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出生地的六個特征
釋尊出生地的六個特征
今天的藍毗尼遺址地處尼泊爾西南和印度交界處的魯潘德?h境內(nèi)。藍毗尼是最重要的佛教圣地,是全世界佛教徒心馳神往之處。歷史上對藍毗尼的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記錄著佛陀出生地的變遷和文化的沿革。
中國最早到訪此地并有所記錄的朝圣者是東晉高僧法顯,時間在公元403年。《佛國記》云:“城(迦毗羅衛(wèi))東五十里有王園,園名論民。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舉手攀樹枝東向生太子。太子墮地行七步,二龍王浴太子。身浴處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眾僧常取飲之。凡諸佛有四處常定:一者成道處,二者轉(zhuǎn)*輪處,三者說法論議伏外道處,四者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來下處,余者則隨時示現(xiàn)焉。迦維羅衛(wèi)國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象獅子,不可妄行。”
公元636年,玄奘大師到達藍毗尼!洞筇莆饔蛴洝酚涊d了當時親見的六處重點遺跡:
第一處是佛出生地的無憂樹林,也叫阿輸迦林。玄奘大師見到的這一片阿輸迦樹林已經(jīng)枯萎。旁邊有浴池,池邊有花樹十分奪目,池的北面二十四五步的地方,就是已經(jīng)枯萎的無憂樹。
第二處是出生地東北面的一座佛塔,是阿私陀仙人為佛看相的地方。
第三處是佛出生時向四個方向各行的七步,這二十八步的足下都有大蓮花出現(xiàn),同時有兩條龍從空中吐下冷水和熱水為佛沐浴。玄奘大師到達時曾見到出水的地方各有一座塔,而龍從地涌出的地方,后來的考古學家也從中挖出了兩口水井。
第四處是洗浴處南面的一座佛塔,這里是帝釋天和四天王接太子的地方。傳說在佛出生時,帝釋天跪在地上,用妙天衣接住太子,四大天王手捧金色氎毛衣接過,將太子放在金桌上。然后他們走到摩訶摩耶夫人面前說:“夫人生下一位貴子,天神都為此高興,何況世間的人們?”
第五處是出生處的阿育王石柱。玄奘大師記錄說石柱已經(jīng)被惡龍霹靂所擊,折斷而倒,F(xiàn)在還能見到這根石柱立在原處,只是柱頭上的馬像已被劈斷、丟失,現(xiàn)在埋藏在藍毗尼的地基下,尚未挖掘。
第六處是阿育王石柱旁的油河,由東向南流,柱旁還有摩耶夫人沐浴的水池,池水光潔明凈。河水非常潤滑,像油一般,所以稱為“油河”。
當年大師所見,我們今天有幸一一得見。這些在心中反復記憶和琢磨的景象與《悲華經(jīng)》中記載的佛陀本愿毫無二致。當佛陀前生身為寶海梵志時,在寶藏如來前發(fā)五百本愿于未來在五濁惡世成道,其中關(guān)于入胎和出生就是這樣描述的:
愿我爾時從兜術(shù)天下,生最勝轉(zhuǎn)輪王家,若自在王家處,在第一大夫入胎,為諸眾生調(diào)伏其心。
修善根故,尋入胎時放大光明,其光微妙,遍照娑婆世界,從金剛際上至阿迦尼吒天。
愿我處胎于十月中,如是等眾悉令見我,雖處母胎滿足十月,然其實是住珍寶三昧,結(jié)跏趺坐正受思惟。
十月滿已,從右脅出,我既生已,于娑婆世界所有諸天,悉令盡來共供養(yǎng)我。令我生已尋行七步,行七步已,以選擇功德三昧力故,說于正法,令諸大眾心生歡喜,住于三乘。我出右脅足蹈地時,復愿娑婆世界從金剛際上至阿迦尼吒天六種震動,所有眾生依水、依地、依于虛空,在五道者悉得醒悟。悉令盡來共供養(yǎng)我。
我于爾時悕求洗浴,愿有最勝大龍王來洗浴我身,眾生見者即住三乘,所得功德如上所說。
我為童子乘羊車時,所可示現(xiàn)種種伎術(shù),為悟一切諸眾生故,處在宮殿妻子婇女五欲之中,共相娛樂,見其過患,夜半出城,除諸瓔珞嚴身之具。
為欲破壞尼揵子等諸外道師,恭敬衣服故,我著袈裟至菩提樹下。眾生見我處于菩提樹下,皆悉發(fā)愿,欲令我速以一切功德成就三昧力,說三乘法。
由上,足見世尊應化娑婆,事事有因緣,處處有來歷,無一不是佛陀大悲心愿的化現(xiàn)。
公元12、13世紀,曾有一些西藏佛教徒來藍毗尼朝圣。當時尼泊爾西部的國王也率大臣等前來藍毗尼朝禮。他們都見到了阿育王石柱、佛陀誕生處的無憂樹以及摩耶夫人沐浴過的水池。但當時的藍毗尼,印度教的色彩已很濃厚。到了14世紀末,莫臥兒帝國入侵到此,毀掉了藍毗尼僅存的所謂“異教徒”紀念碑,整個地區(qū)變成荒蕪的原野,慘不忍睹,這些圣跡都被埋藏起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