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八、禪思方便.如實觀察.如實正觀
三十八、 禪思方便.如實觀察.如實正觀
>
第15 (9) 經(jīng)﹙上p13﹚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圣弟子如是觀者,厭于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時諸此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58 (61) 經(jīng)﹙上p95﹚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云何色受陰?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受陰。復(fù)次、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永斷無余,究竟舍、離、滅、盡、離欲、寂、沒,余色受陰更不相續(xù),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舍離一切有余、愛盡、無欲、滅盡、涅槃。云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復(fù)次、彼受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云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復(fù)次、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云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復(fù)次、彼行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fù)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比丘!于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jié)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邊。比丘!若于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不起心漏,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舍離重擔(dān),逮得己利,盡諸有結(jié),正智心得解脫」。佛說此經(jīng)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48 (265) 經(jīng)﹙上p65﹚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毗陀處恒河側(cè)。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云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zhí)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液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于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範枙r、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于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
離于三法者,身為成棄物。壽、暖及諸識,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如木無識想。此身常如是,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無有堅固者,比丘勤修習(xí),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系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74 (66) 經(jīng)﹙上p108﹚五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xí)方便禪思,內(nèi)寂其心。所以者何?修習(xí)方便禪思,內(nèi)寂其心已,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如實觀察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此)識,此識集,此識滅。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識集?比丘!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觀察色集,色味,色患,色離故,樂彼色,贊嘆、愛著,于未來世色復(fù)生;受、想、行,識,亦如是廣說。彼色生,受、想、行、識生已,不解脫于色,不解脫于受、想、行、識,我說彼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多聞圣弟子,如實觀察色集,色滅,色昧,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樂于色,不贊嘆色,不樂著色,亦不生未來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廣說。色不生,受、想、行、識不生故,于色得解脫,于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是故比丘!常當修習(xí)方便禪思,內(nèi)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實觀察」。佛說此經(jīng)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13340 (1247) 經(jīng)﹙下p708﹚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yīng)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舍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于是處其心下劣。若復(fù)一向思惟舉相,則于是處掉亂心起。若復(fù)一向思惟舍相,則于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舍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于爐中增火,隨時扇辰,隨時水灑,隨時俱舍。若一向鼓辰者,即于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于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舍,則于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于彼生金,隨時鼓辰,隨時水灑,隨時兩舍,如是生金、得等調(diào)適,隨事所用。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佛說是經(jīng)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143 (86) 經(jīng)﹙上p13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常色有常者,彼色不應(yīng)有病、有苦;亦不應(yīng)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比丘白佛:「無常,世尊」!「比丘,無常為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無?,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于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多聞圣弟子,正觀于色,正觀已,于色生厭,離欲,不樂,解脫;受、想、行、識生厭,離欲,不樂,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說此經(jīng)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140 (83) 經(jīng)﹙上p134﹚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耶離獼猴池側(cè)重閣講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多聞圣弟子,于何所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觀,如實知見」?比丘白佛:「世尊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為說!諸比丘聞已,如說奉行」。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多聞圣弟子,于色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正觀。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佛告諸比丘:「色為是常,為無常耶」?比丘白佛:「無常,世尊」!又告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于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內(nèi)、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異我,不相住,是名如實正觀。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多聞圣弟子,如是觀察,于色得解脫,于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佛說此經(jīng)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253 (202) 經(jīng)﹙上p249﹚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次第我見斷、無我見生」?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觀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我。如是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次第我見斷、無我見生」。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歡喜已作禮而去。
第171 (103) 經(jīng)﹙上p179﹚
如是我聞: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彌國瞿師羅園。時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彌國跋陀梨園,身得重病。時有陀娑比丘,為瞻病者。時陀娑比丘詣諸上座比丘,禮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詣差摩比丘所,語言:諸上座問汝:身小差,安隱,苦患不增劇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至差摩比丘所,語差摩比丘言:「諸上座比丘問訊,汝苦患漸差不?眾苦不至增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隱,身諸苦轉(zhuǎn)增無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繩繼頭,兩手急絞,極大苦痛;我今苦痛,有過于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內(nèi)藏,其牛腹痛,當何可堪!我今腹痛,甚于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懸著火上,燒其兩足;我今兩足,熱過于彼」。時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以差摩比丘所說病狀,具白諸上座。時諸上座,還遣陀娑比丘至差摩比丘所,語差摩比丘言:「世尊所說,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汝差摩能少觀察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已,往語差摩比丘言:「諸上座語汝:世尊說五受陰,汝能少觀察非我、非我所耶」?差摩比丘語陀娑言:「我于彼五受陰,能觀察非我,非我所」。陀娑比丘還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陰,能觀察非我、非我所」。諸上座比丘復(fù)遣陀娑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汝能于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漏盡阿羅漢耶」?時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往詣差摩比丘所,語差摩言:「比丘!能如是觀五受陰者,如漏盡阿羅漢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非漏盡阿羅漢也」。時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也」。時諸上座語陀娑比丘:「汝復(fù)還語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前后相違」!陀娑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敎,往語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前后相違」!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于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羅漢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陀娑比丘還至諸上座所,白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者,于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諸上座復(fù)遣陀娑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汝言有我,于何所有我?為色是我?為我異色?受、想、行、識是我?為我異(受、想、行、)識耶」?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我不言色是我,我異色;受、想、行、識是我,我異(受、想、行、)識,然于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言:「何煩令汝驅(qū)馳往反,汝取杖來,我自扶杖詣彼上座,愿授以杖」!
差摩比丘即自扶杖,詣諸上座。時諸上座遙見差摩比丘扶杖而來,自為敷座,安停腳機,自往迎接,為持衣缽,命令就座,共相慰勞。慰勞已,語差摩比丘言:「汝言我慢,何所見我?色是我耶?我異色耶?受、想、行、識是我耶?我異(受、想、行、)識耶」?差摩比丘白言:「非色是我,非我異色;非受、想、行、識是我,非我異(受、想、行、)識,然于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譬如優(yōu)缽羅、缽曇摩、拘牟頭、分陀利華香,為即根香耶?為香異根耶?為莖、葉、須、精粗香耶?為香異精粗耶?為等說不」?諸上座答言:「不也。差摩比丘!非優(yōu)缽羅、缽曇摩、拘牟頭、分陀利根即是香,非香異根;亦非莖、葉、須、精粗是香,亦非香異精粗也」。差摩比丘復(fù)問:「彼何等香」?上座答言:「是華香」。差摩比丘復(fù)言:「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離色;非受、想、行、識即我,我不離(受、想、行、)識。然我于五受陰見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諸上座!聽我說譬,凡智者因譬類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種種灰湯浣濯塵垢,猶有余氣,要以種種雜香熏令消滅。如是多聞圣弟子,雖于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然于五受陰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然后于五受陰,增進思惟,觀察生滅: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此)識,此識集,此識滅。于五受陰如是觀生滅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實正觀」。差摩比丘說此法時,彼諸上座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差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法喜利故,身病悉除。時諸上座比丘語差摩比丘言:「我聞仁者初所說,已解、已樂,況復(fù)重聞!所以問者,欲發(fā)仁者微妙辯才,非為嬈亂,汝便堪能廣說如來、應(yīng)、等正覺法」。時諸上座聞差摩比丘所說,歡喜奉行。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guān)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guān)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雜阿含經(jīng)新譯
- 《中觀今論》講座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