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三講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第三講

  7月5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向四方信眾講授《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今天是第三講,現(xiàn)謹呈如下正文: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是故菩薩。于后末世。五百歲時。欲自無惱。而解脫者。除滅一切。諸業(yè)障者。

  這一段經(jīng)文,是前一段的總結(jié)。彌勒菩薩為我們向世尊請教:在末法時期(現(xiàn)代的社會),我們學(xué)佛應(yīng)當(dāng)要修幾種法,才能夠保持安穩(wěn)得度?世尊告訴我們四種法,說完之后又說了四種,總共八法。說完之后又囑咐彌勒菩薩,說“于后末世,五百歲時”,就是指現(xiàn)前的社會,我們要想自己沒有煩惱,而能夠得到“解脫”。把煩惱解除,這叫解(四聲)除!懊摗笔橇嗣六道生死輪回,這才算是成就。如果不斷煩惱,不能夠了脫生死輪回,就不算有成就,無論修什么法門,修得再好,也沒成就,依舊還要生死輪回!敖饷摗边@兩個字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我們現(xiàn)前修學(xué)的目標(biāo)。

  第二、“除滅一切諸業(yè)障”。如果你希望消除一切業(yè)障,一樣是這八種法,可見這八種法非常重要。

  應(yīng)當(dāng)舍離。憒鬧之處。

  要離開熱鬧的場所。凡是不好的環(huán)境,叫我們身心不能得清凈的環(huán)境,一定要遠離。

  住阿蘭若。寂靜林中。

  雖然這一句話,似乎是對出家人說的,在家人要想成就,也不能避免。這一句經(jīng)文,現(xiàn)在怎么講呢?就是你要選擇你住家的地方。

  我們住在什么地方好呢?住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好!澎o林中\(zhòng)’,這是選擇修學(xué)的場所,選擇我們住家的處所。

  于不應(yīng)修。而修行者。及諸懶惰。懈怠之屬。皆當(dāng)遠離。

  這一句教我們遠離惡知識。這一些人、事對我們修行有妨礙的,我們要遠離他。與佛教誡相違背的,我們都要遠離。

  但自觀身。不求他過。

  真正修道之人,常常要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不要專看別人過失;看別人過失,這是最大的障礙。

  樂于恬默。

  這一句是教我們要安于靜修,要知道身心寂靜那是真樂。

  勤行般若波羅蜜多。相應(yīng)之行。

  ‘般若波羅蜜\’就是現(xiàn)在人講高度的智慧啊!諸佛菩薩的生活就是表現(xiàn)這高度智慧。凡夫的生活沒有智慧,只有煩惱。佛在此地教我們要與般若波羅蜜相應(yīng)。

  若欲于彼。諸眾生等。深生憐愍。多所饒益。應(yīng)以無希望心。清凈說法。

  “深生憐愍,多所饒益”,“饒”是豐富、豐饒;也就是說最高的利益,最殊勝的利益——幫助他覺悟,不是指別的。幫助他認識大乘佛法,幫助他認識凈土,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的。

  應(yīng)該用什么態(tài)度呢?“無希望心”把佛法介紹給他。如果說是跟他講經(jīng)說法,對他還有期望,就錯了。

  復(fù)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yǎng)。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

  這是佛教導(dǎo)我們的!盁o希望”具體說來,那些事情我們不希望呢?

  第一是“名”,不是為名,也不是為“聞”。“聞”就是今天所講的知名度,我們不為這個。“利”是利益,“養(yǎng)”是供養(yǎng),不為這些。

  不為這些,還有人為什么?為果報啊!我這樣,將來我會成佛、成菩薩啦!‘成佛\’、‘成菩薩\’這念頭也丟掉,什么都不求,你才有真的成就。

  對眾生一定以“饒益”事而為上首,饒益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最大的利益、最殊勝的利益,是幫助一切眾生,以這個為第一。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dāng)?shù)贸删。二十種利。

  這二十種利是自然的,不是求的。

  云何名為。二十種利。

  所謂正念成就。

  正念是無念,無念是無邪念,這稱之為正念。正念就是佛菩薩之念,與佛法相應(yīng)。

  智慧具足。

  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煩惱;身心清凈,智慧就增長了。

  有堅持力。

  堅持力從那里生的?從智慧生的。他對于一切事理通達明了,毫不迷惑,所以他做事情能夠貫徹始終。

  住清凈行。

  心清凈、口清凈、意清凈,他的行為清凈。

  生覺悟心。

  念念覺而不迷。

  得出世智。

  怎樣能夠超越六道輪回?怎樣修能夠超越十法界?他很清楚、很明白。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

  用現(xiàn)在的話說,決定不給這些妖魔鬼怪把柄!澳切┦茄Ч砉值陌驯?

  就是名、聞、利、養(yǎng)、果、報,你要有這個念頭,就被他抓住了,他就能控制你了。

  少于貪欲。無有嗔恚。亦不愚癡。

  這三句就是成就三善根。三善根是無貪、無嗔、無癡?梢姷萌绻澲、聞、利、養(yǎng)、果、報,三善根就沒有了。那你天天增長的是貪、嗔、癡啊!上面是指三善根現(xiàn)前啊!

  諸佛世尊之所憶念。

  這是得諸佛護念。為什么呢?與諸佛心心相應(yīng),所以感得諸佛的護念。

  非人守護。

  非人是指鬼神,鬼神也保佑你。

  無量諸天。加其威德。

  這一句是指天龍八部護法神,護法神保佑你啊!

  眷屬親友。無能沮壞。

  你一個人修得好,你一家人也都沾光,你的家人眷屬都得到你的利益、都享你的福報啊!

  得無所畏。

  多諸快樂。

  這是我們常講,法喜充滿!

  為諸智人之所稱嘆。

  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你,對你贊嘆。

  善能說法。眾人敬仰。

  你說的話,雖然是諸佛菩薩或者祖師大德所說的,但是你的心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借著別人的經(jīng)本,這個自性往外流露,這叫“善說法”。叫聽的人能夠感動,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所謂‘照本宣科\’,那一種說法不能令人得利益。佛給我們說出二十條,這是自自然然得到的利益,絕不是有所希求的。

  彌勒。是為菩薩。當(dāng)?shù)贸删。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yǎng)。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凈說法。

  這一句是一再囑咐、一再叮嚀。佛說了二十種利,后面又給我們說二十種,可見得無希望心為眾生說法,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啊!

  復(fù)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yǎng)。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種利。

  這二十種利,多半是一些說法之人念念所希求的。求要懂得理論、方法,所謂‘如理如法\’。佛氏門中有求必應(yīng)啊!怎樣如理如法呢?不求名聞、利養(yǎng)、果報,這就如理,就如法了。以清凈心為眾生說法,就是無希望心清凈說法。

  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

  這是第一個利益。許許多多人都希望得到辯才無礙。辯才無礙從那里來的?佛在此地告訴我們,無礙的辯才是我們自己的性德——本性里頭本來具足的。心清凈,辯才就恢復(fù)了。

  已生辯才。終不忘失。

  你得到的這個辯才不會失掉。

  常勤修習(xí)。得陀羅尼。

  “陀羅尼”是梵語,用現(xiàn)代的話來講就是綱領(lǐng)。無論你修學(xué)那一個法門,你很容易把綱領(lǐng)、大綱抓住,你修學(xué)的時候,你就很得受用。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不必用很多的時間,也不必用很多的精神,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眾生?梢姷眠@就是高度智慧善巧的表現(xiàn)啊!

  以少功用。令諸眾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這個“恭敬、尊重”是對三寶說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一分尊重得一分利益。如果沒有恭敬、尊重,諸佛菩薩說法再善巧,聽的人也得不到利益,所以這一條很重要啊!

  得身口意。清凈律儀。

  這是三業(yè)清凈。

  超過一切。惡道怖畏。

  這是當(dāng)然之理。因為自己縱然有惡業(yè)的種子,這一生當(dāng)中確確實實把惡的緣斷掉了,惡的種子沒有緣不會結(jié)果。不但三惡道的緣斷掉了,六道的緣也斷掉了;不僅是六道的緣斷掉了,十法界的緣也舍棄掉了,這個人一生當(dāng)中必定證一真法界。那要怎么做法呢?老實念佛就做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十法界里面,往生的人都超越十法界。

  于命終時。心得歡喜。

  一般人命終時是最痛苦的、最憂愁的、最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修道的人,他曉得命終到那里去了,所以他很歡喜、很快樂——真的脫離苦海了。他要到最極清凈、最極殊勝的地方去生活了。

  顯揚正法。摧伏異論。

  他說法的能力,跟諸佛菩薩幾乎相仿佛了。

  一切豪貴。威德。尊嚴。猶自不能有所窺望。何況下劣少福眾生。

  這一句是對他的成就的贊嘆。前面是講富貴,“下劣少福”是講貧賤。世間富貴貧賤之人,對他莫測高深,這是說他的境界。

  諸根成就。

  無能映蔽。

  他的智慧能力都很明顯的表現(xiàn)無遺,沒有人能夠障礙他。

  具足攝受。殊勝意樂。

  這一句說他的生活的享受,他得到的是圓滿的幸?鞓贰_@個幸?鞓肥菑膬(nèi)心里面往外透露出來的,不是從外面得的,這才叫殊勝的意樂。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這兩句都是梵語,“奢摩他”是止、是定,“毗婆舍那”是觀。 “奢摩他”是從一切放下得到定;你能夠放下萬緣得到定,叫奢摩他。“毗婆舍那”是從看破而得定。都是得定,從放下得定就叫奢摩他,從看破得定就叫做毗婆舍那。

  難行之行。皆得圓滿。

  世法有難行之法,出世法也有難行之法,你都能夠很順利、很圓滿。為什么呢?因為你有智慧、你有善巧。

  發(fā)起精進。普護正法。

  “精進”非常難得,進是進步,永無退轉(zhuǎn)。進步里頭要求精,精純專一而不夾雜,這個就叫精進。“普護正法”就非常重要了,只要是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法,都以真誠心來擁護。

  速疾能超不退轉(zhuǎn)地。

  “速疾”是快速,你能快速的超越、證得不退轉(zhuǎn)地。這一句是專指念佛求生凈土。如果不求生凈土,要想得不退轉(zhuǎn)地,太難!太難了!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刻就得三不退。

  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這就是得大自在。無論是順境、是逆境,無論是善道、是惡道,他都能隨順,也就是他都能隨緣啊!都能夠恒順眾生,隨喜功德。在恒順、隨喜成就無量功德。

  彌勒。是為菩薩。當(dāng)?shù)贸删。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yǎng)。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凈說法。

  這一句重復(fù)很多遍,重復(fù)的遍數(shù)愈多,這一句話愈重要。希望我們多聽幾遍,牢牢的記住,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依教修行。

  佛告彌勒。汝觀未來。后五百歲。

  這一句就是指我們現(xiàn)前這個時代。

  有諸菩薩。甚為無智。

  這個“菩薩”都是初發(fā)心的菩薩,我們今天遇到佛法了,大家受了三歸、五戒、菩薩戒,就是此地講的菩薩。什么菩薩呢?愚癡菩薩,沒有智慧啊!

  行法施時。

  布施里面特別講法布施;法布施里面第一就是講經(jīng)說法,無論是在家菩薩或是出家菩薩都可以。

  若有利養(yǎng)。生歡喜心。

  講經(jīng)說法的供養(yǎng)的人很多,恭敬、贊嘆的人很多,他很高興、很歡喜!

  若無利養(yǎng)。不生歡喜。

  如果沒有人恭敬、供養(yǎng),講經(jīng)的愿望就降低了,甚至于沒有了。

  彼諸菩薩。為人說法。作如是心。

  這是起心動念。起什么心?動什么念呢?

  云何當(dāng)令。親友檀越。歸屬于我。

  這一句話就是現(xiàn)在人講拉信徒啊!想盡方法,用種種‘方便法\’,現(xiàn)在講手段啊!抓住信徒,不讓信徒跑掉,不讓供養(yǎng)跑掉。

  復(fù)更念言。云何當(dāng)令。在家出家。諸菩薩等。而于我所。生凈信心。恭敬。供養(yǎng)。衣服。飯食。臥具。湯藥。

  現(xiàn)在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折合成鈔票了。弘法利生起這個念頭,怎么能相應(yīng)呢?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啊!

  如是菩薩。以財利故。為人說法。

  說法的目的是為“財”為“利”。

  若無利養(yǎng)。心生疲厭。

  他就厭倦,不干了!

  彌勒。譬如有人。志樂清凈;驗樗郎摺K拦。死人等尸。膿血爛壞。系著其頸。是人憂惱。深生厭患。以違逆故。迷悶不安。

  佛在這個地方舉一個例子來說:譬如一個人,志樂清凈的,沒有絲毫污染的,遇到這些事情;死蛇、死狗、死人,這些東西比喻什么呢?比喻前面的名聞、利養(yǎng)、果報。這些東西纏繞在身上,就像死尸、膿血、爛壞系住其頸,沒有兩樣啊!志樂清凈的人以此為苦啊!什么人以這個為樂呢?無有智慧愚癡菩薩以此為樂。

  彌勒。當(dāng)知于后末世。五百歲中。說法之人。亦復(fù)如是。于諸一切。無利養(yǎng)處。不順其心。無有滋味。便生厭倦。棄舍而去。

  這些菩薩們,我們一看就曉得,他的志樂并不清凈,他被五欲、六塵、名聞、利養(yǎng)所纏縛,所以得不到名利,他就不干了。

  彼諸法師。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說法無益。何以故。是諸人等。于我所須。衣服。飲食。臥具。醫(yī)藥。不生憂念。何緣于此。徒自疲勞。

  起這個心,動這個念頭,與如來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佛教給我們以無希望心清凈說法。

  彌勒。是諸法師。自求供養(yǎng)。給侍尊重。攝受同住。及于近住。

  “同住”就是我們本道場里面的,大多數(shù)是指出家人;“近住”是我們道場常常往來的信徒。他對于道場里面的大眾和一切信徒,總要想方法來攏絡(luò),想方法來控制,一切聽命于他,就是這個意思。

  不為于法。及利益事。而攝受之。

  他攝受這些眾生,不是真正教他佛法、教他覺悟、教他了生死、出三界;他不說這些。

  是諸法師。自求飲食。衣服。臥具。詐現(xiàn)異相。

  “詐”是欺詐。這一句話,我們佛門里頭也有一句諺語:‘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個“詐現(xiàn)異相”就是作怪;想種種方法叫你天天來拜。

  入于王城。國邑。聚落。

  “王城”就是現(xiàn)在所講的首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國邑”是大都市!熬勐洹本褪谴彐(zhèn),鄉(xiāng)村、鄉(xiāng)鎮(zhèn)。

  而實不為。利益成熟。于諸眾生。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他們在這些地方弘法利生,但是弘法利生的目的,完全是在名聞、利養(yǎng),不是真實利益、成熟眾生。

  彌勒。我不說言。

  “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不這樣說。

  有希求者。為法施清凈。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則法無平等。

  清凈法施,法施清凈,如果他對眾生有希求,那就不是真的,那是冒牌的、是假的,佛不這樣說法。諸佛菩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絕沒有絲毫求的念頭。

  我不說言。貪污心者。能成熟眾生。

  心里面有貪、嗔、癡、慢這些煩惱啊!這一句話就是煩惱沒斷。自己煩惱沒斷,你怎么能成熟別人,怎么能幫助別人。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無有是處。

  “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啊!

  彌勒。我不說言。尊重供養(yǎng)。安樂其身。貪著攝受。不凈物者。為利益事。

  許許多多出家、在家的同修們,想修積功德,佛經(jīng)上講積功累德,大家看到很歡喜,我們要認真去做了。怎么去做呢?如果有這一些事、這一些意念,那就錯了。你有沒有貪圖尊重、供養(yǎng)?有沒有貪圖享受?有沒有貪圖攝受不凈之物?

  什么叫“不凈之物”?

  這里面包括的范圍也很廣。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布施供養(yǎng),如果用一個手段,叫這一切大眾不是甘心情愿的供養(yǎng)——逼迫他來供養(yǎng)的,這個供養(yǎng)就不凈。

  何以故。為求自身。安隱豐樂。攝受眾會。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不能令一切眾生安住在正信上,他那個信愿都不是真的。

  彌勒。我不說言。矯詐之人。住阿蘭若。

  這一句就是現(xiàn)在所謂閉關(guān)、住茅篷。

  閉關(guān)、住茅篷的目的何在呢?用這種方式欺騙信徒。大家一看某個人曾經(jīng)閉過關(guān),這一定很不錯;所以其目的是要招徠名聞、利養(yǎng),他自己不是真的修行,也不是為弘法利生。他是矯詐之人!

  薄福德者。而為少欲。

  他自己標(biāo)榜少欲、標(biāo)榜知足;為什么呢?他沒有福報啊!沒有福報怎么能夠說少欲呢?沒有福報的時候,標(biāo)榜他少欲。少欲是佛法里面很高超的行法,被他冒用啊!

  貪勝味者。名易滿足。

  “勝”是殊勝;“味”就是五欲、六塵。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美其名為“易滿足”。易滿足也就是知足的意思。

  多求美膳。以為乞食。

  世尊當(dāng)年在世的時候,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托缽。

  他乞食到那兒?專門到富貴人家去乞食——貪圖美味。諸位從這個意思來引申,凡是貪圖名聞、利養(yǎng)、五欲的享受,就不能成為出家人。

  彌勒。我不說言。乞求種種。上妙衣服。謂如是等持糞掃衣。

  “糞掃衣”是世尊教弟子們的,他的用意是教出家人,時時刻刻要警覺自己,這個世間很苦啊!輪回更可怕啊!所以生活簡單,衣著都很粗。要想想世尊當(dāng)年在世僧團的生活。世尊教誨的苦心,無非是教我們在在處處、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心,絕不能為世間五欲、六塵所迷惑啊!所以佛絕不說,這個乞求種種上的、好的衣服穿在身上,等于糞掃衣。

  彌勒。我不說言。在家出家。無識知者。為離憒鬧。

  這是無論在家或是出家菩薩,你的知名度不高,沒人認識你,沒人知道你,你就標(biāo)榜你是離憒鬧。

  彌勒。我不說言。諂曲之人。值佛興世。

  心里面不正直、不誠實,這樣的人不會遇到佛出世。

  為什么遇不到?他有障礙;“諂曲”就是障礙。

  求他短者。為如理修行。

  佛在前面第一條教我們“不求他過”!笏^\’就是專門找人家的短處,這樣的人,他以為自己是如理修行,其實錯了啊!佛沒有這種說法。

  多損害者。名戒蘊清凈。

  就是持戒清凈。持戒清凈的人,怎么會干損害別人的事情?凡是存心傷害其他眾生,那個戒已經(jīng)就破了,怎么能說“戒蘊清凈”呢?

  增上慢者。為多聞第一。

  什么叫增上慢呢?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值得驕傲啊!

  彌勒。我不說言。好朋黨者。名住律儀。

  “朋黨”就是現(xiàn)在講的幫派。在僧團里面搞小組織,這是破壞律儀,絕對不是住律儀。

  心貢高者。名尊敬法師。

  表面上、禮節(jié)上都很周到,心里面貢高、我慢,這不是真的尊敬法師。

  綺語輕弄。為善說法。

  “綺語”是花言巧語;“輕弄”就是常常用開玩笑的口吻講經(jīng)說法,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與俗交雜。能于僧眾。離諸過失。

  這個佛也不說了。喜歡與俗家人交往的,喜歡交結(jié)世俗人的,他能在僧團里面沒有過失;這個太難了。為什么呢?染著世俗的習(xí)氣,妨害大眾修行,怎么能說是離諸過失呢!

  彌勒。我不說言。簡勝福田。為施不望報。

  什么叫簡勝福田?這個“勝”就是好勝,“簡”就是簡慢、疏慢、輕慢的意思,他布施修福以貢高、我慢的態(tài)度。那么可能他是很有錢,寺廟里面隨便施舍一點,漫不經(jīng)心的,沒有一點尊重心、恭敬心,這個樣子以為是施不望報。這是把施不望報的意思錯解了。

  求恩報者。為善攝諸事。

  “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管制;類似我們今天許多道場里面講的義工;這是“善攝諸事”。他來做這些義工的事,可是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求恩報、求果報。求果報,那就不是善攝諸事了。義工,好啊!“無希望心”那就是“善攝諸事”;有希望心就不是了。所以這一些意思,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求恭敬。利養(yǎng)。為志樂清凈。

  “志樂清凈”的人,決定沒有恭敬、供養(yǎng)這個意念。有這個念頭,自己以為自己很清凈,全都是錯了。

  多妄計者。以為出家。

  “妄”是虛妄,“計”是在計較啊!這不是出家人所應(yīng)為者。妄計的范圍太深太廣了!

  彌勒。我不說言。分別彼我。名樂持戒。

  “持戒”的人,決定沒有彼我的分別。如果有彼我的分別的人,這種人持戒不能得定,那不是真正持戒人。諸位要曉得,這個戒學(xué),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真正持戒人,是六祖所謂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啊!你還有彼此、人我這種執(zhí)著、分別,就錯了。

  不尊敬者。名為聽法。

  講經(jīng)說法的場所,來聽的人很多,有一些人雖然來聽,佛說他不是聽法。為什么呢?他沒有聽懂佛法的意思。他是來干什么的?他好奇來的,來看看佛教到底講些什么;甚至于是找麻煩來的。這許多道場里面都有啊!所以講經(jīng)說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一個生疏的道場。

  樂著世典。咒詛。言論。以為受法。

  “受法”是傳法。喜歡世間的典籍,不是佛經(jīng)。喜歡咒語,這一類的言論,以為他“受法”,接受如來的大法,這也是錯誤的,這不是佛說的。

  彌勒。我不說言。于諸空性。無勝解者。能出離生死。

  出離生死的根本理論,就是這兩句——于諸空性,一定要生勝解。也就是前面我們講的,你真看破了、真放下了;行!你能出離生死。你能夠放得下,徹底放下,就能超越六道輪回。能將世法、佛法都看破,你能夠超越十法界。這種看破放下,就是于諸空性生甚深勝解。

  多執(zhí)著者。為離諸行。

  “離諸行”,就是講的放得下。多執(zhí)著的人,怎么會放下!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