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5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15)
良久,謂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良久,謂明曰:不思善,不思惡,】〔良久〕過了很久,六祖等惠明靜下心來,「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之后,才為他說法!膊凰忌,不思惡!巢豢梢越忉尀椴粓(zhí)著善也不執(zhí)著惡,如果不執(zhí)著善惡,不就變成是非不分了嗎?如果你跟你兒子這么說,他打你一巴掌,你罵他,他就問你:「打一巴掌是善還是惡?」你說「惡。」他就問你:「你不是說不思善不思惡嗎?」你就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所以不要以為「不執(zhí)著」后面加上什么都可以用。
這句話原則上是針對本性來講的,是談「心」,不是談「事」,事情一定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斷惡行善,但亦不可執(zhí)著此善」。看經(jīng)典時千萬要注意講的是事還是理,是有還是無,是性還是體。很多人看不懂這句話,或是覺得疑惑,是因為不懂真正的意思。
所以有的人看佛經(jīng),說經(jīng)上有時說有,有時說沒有,有時說有來去,有時說無來無去,怎么看都看不懂。佛教跟其他宗教的不同在哪里?佛教是在闡揚真理,從真理下手,其他宗教是從叫人家行善下手。你真的是越內(nèi)行,對佛法越贊嘆,這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夸。這句話講的就是你的心性,心性本質(zhì)上是沒有善惡分別對待的,所以你不要從心性當(dāng)中再產(chǎn)生善惡的概念。
【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正與么時〕就在你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當(dāng)下!采献硨ι说淖鸱Q!脖緛砻婺俊臣醋约旱自性。
你一定要相信你隨時會開悟,你來上課不要抱著只是來聽課的心態(tài),這不是求法的正確態(tài)度,聽課只是聞,你是來見性的,你是要開悟的,你只要打破疑惑,就徹底明白了。我希望你自己的覺性能夠生起來,今天不是你聽到什么,而是你自己的疑惑到底除掉了多少!
你今天來也不是為了要得到什么,你不需要得到什么,你的佛性本來就具足一切,只是因為你的妄想、執(zhí)著障礙你的佛性,你是來撥云見日的,有一天障礙你的云霧散開了,你就看到光明了。
復(fù)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復(fù)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傳承到現(xiàn)在,講遠一點就是十方三世佛,佛的心法由祖師一代傳一代,除了見性之外,還有其他的不宣之秘嗎?
【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恳郧澳悴涣私,就覺得它很奧秘,現(xiàn)在了解了,就覺得它很尋常;你若用心觀照自己的自性,密意就在你心中。
什么叫用心觀照自己的自性?心跟性本來是一,不是二,只不過心是用,性是體,你要產(chǎn)生「用」來觀照那個「體」,到底是誰在看誰?從事相的角度是自己在看自己,從本質(zhì)的角度是沒有一個能看,也沒有一個所看,能所雙亡,所以誰在說《金剛經(jīng)》?說者無說;誰在聽《金剛經(jīng)》?聽者無聽;這就是般若。你如果不了解這個模式,佛經(jīng)你怎么看都看不懂。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這個東西完全是自悟,是自修自證,自成佛道。那念佛算不算?算。假如你沒有自力,他力怎么來?阿彌陀佛就像在湖邊散步的人,你不小心掉入湖中,希望他救你,但你的手也要伸出來;手伸出來叫自力,他來拉你叫他力。你學(xué)任何法門不能夠依賴別人,一切要靠自力。
佛法跟基督教的教義不一樣,因為他們遇到困難把一切交給主,信賴主,讓祂來救。你以為凡事都可以依賴阿彌陀佛,這就跟基督教沒有什么兩樣。我不是說念佛不好,但你們要悟啊,要明白念佛是為了什么。
比如說我最近在閉關(guān),之前每天的供杯都是學(xué)生在洗,現(xiàn)在是我自己拿下來洗。我拿下來之后就觀察那個供杯,怎么看它都很干凈,還要洗一洗嗎?我看到了我的心,不是看到我的心很清凈,而是看到我的懶惰,你們要如實地看到自己的心:哦,原來是懶惰!重點不是它干凈不干凈的問題,而是要如實地這樣思維。凡事要自己去做,所以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尺@句話只有真修行的人才能夠明白個中的滋味。
【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他們是師兄弟,同在五祖門下學(xué)習(xí),但惠明在五祖門下時沒有開悟,反而是他的師弟讓他開悟了。每個人的因緣真的是不一樣,說不定你度他沒有用,別人度他也許還有用。〔善自護持〕出自《金剛經(jīng)》「善護念諸菩薩」,好好的照顧心地,自行護念。
明又問:惠明今后向甚處去?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明回至嶺下,謂趁眾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跡,當(dāng)別道尋之。趁眾咸以為然。
〔袁〕指江西袁州,〔蒙〕指袁州的蒙山。從神通的角度看,六祖有他心通,從一般的角度看,六祖已經(jīng)要往南,所以令惠明往北,在江西省內(nèi)行化;菝髯鞫Y辭別六祖之后,對追逐來的師兄弟說,陡峭的高山中找不到六祖,引開眾人到別處搜尋。
能后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凡經(jīng)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wǎng),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騿,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能后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凡經(jīng)一十五載,】〔曹溪〕在廣東省曲江縣東南,后人將六祖?zhèn)飨聛淼亩U法稱為「曹溪禪」。六祖為什么要躲在獵人隊?看經(jīng)典你能夠看出來則回味無窮,你要是一直這樣看,就可能會有悟處。字面上的東西你買白話解釋就有了,你們要聽的是聽不到的聲音,要見你們見不到的東西;聽不到的東西就是弦外之音,所以你們不要依文解義。
六祖是真的開悟了,他要「悟后起修」,但他不是找個安逸的地方來修,獵人隊原則上是難以調(diào)伏,罪障很深的一群人,和他背道而馳,他卻偏偏來這邊,你有看到他的功夫嗎?不要只看到他在躲。實際上我們跟獵人一樣,都是凡夫,一樣有人性的弱點,也一樣都有佛性,馬祖道一禪師曾經(jīng)一兩句話就把一個獵人度開悟了。你要怎么歷練你自己最重要,悟后要好好地修,來跟自己的心境相應(yīng),一直到自己圓滿為止。
六祖大師不但開悟,而且已經(jīng)被傳法,還要在獵人隊躲十五年。大家一向比較容易肯定臺面上的成就,臺面下有些東西你是看不到的;我們不要否定臺面下的人,說不定他是大菩薩,你自己看不到罷了,所以要存禮敬諸佛的心態(tài),眾生皆有佛性,只不過有的已成佛,有的是未來佛!兑捉(jīng)》有個卦,「潛龍勿用」,這是在等待機緣,這就是智慧。佛經(jīng)一開始用「一時」,也是講當(dāng)時已因緣成熟、條件俱足。
【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wǎng),每見生命,盡放之!俊搽S宜說法〕隨眾生根機方便說法,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是面對這些一天到晚在犯殺業(yè)的獵人,六祖大師除了有能力說法,還偷偷放生,這不是跟獵人隊作對嗎?為什么還能待十五年嗎?!六祖大師到底是有什么能耐?他真的是了不起。你有沒有探討說,如果是你會怎么樣?你看你家里面又沒有人打獵,家人還拿錢給你花,但是你卻沒辦法度他們。
【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磕悴灰羧胂葳,不要從今之后學(xué)六祖大師吃肉邊菜。記住:「善學(xué)曹溪禪,不必肉邊菜。」但是這樣的人很多,每次人家問他為什么,他就說六祖不也這樣。那六祖去獵人隊,你又沒有去。
我們學(xué)東西要知道真正的內(nèi)涵,人家叫你初一、十五吃素,或是六齋日、十齋日,你以為吃幾天素功德就很大,祖師是要你培養(yǎng)悲心啦!明理的人他愿意聽我們一次跟他講明,不愿意聽的,我們就說也好啦,你這樣做也不錯啦!學(xué)佛沒有人強迫你,吃素沒有人強迫你,發(fā)慈悲心也沒有人能夠強迫你,那是你自己要發(fā)心的。你不明白道理,只學(xué)事相,學(xué)事相又不明理,真是冤枉。
例如,有的人想學(xué)佛,但是又想吃肉,他就去探聽,探聽到是學(xué)密宗可以吃肉,就心安理得的吃,真是這個意思嗎?難道信密宗就可以吃肉嗎?什么情形之下吃死人的肉沒有罪?比如飛機失事,有的人死了,還活著的人吃死人的肉是為了求生存,是迫不得已的。某些高原地區(qū)不適合植物生長,只有牛羊這些動物,為了活下去只好吃肉。同樣的六祖大師在當(dāng)時的狀況之下,他才吃肉邊菜,但是他的心是清凈的。
聽過有人辯說:我吃牠的肉是度牠;如果有人這樣跟你講,你就用嘴給他咬下去,說:我吃你的肉是在度你。還有人說:濟公不是在吃肉嗎?人家濟公吃一只雞能夠吐出一只雞來,你能嗎?我不是要自贊毀他,這種人真的是亂來,觀念不對就是不對,不要強詞奪理。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4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6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dǎo)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