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xí)的經(jīng)典。..[詳情]

第十章 普覺菩薩

  第十章 普覺菩薩

  誰是善知識

  學(xué)佛應(yīng)依何等法

  行何等行

  除去何病

  如何發(fā)心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凈諸業(yè)障菩薩之后,就是普覺菩薩;業(yè)障清凈之后,就悟道了。‘圓覺經(jīng)’里菩薩出場的順序就告訴了我們修行的方法。原文不再重復(fù)解釋了。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普覺菩薩提什么要求呢?佛在前面說過必須把貪嗔癡慢疑拿光了以后,才可以修行,才可以學(xué)禪。但是,真正學(xué)禪還有許多岔路。所以,普覺菩薩請求佛說禪病有那些?也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希望后世的修行人不會走入岔路,此心此意空蕩蕩,了無掛礙,得到真正的平安。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圣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吭坪伟l(fā)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接下來是申訴理由。普覺菩薩說佛。砟┦赖谋娚,離開佛的時代越來越遠,圣賢菩薩們都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旁門左道和邪魔歪道越來越多,使得想要學(xué)佛的人不知‘求何等人?’學(xué)佛要依善知識,那個是善知識呢?‘依何等法?’是修止觀好呢?還是參禪好呢?還是修密法好呢?還是學(xué)唯識對呢?持戒,持那一種戒?菩薩戒?比丘戒?菩提心戒?‘除去何。’修習(xí)禪定會有那些?‘云何發(fā)心?’發(fā)心并不是出錢,發(fā)心是發(fā)菩提心、道心,菩提心的用是大悲行,菩提心的體是覺悟。發(fā)心非常重要,學(xué)佛修道沒有起大悲心,想要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就我所知,一般學(xué)佛的人都是自私的,都沒有真發(fā)心。

  想想我們學(xué)佛,‘求何等人?’那一個是善知識?你分得出來嗎?‘依何等法?’你知道嗎?‘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都不知道。所以,普覺菩薩稱為群盲,一群瞎子,然后,瞎子牽瞎子,以盲引盲,結(jié)果,都掉入水溝里去了。眾生就是這么可憐,所以,普覺菩薩心生慈悲,希望佛指示一條大道,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fù)始!

  這是求佛說法的禮儀。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圣道,汝今諦聽,當(dāng)為汝說!

  此時,佛告訴普覺菩薩說:好的,好的,你們能夠詢問如何成就佛道的修行方法,給予末世一切眾生智慧之眼,不再盲目修行,使一切眾生得成圣道。你現(xiàn)在好好注意聽,我來為你們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此時普覺菩薩聽了非常高興,以及其他大眾均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dāng)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善男子,末世的眾生‘將發(fā)大心’。什么是大心呢?菩提心,菩薩心又名大心,換句話說,發(fā)大心的人就是菩薩,唯有菩薩才有資格稱得上大心眾生,大心就是抱大希望,打大妄想,在這里的大希望、大妄想是什么呢?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那么,如何成就正等正覺呢?首先第一步就是求善知識,那一個是善知識呢?接下來‘圓覺經(jīng)’在此描述了一個善知識的榜樣。‘欲修行者,當(dāng)求一切正知見人’,正知很難,什么叫正知?我們曉得佛有十個名號,其中有一個叫正遍知,不但是正知,而且是遍知,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才真叫作博士,這也是儒家所標榜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正見則更難了,正見是見道,證得菩提了,不只是見出世法,同時,也見世間法。

  那一位是正知正見的人?你看得出來嗎?你分辨得出來嗎?分辯不出,怎么辦?佛說‘心不住相’,心不住相,這可難了。我們每一個人都住相,出家人是出家相,我是在家相,男人是男相,女人是女相,當(dāng)教授有文質(zhì)彬彬的書生相,當(dāng)軍人有威武相,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不同的相,學(xué)佛修道的人最容易住相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就是住相,你學(xué)廟里菩薩低眉閉眼的樣子,住相了。注意!要‘心不住相’,心不被外形所限制住。

  第二,這位善知識不走小路,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是小乘道羅漢境界,緣覺是獨覺佛,也叫辟支佛,屬中乘道;唯有走大乘道才有資格稱善知識。

  ‘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走大乘道的善知識,你不容易看得出來,因為他與一般人一樣在塵勞煩惱中。但是,他的心卻在清凈中,這就是佛教的標志蓮花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

  ‘示有諸過,贊嘆梵行’善知識并不是沒有毛病,甚至比一般人更多。但是,你仔細探究他的行為,他的戒律清嚴,‘贊嘆梵行’,梵行就是清凈之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他教導(dǎo)眾生講究人格修養(yǎng),守規(guī)矩,守戒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找到這樣的善知識,就可以大徹大悟。研究這一段可參考‘維摩詰經(jīng)’。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yīng)當(dāng)供養(yǎng),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xiàn)清凈,乃至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fù)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fā)明,照十方剎!

  佛說后世的眾生,假如找到了善知識,‘應(yīng)當(dāng)供養(yǎng)’,如何供養(yǎng)呢?‘不惜身命’即使累死了,被整死了,都不在乎。如此為法忘軀,怎么做得到?各位看過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傳吧!密勒日巴替師父蓋房子,千辛萬苦蓋好以后,還被師父痛罵一頓,誰叫你蓋在那里的?拆掉!密勒日巴只好一塊一塊拆下來,重新蓋過。蓋好以后,又被罵一頓,再拆掉,重新再蓋。如此蓋了四次,師父就是這樣整他,他的師母看了不忍心,直哭。他走了沒有?他就是不走。

  其實,你看看中國的高僧傳與禪宗語錄,這些高僧悟道的經(jīng)過都不簡單,都不是那么容易。你看禪宗二祖神光去找達磨祖師,就砍下了一只手臂。各位曉不曉得云門祖師怎么悟道的?賠上了一條腿。云門去找睦州和尚的時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讓他進門。云門不死心,來了幾次,跪在門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門關(guān)起來。假如是我們的話,早就破口大罵了,云門沒有,他是來求道的,他還在參禪呢!有一天云門想到一個方法,又來叫門。睦州開門見到云門,又準備把門關(guān)上,云門一個箭步上前,趕緊把一只腳伸進去,這下子你總關(guān)不了門了吧!睦州禪師可絕了,硬是狠狠地把門關(guān)上去,結(jié)果,云門的腳斷了,哎唷一叫,哈!開悟了。

  什么是善知識?善知識很難辦,善知識就有脾氣,奉勸各位學(xué)佛盡管學(xué),千萬不要去找善知識,否則遭遇很慘,不小心一條腿就去掉了。佛法不一定在口頭上,而是在行為上,他在行為上折磨你。禪宗祖師的喜笑怒罵,那是他的教育法,有時整得讓你真受不了。道理是什么呢?他告訴你,道在你自己那一邊,不在佛那里,也不在善知識這里。善知識只是想辦法把你所有的妄念都打斷了,都憋住了,憋到你開悟為止。你看孔子的教育法也是這樣,孔子對每一個學(xué)生的答案都不一樣,問仁,對這個說是這樣,對那個說是那樣,用現(xiàn)代的觀念來說,沒有一個標準?鬃诱f他的教育法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逼著你發(fā)憤,你說我不會,我偏要弄會給你看,先刺激他發(fā)憤,然后再進一步啟發(fā)他。不悱不發(fā)就是故意引起他的懷疑,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現(xiàn)代的教育則是鼓勵鼓勵,結(jié)果許多都鼓勵壞了,成不了大器。

  ‘彼善知識,四威儀中,,F(xiàn)清凈’。所謂真正的善知識,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dāng)中,身心內(nèi)外都是清凈,也就是說隨時隨地都在清凈中。

  ‘乃至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驕慢’。善知識與我們普通人一樣,很難分辨。中國人有句話說:‘英雄見慣亦常人’,法國的拿破侖也說他在妻子與老勤務(wù)兵面前,永遠稱不了英雄,說得極有道理。不要以為善知識就像廟里塑的菩薩一樣,永遠慈眉善目,永遠紅光滿面,永遠都是對的。善知識也是人,也是有過患。但是,盡管他有許多過患,然而,‘心無驕慢’,他沒有驕慢之心,永遠慈悲,永遠愛護人。

  心無驕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不要看到善知識有了過患,你就覺得善知識也不過如此,你就驕慢起來了。不要如此,你還是要謙卑,誠懇去學(xué)。像我一生,算算有九十多位老師,有讀書的,有學(xué)武功的,有學(xué)道的,有學(xué)佛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一生欠了九十多個帳,現(xiàn)在一無所成,經(jīng)常想到‘紅樓夢’上批評賈寶玉的兩句話:‘負父母養(yǎng)育之恩,違師友規(guī)訓(xùn)之德。’

  你說這些老師都對嗎?也有不對的。人在三界中,就有三界中的煩惱。像我以前有位老師,他沒有兒子,看到自己的朋友生了一個兒子,他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在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師說:老師!您還沒有看開耶!我這個人向來調(diào)皮搗蛋。老師把我的手抓住,說:你認為我不應(yīng)該動情?我說:對呀!老師問:你讀過‘中庸’沒有?你背背看!在路上,我就把‘中庸’背出來,背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我停下來。老師說:你怎么不背下去?我說我懂了,老師笑了一笑。背到這里,我已經(jīng)挨了一棒了。吃棒子,可不是拿棍子在頭上敲。下一句:‘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圣人也有情!菩薩大慈大悲就是多情人,怎么說是無情?后來,老師到了家,作了兩句詩:

  ‘誰謂英雄不灑淚,人情兒女最關(guān)懷。’

  所以說善知識也有過錯,不過,善知識還是善知識,如果要在雞蛋里挑骨頭,則天下無完人,我們要看老師的好,對父母也是一樣。以前宋儒講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我公開反對的,如果是在過去八十年前反對這句話,那不得了,一輩子不要想站起來做人了。天下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父母終究是父母,還是要孝順。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愛的還報。你看我們大便拉不出來,他要來挖;你吃不下去,他坐在旁邊哭;你生病,他送你去看醫(yī)生。你現(xiàn)在長大了,你只要像他以前對待你的一樣對待他就行了。對師長也好,對父母也好,心無驕慢,這才是學(xué)佛。

  ‘況復(fù)搏財妻子眷屬’。善知識也是要吃飯過日子,也有妻子兒女,也是要錢。你看密勒日巴傳,密勒日巴當(dāng)初去見師父的時候,窮得不得了,沒有錢去供養(yǎng)師父,只有一只跛腳的羊,他只好空手去了。見了師父,跪下來,師父說你拿供養(yǎng)來呀!密勒日巴說我只有身口意供養(yǎng),只有我這個人,其他什么都沒有。師父大罵:‘你不誠懇,家里還有只跛腳羊!你就是舍不得!’‘是!是!是!’他沒有申辯,趕緊回去把那只跛腳羊拿過來。他原來的本意是把跛腳的羊送給師父,覺得對師父不恭敬。你看看這個師父,什么都要,把勞力刮來,把人家跛腳的羊也刮來。所以,善知識也會搏財,也有妻子兒女眷屬,跟普通人一樣。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如果你看了善知識這些毛病,不起惡念,不起任何壞的觀念。佛說即能究竟成就正覺,立刻就成佛了。到了成佛的時候,‘心華發(fā)明’,脈解心開,大徹大悟,身心內(nèi)外一片光明,‘照十方剎’。

  你看這一段成佛的方法,沒有一個什么法門,只教你如何學(xué)做人,自己要做成是一個求法的學(xué)生,自己要成器,因為佛法不在老師這里,而是在你自己那里。你如果能對一個泥巴做的菩薩起恭敬心,也一樣會成道,何況是一個活人?但是,一般眾生不要說對這個善知識不信,即使一個活菩薩在他前面,他也不信。因為眾生我慢,永遠不能成道。真的放下我慢的話,那一個不是善知識?就如‘阿彌陀經(jīng)’所講的極樂世界,那些鳥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那些花鳥都在開示你,其實是你自己在開示自己,心花發(fā)明,就成道了。

  佛教在人類社會提出了師道的尊嚴,無論顯教或密教都非常重視,所謂:‘一日從師,終生如父。’密宗有馬鳴菩薩著的‘事師儀軌五十頌’,凡是學(xué)佛要先學(xué)這個。做人弟子做不好的話,其他都不用談了,人品有問題,還學(xué)什么佛?若是貢高我慢,那真是不堪造就。佛教為什么那么尊重師道?那是尊重法統(tǒng),什么法統(tǒng)?正知見的存在。順便告訴各位,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師道,要看‘禮記’,‘禮記’的儒行篇,說明如何才有資格稱得上知識份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說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記問之學(xué)不足以為人師,那么,怎么樣才是師道呢?簡單的分為兩個觀念,經(jīng)師和人師。經(jīng)師就是學(xué)問能夠承先啟后,人師可就難了,等于佛教的戒、定、慧樣樣俱足,大徹大悟,這才夠得上善知識的標準。在此綜合佛家與儒家的道理向大家介紹。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yīng)離四病!

  上面講的是如何事師,對待老師就是要恭敬,是要無條件地信仰。接下來講的是為人之師本身的條件了,假如老師沒有做到下面的幾個條件,則不足以為人之師。這個條件并不是知識,如同‘禮記’中所提到的‘記問之學(xué)不足以為人師’。知識是知識,即使有再多的知識也沒有用。

  佛說真正的善知識所證的妙法,應(yīng)該離開四種毛病,沒有這四種毛病,才有資格稱為善知識。

  【云何四?一者作病。若復(fù)有人,作如是吉: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那四種病呢?第一種是作病。什么是作病?就是認為圓覺成佛是造作出來的。我們的一切修行不是在造作嗎?何以說造作是病呢?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和佛的自性一樣,何必還要修呢?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你修個什么呢?再怎么修還是一樣不增不減,修并未增加,不修亦未減少。認為有修有證,有佛可成,這是作病。

  這是圓覺境界,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大家可不要聽了以后,都不修行,都不造作,那不可以,我特地在此強調(diào)一句,因為諸位沒有這個氣派,沒有這個膽識,沒有這個智慧。假如諸位有的話,就不來搞‘圓覺經(jīng)’了。‘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我們所有的一切修行,都是本心第六意識的造作,以此有修有證求圓覺境界,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境界,永遠達不到。為什么呢?佛說‘彼圓覺性非作得故。’真正的清凈圓明自性是本有的,不是造作出來的,不是修得起來的。所以說有所造作,有所修有所證,這是病態(tài)。

  【二者任病,若復(fù)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第二種病是任病,任者放任自然。中國的古人常講學(xué)禪宗容易狂,所謂的狂就是任病,不作功夫,F(xiàn)代世界各國講禪學(xué)的很多,其實,我們以前那有聽過什么‘禪學(xué)’這個名詞?學(xué)禪就是學(xué)禪,甚至連禪宗都很少提,F(xiàn)在處處都是禪學(xué),可是,連個狂禪之流的人都沒有。過去我們所看到狂禪之流的人,假如現(xiàn)在在這邊的話,這一班人就不要談禪學(xué)了,F(xiàn)在搞禪學(xué)者,對‘指月錄’、‘五燈會元’也許能倒背如流,但是,你要他盤腿打坐,則一點功夫都沒有。他認為不需要作功夫呀!懂了就悟了,狂得不得了,上不見佛,下不見眾生,這是狂禪之流,這是任病。

  佛說‘若復(fù)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臨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當(dāng)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學(xué)問好,禪也學(xué)得好,臨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樣呀?老哥,這個時候還痛不痛?’‘當(dāng)然痛!’‘那你一輩子學(xué)佛——’‘那有什么關(guān)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這個氣派,他的見地也不能說不到,可惜,沒有下過禪定功夫。所以說任病也是不對。有些人認為不用斷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任彼一切隨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這樣就可以圓覺成佛的話,永遠不可能。因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剛才講過你有意去修成一個佛,不對;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對。

  【三者止病,若復(fù)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第三種止病是我們一般學(xué)佛最容易犯的,總認為學(xué)佛修行是把妄想雜念完全停止,認為妄念不能停止,就不能學(xué)佛。尤其大家都想把妄想止息了,‘永息諸念’,什么都不動念了,那么就達到‘寂然平等’,認為這就是空。有沒有人做到呢?在修持上也有人做到,中國禪宗稱之為‘枯禪’,枯木是不能生花的,這是不對的,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所以無論學(xué)顯教也好,學(xué)密教也好,假如教理搞不清楚,一切修行都是徒勞無功,那真是‘涅槃生死等空花’,成佛毫無希望了。

  佛說如果以這樣的觀念來修行,要想成佛,‘彼圓覺性,非止合故’,并不是說把妄念停止了,那就是圓覺自性。即使打坐坐得好,能夠定千萬年也沒有用,‘法華經(jīng)’上講‘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一定定了十劫,夠久了吧!結(jié)果如何呢?‘佛法不現(xiàn)前,不得成佛道’。佛在這里說:‘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fù)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第四種是滅病。止和滅有什么不同呢?止是用意志力硬是把它壓住,猶如石頭壓草,根柢還在,石頭下面不長草,但是住石頭邊長上去。滅是認為自己永斷一切煩惱,永遠沒有煩惱了;‘身心畢竟空無所有’,身體與心靈徹底空了,‘何況根塵虛妄境界’,身體空了,心也空了,六根的作用沒有了,外在的六塵也不相干了,也沒有什么境界,‘一切永寂’。這總該是佛境界了吧!釋迦牟尼佛說這也不是,因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自性本來清凈,你有一個寂滅相,那是你造出來的境界,不是自性清凈。

  以上所講的是上上乘佛法,可以以此來檢驗自己在修行上是否犯了這些毛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說如果能夠離開這四種病——作病,任病,止病,滅病,才真正知道自性本來清凈,不假修證。要離開這四種病,好像很難,造作修行也不對,放任自在也不對,止息妄念也不對,滅盡煩惱也不對,那怎么辦呢?不知諸位是否記得‘圓覺經(jīng)’前面講過‘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各位對這幾句話多加體會,自然曉得怎么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再提示各位一句,這也是‘圓覺經(jīng)’前面講過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你知道一切妄念、思想、感受,這些都是假的,痛苦是幻,快樂也是幻,‘知幻即離’,知道這些是幻就不去管它。‘不作方便’,這中間沒有方法,用一個方法來離開妄想幻境,這一個方法本身也是幻,也是妄念。‘離幻即覺’,離開了這些妄念、感受等等,就把知覺自性擺在那里,‘亦無漸次’,這個中間沒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很簡單,平常心就是道,不用增加,也不用減少,不用吃補藥,也不用吃瀉藥。

  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C道?因為人都不肯平常,拚命好奇去求這個道,求那個法,花一萬五千元買一個咒子,結(jié)果把自己給‘咒’死了,何苦呢?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當(dāng)年我在峨眉山閉關(guān)的時候,有魔障,廟里的師父拚命念咒子,沒有用。我說算了,算了,不要念了,我念一個咒給你聽。于是,我往桌子一拍,開始罵起來,三字經(jīng)、六字經(jīng)都罵出來了,好了,沒事了。師父問我說你這是什么咒子?咒者咒也,我咒他嘛!萬法唯心,心正念正,什么魔都怕你。你有所求,有邪心,即使念咒子,還是邪念,都抗不住魔的,這個道理要搞清楚。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你有這樣的觀念看法,就是正確的觀念。‘若他觀者,名為邪觀’,若有其他的觀念見解,那是外道邪見。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yīng)當(dāng)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yīng)斷驕慢;若復(fù)遠離,應(yīng)斷嗔恨,F(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如果要學(xué)真正的禪宗或真正的密宗,必須要依師,依善知識。依師之前,弟子要觀察老師,老師也要觀察弟子。佛說末世的眾生,要想修行佛法,應(yīng)當(dāng)‘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善友就是善知識,古人說亦師亦友?墒且郧笆堑茏邮毯蚶蠋煟F(xiàn)在時代不同了,反過來是老師侍候弟子,眾生顛倒。

  ‘彼善知讖欲來親近,應(yīng)斷驕慢’。只要你是塊料子,夠得上法器,善知識會來找你。善知識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傳下去,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想找一個好學(xué)生,問題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法器。‘應(yīng)斷驕慢’很重要,如果你有主觀成見,認為不對,完全接受不了,那一點辦法都沒有。

  ‘若復(fù)遠離,應(yīng)斷嗔恨’。跟善知識處不好,他走了,不理你了,也不要嗔恨。一般人相處不來分開了,都會恨,就開始毀謗了,說老師這個不對,那個不對。

  ‘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善知識往往故意示現(xiàn)順境、逆境來磨練你,考驗?zāi)。在順境時,看你是否沉迷;在逆境時,看你是否能夠忍受。在逆境時,是否能夠維持平常心,不怨天,不尤人;在順境時,也是一樣,是否能夠維持平常心,而不得意忘形。

  ‘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自己明了此心畢竟都是空的,與諸眾生并無差別。‘如是修行,方入圓覺’,這樣修行,才能進入圓覺境界。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fù)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fù)如是!

  佛說未來末世的眾生,學(xué)佛不能成道,是由于無始以來以自我為中心,所產(chǎn)生的憎愛心理。一切種子包括很多,最基本的貪、嗔、癡、慢、疑五種思惑,所謂修行就是如何轉(zhuǎn)化這些心理上的毛病。其次就是見惑,見惑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取見是自己主觀的成見,戒禁取見是認為某件事不能做,做了就不能成道,如同回教徒不吃豬肉,各種宗教都有不同的規(guī)條。見惑就是觀念上的錯誤,而被這些錯誤的觀念困惑住了,不能解脫。見思惑形成了心理思想上的一切種性,形成了現(xiàn)在的個性,必須要把見思惑轉(zhuǎn)化,才能成就。見惑要在見道、明心見性以后才能斷,才能轉(zhuǎn)。思惑則在見道以后還不能斷,必須靠修持,慢慢作功夫才能斷。所以,我們深受內(nèi)心愛憎之念的折磨,貪嗔癡慢疑很難斷除。

  佛為什么要提這一段?善事善知識很難,我常跟同學(xué)們說我不是善知識。但是,我曉得世上縱然有善知識,你們也學(xué)不好。為什么呢?一般人學(xué)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某某人講的道理很合于我的想法。還有些同學(xué)跟我說:老師啊!你講的思想跟我的一樣哩!我說好,謝謝你啦!所以,我說你們不是學(xué)佛,而是拿佛的招牌來表現(xiàn)自己。例如現(xiàn)在很多人注解佛經(jīng),很多人上臺弘法,所講的佛法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原意?很成問題。禪宗有個故事,五代時有位忠國師,他的一位弟子學(xué)問非常好,想要注解佛經(jīng)。忠國師就叫人拿一碗水,里面放七粒米,上面放一只筷子,問這是什么意思?弟子答不出來。忠國師說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你懂佛的意思?

  所以,能夠去掉‘自他愛憎’,一切平等,愛人如己,才是學(xué)佛的行為。但是,誰能做到呢?愛人如己,大家都會講,利害關(guān)頭一到,當(dāng)然是我第一,那里還有你?修行在平常是看不出來的,到了利害關(guān)頭,才是真正的考驗。尤其是宗教徒,排擠別人的心理特別強烈,哎呀!你是基督教!那味道就出來了,就不能平等,就不能慈悲了。為什么信了宗教,容易排擠人家呢?因為認為我信的才是對的,他的錯了,這是犯了見取見及戒禁取見的錯誤,這也是‘自他憎愛’的心理,合于我的則喜歡,不合于我的則討厭。

  ‘若復(fù)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這一段話,有那一個佛教徒做到了?我常說我不是佛教徒,因為我沒有資格當(dāng)一個佛教徒。佛說假定有一個人,看見怨家,如己父母,這多難!視怨家猶如自己的親人,怨親平等,這才是學(xué)佛之人。恩怨分得太明就不行,那么,恩怨分不清楚,好不好呢?那也不行,那是愚癡,要恩怨是非善惡分得清而又能包容。

  現(xiàn)在有很多年輕人來學(xué)佛,我問他你的父母怎么樣了?他說這不要管了。咦?父母都不要管了,好不孝順的東西!還跑來學(xué)佛?孝順都沒有做到,人道都沒有做好,還想成佛呀?哎呀!老師,我那個媽媽脾氣好古怪,好難相處。對呀!父母難相處,夫妻難相處,這些做不到,還想度眾生?父母不是眾生。空煞、妻子、兒女不是眾生啊?欺人乎!欺天乎!自欺嘛!自己的親人父母都沒有盡到孝心、愛心,對別人,對怨家,那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學(xué)佛的人看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父母,視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子女,也視自己的子女如同一般眾生。

  從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一段,就可以知道學(xué)佛是從做人開始。人都沒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頂,灌了頂就可以往生西方,念個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這個貪心多重。

  ‘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fù)如是’你懂得了這個道理,曉得如何起步走,然后再修一切佛法。佛法的基本立足點是在慈悲、平等,在修持的方法上也是一樣平等,沒有好壞,沒有憎愛,不要說信了佛教,就看不起不信佛教或信其他宗教的,不要說學(xué)了禪就看不起凈土,學(xué)了密宗就認為密宗才能成佛,學(xué)了凈土就認為禪宗不踏實。八萬四千法門,沒有那個好那個壞,要在和你相應(yīng),而你能老實修行,就如‘楞嚴經(jīng)’所說‘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yīng)當(dāng)發(fā)心,作如是言:盡一切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相一切諸相。如是發(fā)心,不墮邪見!

  佛說末世的眾生要想成就圓覺境界,‘應(yīng)當(dāng)發(fā)心’,發(fā)什么心呢?‘盡一切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圓覺經(jīng)’的文字很美,文字后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fā)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愿品。每一個學(xué)佛的人都應(yīng)該先讀普賢行愿品,至少我當(dāng)年學(xué)佛是這樣。普賢行愿品里有一句:‘虛空有盡,我愿無窮。’虛空很大,沒有邊際,假如這么大的虛空有邊際有窮盡的話,我救眾生的愿力比虛空還要大。地藏王菩薩就是走普賢行愿品的路線,‘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注意!學(xué)佛的目的不只是自己要成佛,所有一切眾生都要讓他成佛。大乘佛法是先利他,再利己。其實,利人就是利己,天道好還。記住,佛法的精神只問施出去,絕不求收回。

  ‘于圓覺中,無取覺者’,不能存有我在度眾生之心,若有度眾生之心,我今年度了幾個人,我又救了幾個人,就不是菩薩道。‘除彼我相一切諸相’,沒有你我之相,也沒有一切諸相,不被外界的現(xiàn)象所困,也不被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境界所困。

  ‘如是發(fā)心,不墮邪見’,這樣發(fā)心才不致于落入邪見之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發(fā)心,你學(xué)佛要發(fā)心啊!發(fā)心并不是你捐了幾百元幾千元,或是到廟里做了什么事,而是發(fā)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發(fā)菩提心就是我要大徹大悟成佛之心,不僅自己要覺悟成佛,而且也要所有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發(fā)大慈大悲之心,救一切眾生之心,這樣才是真正的發(fā)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時,釋迦牟尼佛再用偈語來作總結(jié):

  【普覺汝當(dāng)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yīng)當(dāng)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請作止任滅,親近無驕慢

  遠離無嗔恨,見種種境界,心當(dāng)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凈,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dāng)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普覺汝當(dāng)知——普覺菩薩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

  末世諸眾生——未來末世的一切眾生,

  欲求善知識——學(xué)佛要依善知識,

  應(yīng)當(dāng)求正見——應(yīng)當(dāng)求具有正知正見的人,

  心遠二乘者——遠離聲聞緣覺不走大乘路線的人。

  法中除四病——此善知識所教的法門,應(yīng)遠離四病,

  謂作止任滅——那四病呢?作病,止病,任病,滅病。

  親近無驕慢——善知識親近你,或你親近善知識,心中無驕慢。

  遠離無嗔恨——善知識遠離,或遠離善知識,心中無嗔恨。

  見種種境界——見到善知識示現(xiàn)種種順逆境界,

  心當(dāng)生希有——內(nèi)心應(yīng)當(dāng)生難得之想,善知識所示現(xiàn)的種種順逆境界,都是教育法。

  還如佛出世——視善知識如現(xiàn)在的佛,不可對善知識起輕慢心。

  不犯非律儀——律是戒律,儀是態(tài)度,不犯戒律,態(tài)度莊嚴恭敬,

  戒根永清凈——內(nèi)心持戒清凈。

  度一切眾生——然后,要有愿力,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不僅自己要成佛,也令一切眾生成佛。

  無彼我人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當(dāng)依正智慧——千萬記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也不是功夫。

  便得超邪見——佛者覺也,真正覺悟了,明心見性,而得正知見,破除邪見。

  證覺般涅槃——最后達到成佛的圓覺境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