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圣妃耶輸陀羅
圣妃耶輸陀羅
作者:圣嚴法師
(一)
釋迦世尊未出家時,既是一國的太子,他的生活和經(jīng)歷,也就與一般的太子一樣。但是他的父親凈飯王,時時擔心他會應(yīng)了阿私陀仙人等的預(yù)言:「在家當為轉(zhuǎn)輪王,出家必將成佛道!构实结屪鹗艢q那年,凈飯王便為太子建造三時宮殿,讓太子分別于不同的季節(jié)住入不同的宮殿,一為冬宮,一為夏宮,另一為春秋宮。這也是為太子納妃而做的準備工作,用來防止太子走上出家的路。
太子成年之后,從經(jīng)中的記錄看,他先后娶了三個妃子,并建三等宮舍,第一宮納耶輸陀羅妃,第二宮納摩奴陀羅妃,第三宮納瞿多彌妃。其中以瞿多彌的年齡最大,可能與釋尊相似,耶輸陀羅的年齡最小,可能幼于釋尊十來歲。但是釋迦族重視本族的婚姻,故將摩耶夫人之兄所生的耶輸陀羅,立為正妃,后來也僅耶輸陀羅為太子生了一子。
瞿多彌也是釋迦族的女性,她是一位名叫檀荼波尼的女兒,她很有男孩子的性格,她也不喜歡帶有脂粉氣的男人,比如在她選擇結(jié)婚對象的集會上,許多男孩子為了吸引瞿多彌的注意,將他們家里能夠穿戴的掛起來,眩耀財富,增加姿容、助長體態(tài)的種種高貴衣服及瓔珞等珠寶飾物,都呈現(xiàn)了出來,但是,瞿多彌看了之后的評論是這樣的:
「這些男孩,打扮得花枝招展,倒像是待嫁的女孩了,這是婦女們媚惑式的裝飾,是膽怯懦弱的表示,缺少勇敢精進的大丈夫氣。男子漢不應(yīng)假借外物莊嚴,自身的氣質(zhì)和相貌,才是最好的莊嚴,正好像悉達多太子一樣,他雖貴為太子,富甲全國,也沒有打扮得珠光寶氣,所以我已決定要嫁悉達多太子了。」
悉達多是釋尊出家成佛之前的本名,從年齡的考察而言,瞿多彌應(yīng)該比耶輸陀羅更早進入迦毗羅衛(wèi)城的王宮,她在宮中,對于太子的協(xié)助很多,并且輔佐其他的妃子,管理和照料宮中的女子們。
另外一位妃子摩奴陀羅的事跡,經(jīng)中的記載不詳。
有緣的,必定相會,雖然是修行到了最后一生馬上就要成佛的階段,仍有三位女性,要嫁給他成為夫妻,經(jīng)中當然也由釋尊自己說明了這些女性之所以要嫁給他的原因──往昔生中所發(fā)生過的事跡因緣。
(二)
釋迦世尊時代的印度社會,對于男婚女嫁的風俗,相當開明,凡是待娶或待嫁的男女青年,均有自由選擇終身伴侶的權(quán)利和機會,通常的方式是父母為他們已成年的男孩或女孩,發(fā)布消息,舉行一次為期數(shù)天的集會,就在聞名而來的與會者之中,物色理想的對象作為適當?shù)呐渑。如果遇到?yīng)徵者或求婚者超過一人以上時,便以競技斗藝、比試學問的方法,來確定最優(yōu)勝者是誰。
近代的學者之中,雖有人以為釋迦世尊并未以競技求婚的方式娶得耶輸陀羅,但在佛傳的資料中,有著如此的記述,這也反映了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曾經(jīng)有過競技求婚的風俗。
耶輸陀羅是天臂城主善見王的公主,她的美麗聰慧,一經(jīng)傳出擇偶待嫁的消息之后,便瘋狂了全印度的王子與貴公子們,紛紛前來求婚,她成了未婚青年們戀愛和追求的夢中美人,她像一朵高潔清雅而散放悺酢趺彩?白蓮花,玉立在風光綺麗的池中,風靡著無數(shù)賞花觀景的人。
因此,發(fā)生了一場空前的競技求婚的大會。其實,在競技之前,耶輸陀羅的芳心,已經(jīng)屬于悉達多太子。
那是凈飯王為悉達多太子舉辦的徵婚集會上,從全印各地各國來的少女們,不論美丑貴賤,都能從悉達多太子手里,得到一分珍貴的禮物。當大會已將結(jié)束,太子已將所有準備好的禮物全部送光之時,耶輸陀羅才從天臂城趕來看熱鬧,她根本沒有準備來應(yīng)徵,所以也沒有像其他少女們那樣盛裝赴會,她沒有要做太子妃的心理準備,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少女們,在悉達多太子面前出現(xiàn)時,心慌意亂的混身不自在,羞澀得抬頭正視的勇氣都沒有了。耶輸陀羅來到太子跟前時,好像天天生活在一塊兒的妹妹見了大她幾歲的哥哥那樣,毫不忸怩地說:
「怎么地?大家都有禮物,就是沒有我的分嗎?太子?」
「真對不起,美麗的公主,只因為你來遲了一步,準備好的禮物,剛才已經(jīng)全部贈送完了!固涌吹竭@么一位氣質(zhì)高潔而又美麗明朗的少女,在七天以來的徵婚會上,這還是第一次。
「難道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否則就是你欺侮我了,太子。」
「請別生氣,我不敢欺侮你的,這是真的,因你來遲了,所有的禮品已經(jīng)送完了。」太子說完話,便隨手脫下一只價值連城的寶印指環(huán),贈與耶輸陀羅。
「我對于你,就只值這么一點東西嗎?」耶輸陀羅接下太子的指環(huán),同時輕蔑地一撇嘴說:「哼!還是欺侮我!
太子遇到這么一個俏皮的、爽直的、敏慧的、美麗的少女,便情不自禁地非常喜歡她,于是便說:「好了,你可以把我現(xiàn)在身上所佩戴的一切,全部拿去。」
「算了吧!我豈能剝光你的身體。」說著,她便現(xiàn)出很不高興的樣子走了。
其實,這一次的會面,在彼此的心田中,都種下了互相愛慕的根,所以經(jīng)中的形容是:「其女后來,太子共語,數(shù)番往復(fù),兼且微笑。停住少時,調(diào)戲言語。太子彼女,二顏俱悅。彼此對答,四目相當!
(三)
可是,當悉達多太子派人去向善見王求婚之時,卻遇到了困難。善見王的答覆是:「照我們釋迦族的古規(guī),如果誰能以技藝勝過所有的競爭者,他便有資格娶我的女兒。不過,我僅聽說太子從小生長于王宮深處,嬌生慣養(yǎng),只知耽于游戲玩樂,未曾聽說也學過任何文藝、武術(shù)、兵書、弓箭等事,總不能叫我女兒嫁給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低能兒吧。相反地,倒有幾位已來求過婚的青年之中,例如提婆達多的硬弓,阿□那的馬術(shù),難陀的烈劍,是我所知道的事!
這等于是說,悉達多太子,根本沒有可能娶得耶輸陀羅為妃子了。然而,悉達多太子是充滿信心的,耶輸陀羅則在為太子的優(yōu)勝而禱告。競技快到的前幾天,耶輸陀羅見到了悉達多太子,并且鼓勵著說:「太子!為了我,你也得勝過他們哪!」
「請放心吧!公主,我不會怯場的,請你準備著做我的妃子好了!固游⑿χf得非常地輕松而又那樣的真切。
競技的日期,即將來臨,釋迦族的王子們,以提婆達多及難陀為首,都在努力著練習騎術(shù)、弓箭與技擊等的武功,其中包括難陀在內(nèi),都覺得這次的優(yōu)勝者,八成是提波達多,他們只是趁此機會,多一次鍛練學習和比賽的經(jīng)驗而已,因為他們一向覺得提婆達多是他們之中最強的一位。
他們幾乎把悉達多太子將成為這場競技中勁敵的事,沒有估計在內(nèi)。因為這時的太子也沒有練武功,反而靜悄悄地在森林里的石頭上,盤起腿子,打坐冥想哩!太子的心里很寧靜,他想:「真是奇怪的事,為了爭娶一位女孩,轟動了這許多男人,來參加競技角斗,究竟是何苦呢?」
然而,悉達多太子,還是加入了這場競技大會。當他進場的時候,善見王伴著耶輸陀羅早已在座,提婆達多等諸王子也各就各位。太子受到了群眾熱烈的歡迎,也受到了善見王禮貌的接待。接著,太子便退到競技者的席位。大家都在猜測議論:「這次的優(yōu)勝者,究竟會是誰呢?看樣子,大概是提婆達多,或者是難陀罷?至于太子,大概不會真的參加比賽的吧?」
首先,善見王騎著由侍從人員牽引著的高大威猛的白象,出現(xiàn)場的中央,高聲宣布:「技藝超人者,即以吾女耶輸陀羅嫁與為妻。」
接著,在場地一頭的高墻上,出現(xiàn)一塊大布告,上面寫著斗大的字:
競技項目
一、書藝
二、算術(shù)
三、跳躑
四、箭術(shù)
五、劍術(shù)
六、馬術(shù)
同時公布了各項技藝比賽時的評判官,那都是當時各項目中最杰出的代表性人物。
然在太子的感受,總覺得這是一樁無大意味的事,所以在競技開始前,太子突然向善見王請教,能否讓他退出比賽者的陣容。他說:「我們的祖先建立了國家以來,為了國族的安全有保障,我們必須勤練武藝;練武藝的目的,應(yīng)該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尚未相愛的女性,來與其他的競爭者角力斗狠!
這是太子對于釋迦族的傳統(tǒng)習俗,提出了修正式的建議。然在其他絕對多數(shù)的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事。于是大眾又起了一陣子的議論,認為太子臨場怯弱,所以找了藉口作為下臺階。
舊風俗,古習慣,根深蒂固,在無法避免的情形下,太子還是參加了競技比賽。
競技場上,高潮屢伏,喧騰之聲,此起彼落,唯有耶輸陀羅,閉起了眼睛,虔誠地向帝釋天為太子的勝利而祈禱。悉達多太子雖是場中最受人矚目的一位,也是最被大家擔憂的一位,因為提婆達多和難陀等人,平常的成績均極優(yōu)異,幾乎樣樣都是破了歷史記錄的;悉達多太子,則是靜靜地坐著不動聲色,不知他是有著十二分的把握呢?還是早就準備著做棄權(quán)的打算?
但是,競賽的項目,沒有一樣能夠難住太子,比賽書藝之時,太子雖是最后一個上臺,無論是書寫的速度、優(yōu)美,以及文字的章法結(jié)構(gòu),連試幾種不同語言的古文及今文,都使得擔任評判官的大學者們,驚嘆不已,也驚奇不已。再試算術(shù)的課目,普通的求婚者,能夠算到億字數(shù)位,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太子的算術(shù),卻是從億字數(shù)位算起,依次累進而為十億、千億、十萬億、千萬億;十兆、千兆、十萬兆、千萬兆;十京、千京、十萬京;千萬京;十垓、千垓、十萬垓、千萬垓;十垓、千垓、十萬垓、千萬垓;十壤、千壤、十萬壤、千萬壤;乃至十溝、千溝、十萬溝、千萬溝。這是天文學家也不常用的大數(shù)字,如是用這樣高深精微的數(shù)學計算法,就是須彌山的斤兩分厘毫末,也可算得出來;四大海水的每一個分子的總計,也可提供答案了;用來推算百千萬億的恒河沙數(shù),也不是辦不到的事了。這使得當時擔任評判官的大算術(shù)家額瑞那,也覺得太子是一位不出世的天才算術(shù)家了。
不過,書藝及算術(shù),是靜態(tài)的項目,對絕多數(shù)的觀眾,既然無法觀戰(zhàn),也無從了解真相,大部分的群眾只是高興得情不自禁地說:「像太子這樣聰明的人,應(yīng)該要得到冠軍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的幸福,全國人民的幸福!
提婆達多卻在一邊,下著注解說:「慢著哩!誰勝誰敗,等著瞧吧。國家的強弱,要靠武藝的精粗來決定,我們剎帝利階級的民族,文藝高明,不算什么,武功的優(yōu)劣,才分高下。」
說著,提婆達多便躍上了射術(shù)比賽的靶臺。射擊的武器,當然是用弓箭,力大的用強弓硬箭,弓強弦緊,才射得遠,箭硬簇剛,才能穿透堅軔的標靶。箭靶有用木制或皮制,有用銅、鐵等金屬所制。所射的距離,也有遠近,最近的是一千弓的長度,最遠為五千弓。每一個標靶座后,均以兩箭箭身的距離相間,一直線地安置兩只到十只同樣的標靶,用以測驗射手的勁道,看他們一箭能夠射穿幾只標靶。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的硬弓,是有名的,所以他現(xiàn)出一派狂傲而睥睨一切的態(tài)度;他果然不同于眾,從一千弓的距離,增加到一千五百弓,再到二千弓、三千弓,靶靶中的,起初穿透數(shù)靶,最后僅僅射中標靶,差一點箭簇沒有掉下。但僅如此,他已成了場中的英雄人物。觀眾們給他的歡呼及掌聲,已如海嘯雷震。
等待大家稍后安靜下來之時,悉達多太子安詳?shù)刈呱狭税信_,拿起提婆達多剛才所用的弓,挽了一下,便退下臺來,走向善見王。他這一舉動,使得提婆達多暗喜,也使敬愛他的人們吃驚,認為他將要說:「棄權(quán)不參加比賽了」。
但他沒有使耶輸陀羅失望,他是向善見王請求給他一把像樣一點的弓。
「那里不是準備著各式不同的良弓嗎?」善見王說。
「不,大王,那些只是兒童們當玩具用的貨色!固诱f得很誠懇。
善見王本身就是一位射術(shù)的高手,他的最高射程記錄是四千弓的距離,所以把他自用的名弓借給太子。太子接過手,輕輕地挽牽一下,又還給了善見王,仍說:「這也好像是孩子們的玩具!
「好了得!那么派人把寶物殿上供在祖神之前的一把寶弓取來。那是你的高祖師子頰王,歷史上第一位射術(shù)大師所用,又硬、又重、又長,除他之外,尚無第二人敢于接觸它的傳國之寶,也是釋迦族的全族之寶!股埔娡踝鰤粢参聪氲,會有一位年輕人的箭術(shù)超過他。如今快要使他對悉達多太子由好感而起欽服之心了。
當太子把獅子頰弓取到手里之后,群眾的心里都緊張得摒住了呼吸,因為太子真的把那面神弓,拉成了幾乎是滿月的形狀,然后「嗖」的一聲,一枝箭射向了遙遠遙遠的前方,何止五千弓或一萬弓,根本那枝箭就像越出地平線而進入了無際的太空一樣,誰也不知它的著落點是在何處。
像這樣的事,包括善見王在內(nèi),沒有人不覺得,這是夢中才會發(fā)生的事。
于是,以耶輸陀羅為首,甚至提婆達多等諸爭婚的對手們,也都來向太子報以敬慕佩服的辭句、表情、掌聲和歡呼。
接著是劍術(shù)和馬術(shù),不用說,最后是悉達多太子獲得全勝。這一場空前熱烈的求婚競技大會,就在善見王向大眾宣布結(jié)果,并將一串瓔珞授與太子,以表示耶輸陀羅的終身所屬之時,又在一片薄海歡騰似的人聲中,結(jié)束了。
(四)
作為菩薩的眷屬,作為悉達多太子的妃子,太子的要求是,必須具備如下的資格和條件:
一、年紀要輕,身有威儀,不因姿色秀麗而起慢心,不生嫉妒,不諂媚,不誑語。
二、經(jīng)常質(zhì)樸誠實而有慈心,憐愍苦難的眾生如愛自己的兒子而好行惠施;雖然夢寐亦無邪心,經(jīng)常不因有智而師心自譽;執(zhí)意謙卑而不貪美味及欲樂。知慚愧,不害物。
三、不歸一切外道邪師,心常依于真理的道理,身、口、意三業(yè),恒常清凈。遠離昏沈和睡眠。所作皆善,不從思惟。經(jīng)常不舍善行。
四、承事翁姑,要如父母;愛護左右的人如同自己;睡在夫后,起在夫前。能解諸種義理。
以上四條要求,耶輸陀羅是具足了的,像有這種資格的女性,在一般家庭中實在不容易求得。許多人僅注意到耶輸陀羅的美麗聰慧,悉達多太子則更重視她的內(nèi)在賢德。因為太子畢竟不是追求物欲享樂的人,而是生來就有厭離五欲傾向的人。所以,當他贏得了這場求婚的競賽而完成了與耶輸陀羅的婚約后,唱出了這樣一首歌:
欲過無限
苦惱由此
宮中樂事多
常如住敵陣
獨入林深處
可住于禪定
由此可見,得到愛妃的同時,他已萌起了出家修道的意念。
(五)
太子十九歲結(jié)婚后,在王宮又住了十年,十年的歲月,使他從人間現(xiàn)實生活景像的深入觀察之中,發(fā)覺了人生的虛幻和痛苦,眾生界的弱肉強食,人與人之間的自私自利與紛爭磨擦,各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等問題,使他覺得非要親身去出家修道,便無法幫助眾生以達成離苦得樂的目的了。
此時,耶輸陀羅已為太子懷著身孕,快要生產(chǎn)了的樣子。凈飯王給太子所設(shè)的欲樂享受越來越多,太子想要出家的意念則越來越強烈。終于在耶輸陀羅誕生了羅侯羅小王子以后不久,太子便趁著星夜,毅然越城出家去了。
這對迦毗羅衛(wèi)城的宮中而言,是一樁比天塌下來還要嚴重的變故。當太子的馬童車匿,牽著太子的座騎,帶著太子平日穿著披掛的寶衣寶飾,回到王宮,報告國王說,太子已經(jīng)削發(fā)易裝出了家,一直向南方山林里去了的消息,傳到耶輸陀羅的耳邊時,使她悲痛驚恐得幾乎大發(fā)癲狂,她毒罵馬童車匿,說他不該不報告她而送太子去山林出家;又責罵太子的馬,說它不該不發(fā)一點聲息而偷偷地負著她的丈夫去出家。經(jīng)車匿說明,不能責備他,也不該責怪馬的原委之后,耶輸陀羅躺在地上,號哭一陣,便訴說了她對于太子出家的感想和意見:
「我的圣主丈夫啊!我正努力著做一個妻子應(yīng)該做的事哪,為何把我拋下了,一句話也不說,就走了呢?我的丈夫啊,怎么沒有聽說過去諸王欲入山林修道,也把妻兒隨身攜帶的事呢?那些國王,也沒有因此妨礙了修持而不得道呀!我的夫主啊,豈不知道──曾有些人與太太一同剃發(fā),出家修道,精勤苦行,并將所騎的好馬、寶飾、財物等,作大施舍,到未來世,兩人同得上妙果報的事嗎?你為甚么吝嗇,竟把我拋下,而獨自去修行了。難道你希望用修行功德來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天女與你共同生活的快樂嗎?」
耶輸陀羅乃是一位貞烈和堅強的女性,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性。悉達多太子正因為她不是一位需要操心的女性,所以娶了她,又悄悄地離開了她。
當耶輸陀羅把胸中的氣悶發(fā)散之后,突如其來的沖擊感,漸漸地平息之后,她便理智地立下了這樣的誓愿:
「從今日起,直到再見到太子那天為止,我不再睡原來的臥榻。不以香湯沐浴,不飾身,不磨身,不化妝,不穿著寶衣美服,不用寶石、香水,不以香油涂身,不戴花曼瓔珞。舌不沾美味,不進美食,也不飲酒。不修飾頭發(fā)。雖然,此身仍在宮中居住,我也要過住于山林一樣的苦行生活了!
嗣后,太子在山中苦行六年,耶輸陀羅在宮中,也苦行了六年。這種圣潔的心行,正好就是她所說的與太子「一同剃發(fā)」、「精勤苦行」的信仰,是吻合相應(yīng)的圣者行為。
(六)
佛陀成道后,到處游化,普度有緣,他的名聲,早已傳到迦毗羅衛(wèi)城的釋迦王族的耳里,以凈飯王為首,大家希望成佛之后的悉達多太子,回國來讓親族們供養(yǎng)一段日子。到了第五年,釋迦世尊終于率領(lǐng)著他的大批出家弟子們,應(yīng)凈飯王的召請,回到了闊別十來年的祖國。
這時的悉達多,已不再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他是全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大宗教家,是圓滿究竟的大覺悟者,是人間天上的大導(dǎo)師,是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智慧的最高人格的完成者。但是,他的生活,非常簡樸,雖然凈飯王給他準備了上好的衣食及住處,釋尊依然度著沿門托缽的乞士生活。凈飯王見了釋尊,頗不以為然地責問他說:「悉達多!你這樣做,不怕?lián)p壞了釋迦族的名譽嗎?至少大白天,不要去到處乞食才好。再說,你好像沒有想到,你的愛妃耶輸陀羅,及愛子羅侯羅,正在等你進宮去呢。悉達多,你的愛情,難道已變成石塊了嗎?
「凈飯王!我早已不是悉達多了,我是佛陀,正像古印度所有偉大的圣者那樣,我已滅了私心,所想的是如何度脫眾生的苦惱!贯屪鹞⑿χ卮。
在宮中等待著的耶輸陀羅,知道佛陀回國已有數(shù)日了,就是還沒有進宮看她們母子兩人。她有山那般多的話語,海那般深的委屈,希望伏在太子的跟前,抱住太子的膝蓋,哭訴一個痛快?墒,佛陀還沒有想到來探望她。
其實,釋尊這次回國的目的,是為了化度釋迦族的男女老少。他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自然的攝化力,他智慧的談話,慈悲的心量,尤其他雖披著普通苦行僧一樣破舊雜色的袈裟,他的面容卻如滿月那樣的明朗和藹。他雖不像國王大臣那樣地發(fā)號司令而一呼百諾,他的一言一語,乃至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使人敬服、信仰、和全心的皈依。所以,佛陀回國一共七天,除了為父王說法外,使其證到初果,還度了阿那律、難陀、提婆達多、優(yōu)波離、羅侯羅等人,加入僧團,出了家。
至于羅侯羅隨佛出家的因緣,與其母耶輸陀羅極有關(guān)系。因為最后,釋尊進了王宮,見到了耶輸陀羅與羅侯羅,本來準備著千言萬語,要向太子傾訴的耶輸陀羅,一見到佛陀的威儀和慈祥的光明,就像雪花遇到了和□的陽光,一下子就全部銷溶了。她只是教羅侯羅對佛陀做了幾樣事:
一、佛陀入宮應(yīng)供之際,她教羅侯羅手持她自制的一枚大歡喜丸,送交釋尊,表示羅侯羅是佛陀的親子。
二、釋迦正在入宮省親探望妻兒之時,耶輸陀羅先在樓上,遙見釋迦及諸比丘,即跪下頂禮,然后悲喜交集地飲泣不已。羅侯羅見她哭泣,問她何故,她便指使羅侯羅下樓去迎接父親,攢入佛陀的懷里。
三、釋迦入王宮,應(yīng)供并說法事畢,宣告離去之時,耶輸陀羅又教羅侯羅向父親索取遺產(chǎn)。
在短短的數(shù)小時內(nèi),耶輸陀羅指使羅侯羅連續(xù)地親近了三次父親,使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面的少年,很快地認識了父親,并且信賴了父親。所以,當羅侯羅跟著已走向?qū)m外的釋迦,邊跟邊求著說:
「父親!我一定要你給我東西,你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請把父親一生的遺產(chǎn)給我吧,無論如何請父親給我好嗎?」
釋迦知道,這是耶輸陀羅安排的杰作,所以一邊伸出手來,牽著這位少年,一邊微笑著告訴他說:
「羅侯羅,你想從我求取世上必定消滅的東西嗎?那是不可以的。讓我給你永遠不會亡失的東西吧!那是我在菩提樹下聚集到的財寶,是我可以永遠留給你的遺產(chǎn)!
就是這樣,釋迦已將這位少年,帶離了耶輸陀羅,帶出了王宮,結(jié)果,便把他交給了釋尊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教育他如何出家修道,變成了釋尊教團中的第一名沙彌。
佛陀回到迦毗羅衛(wèi)一趟,他的攝化力,像一陣龍卷風,受他的化度而隨他出家的青年達數(shù)百人。接著佛的姨母,摩訶婆□波提夫人,也帶領(lǐng)了一大批釋迦族的女性,追隨佛陀出家去了;耶輸陀羅即是其中的一位,另外一位妃子瞿多彌,也出了家。由于她們精苦修行的結(jié)果,都證入了圣位,耶輸陀羅也以神通知名,最后她在佛陀之前入滅。
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紐約禪中心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