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一講
6月21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向四方信眾講授《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今天是第一講,現(xiàn)謹取主要內(nèi)容如下:
這一部經(jīng)是《大寶積經(jīng)》里面的一會,《大寶積經(jīng)》共有四十九會七十七品,每一會就是一部經(jīng)。它由唐代菩提流志等譯,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冊,系纂輯有關(guān)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之諸經(jīng)而成。寶積,即‘積集法寶\’之意。因其為大乘深妙之法,故謂之‘寶\’;聚集無量之法門,故謂之‘積\’。
菩提流志’是梵語音譯,‘此云覺愛\’,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愛;‘菩提\’是覺,‘流志\’是愛。‘南天竺人\’,那時候印度稱為天竺,就是南印度人。‘唐武后時來\’,武則天的時代到中國來。‘譯三藏經(jīng)\’,他是翻經(jīng)的法師。‘開元釋教錄九曰\’,《釋教錄》是佛教經(jīng)典的目錄,目錄里面有簡單的介紹。說‘沙門菩提流志,本名達磨流支’,他原來的名字叫達磨流支,‘達磨\’是法,‘流支\’是希(稀)有的意思,所以他的本名是法希有。‘天后改為菩提流志\’,‘天后\’是武則天,武則天大概嫌他這個名字意思不好,她心血來潮給他改了個名字,改成覺愛。‘唐言覺愛,南印度人。’《宋高僧傳》三曰:‘釋菩提流志,南天竺國人,凈行婆羅門種,姓迦葉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仙人住處。施鹿苑中。
這是六種成就里面的前五種。
‘處所\’就是常講的鹿野苑。鹿野苑是一個重要的地方,釋迦牟尼佛最初度五比丘,就在這個地方。以后在這個地方建立了精舍,佛在這個地方也講了許多經(jīng)典。
與大比丘眾。滿足千人。復有五百諸菩薩眾。
這是八種成就的眾成就,當時參加法會有一千五百人。
是時眾中。多有菩薩。
這就是講這五百菩薩里面的多數(shù)。這些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大概都是古佛再來的,故意做這個示現(xiàn),好讓彌勒菩薩來請法,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教誨。
業(yè)障深重。諸根闇鈍。
業(yè)是什么呢?業(yè)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活動、造作。這一些活動障礙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叫它做業(yè)障。這個業(yè)障太深太重了,所以我們的智慧德能不能現(xiàn)前啊!
“諸根闇鈍”,“諸根”是指六根,六根不聰明,眼雖然能見,往往把事情看錯了;耳雖然能聽,真正意思沒聽出來,這是指這根性不利。
善法微少。
什么是善根?世法善根,無貪、無嗔、無癡。
好于憒鬧。
“憒”是昏憒, “憒鬧”就是現(xiàn)在講的胡鬧。
談說世事。
“世事”是什么呢?“世事”的范圍包括太廣了,是六道以內(nèi)的這些事,喜歡談論這些東西。今天外國人講科學、技術(shù)也是世事;講到外太空,外太空還是在六道輪回之中,也沒有超越六道輪回。這個世事里頭有正、有邪,邪的就是墮三惡道了,正的就是三善道。
耽樂睡眠
喜歡睡眠,貪睡。
多諸戲論。
“論戲”的范圍也非常廣泛,通常我們講開玩笑這一類的,都叫戲論。
廣營眾務。
“營”是經(jīng)營,“務”是事務,“廣”是多。百丈禪師講‘佛門以無事為興旺\’。佛法修學的是什么?《無量壽經(jīng)》經(jīng)題上告訴我們‘清凈、平等、覺\’。這個事情搞得太多了,心怎么能得清凈呢?
種種貪著。
這個范圍太大了,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放不下啦!
為所不應。
他所做的都是不應該做的,都是佛不許可的,他偏偏去造作。
妄失正念。
妄是虛妄,成天干虛妄的,把正念失掉了。
修習邪慧。
“邪慧”就是佛法當中常講的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啊!
下劣精勤。
“下劣”是什么呢?搞貪、嗔、癡的,爭名奪利;搞這些事情,他勇猛精進,在那里干。
行迷惑行。
這是末法現(xiàn)前佛門的現(xiàn)象啊!包括在家、出家。如果我們仔細反省,要有這些毛病,無論修學那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條件要心清凈——心凈則土凈。西方世界是凈土,不是穢土啊!所以心不清凈怎么能往生呢?迷惑,不清凈啊!與凈土不相應。誦經(jīng)再多、念佛再多,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只能跟凈土結(jié)一個善緣,這一生不能往生。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于會中。見諸菩薩。具足如是不善諸行。
“具足”,前面所講的十二條他統(tǒng)統(tǒng)都犯了,全都有。彌勒看這些菩薩,他有這么多的過失啊!
作是念言。
他心里面這樣想著:
此諸菩薩。于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皆已退轉(zhuǎn)。
古人常說:初發(fā)心成佛有余。‘初發(fā)心\’都是發(fā)的善心、好心啊!由于業(yè)障深重,諸根闇鈍,所以很容易退轉(zhuǎn)、很容易迷惑,特別是名聞、利養(yǎng)。這個初發(fā)心出家的人,沒有人供養(yǎng)他,生活很清苦,道心很堅定。修行幾年了,稍稍有一點成就了,名聞、利養(yǎng)來了,這一來就墮落了。內(nèi)有煩惱,外有誘惑,他怎么不墮落呢!所以于無上菩提退了。彌勒菩薩看了起慈悲心:
彌勒菩薩在此地行慈悲救濟啊!你看看他是怎樣救濟這一些迷惑顛倒的菩薩們——叫他“覺悟開曉”,就是破迷開悟啊!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大慈悲,這是真正的救濟。
作是念已。
彌勒菩薩動了這個念頭。
即于晡時。從禪定起。
“晡時”是午后;中午用過齋之后,他從禪定起來。
往到其所。共相慰問。復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
彌勒菩薩的確很有智慧。我們今天講,高度的智慧啊!他并不責備他們,他去安慰他們——和言善語的安慰他們啊!讓他們生歡喜心,對菩薩有好感,這樣才能夠接受他的誘導。
因告之曰。諸仁者。
“諸仁者”是對他們的尊稱。
云何汝等。于無上菩提。圓滿道分。而得增長。不退轉(zhuǎn)耶。
你們對無上菩提圓滿道有沒有什么方法叫它增長,而不要退呢?
是諸菩薩。同聲白言。尊者。我等今于。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無復增長。唯有退轉(zhuǎn)。
我們對無上道沒有增長,天天在倒退啊!
何以故。
為什么我們天天在退轉(zhuǎn)呢?
我心常為疑惑所覆。
貪、嗔、癡、慢、疑,“疑”是菩薩重大的煩惱,是修學嚴重的障礙啊!他們有疑、有惑,惑是迷惑。
于無上菩提。不能解了。
這是講到他業(yè)障重,雖然常常聽世尊講經(jīng)說法,聽了不能夠了解,不但不能了解,往往把佛所講的話聽謬了,錯解了意思。我們開經(jīng)偈上念的‘愿解如來真實義\’,他們是錯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了,這都是業(yè)障深重的相。底下他說得好。
云何我等。當作佛耶。不作佛耶。
這是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他們常常懷疑:我們學佛好?還是不學佛好呢?作佛好?還是不作佛好呢?常常有這個問題在,這是對于善法的懷疑。
于墮落法。亦不能了。
三途六道,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yè),一定要受惡報。佛也講得很清楚啊!他對這個也疑惑。
云何我等。當墮落耶。不墮落耶。
我們會不會墮落呢?真的墮落?還是假的墮落呢?這些疑問常,F(xiàn)前。
以是因緣。善法欲生。常為疑惑之所纏覆。
當然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眾生,不可能沒有一個善念,一切眾生都是善、惡混雜的,看看是善多惡少,還是惡多善少就是了,這才形成了六道跟十法界。他們善念生,但是有懷疑;懷疑的時候,善就不能成就了,于是很容易退轉(zhuǎn)。這一些菩薩都很老實、很難得,我們今天所謂他還有自知之明,還算不錯啊!雖然犯了過失,還有救,所以彌勒菩薩來救他們。
爾時。彌勒菩薩。而告之曰。諸仁者?晒餐。如來。應供。正遍知所。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以方便力。善知一切眾生所行。當為汝等。隨其根性。種種說法。
彌勒菩薩介紹:我們一同到佛那個地方去。“如來、應供、正遍知。”這是如來十號里面的三種。“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這是贊嘆佛的智慧德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謂佛果地上是具足成就,就是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佛的智慧是圓滿的,佛的自在是圓滿的,而且佛的方法非常巧妙,“以方便力、教誨眾生契機、契理。前面講“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這是理,佛說法‘契理\’啊!又說“善知一切眾生所行”,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所造的因、所受的果報,佛都知道,所以說法就‘契機\’啊!他們?nèi)ヒ姺?佛一定隨其根性種種說法,這是契機、契理。
是時。五百眾中。有六十菩薩。與彌勒菩薩。往詣佛所。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悲感流淚。不能自起。彌勒菩薩。修敬已畢。退坐一面。
當時在會菩薩有五百人,五百人當中只有六十個人,聽了彌勒菩薩的話,跟彌勒菩薩一起去見釋迦牟尼佛。這些菩薩剛才說過了,大權(quán)示現(xiàn)。那么彌勒菩薩把這些人帶到世尊面前,行禮完畢之后就坐下了。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等應起。勿復悲號。生大熱惱。
彌勒菩薩致敬之后是坐在一邊,這六十個菩薩跪在地上沒起來,這懺悔,很難過啊!所以佛看到這個樣子,也安慰他們,叫他們不必悲傷、也不必煩惱。
汝于往昔。造作惡業(yè)。
這一句是總說:你過去生中造作很重的惡業(yè)。
于諸眾生。以暢悅心。
這“暢悅心”是很痛快、很舒服啊!干些什么事情呢?
嗔罵毀辱。障惱損害。
八樁事情。對待這一些眾生,他罵人,罵得自己好痛快。造這個惡業(yè)啊!
隨自分別。
隨著自己的知見分別,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感情用事、剛愎自用,不講理啊!
不能了知。業(yè)報差別。
造作這些業(yè)的時候,這個業(yè)因有果報;他不知道啊!
是故汝等。今為業(yè)障之所纏覆。
你們今天雖然聽佛講經(jīng)說法,不解如來真實義啊!這是業(yè)障纏覆。
于諸善法。不能修行。
而于惡法很容易去造作,善法很難修行,這個都是業(yè)障深重的狀況啊!
時諸菩薩。聞是語已。從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為我等。說此業(yè)障。我等知罪。當自調(diào)伏。我從今日。更不敢作。
這一段所說的,非常難得而稀有啊!肯改過、肯自新,這樣的人就有救了。有慚、有愧,求佛詳細說明,自己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yè),和今天所遇到的這些障難,知道這些罪,他就能夠改過自新,像《無量壽經(jīng)》上所講的‘灑心易行\(zhòng)’,從今以后不敢再造了。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
這就是給這六十個菩薩講。
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孫佛。如來法中。出家為道。
這個時間太久了。“俱留孫佛”是賢劫第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這個時間很久了。俱留孫佛那個時代,他們出家、修行。“俱留孫”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所應斷,煩惱是所應斷的,無明是所應斷的,所應斷的他統(tǒng)統(tǒng)都斷盡了,這個名號的意思在此地。
自恃多聞。修持凈戒。
可見這一些人很聰明、也很有智慧,聽的經(jīng)很多;他們仗著自己聞經(jīng)多,又自己以為戒律很清凈。
常懷憍慢。傲逸之心。
對人表現(xiàn)得驕傲。這些菩薩的毛病就在此地。你看,他多聞,多聞本來是很好啊,值得驕傲!戒律清掙,也很好啊!值得驕傲!這一‘值得驕傲\’就完了。
又行頭陀。少欲知足。
“頭陀”是苦行,這些人修行的時候,曾經(jīng)修苦行;“少欲知足”,非常難得啦!
于是功德。復生執(zhí)著。
他毛病出來了,著相啊!這個著相也是值得驕傲——別人的修行都不如他,他得到這些在家信徒們恭敬供養(yǎng)。這里頭的意思很深、很廣,諸位要很冷靜、很仔細的去體會,這些文字不能夠含糊籠統(tǒng)放過。下面佛把造作罪業(yè)的具體事相說出來了。
爾時。有二說法比丘。
有兩個出家人,大概是常常在外面講經(jīng)說法的,講經(jīng)說法當然聽眾多,供養(yǎng)也多。
多諸親友。名聞利養(yǎng)。
這是說法的法師一定會得到,一定會有這個現(xiàn)象啊!
汝于是人。以慳嫉心。
你們這些菩薩看到這個法師講經(jīng)說法了,你嫉妒他。
妄言誹謗。
你要破壞、嫉妒他。破壞他,怎么誹謗呢?造謠生事,說這些比丘
行淫欲事。
是時法師。親友眷屬。由汝離間。說其重過。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這是把聽眾對法師講經(jīng)說法的信心破壞了,使大眾對這個法師不能夠相信了。
彼諸眾生。于是法師。無隨順心。斷諸善根。
要曉得,在一切法里面,聞法的功德是沒有一樣能夠跟它相比的;聞法能生智慧啊!特別是恭敬心。佛在經(jīng)上說,古大德也常說,印光大師說得更好,‘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啦!如果恭敬心全部破壞了,那什么功德都得不到了。這個叫什么? 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他造的是這個罪業(yè)——造謠生事,破壞道場。
是故汝等。由斯惡業(yè)。
就由于造這種惡業(yè),你們已經(jīng)
于六十百千歲中。生阿鼻地獄。
“六十百千歲”就是六百萬;造這個罪業(yè),你們已經(jīng)在阿鼻地獄里面度過六百萬年了。這個六百萬年是指人間的歲月,是我們?nèi)碎g的時間來計算的。
余業(yè)未盡。
還有余罪;重罪報掉了、報完了,還有罪啊!于是就轉(zhuǎn)到比較輕一點的地獄。
復于四十百千歲中。生等活地獄。
“四十百千”就是四百萬;等活地獄里頭再過四百萬年。‘等活\’是八大地獄之一,就是八熱地獄,八熱地獄第一個就是等活。
余業(yè)未盡。
這個余業(yè)還沒有完了。
復于二十百千歲中。生黑繩地獄。
等活下面就是“黑繩”,這個受罪比上面稍微輕一點點,還是屬于八大地獄。
復于六十百千歲中。生燒熱地獄。
“燒熱地獄”就是八大地獄的第六、第七。
從彼歿已。還得為人。
從地獄里出來,就恢復人身了。
五百世中。生盲無目。
就是生下來就瞎眼,五百世啊!這是余報啊!
以殘業(yè)故。
當然這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很困苦。
在在所生。常多蒙鈍。
“鈍”是根性不利;“蒙”就是懵懵懂懂,沒有智慧。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見。誹謗輕賤。戲弄欺嫌。常生邊地。
這是他受的果報。過去生他這樣作弄別人,現(xiàn)在得人身處在下賤這種地位,也遭到別人誹謗、輕賤、戲弄、欺負。“常生邊地”,“邊地”就是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區(qū),用現(xiàn)在的話說,這里面沒有教育,生在這個地方?jīng)]有受教育的機會。
貧窮下劣。喪失財寶。資生艱難。不為眾人。尊重敬愛。
這是講五百世雖得人身,要過這樣艱苦的歲月。
從此歿已。于后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還于邊地。下劣家生。
這是說他再得人身的時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這種末法時期。“末世五百年”就是末法時期最初的五百年,也是經(jīng)中常說的五五百年的這個年代,選是在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出生。因為過去謗法,所以沒有機會聞佛法。
匱乏饑凍。為人誹謗。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于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fā)起。智慧光明。以業(yè)障故。尋復還沒。
這是講業(yè)障深重,雖然智慧稍稍現(xiàn)前,立刻就又迷失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障礙,障緣很多啊!
汝等從彼五百歲后。是諸業(yè)障。爾乃消滅。
這個現(xiàn)象,他真正這個覺悟能保持了,所以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他的業(yè)障就消除了;消除之后再依教修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這才能夠脫離三界啊!才能夠了生死永脫輪回。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十一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十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九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八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七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六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五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四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三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二講
- 佛七開示 第六講 念得心中蓮花開 阿彌陀佛自然來
- 佛七開示 第五講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 佛七開示 第四講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佛七開示 第三講 凈土三資糧——信愿行
- 佛七開示 第二講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
- 佛七開示 第一講 都攝六根 凈念相續(xù)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三講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二講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一講
- 二課合解 第二十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