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二座大乘小乘與凈土
第十二座大乘小乘與凈土
諸同學(xué)!佛法法法平等,都有功德,本無大乘小乘之分。如來設(shè)教,對癥下藥,以眾生業(yè)識不同,心量遂有大小,故方便導(dǎo)引,說小說大。其實歸元無二,惟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圣下凡,同登覺岸。蓋凈土以阿彌陀佛四字為真經(jīng),所謂“一句彌陀法中王”。凈土法門,既然如此殊勝,如來何以更立八萬四千法門?當知眾生根器不同,因緣各異,茍非方便多門,何能普攝?但一切諸法,皆由凈土法界流出,復(fù)歸凈土法海。到歸元時,無一法可得。至於佛說西方,乃以日為喻之意。何以故?日出於東,而沒於西,以西方極樂,喻人生歸宿之處。故修行人圓寂曰歸西。其實凈土周遍法界,無邊無際,豈有東西方位?不過眾生根有利鈍,佛對心量大之利根人,即說大乘;對心量小之鈍根人,便說小乘;對不明自心,貪求外佛者,因病下藥,故說西方凈土,以妄遣妄。實在一切法門,不離自心,故究竟凈土,即在自心。心凈土亦凈,心穢土亦穢。修習(xí)一切法門,皆能凈心,非必專修凈土法門,方歸凈土,所謂一切即一故。
諸同學(xué)!自心凈土外,究竟還有西方凈土否?當知確有。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三經(jīng)中皆說西方凈土依正莊嚴之事,歷歷如繪。又各大乘經(jīng)論,亦皆贊揚凈土。諸佛菩薩決無妄語,吾人當可深信不疑。但西方凈土唯心所現(xiàn),自心不凈,則西方凈土遠隔十萬億佛土,何能到達?若自心能凈,則西方凈土不隔毫端,舉念即至。故自心能凈,則自心凈土即是西方佛土。故古德云:“念佛念心心念佛。”足見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念佛即是念心,念心即是念佛。若著生西方,則是偏執(zhí)方位,迷失本心。既然如是,還有生西之事否?須知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故古德臨終,大都念佛,并非著求生西,乃念佛即佛故。
凈土法門,有四種修持:一持名念佛,二觀像念佛,三觀想念佛,四實相念佛。一般修凈土法門者,多習(xí)持名一種。持名果能持至一心不亂時,則千修千人去,確有西方可生。故持名念佛之人,要真信切愿,念到臨終時,他念不來,只此念佛一念,即感阿彌陀佛前來接引,絕對生西。又平時不知念佛,而臨終時,因往劫善根暴發(fā),忽然能念,亦能生西。但普通生西者,皆名帶業(yè)往生。云何帶業(yè)?不但往劫今生未了之業(yè),即此念佛一念未凈,亦名為業(yè)。云何念佛亦是業(yè)?有念皆妄故,有念非凈故。所以修凈土者,謂之修凈業(yè)。凡帶業(yè)生西者,既生西後,還須再加修持。如口念心違者,只種善根而已,尚不能生西。何以故?因平日非真心念佛,臨終百感交集,此時心中不起佛念,不能念佛故。世人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即緣此故。至若觀像觀想,還是以境攝心之方便法耳,仍非究竟。何以故?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比粑虻脽o生,乃證實相。證到實相,方為究竟。實相無相,又有何觀何想?惟實相念佛,不著土相,不著佛相,不著念相。念佛即佛,即是實相念佛。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他一無所有,則能所雙忘,實相現(xiàn)前,不待彌陀接引,即證無相菩提。
依上所說,學(xué)佛人何不舍小趣大?云何小大?念佛僅求生西者小,實相念佛者大。蓋念佛本好,然一求生西,即屬有相。有相即有所住,有住即有限量。有限量,故名曰小。實相念佛,念到離念真心全體顯露,即證實相。實相無相,無量無邊,故名曰大。且?guī)I(yè)生西者,仍當回入娑婆,行菩薩道。而實相念佛者,念佛即佛,即身是佛,即行佛道,豈不殊勝!雖然如是,但實相念佛,境界太高,機不相應(yīng)者,可多誦金剛經(jīng),即能悟得實相念佛。何以故?此經(jīng)是實相般若,足以熏發(fā)其般若種子,便可破相見性。否則可在持名、觀像、觀想三法之中,擇一修持,心念不二,當能生西。在此末法時代,無論何人,能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圣號,即種善根,功德無量。
諸同學(xué)!學(xué)佛究竟,在求凈心而已。一切法門,皆可凈心。一切法門,皆是念佛法門。何以故?一切法門,皆成佛道故。又一切法門皆是禪。何以故?禪重自心。一切法門,若不了自心,終不成就,心外無法故。如凈土法門,持名持至一心不亂,此時境界,豈非禪乎?觀經(jīng)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狈嵌U而何?實相念佛,至三昧現(xiàn)前時,即入正定,又豈非禪?故大集經(jīng)偈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奔仍颇罘,何以又名深妙禪?可見念佛即是禪。復(fù)次凈土與密法,亦等無有異。何以故?阿彌陀佛四字,即諸經(jīng)之總持;總持即密咒之義。念阿彌陀佛,若不著土想,不作佛想,即等於持密咒。又凈土法門之持名觀像觀想,與密法初機時之持咒觀想無異;凈土法門之實相念佛,能所雙忘,與密法之般若無異。不過修密者,依次漸入;而修凈者,於四種念佛法門中,各擇一門專習(xí)耳!於此可見禪即是凈,凈即是密,所謂三而一,一而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何分別。後人或有不明此等理趣,專於假名上強分門戶,互爭大小,皆是著相自縛。其實佛法究竟,無有大小,無可言說,一切有說,皆歸一乘。蓋念佛念到三昧現(xiàn)前,參禪參到話頭盡處,修密修到三密一如,歸元無二,皆是凈心而已。
佛法多門,然同以持戒為重。戒品雖多,不外身戒心戒兩種。即戒身不妄動,戒心不妄想。無論大乘小乘,能持戒者,皆是佛法;不能持戒者,皆非佛法。不過大乘小乘,戒品極多,各有所重。修大乘者,每因恒順一切,隨緣利他,故重心戒。修小乘者,因守護如來家業(yè),四威儀中,必須清凈莊嚴,使世人敬重佛法,故重身戒。至於根本五戒,殺盜淫妄酒,居士受持者多。然無論大乘戒、小乘戒、居士戒,凡能真心持守者,不但甚有功德,且能引起他人信仰佛法。若受而不守,不獨自招毀戒之罪,而反引起世人疑謗佛法,乃至影響一般學(xué)佛之信仰。大家明白此理,可見能持戒者,學(xué)大乘亦好,學(xué)小乘亦好;不持戒者,學(xué)大學(xué)小,不但都無是處,而且必遭墮落。吾人所學(xué)心地法門,即大乘無相法門,必持心地無非之戒,否則不但墮落,而且即身著魔。復(fù)次,小乘身戒,偏重於相;大乘心戒,不住於相。偏重於相者易見,不住於相者難知。惟其難知,愈當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較之偏重於相者,其難易不可以道里計。以上所說身心戒品,雖有難易之分,而持戒之功德則一,故只直互相贊嘆,而不直互相毀傷。維摩經(jīng)云:“自守己戒,勿譏彼闕!比绱,方合佛法圓融之旨。乃學(xué)人不明此理,或有分門別戶,交相詆毀之事,良可嘆惜。即如吃素一事,學(xué)大乘人,說小乘人吃素是著相;學(xué)小乘人,說大乘人不斷葷是違背佛法,紛紛責難。當知吃素養(yǎng)成慈悲之心,又舍口腹之好,確有功德。然不住相之大乘人,以行菩薩道為本,茍限於素食,何能依四攝法,而起利行同事之用?況佛制亦許方便食三凈肉,豈是斷葷不斷葷,便足斷定是佛法不是佛法乎?又如斷淫一事,本學(xué)佛人最要之戒。小乘菩薩終身斷淫,固是了生死之根本;而大乘菩薩,心不住相,亦不離相,只斷邪淫,不必盡斷正淫,所以者何?因菩薩應(yīng)機示現(xiàn),混俗和光,方能普攝。堯舜禹湯文武周孔,應(yīng)運入世,皆是菩薩。末法時代,娼門屠戶皆有菩薩示現(xiàn)。不過菩薩不墮邪見,殺盜淫妄,必為救世利生而發(fā)。如來當日,亦示有妻有子,即顯正見故。若舉世斷淫,菩薩何能入世?何以達“眾生不盡我不盡”之愿?菩薩留惑潤生,即緣此故。且菩薩示現(xiàn)種種逆行,豈凡夫所能測知?即此六字大明,以除蓋障菩薩之殷勤求覓,而為一戒行缺犯,且有妻子之法師所傳,載在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中。又圓覺經(jīng)中,如來答彌勒菩薩,回入塵勞,有幾種方便之問。明明說以大悲方便入世,示現(xiàn)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又答普覺菩薩,末法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之問。一則曰:求正知正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諸有過,贊嘆梵行。再則曰: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慢,況復(fù)搏財妻子!可見修大乘佛法,不可著相。然菩薩雖現(xiàn)逆行,皆有事無心;茍心不清凈,別有企圖,藉口不著相,示逆行,以護其短。自詡我是大乘菩薩,修大乘法門,此等人,確是邪見,必墮阿鼻地獄。因果不壞故。
佛法固重解悟,尤重行證。然無行即不能取證。故六祖云:“見聞轉(zhuǎn)誦是小乘”。因為徒炫多聞,枉增知見,見法即動,著境生心,故云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因為佛法意義,甚深難知,能悟解者,亦有功德。但未能依法修證,故云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因為法法平等,本無大小,一切法,皆以修行為本。凡能依法修行,始終不二,定能成就,故云大乘。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因為如此,便是即相離相,實相無相,故不染著,亦無所得。無相無得,亦名真得。通萬法,亦備萬法,無可言說,惟證方知。故云最上乘。在此四乘中,前三乘雖有言說,然亦非親證,不能真知。故依法修行,為學(xué)佛人之根本。如受法不修行,或修行不依法,皆難取證,一無所成。
學(xué)佛人無論習(xí)何宗派,皆佛弟子。自己不依本法,切實去修,埋頭去行,一味互相責難,分別大小,所以佛法衰敗至此,反不如西人人天道之天主教、耶穌教等。何以故?彼等教義如何,姑置不論,然其新舊教徒,各能秉承其新舊約之精神,到處傳播,不憚梯山航海之勞,艱難辛苦。每到一處,竭盡智力,不達成立教會之目的不止。成立以後,繼續(xù)開辦學(xué)校,設(shè)立醫(yī)院,乃至一切慈善事業(yè)。試看現(xiàn)在致大富享大名者,也有是他們教會培植的。如此精神,如此行為,雖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然亦足啟人信仰。我等閉目一想,豈不慚愧?還要關(guān)著門,自己恭維自己,甚至互相責難!須知佛法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失道意,即是違背佛旨。破壞佛法,豈佛弟子?
佛門弟子,若欲佛法昌明,即應(yīng)除去門戶之諍,各依各法,各持各戒。無論身戒心戒,但能持守,即為正道;不能持守,即非正道。六祖云:“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惫湃嗽齑恕罢弊,從一從止,隱寓教化之意。依佛法說,一切法門,皆歸不二,止於一則正,有二非正。言行不二,則為一;言行不一,則為二。正要心正,貌正心不正,仍非真佛弟子。若自心能正,則好壞平等。既是平等,則贊謗由人,又何必計較。佛在世時,尚有人謗,況後人乎!而且謗可消業(yè),焉用煩惱?謗有二種:一故意謗,二無意謗。凡故意謗人者,另有作用,可不必論。無意謗者,因認理不明,更不必計較。我等修心地法門,以利他無我為心愿,何有于謗?況密法根本原則,即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本。明白此理,一切謗語,何殊甘露!
諸同學(xué)!佛說四乘,何嘗有四?所謂一路涅槃門,并無大小。故法華經(jīng)開權(quán)顯實,如來親說,法只一乘,無二無三。而且四大聲聞,同受佛記,更知無有大小。六祖謂乘即是行,心量大者,則大行,心量小者,即小行。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窮達二字,不一定作下位上位解釋。窮者心窮,心窮則量小;達者心達,心達則量大。如來於鹿苑說法後,見諸聲聞等心量太小,仍著於相,故令行詣維摩丈室受呵,使其心量變大,以起大行?芍切薮蟪朔ㄕ,即是大乘。必定智慧大,心量大,愿行大,功德大,一切不著相,方算大乘。雖修大乘法,而智慧小,心量小,愿行小,功德小,處處好著相,仍是小乘。云何為大?心地無非,則體大;利他無我,則用大。大家本此兩句之體用,切實去行,而不著行相,方不愧學(xué)此心地法門。但究向何處去行,須知要在世出世法上去行。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贝蠹叶嘟傩蕹,故學(xué)此無相心地法門,殊勝因緣,不可因循錯過。亦勿分別大小,慧明已在語錄上說過。無分別智,即勝智。
- 于心上用功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 從佛法談自殺因果
- 心地法門之佛魔一心
- 心地法門
- 于心上用功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一座信愿行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二座戒定慧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三座四皈依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四座心地法門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五座禪密兼修之心宗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六座心宗醫(yī)心病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七座本法假修與真修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八座本法心念與關(guān)節(jié)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九座煩惱菩提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座三世因果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一座事與理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三座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四座出世與入世
-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十五座有為無為之不二
- 慧明法師開示錄·附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