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六次課程 第十一講之:實踐的中觀第五種:直接了當(dāng)?shù)闹袊U宗

  《入中論》第六次課程總第十一講之:實踐的中觀第五種:直接了當(dāng)?shù)闹袊?a href="/remen/chanzo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禪宗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xué)

  時間:2009年4月25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xué)二教407室

  實踐的中觀第五種:直接了當(dāng)?shù)闹袊U宗

  這樣一來就使佛教的宗派無論從本宗的思想和修行次第的整理,還是從人員的學(xué)習(xí)和傳法情況來說,都大大推動了佛教的發(fā)展,禪宗就在這一段時間得以弘揚廣大了。禪宗的弘揚廣大跟當(dāng)時所使用的禪還不一樣。道安大師他們當(dāng)時所推行的禪是安那般那,那是對于四種正念、對于四念住的修習(xí),更側(cè)重于我們所說的循身觀。比如在這里打坐,可能沒有想到好多關(guān)于疑情和參話頭,沒有往那么不夠清晰的地方去,首先是從清晰的地方入手的。就是說首先在確認我是在這里打坐,我是一個人,我現(xiàn)在的手正在拿茶杯,就是任何的一行一動一個念頭,都給自己一個確認,像這樣身和心逐漸得到同步了以后,心地就逐漸變得簡單,變得與道就有所相應(yīng)了。最開始的修行就是從這些簡單的地方入手,后來禪宗形成了以后,都直接把最高指標拿到了待人接物的細節(jié)上去了。比如要談開悟,把開悟和明心見性變成了一個我跟你一見面馬上就直指人心的事情,直接指你的心在哪里,也就不像過去的安那般那念那么慢慢的去培養(yǎng)禪定,它不是這樣了,就是以直指人心和見性成佛成為漢傳佛教的核心所在了。從理念上,那就是來源于中觀的,從實際的修行上,它其實更順應(yīng)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模式。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這么一個特質(zhì),一言半句代表著很多的意思,解決很徹底的問題,不去做那些繁瑣哲學(xué)的分析,進行直截了當(dāng)?shù)某袚?dān)。中國文化有這樣的特質(zhì),那么禪宗就沿用了這樣一個模式。簡化,就是所謂一花五葉的共同特點。唯一說的多一些的就是佛教禪宗的法眼宗法眼宗就是用很多的理論來闡釋禪宗的明心見性和其他宗派的關(guān)系。法眼宗最早的是法眼禪師,到后面宗派當(dāng)中還有一些杰出的人物,比如說永明延壽禪師,到后面也還有其他禪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