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白話(下)

  《金剛經(jīng)》白話(下)

  第十三分 如法受持金剛般若

  這個時候,須菩提尊者向佛請問道:“世尊,應(yīng)當怎樣稱呼這部經(jīng)呢?我們應(yīng)當怎樣信奉受持呢?”

  佛陀告訴須菩提:“這部經(jīng)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你們應(yīng)當如法地信奉受持。為什么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在佛陀看來,所謂的般若波羅蜜,或者說解脫智慧法門,并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般若波羅蜜而已。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真實的法可以講說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如來沒有真實的法可說。”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當中所有的微小塵埃,算不算多呢?”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

  “須菩提,你要知道,一切微塵,以如來的智慧觀察,都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微塵罷了。同樣,如來眼中的世界,也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世界而已。“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難道可以通過具備三十二好相的身體而見到如來嗎?”

  “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通過具備三十二好相的身體而見到如來。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三十二相,并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三十二相罷了。”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用恒河沙那樣多數(shù)量的身體和生命來進行布施。而另外有人,在這部經(jīng)當中,哪怕信受持誦任何一個四句偈等內(nèi)容,隨緣為別人講說。那么,他所獲得的福德將多于前面的人。”

  第十四分 信心清凈生實相

  這個時候,須菩提尊者聽到這樣的經(jīng)典,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法義和宗旨,感動地涕淚俱下,忍不住哭泣起來。然后,向佛陀說道:

  “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所講說的如此深妙之經(jīng)典,我從無量劫以來,以我的慧眼觀察,從未聽到這樣的經(jīng)典。世尊,如果有人,聽到了這部經(jīng),能夠生起清凈的信心,也就現(xiàn)出了實相。應(yīng)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最了不起的,最稀有的功德。世尊,這里所說的實相,并不是什么實有的相;因此,如來方便地叫它實相罷了。”

  “世尊,我如今聽到這樣的經(jīng)典,完全能夠相信、理解、接受、誦持,這對我來說不算困難。如果到了將來,末法五百年的時候,也有人聽到了這部經(jīng)典,同樣能夠信解受持,他就是世界上最稀有難得的人。為什么呢?因為這個人,心中已經(jīng)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的執(zhí)著。這是什么道理呢?因為所謂的我相,并不是某種實有的相;所謂的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也不是某種實有的相。為什么呢?因為心能夠不被一切相所牽掛的人,就叫做佛陀。”

  佛陀告訴須菩提尊者:“是這樣的,是這樣的,你說得沒錯。如果將來有人,在聽到這部經(jīng)典以后,能夠不驚詫,不害怕,不畏縮,你要知道,這個人非常稀有難得。為什么呢?須菩提,因為在佛陀看來,六度當中第一殊勝的般若波羅蜜,既不是實有的第一殊勝,也不是實有的般若智慧,更不是實有彼岸可到達的波羅蜜。這一切都不是實有的,方便稱為第一般若波羅蜜罷了。”

  “須菩提,所謂的忍辱波羅蜜,在佛陀看來,既不是實有的忍辱,也不是實有彼岸可到達的波羅蜜,方便地稱之為忍辱波羅蜜罷了。為什么呢?須菩提,就像我在過去世,被歌利王命令他的武士,砍斷四肢的時候。我在當時,絲毫也沒有我相的執(zhí)著,沒有人相的執(zhí)著,沒有壽命相的執(zhí)著。為什么呢?因為我當時被一節(jié)節(jié)砍去手腳的時候,如果有絲毫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的執(zhí)著,就會生起嗔恨心。而事實并非如此。”

  “須菩提,又想到如來過去曾于五百世當中,做忍辱仙人,專門修行忍辱法門。在那些世代當中,如來不曾有絲毫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的執(zhí)著。因此,須菩提,你要知道,菩薩們應(yīng)當放下對一切相的執(zhí)著,從而發(fā)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既不應(yīng)當住著色相而生起心念,也不應(yīng)當住著聲音、氣味、口味、觸覺、觀念想法等而生起心念。應(yīng)當隨時生起無所住著的自在之心。”

  “其實,如果說心有所住著的話,這個住著也不是實有的。因此,佛陀常說,諸位菩薩的心,不應(yīng)當住著萬物色相而行布施。須菩提,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的緣故,應(yīng)當這樣如法地布施(乃至于六度都是如此)。”

  “在佛陀看來,所謂的一切諸相,就是不真實相;所謂的一切眾生,也是不真實的眾生。須菩提,你要相信,如來是說真話的人,說實話的人,說法如理的人,不欺詐的人,不前后說兩樣話的人。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妙法,此妙法當中沒有真實和虛假的對立。”

  “須菩提,如果諸位菩薩,心住著于某種法相而進行布施,就好比一個人走入了無邊的黑暗當中,什么也看不清。如果諸位菩薩,心不住著于任何法相而行布施,就好比一個眼睛健康的人,在晴朗陽光的照耀下,一切都清清楚楚。須菩提,在未來的時代,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夠受持讀誦這部經(jīng)。如來就會以佛眼的智慧,完全知道,完全明了。他們都能夠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十五分 持誦此經(jīng)的功德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每天早上用恒河沙那樣多的身體來進行布施;每天中午也用恒河沙那樣多的身體來進行布施;每天傍晚還用恒河沙那樣多的身體來進行布施。像這樣經(jīng)過了數(shù)不清的百千萬億劫,每天都在用身體做無畏布施。如果另外有人,在聽到這部經(jīng)典以后,完全相信,沒有懷疑。那么,他所獲得的福德,勝過前面的人。更何況在相信的基礎(chǔ)上,還能夠書寫、受持、讀誦,為別人講解呢!”

  “須菩提,簡要地說,這部經(jīng)有不可思議,難以稱量的無邊功德。如來是為那些發(fā)大乘菩提心的人說的,是為那些發(fā)心成佛的最上乘人說的。如果有人能夠受持讀誦,廣為大眾宣說,如來完全知道,完全明了。這樣的人都能夠成就數(shù)不清、不可稱量、沒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樣的人,就是在承擔三世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事業(yè)。為什么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心量狹小,喜好小乘教法的人,他們因為執(zhí)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和壽命見的緣故,對于這部經(jīng)就無法堅持聽學(xué)、信受、讀誦,為人講解。須菩提,在任何地方,只要有這部經(jīng)典,一切世間天人、人、阿修羅,都應(yīng)當恭敬供養(yǎng)。要知道,這里就是真正的佛塔,因此大家都應(yīng)當心存恭敬,時常禮拜環(huán)繞,用種種鮮花和香料,散布在周圍進行供養(yǎng)。”

  第十六分 不可思議的經(jīng)典

  “還有,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因為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經(jīng)的緣故,被別人輕視和貶低。說明是這個人過去世造作的罪業(yè),本應(yīng)當來世墮落于三惡道當中。由于如今被眾人輕視和貶低的緣故,過去的罪業(yè)就自然消滅了。而且,即將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憶念過去無量劫當中,在然燈佛以前,遇到了八百四千萬億無量無數(shù)的佛陀。都進行了禮拜供養(yǎng)和奉事,沒有錯過任何一尊佛。如果另外有人,在將來的末法時代,能夠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經(jīng)。那么,我當初供養(yǎng)無量諸佛的功德,與他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相比,還不到他的百分之一,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shù)和比喻都無法說明其中的差距。”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于將來的末法時代,能夠受持讀誦這部經(jīng)典,生起的功德是如此地殊勝,我要是全面講說的話,有人聽到了會無法接受,心煩意亂,懷疑不信。須菩提,你要知道,這部經(jīng)典的智慧不可思議,受持者的果報也不可思議。”

  第十七分 一切法究竟無我

  這時,須菩提尊者再次向佛陀請問:“世尊,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已經(jīng)發(fā)起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那么,他的心到底應(yīng)該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心中的煩惱呢?”

  佛陀告訴須菩提尊者:“已經(jīng)發(fā)起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們,應(yīng)當時常這樣觀想:我應(yīng)當度脫一切眾生到達涅槃,當度盡一切眾生以后,卻沒有任何一個眾生,確實到達了涅槃。為什么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等執(zhí)著的話,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薩。什么原因呢?須菩提,根本就沒有那樣一個法,叫做發(fā)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當初在然燈佛面前,確實因為某種法,而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嗎?”

  “不是的,世尊。按照我對您所說法義的理解,您當初在然燈佛面前,并沒有因為某種法,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說道:“是這樣的,是這樣的。須菩提,確實沒有那樣一個法,如來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倘若如來確實有某種法,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話,然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說:你在未來的世界,將會成佛,名字叫做釋迦牟尼。因為確實沒有那樣一個法,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說:你在未來的世界,將會成佛,名字叫做釋迦牟尼。為什么呢?因為所謂的如來,就是一切法本來就如如不動的意思。”

  “如果有人說,如來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確實沒有那樣一個法,如來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要知道,如來所成就的無上正等正覺,在這個法當中,既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假。因此,如來常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謂的一切法,并非真實的存在,只是方便地叫做一切法罷了。”

  “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很高大……”

  須菩提尊者接過來說:“世尊,以如來的觀察,某人身體雖然很高大,然而卻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身體高大罷了。”

  “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這樣發(fā)愿說:我應(yīng)當度脫無量無數(shù)的眾生。那他就不能叫做菩薩。為什么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并沒有一種實有的法,叫做菩薩。因此佛陀常說,一切萬法之中,沒有我,沒有別人,沒有眾生,沒有壽命相續(xù)的過程。”

  “須菩提,如果有菩薩這樣說:我應(yīng)當以種種善行來莊嚴佛的凈土,這個人不能叫做菩薩。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莊嚴佛土,并沒有什么好莊嚴的,只是方便地叫做莊嚴佛土罷了。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已經(jīng)通達了無我妙法的話,如來說他叫做真正的菩薩。”

  第十八分 心相了不可得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人間凡夫的肉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上界天人的天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聲聞緣覺洞達空性的慧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菩薩圣人明了法相差別的法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來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佛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就像恒河中所有的沙子,以如來的觀察,它們是沙子嗎?”

  “是的,世尊。以如來的觀察,它們是沙子。”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就像一條恒河當中所有的沙子,有沙子總數(shù)那樣多條恒河;這些恒河當中所有的沙子集合在一起,十方諸佛的世界有這樣多,算不算多呢?”

  “非常多,世尊。”

  于是佛陀告訴須菩提尊者:“所有這些國土當中,所有的眾生,他們的各種心念,如來完全知道。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各種心念,都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心念罷了。因為什么呢?須菩提,你要知道,過去的心念已經(jīng)逝去,了不可得;現(xiàn)在的心念無法停留,了不可得;未來的心念不能預(yù)想,了不可得。”

  第十九分 福德如幻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果有人用堆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寶物,來進行布施,他因為這個緣故,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多的,世尊。他因為這個緣故,得到的福德非常之多。”

  “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福德是實有的,如來就不用說福德多少的問題了。正因為福德不是實有的,所以如來方便說得福德很多。”

  第二十分 色相如幻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過圓滿真實的色身見到佛嗎?”

  “不可以的,世尊。不應(yīng)當通過圓滿真實的色身見到如來。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謂圓滿真實的色身,并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圓滿真實的色身罷了。”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難道可以通過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見到如來嗎?”

  “不可以的,世尊。不應(yīng)當通過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見到如來。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謂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都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罷了。”

  第二十一分 無法可說

  “須菩提,你不要以為如來會這樣想:我應(yīng)當有所說法。不要這樣以為。為什么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他就是在誹謗如來,因為他不了解如來說法的真實含義。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說法的人,其實無法可說,只是方便地稱之為說法而已。”

  這時,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再次向佛陀請問道:“世尊,難道真會有一些眾生,在未來的時代,聽到您講說這樣的法門,能夠生起信心嗎?”

  佛陀回答:“須菩提,你要知道,他們并不是什么眾生,也不離眾生之相。為什么呢?須菩提,那些蕓蕓眾生啊,以如來的觀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眾生,只是方便地把他們叫做眾生罷了。”

  第二十二分 無法可得

  須菩提尊者繼續(xù)向佛請問:“世尊,難道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任何法都沒有得到嗎?”

  佛陀回答:“是這樣的,是這樣的。須菩提,我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沒有得到任何一丁點兒法,只是方便地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罷了。”

  第二十三分 離相行善

  “還有,須菩提,你要知道,這是究竟平等的法門,沒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如果有人能夠放下我相,放下人相,放下眾生相,放下壽命相,而修行一切自利利他的善法,他就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要知道,這里所說的善法,以如來的觀察,并沒有什么善的本質(zhì),只是方便地稱之為善法罷了。”

  第二十四分 受持此經(jīng)福德無比

  “須菩提,如果在三千大千世界當中,把所有的眾山之王須彌山集合在一處,有這樣多的七寶聚在一起;然后,有人把這些寶藏全部用來布施。另外有一個人,對于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哪怕其中的一個四句偈語,進行受持讀誦,隨緣為別人解說。那么,布施者所得到的福德,與后面的人相比,不到百分之一,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一切算數(shù)和比喻,都無法說明他們之間的差距。”

  第二十五分 化無所化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你們不要以為如來會這樣想:我應(yīng)當度一切眾生。須菩提,不要這樣以為。為什么呢?因為根本就沒有實在的眾生,如來可以度化。如果確實有眾生,如來可以度的話,就等于如來也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了。而事實并非如此。須菩提,你要知道,以如來的觀察,所謂有我,并不是真的有個我,只是世間凡夫以為有個我罷了。須菩提,所謂的凡夫,以如來的觀察,并不是實在的凡夫,只是方便地叫做凡夫罷了。”

  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

  “須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過某人具備三十二種好相,就確定他是如來嗎?”

  須菩提尊者回答:“是這樣的,是這樣的。如果具備三十二種好相,就是如來。”

  佛陀說道:“須菩提,如果具備三十二種好相就是如來的話;那么,轉(zhuǎn)輪圣王就是如來。”

  于是,須菩提尊者向佛說道:“世尊,按我理解您的意思,不應(yīng)該通過三十二種好相觀察如來。”

  這時,世尊以偈語說道:

  “若試圖以色相見到我,或者以聲音相尋找我;

  此人所行乃偏邪之道,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

  第二十七分 諸法無斷無滅

  “須菩提,如果你這樣理解:如來不需要具備三十二種好相,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不可以這樣想:如來不需要具備三十二種好相,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就等于說,發(fā)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還會說諸法斷滅相。不要這樣想。為什么呢?因為發(fā)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于一切法都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八分 菩薩不受不貪

  “須菩提,如果有菩薩用堆滿了,恒河沙那樣多的無量世界的七寶,來進行布施。另外有一個人,深知一切法無我的妙義,而安忍于心。那么,這位菩薩勝過前面那位菩薩所得到的功德。為什么呢?須菩提,因為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

  須菩提恭敬地向佛問道:“世尊,為什么說菩薩不受福德呢?”

  “須菩提,菩薩對于所做的福德因緣,不應(yīng)當貪著,因此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分 無有來去之相

  “須菩提,如果有人這樣說:如來有的時候來,有的時候去,有的時候坐,有的時候臥。那么,他沒有理解我說法的真正含義。為什么呢?因為所謂的如來,不從任何地方來,也不向任何地方去;本性沒有變動之相,所以叫做如來。”

  第三十分 一合相不可得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夠把三千大千世界分析成為微小的塵埃。你怎么看呢?所有這些微塵,算不算多呢?”

  須菩提尊者回答:“非常之多,世尊。為什么呢?如果這些微塵們實有的話,佛就不把它們叫做微塵了。原因何在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所有這些微塵們,都不是實有的微塵,只是方便地叫做微塵罷了。世尊,以如來的觀察,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實有的世界,只是方便地叫做世界罷了。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實有的話,那就成了所謂渾然一體不可分析的一合相了。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一合相,并不是真有這個一合相,只是方便地叫做一合相罷了。”

  “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的一合相,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只是世間的凡夫,以思維心的緣故,貪著一合相實有而已。”

  第三十一分 不生知見

  “須菩提,如果有人認為:佛陀講說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和壽命見等許多見解。須菩提,你怎么想呢?這個人理解佛陀所說的法義嗎?”

  “沒有理解,世尊。這個人不理解如來所說的法義。為什么呢?因為以如來的觀察,無論關(guān)于我的見解,關(guān)于別人的見解,關(guān)于一切眾生的見解,還是關(guān)于壽命相續(xù)過程的見解,都不是實有的見解;只是方便地叫做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罷了。”

  “須菩提,發(fā)起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于一切法,應(yīng)當這樣了知,應(yīng)當這樣觀察,應(yīng)當這樣信受理解,而不應(yīng)當生起任何法相的認知。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的法相,以如來的觀察,并不是實有的法相,只是方便地叫做法相而已。”

  第三十二分 一切法無有真實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堆滿無量無數(shù)世界的七種寶物,來進行布施。而另外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已經(jīng)發(fā)起了菩提心,能夠受持這部經(jīng)典,哪怕其中的一個四句偈等內(nèi)容。自己受持讀誦,隨緣為別人講說。那么,他(她)所獲得的福德因緣,勝過前面的人。怎樣為別人講說呢?應(yīng)當不執(zhí)著于任何法相和現(xiàn)相,他的心應(yīng)當如如不動。為什么呢?因為:

  一切有為造作之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亦如晨露亦如閃電,菩薩應(yīng)當如是觀察。”

  佛陀講說這部經(jīng)圓滿以后,須菩提長老,以及在會的諸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弟子;還有一切在會的世間天人、人、阿修羅等等。聽到佛陀所說的妙法,都感到無比地歡喜,并且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白話 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