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禪七開示 開悟的境界與悟后保任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屆禪七開示:開悟的境界與悟后保任
(2005年11月25日)
各位大德:
參禪一法最終的目標(biāo)是要開悟成佛。所以開悟是禪的本質(zhì),開悟是禪的根本任務(wù)。我們來學(xué)習(xí)佛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開悟,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在歸依三寶時,“自歸依佛,當(dāng)愿眾生,體解大道,發(fā)無上心!斌w解大道是什么呢?就是要開悟。悟后起修,才說得上是發(fā)無上心。所以開悟既是佛祖成佛的根本任務(wù),因為成佛就是覺悟了,佛來到此世間建立佛教,就是要引導(dǎo)眾生開悟。我們每一個學(xué)佛的人,一定要把這件事弄得清楚明白,要在思想深處真正扎下根——我為什么要學(xué)佛?學(xué)佛是做什么的?時時刻刻要想到:佛者,覺也;覺者,悟也。學(xué)佛的目的就是覺悟。所謂覺悟人生,開大智慧;奉獻(xiàn)人生,發(fā)大慈悲。這都是講佛教的根本任務(wù),修行的根本任務(wù),成佛的根本目標(biāo)。怎么悟呢?靠修。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要持戒,要修定,才能開悟。開悟就是開般若知見,就是教下的大開解,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歷代以來的禪師,說有一千七百則公案,語錄一部一部地出版流通。現(xiàn)在一套禪宗全書,把這些有名的禪宗大德的語錄、開示、傳燈錄集中在一起,有一百部之多。而且還是小字印成,不是像過去的本刻本那樣字很大,一本書只有兩、三萬字,F(xiàn)在的一部書,最少也有五十萬字。大家計算一下,一部書五十萬字,一百部多少萬字?說穿了,這些書說什么呢?說佛怎么開悟,祖師怎么開悟,你們怎么開悟。就說這件事。為什么為這件事說那么多的話呢?每個人各有所見,每個人各有經(jīng)驗、各有方法,各有自己的經(jīng)歷不同。都是在描述這件事。有的是間接地描述,有的是直接地描述,有的是拐彎抹角地描述。描述來描述去,把這件事描述得玄之要玄,離得我們?nèi)松h(yuǎn)之又遠(yuǎn)。我們回過頭來,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最古老的禪宗典籍上來。六代祖師集其大成者,就是六祖慧能大師。他的一部《壇經(jīng)》就把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他本人開悟是怎么回事,開了悟又做什么都說清楚了。所以我這十幾年來,一直提倡大家讀誦《六祖壇經(jīng)》,以此來指導(dǎo)我們修行,指導(dǎo)我們開悟,指導(dǎo)我們開悟之后做什么。
像我這樣的人,雖然也說了很多的話,年年打禪七,年年在這里胡說八道,講老實話那都是廢話。真正要學(xué)禪,那就要學(xué)習(xí)《六祖壇經(jīng)》,學(xué)習(xí)那些主要的禪師的開示。我自己既沒有修行,也沒有開悟,講來講去都是隔靴搔癢,撓不到癢處。只有那些過來人講的話,是講他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講他自己心地的體驗和受用。本來對于打禪七這件事,我們也只是提倡提倡而已,哪里能夠指導(dǎo)大家開悟啊!很慚愧!在這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占著這個位置,不說幾句辜負(fù)大家,說了也等于白說。因為都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東西還是在祖師那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段百丈禪師的開示。我們看他是怎么來描述開悟的過程、開悟的境界和開悟以后又怎么辦的。這是非常有名的幾句話: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边@是兩句,講開悟是怎么回事。第二個兩句:“體露真常,不拘文字!钡谌齻兩句:“心性無染,本自圓成!钡谒膫兩句:“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這八句話講四個內(nèi)容!办`光獨耀,迥脫根塵”這兩句,就是講開悟當(dāng)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講到“歷歷孤明”,百丈禪師說“靈光獨耀”,靈光就是講的我們的心性,我們的真如佛性,講我們的覺性。這一點靈光是獨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門頭,它與前后左右、四維上下都不相聯(lián)系,所以是獨耀。“迥脫根塵”,根就是六根,塵就是六塵,這一點靈光與六根六塵都不相聯(lián)系,這時候境界是什么呢?這時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靂一樣,從頭轟下來,你根本一點準(zhǔn)備都沒有,在這個時候忽然桶底打破了。這就是“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這個時候,那就像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講的那兩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在這個時候天上天下就只有這一點靈光,前不著村,后不挨店。這就是開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來是“體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體和盤托出,顯露在覺照之下,但是就像啞巴吃湯圓,無法描述,所以說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來。這個時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绑w露真!,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來,“不拘文字”。一切能夠描述得出來的都不真如本身,都是分別,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種體驗,真正那種受用是描述不出來的。所以禪宗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際上,一切佛法的體驗,一切最高的精神體驗、哲學(xué)體驗、宗教體驗,都是無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雖然說不立文字,說不出來,還得要說。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覺得語言文字蒼白無力,覺得自己所體驗的這點東西說為出來;即使說出來了,世人也不相信。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說法,馬上就涅槃。護法的天神勸請釋迦牟尼佛:您不能就這樣把我們?nèi)酉铝?您要把您的受用與我們大家來分享,您要說法,要度眾生!在護法天神的一再祈請下,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后他還是只有一句話:“我一個字也沒有說。”因為說出來的都不是的。真正每個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過自己的真修實證去體驗,所以說“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無染,本自圓成”。雖然自己現(xiàn)在開悟了,但是所悟到東西并不是外來的,所有的塵勞其性本空,法身覺了無一物。所以心性本來是沒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圓成。所證得的,所體驗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沒有多出來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來埋在塵勞底下的珍寶挖掘出來,打磨干凈,重現(xiàn)光明而已。所以“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來面目。
開悟了以后怎么辦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北H我矝]有什么特殊的任務(wù),也沒有什么很難做的事情,很復(fù)雜的事情!暗x妄緣”,一切妄想、或者說一切能夠引起妄想的種種逆緣都要遠(yuǎn)離,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動的自性真佛。
照這樣看起來,開悟不難,成佛也不難。但是,“但離妄緣”四個字,就起來輕巧,做起來極為不易。每一個字重量是多重呢?十萬八千斤,搬都搬不動。這個妄緣,你想要離它,它每一個字都像泰山一樣推都推不倒。因為我們覺照不夠,力量不夠,離不了。我們天天坐在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學(xué)著試著遠(yuǎn)離妄緣。但是在想遠(yuǎn)離的過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緣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緣。因為一切塵勞、一切煩惱,都是自己去找。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煩惱不來自己找。如果能夠遠(yuǎn)離妄緣,當(dāng)下就是如如佛。
這兩個如字大有文章。這兩個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講它。第一個如字,可以作動詞解,也可以作形容詞解;第二個字作名詞解。所謂作名詞解是指什么呢?第二個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實,就是佛性。第一個如字如果作動詞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詞,就是指我們當(dāng)下的心態(tài)要與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個樣。如果用《大乘起信論》的思想來解釋“如如”兩個字,第一個如是不空如來藏,第二個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要通過修,空如來藏是本自具足的?梢哉f空如來藏是體,不空如來藏是用。第一個如是指怎么樣通過修行達(dá)到與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說“與理冥符”,不走樣,現(xiàn)在的話是叫保持致。如如兩個字我們經(jīng)常用,這兩個字很講究,這兩個字是中國古代的翻譯家所創(chuàng)造的相當(dāng)深奧的哲學(xué)概念,用以描述相當(dāng)深奧的修行體驗,指向非常深奧、無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我們每個修行人、學(xué)佛人,千萬不易輕易說這兩個字,也不是輕易地放過這兩個字。怎么才是不輕易放過這兩個字呢?就是看我們每時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們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夠與真理冥符。
回過頭來說,不通過“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這一系列過程,要想達(dá)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們要以如如的心態(tài),修如如之行,證如如之理,見如如之佛!
- 上一篇:第三屆禪七開示 靜中開示
- 下一篇:第三屆禪七開示 開悟機緣和佛力加持
- 修學(xué)佛法的關(guān)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成就學(xué)問之道的同時要領(lǐng)會其中的真諦!
- 妄想煩惱不是實在的,不要隨著走!
- 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xí)氣拼搏
- 同樣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jié)果
- 怎么理解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 佛教傳承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 煩惱是什么意思?怎么對治?
- 為什么禪宗寺院課誦安排早念觀音晚念彌陀?
- 如何看待命運?怎么掌握?
- 可以在無明師指點下修白骨觀和不凈觀?
- 打禪需注意克服兩種情緒和防止兩個偏差
- 時刻保持感恩的心態(tài),奉獻(xiàn)的精神
- 連“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養(yǎng)到位,別讓自己得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開啟修行道路的三大關(guān)卡
- 學(xué)佛亦是學(xué)做人,佛法也是一種活法
- 每個人都要有承擔(dān)眾生不幸的精神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