首楞嚴三昧”,也就是教大家于二十五個圓通法門,選擇一個根門來真實的修行,不要有虛妄,則能令一切究竟堅固。

  好了!今天上課到此,希望眾佛友能體會并安全有效無后患的來運用。

  下課!祝大家智慧妙吉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