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風雨 22.修行──修不行

  修行──修不行

  前面大家問的,都是身體上的問題,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我現在簡單講一個觀念,就可以回答所有的問題。

  修行,其實是從「修不行」開始的。各位在炎熱的夏天里還來此打坐,皆是為「有所求」而來──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變。但是真正的修行,卻要從修不行開始的。

  先松再緊

  現代的人學打坐,常是該緊處不能緊,該松處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裝模作樣、濫竽充數而已。像現在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幾人?我很懷疑!

  松與緊的對比,可以用「上發(fā)條的鐘」做譬喻:發(fā)條愈緊,愈往內收,愈收愈小。打坐時身心內斂的過程,就像上發(fā)條,愈上愈緊,愈收愈小。但怎樣上發(fā)條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緊只是一面,放松則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緊,很多人雖很想讓自己緊,但因為不會放松,所以該加緊處也不能加緊。這像翹翹板一般,這邊上,那邊就下,不能期待只一邊上,而另一邊不下。加緊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習性而言,要先會放松,才能加緊。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緊,而是如何放松。

  無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但不知如何是好,結果只將自己繃得更緊;要放松,其實很簡單:只要一切無心!以下且以四項說明:

  首先、身體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這是不對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會用力,因為結手印,肩膀便不自覺地向后弓或向上聳,這樣便使關節(jié)卡緊了。故上坐后要檢查身體,看有沒有那個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要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時,會有酸、痛、冷、熱等異,F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無法放松;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個人都將經歷的過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寬松!不要用任何方法來對抗酸痛,因為既有對立的心,便不可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現在人多,天氣又悶熱,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會在心里嘀咕,為什么要錄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氣當然不好。既然你來了,且已進了禪堂,就要去接受現前的狀況。天氣熱,空間狹小,這雖是事實,可是我們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轉。有些人還會因為周圍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煩惱心。其實,初學者都是這樣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亂;但坐得好壞,那是別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響。另外在這里打坐,可沒有在家里舒服習慣。雖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對治我們的習氣。在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這里不好,它只是與你的習性不相應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懷念家中的光景。還有一些人會對監(jiān)香法師有意見,他話講得少,會有人嫌他太冷漠;話說得多,也會有人嫌他嚕嗦。再怎么做,都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所以這些外境,不管天氣或人,要盡可能不受影響。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當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卻因害怕妄想,討厭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實妄想可說是自己向來的好朋友,因為從小到大,它便與你打成一片;而現在要打坐了,就把它當成魔鬼,這實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來的,故不要敵視它;只要不理它,繼續(xù)數息。則妄想既自己會來,也會自己走的,不需要與它對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絕無妄想;其實這才是大妄想。我們應該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標準來苛求自己。如把標準定得太高,則妄想一來,就覺得被打敗了。若以這種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會有進步。妄想起落時,就讓它自己來自己去,頂多把它當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當敵人、魔鬼。我們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雇腚m不免會有,但重點在于怎樣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會賴著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錯以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這其實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個人都是抱著「有所求、有所得」的心來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進步的因。我們常說:「水到渠成!怪灰恍囊灰庥梅椒,自然會有那樣的成果。因此,須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費心神于比較,上一枝香與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會有浮光掠影的現象,有好的感受,或異樣的光采,其實這些都是瞎貓碰到老鼠,沒來得及抓緊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才開始高興,它就沒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趕快給它貼標簽,是初禪?還是二禪?壞境界!趕快問原因,為什么會這樣那樣?像這樣的心怎能安定?不著魔已經不錯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禪宗常講「見性」而非「見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虛妄的,是相而非性。能體驗到超然不動的心,才與「性」有些相應。

  心無所行

  打坐會有所進步,但不能以直線式的思考模式,以為從這點移到那點,便是進步。因為既還粘著在點上面,就是偏端、孤陋的。真正的進步,是心量變得比較廣大,能隨境而安于當下;心若已如實安于當下境界,便將一無所求!故打坐時若在方法之外,期待別的什么境界,那就與道相違;打坐就是打坐,數息就是數息,沒有其他的期待。

  因此,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行是行動,手動腳動,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講「受想行識」,以意志去抉擇我們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別、不造作。故修行若有進步,必是從「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該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該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懷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緊處其實也是最松處,方法用到最后,雖有方法而不覺得有方法可用,這是最后的統(tǒng)一狀態(tài),即所謂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講的,偏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來調松緊。如果是以參話頭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當別論。希望各位在這三天里,還是以調松緊的要點來專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時間后,自然會使過去聽聞的佛法──聞思的種子,在心中產生統(tǒng)合作用。過去聽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沒有力量;但經過一心一意用方法后,這些分散的種子便能由凝聚而統(tǒng)合。在統(tǒng)合的當下,將會有茅塞頓開的覺受,這也是從緊而松的體驗。不過,茅塞頓開的體驗,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愿意說得太多,希望各位還是用漸進的方法來用功,妄想雜念消除了,該來的遲早會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