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jīng)
《楞伽經(jīng)》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jīng)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xué)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解讀《楞伽經(jīng)》第三講
我們跟《楞伽經(jīng)》結(jié)的緣實際上不是一生一世,因為我們感覺學(xué)習佛法的因緣,在自己現(xiàn)在這個感受當中好像是很普通、順理成章的事,實際上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我們觀察一個事情的現(xiàn)象的時候,這一個事情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候,它有它的一個因由始末。
為什么?因為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那么深入地去了解,而且我們沒有那個能力去了解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你沒有能力去了解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感受,好像覺著這個事挺容易。還有另外一個就是我們聞法獲得的那種利益,那種感受的大小,跟你的信心、信念那種力量大小全有關(guān)系的,而信念力量大小又取決于你事相行為的那個力量的大小。
這里講的這個羅剎王,包括他這些眷屬,首先是渴仰于大乘,我們從前面的偈頌可以知道。什么是渴仰?非?释、景仰這個大乘教法,從他的主觀因素來說。因為他這種信心,這種信念作為基礎(chǔ),這個信念來自于宿世以來見佛聞法那種熏習的善根力。我們也有,我們過去也聽過諸佛講法,但是我們都忘記了,你忘記的表現(xiàn)就是你不記得過去所聽的,但是我們有個善根力,這個善根力是不滅的。
善根力的表現(xiàn)是什么?你對佛法的那種渴求,對三寶的那種景仰,這種行為發(fā)自于自然,就是你發(fā)自于心,你自然而然見到佛菩薩那種圣像,見到三寶形象,你有一種歡喜心。信受那種感覺,這就是宿世的善根,就是我們過去世的善根,首先這個證明我們善根力有的。
善根力具足不具足呢?具足和不具足的相,又如何去體分?這個我們要清楚,不然的話,你不明白什么叫具足,什么叫不具足。
“足”是什么?一定要讓你現(xiàn)行力有反應(yīng)、有行相才行,那就叫具足,你宿世的善根力能夠影響你現(xiàn)在生活的軌跡發(fā)生變化,能夠改變你現(xiàn)在這種行為和生活方向,這種力量叫善根具足;如果沒有影響,那叫善根不具足,有很多人自己也說信佛,我們也體會得到,但是他那個信不會去有什么具體的行為和做法,他該做他所謂的事情,還要去做。
比如殺生、吃肉的問題,他還要去做,但是他還自己說他也信佛,這叫善根力不具足,這種人我們見的很多,你怎麼說他沒有用,該吃還吃,該喝還喝,用他們那句名言叫什么?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這就叫善根力不具足,他所招致的果報是什么?宿業(yè)一定會成熟,過去的善業(yè)、惡業(yè)統(tǒng)統(tǒng)都要成熟,很難去改變。為啥?因為他不去皈依佛法,他沒有真正的依他的善根力去皈依佛法,他沒有,這是我們要看的清清楚楚的。
還有一個善根力差一些的就像B居士那樣的,當然她已經(jīng)改變了很多,但是還稍微差一點在哪?她過去修的福業(yè)方面的多一點,但是慧業(yè)少一點。福業(yè)表現(xiàn)在她懂得去布施呀,這個方面多一點,但是她智慧因少一點,所以你看她腦袋想不清楚問題,容易犯渾。她去做很多善事,也去修很多的功德福報,這也叫善根力的一種具足但是偏差一些。
慧業(yè)多一點,福業(yè)不修的也有,像研究佛法的那些人,只是把佛法做來研究,這種善根相千差萬別,我們要看清楚。
我們要修哪一種善根呢?學(xué)修解脫道的善根是什么樣的?那些都不是解脫道。解脫道的善根是什么?記住,是超越一切世間法的,你如果要是不具足這個善根,你無論是修哪個善根你也解脫不了。
今天告訴你個明確的觀念,你不去熏習解脫種性的善根,那你無論修習什么樣的善根,什么戒、定、慧呀,這些東西你都解脫不了,只能說你能生福報,你去修布施也好,你去修慧因也好,都叫有漏為法,有漏善根。你必須得熏習無漏善根,圓滿的解脫種性善根,而這種善根只有聽聞諸佛自證之法,成熟你完全解脫的種性,這樣才能叫善根具足,我們要懂得解脫道的善根。
你看這里講的,過去這些羅剎包括這些夜叉男女渴仰大乘,而且相信摩訶衍法,摩訶衍是什么?大智慧解脫道,相信這種智慧自證解脫道。首先有這樣的信心,有這樣的信念,他才能感應(yīng)得到佛去給他說法,他不是說平常的那種,很簡單的去供養(yǎng)供養(yǎng)佛,種種善根,不是那樣,我們要聽懂這個意思,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要懂的。
“我于去來今,勤供養(yǎng)諸佛,愿聞自證法,究竟大乘道”你想獲得解脫,必須得成熟解脫種性,就是成熟你解脫道的善根力。如果你沒有解脫道的善根力,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學(xué)佛無非是做好事,學(xué)佛去修福報,實際上那跟佛法沒關(guān)系,但是你說那些事要不要做?那些事做來你要去回向,回向解脫道,我們這一切的善根力是為了成熟解脫的功德,這種事做來是無量的功德,你不去回向解脫道,你回向的是什么?世間有漏善法的話,有為的善境界、福報、善業(yè),那這個福報就太小了,你做一毫之善你能回向究竟大乘道解脫道思想,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所以“愿佛哀愍我,及諸夜叉眾,共諸佛子等,入此楞伽城”具足解脫種性以后,自然就放下你周圍的所有執(zhí)著,我們成天不要說執(zhí)著不執(zhí)著什么的,你看聽《楞伽經(jīng)》有沒有業(yè)障呢?我告訴你說一定有業(yè)障,因為這個《楞伽經(jīng)》是最上解脫之法,就是解脫道,直接就入本來的東西。
“我于佛菩薩,無有不舍物,乃至身給侍,惟愿哀納受”最寶貴的生命都可以去付出,為什么?這是最上的解脫道,因為最上的解脫道包括身都沒有了,你證的是法身,這個業(yè)報身可以說不存在的,你可以不用理它了,所以說這個沒有什么舍不下的。
為什么我們升不起來這樣的心?因為我們沒有那樣的認識,這個羅剎王聽到過,過去諸佛解釋證法身之法,究竟解脫道,所以說他有這樣的信念。但是他這樣的信念也是要經(jīng)過熏習成熟才行,他聽到這個道理之前,他也不懂這個如何去放下獲得解脫,放下就解脫,所以說還有他的眷屬,男女夜叉眾啊,還有他的宮殿呀婇女都有。正是因為他聽過過去諸佛講過究竟大乘道的解脫思想,他這種信念逐漸地聞熏聞修,這個力量成熟了。
我們今天在這里也要明白這個道理,今天所成熟的是解脫道的善根力,你這個善念要不斷地去聞熏聞修,這是超越一切的,沒有一切條件限制的,你不要說解脫成佛一定要有什么條件,沒有。
成佛沒有任何條件,成佛不需要任何條件。成佛不是說你要布施多少錢,你要造多少塔,不是那樣的。你聽到我這話,不是說你要念多少經(jīng),是你心覺悟不覺悟,只有這么一個條件,就是說“你心有沒有覺悟?”。
你的心覺悟了,了無一法可得,你成佛了。你的心不覺悟,你造滿充滿宇宙虛空那么多的功德,你記住,你是凡夫。這里講的凡夫和圣人就一個差別,成佛那叫超越凡夫,不成佛你都叫凡夫,聽懂吧?這是個絕對的分水嶺。
我們要不明白這個的話,我們就覺得好像修行學(xué)佛就要去布施呀就要去念經(jīng)啊,還要去修福報啊這些東西,實際上我告訴你福報是不需要修的,福報是成熟祂的,是通過外在的事相的熏習,激活你內(nèi)在的種性。所以說我們做過的所有的事,別管事大小一定要發(fā)愿,一定要以愿心來成熟祂。
愿是什么?是符合道理的,符合諸法平等性空的道理?招允且磺械囊馑,包容一切的意思,你要符合這個道理,你所做的任何一件善事都要規(guī)范到這個道理里頭去,那叫回向,這叫究竟義回向。
這樣的話你所獲得的福報,也就是《地藏經(jīng)》里講的發(fā)菩提心回向法界,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不是說過嗎,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只能三生受樂,于佛法中所謂善事一沙一渧如能回向法界,如何回向法界?這樣回向法界,知道吧。
什么叫法界?就是你要符合究竟空性的道理,這時候你所得到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要明白這是成佛的資糧,是這么積累法。就是我們每天去供佛、供水、點燈,哪怕一念之善,念了一聲佛號的功德,要回向空性,怎么回向空性?這都是一切眾生的功德。
一開始先要作意回向,什么叫作意回向?我們得想一下,要這樣的善根,要一切眾生憑著這樣的善根離苦得樂究竟聞法,獲得解脫,你就一開始要這么想一下,后來隨著你習慣了,你一念就可以過去,用一念回向就可以。
什么叫一念?真正的回向用念力來熏修它,怎么熏修呢?所有的一切事相都要回歸于心靈的本處,就是我們所說的空性,這樣就好,這還是符合心經(jīng)告訴你的,就是諸法空相不可得,你這樣去熏習的諸佛金剛法身,你跟諸佛同一體性,你成熟的是究竟解脫義。
“共諸佛子等, 入此楞伽城。我宮殿婇女,及以諸瓔珞,可愛無憂園,愿佛哀納受”我們自己所有的福報,要回向什么?要回向三寶,要回向你自己清凈解脫的道理,你要維護你的信念。怎么維護?你有福德智慧才能維護。我們用什么來增加你的正信力?用你的福德和智慧。福德是什么?好的行為,你去在做好事的時候,你回向的是無上解脫的那種空性道理,般若思想,般若那種正覺智慧的話,這叫福德回向,用你的善行,好的行為,這叫回向。
那你去做好事呢?去孝敬爹媽、你去供養(yǎng)三寶、造塔、念佛,這叫善根回向。怎么回向?你一定要記住從心底里升起來無得想,我們心底里如果不符合空性的觀點的時候,就會有感覺,就會有得失的感覺,我們符合空性思想的時候,了無所得的感覺就升起來啦。我們回向一切眾生成佛,你越想它越?jīng)]有,越想你的感覺就消亡了,所得的感覺就沒有了,你無得也就無失,這叫符合不生不滅,這叫空性,這是真理。
為啥他要放下?你看“我于佛菩薩,無有不舍物”這就是善根回向,前面叫福德回向,福德和善根統(tǒng)統(tǒng)回向,這些都來自于你過去生,宿世以來修行的善根力,我們這些感受都是來自于這里。這是這段偈頌的意思,我們重新感受一下。
因為偈頌有一種承上啟下的因緣,這段偈頌是羅剎王表明自己的修行經(jīng)歷和自己的心愿,向佛祈禱,好像一個發(fā)愿文一樣,我們看下面這段經(jīng)文。
爾時,世尊聞是語已,即告之言:“夜叉王,過去世中諸大導(dǎo)師,咸哀愍汝,受汝勸請,詣寶山中說自證法;未來諸佛亦復(fù)如是。此是修行甚深觀行現(xiàn)法樂者之所住處,我及諸菩薩哀愍汝故,受汝所請。”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世尊聽到他這樣的話就告訴他說,首先明白這個意思就是說,羅剎王請佛及諸大菩薩去他宮殿里去,他的宮殿,我們從這段經(jīng)文里可以聽得出來他的意思,他的宮殿實際上是一座大山,在我們的世界看是一座大山,實際上是人家世界的宮殿。
就像我們現(xiàn)在藏人不是都傳說,我們看珠穆拉瑪峰就是珠穆拉瑪峰,一個大山,實際上他們很多活佛就講珠穆拉瑪峰是一個山神很大的宮殿,有很多修行很好的師傅們,他們繞神山的時候,不知道怎么繞繞繞,突然他就進去了,而且神山里頭有很多過去菩薩、佛,這些圣人們所藏的法物,就是佛像呀法器啊,而且他還能取出來。
《大圓滿龍欽心髓》上說的,一個仁波切在繞神山的時候,拄著拐棍兒繞繞繞,突然就繞進去了,他已經(jīng)看那個山就不是山了,好像是山神的一個宮殿,進去以后山神送給他一個十輪金剛像,他一高興就忘了他的拐棍兒了,抱著佛像就往外走,一出來他說,“哎?我的拐棍兒呢?”咣,又是山了,那佛像在他旁邊。
我們看待這山的問題,好像你看這山就是山,實際上不是。就拿離咱們最近的崆山白云洞來說,沒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就是個大土山,啥也沒有,誰知道里面有那么大一個洞那玩意兒。這東西你看不見,我們的眼睛是很有限的。
看這里說的他請世尊到他的宮殿里去,他的宮殿在外面看是一座大山,而且是過去諸佛也去過,“咸哀愍汝”都特別慈悲你,“受汝勸請,詣寶山中”到那個山里頭去說法。那個山是楞伽山,楞伽山現(xiàn)在還在,現(xiàn)在根本就是個山,也沒有存在什么城市、宮殿,但是羅剎王的神通力,那是人家的宮殿,所以人家看著就是宮殿,佛祖是無量的神力,所以佛也能看得到,也能感受得到那個世界的變化。
“說自證法”什么叫自證法?是諸佛如來自證之法,自己實踐的方法,在這里他要勸請佛講的是自己實踐修行的方法!拔磥碇T佛亦復(fù)如是”將來諸佛也是這樣子,也要有這么一個經(jīng)歷,將來彌勒佛出世的時候,也要受這個夜叉王的請?赡苓@個夜叉王有這個愿力,集合三世諸佛去說教法,把教法都收藏。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行為呢?“此是修行甚深觀行現(xiàn)法樂者之所住處”你勸請我說自證法,以及我要去說那個自證法,這種行為,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來?“修行甚深觀行”,什么叫修行甚深觀行?體會最深的那種智慧觀照力,是這種人,這里講的甚深就是《心經(jīng)》告訴你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體到我們自身上是什么樣的一個過程呢?行到底是個什么現(xiàn)象呢?聽我告訴你,你去觀察這個煙兒,這煙兒從香爐里出來一直到散開,你說誰在給它力量?煙兒已經(jīng)離開火了,誰在給它力量?虛空只是包容它,四大只是給它一個助緣,那誰給四大力量?你看,你不用管它,它也會冒出來呀,對不對?記住,是什么?是諸法行深的力量,它行。
那你說你那個念頭為什么會動?我問你,誰給你的念頭力量動?誰讓你想?這叫行。行是什么?行是我們看不到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一切萬物變化的源頭,所有萬物一切變化都是因為這個在動。你看到這個煙兒的飄動,實際上就是你的念頭在動的現(xiàn)象,你的念頭為什么會在不斷地變化?因為它在不斷地變化,所以這一切都在變化,這就是行的力量,也叫行蘊的力量。
什么叫行蘊?就是一種妄心變化的一個短暫的過程,就是你的妄念遷徙的過程,怎么叫遷徙?就是無常性。妄念在本體空性體相當中所展現(xiàn)的是要變化的、是無常的,所以你就看得到首先自身是變化的,其次這個是變化的。這叫生之源,就是一切生處的源頭就是從這里來,聽懂吧?這個比較深。
為什么這里稱為“深”? 修行甚深觀行,甚深觀行就是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觀察萬物的變化,從現(xiàn)象的連續(xù)性觀察萬物的變化的時候,這叫甚深觀行。我們觀察一個現(xiàn)象不要從現(xiàn)象表面去看,要從它的連續(xù)性去看,你所得到的結(jié)果是整體的圓滿的結(jié)果,你分析判斷的結(jié)果。要從一個角度看,就是剛才你們說的那些,是點著了,它就會有煙兒。
剛才我給你說過,煙兒已經(jīng)離開那火頭了,為什么它還會有不斷的變化?這就是你不知道的,我們剛點著時候的香飄出的煙兒,跟現(xiàn)在的這個香,又是一個現(xiàn)象啊,我再問你一個你更想不通的問題,你說剛點著那盤香是不是這盤香?根本就不是,是我們的錯覺,實際上現(xiàn)在的香已經(jīng)不是那盤香了,是錯覺。
為啥是錯覺?我們可以證明的。你去拿錄影機把剛剛點著那段錄下來,過半小時再錄,我問你,那盤香在哪?那時你錄的那是那盤香,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了,又是重新的緣起力做成的,重新的法界緣起組合,組合當下這個形象,實際上這個香跟那個是兩回事,你能見得到嗎?根本就是兩個概念了,那個已經(jīng)在那了,當時的那個根本就不可能再變。因為諸法的本性是空性,當時你給它錄下,它就在那了,只是我們的行蘊的力量,感覺好像是。
我再說個更具體的形象你就知道了,你看那個水管擰開那個水龍頭,我們看那個水是流的,你沒有說那個水是斷的吧?我們給它定格,先給它拍攝定格,慢慢的,放緩、放緩、放緩,你會發(fā)現(xiàn)那水并不是連續(xù)的,實際上它一個一個水珠串起來的,是這樣吧?那為什么我們看著就光在流啊?錯覺。
我以前總給你們提什么問題呢?就像你的孩子,你剛生下來那么點,長那么大你說哪個是你孩子?剛生下來那個是,記住,長大嘍就不是了。為什么?身、心都不是,要是的話,他絕對聽你的,是這樣吧?他不是了嘛,新陳代謝早就完了,多少年換完了,換了多少代了,你說他能是你的?千變?nèi)f化、千變?nèi)f化,他遷徙呀,不斷地變化這就是行啊。
我們不知道這種甚深觀行的時候,你就沒辦法體會到現(xiàn)象的變化。我們體會到這種甚深觀行,而且這個修行甚深觀行,和《心經(jīng)》上告訴你的,它有點差別!缎慕(jīng)》上告訴你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祂是在觀察你那個能覺性,你那個心的變化那種體會的時候,是在觀察。這個不是,這個是在修行,什么叫修行?就直接體悟它,感受它那種變化了,能感受得到。從身心世界這兩個方面去感受到它那種遷流變化的時候,那你就會獲得一種解脫之德。你不會被這個現(xiàn)象所迷惑,因為你很清楚這個現(xiàn)象變化是不可得的,所以說你就會從變化之中超越,獲得不變化,獲得不生不滅。
我們知道這個現(xiàn)象,我們就知道自己身體也是這樣,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是一般吶,昨天的今天的就不可得,當下的也不可得。我們很清晰的,身也是這樣清晰,非常清晰地認識這種觀點的時候,你那種心的行為就會解脫出來。你就不會被現(xiàn)象變化所困擾住。你知道這個東西是不可得,你現(xiàn)在輕安也好,身體困倦也好,都是不可得的,這叫甚深觀行。
修行甚深觀行,你能展現(xiàn)出來是什么?諸法緣起的那種解脫之樂,這是一切三世諸佛所住之處,所行之處。就是佛觀察什么而得解脫?佛觀察一切相不可得而得解脫,去體悟它、去證悟它,去用身心感受它,這是什么?現(xiàn)行解脫之道。過去諸佛如此,現(xiàn)在諸佛、將來諸佛也是如此,所以這稱為什么?“之所住處”,“住”是什么?這個住應(yīng)該通《金剛經(jīng)》告訴你的那個住,《金剛經(jīng)》還記得吧佛說過一種住處,是什么?“應(yīng)如是住”,“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yīng)住,云何降伏其心”。
你那個心如何住?這就叫“如是住”。如是住是什么?我們要觀察現(xiàn)象發(fā)生的不可變處、不可滅處,那是究竟解脫道。不但要觀察,而且要修行,修行就是順應(yīng)那個不可變處,把我們那個心行的力量,這里修行還有個意思就是說,把心運行的力量規(guī)范到里頭去,告訴你一切是不可變處、不可滅處就行了。
不是讓你變,是讓你那個心念告訴你是不變力,這是佛告訴他,第一句話就給他開示得很明白,聽得懂吧?能聽懂這句話,很了不得。解其言趣就不得了,你能把這句話解得了你可以吆。因為我給你講的已經(jīng)很直白了,你要是說光去理解這句話,那個轉(zhuǎn)破腦筋也不知為什么。這個如果不深入其中的話,那個永遠是不可能知道。就像你去過北京回來給人家說,北京怎么怎么樣什么樣兒的,你沒有去過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甚深法樂是這樣的。
“我及諸菩薩哀愍汝故,受汝所請”實際上佛的這句話已經(jīng)說的很明白了,但是為了方便眾生說,我跟這些菩薩哀愍你,慈悲哀愍。
“作是語已,默然而住”這句話給你說明前面這句話,什么意思?因為我告訴你的這個道理是很清楚的了,為什么講這么清楚呢?因為我跟這些諸大善士們、菩薩們慈悲哀愍你,所以我才把這句話給你講完。
“受汝所請,作是語已”因為你的祈請,勸請我們在這兒講說自證之法,所以我們才把這個話告訴你。你把這個話跟前面的話串起來聽就聽得懂了。實際上是佛已經(jīng)解釋得很明白了。
“作是語已,默然而住”人家說完了,默然了。實際上《楞伽經(jīng)》到這兒就可以結(jié)束,后邊為什么又啰嗦這么多?因為眾生心分別、執(zhí)著,分別、執(zhí)著,還有那么多很多的事要出來。
時羅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華宮殿奉施于佛。佛坐其上,王及諸菩薩前后導(dǎo)從,無量婇女歌詠贊嘆,供養(yǎng)于佛往詣彼城。到彼城已,羅婆那王及諸眷屬,復(fù)作種種上妙供養(yǎng)。夜叉眾中童男、童女,以寶羅網(wǎng)供養(yǎng)于佛。羅婆那王施寶瓔珞,奉佛菩薩以掛其頸。爾時,世尊及諸菩薩受供養(yǎng)已,各為略說自證境界甚深之法。
“時羅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華宮殿奉施于佛”因為羅剎王有神通嘛,他的宮殿是跟著他跑的,相當于人家是開著車去的,那車是很漂亮的車供養(yǎng)給佛去了。
“佛坐其上”收他的供了嘛,佛坐其上。 “王及諸菩薩前后導(dǎo)從”羅剎王跟菩薩們前后跟著,引導(dǎo)佛。“無量婇女歌詠贊嘆,供養(yǎng)于佛往詣彼城”到他那個城里去,實際上當時佛已經(jīng)講完了,但這個羅剎王很執(zhí)著,你一定要到我們家去說才算完事。這個就是眾生心,因為這時這個羅剎王還不明白呢,所以他還要有很大的信心和念力,說佛你一定要到我們那里去才講,要正式地講才行,才能利益我們眾生。佛很慈悲。你看人家祈請佛,歌舞、婇女,很隆重,真的有點像臺灣迎請佛祖舍利那樣的,傾城出動啊那些人。但是他們的福報萬萬比不上羅剎王,羅剎王的福報很大的。
“到彼城已,羅婆那王及諸眷屬,復(fù)作種種上妙供養(yǎng)”人家到他的家里了,又作種種上妙供養(yǎng),又大作佛事,你看人家修福報,事相上那種虔誠,我們不知道人家作了什么供養(yǎng),人家可能也沒法說,因為不是這個世間上的事。
“夜叉眾中童男、童女”夜叉里頭也有小孩兒,為什么使童男、童女?他們清凈嘛!耙詫毩_網(wǎng)供養(yǎng)于佛” 寶羅網(wǎng)是什么?瓔珞,就像咱們弄的塔衣一樣,各種寶貝串起來的,就像瓔珞一樣,供養(yǎng)于佛!傲_婆那王施寶瓔珞”這里講的瓔珞就是他的項鏈呀手串啊那些東西。“奉佛菩薩以掛其頸”供養(yǎng)給佛菩薩,掛到佛菩薩的脖子上去,這屬于世間善根的熏習。“爾時,世尊及諸菩薩受供養(yǎng)已”這句話你要懂啊,這人吶,你不要覺著你去供養(yǎng)佛像,祂受你的。你懂啊祂受你的跟不受你的不一樣的,祂要受你的,你立即就生福報,祂不受你的,很難。你就發(fā)現(xiàn)有時候供佛有感覺,有時候沒感覺吧?
什么時候受?這兒我告訴你個秘密。你發(fā)心不清凈的時候祂絕對不受,你給祂再好的,祂不受你的。啥叫清凈?為啥你看他前面是以童男、童女、寶羅網(wǎng)去供佛?一定要清凈心、無染心,你供養(yǎng)祂什么,祂都受你的。
什么叫無染心?就是很自然純樸的那種供養(yǎng),祂絕對受你的,祂受你的你立即就有感覺,為啥?祂法身力量跟你是相通的,祂受了你,你立即就生福報。
供養(yǎng)一定要觀心,供佛一定要觀心。觀心,祂就受,觀心清凈,所奉持任何的一粒沙塵祂都受你。
過去佛在托缽的時候,小孩子給他一捧沙,祂很高興祂都受,那小孩子因為這樣的功德最后做鐵輪王,一捧沙換了一個國王。那你的幾百塊、幾萬塊、上千塊不比那個多嗎?為什么你沒有感應(yīng)呢?心,要觀心,記住,明白嗎?當下觀心,一杯水都是無量的功德。
我告訴你個真事,回頭K居士來了你們問他。當時我每天講課,K大居士每天下午去聽課的時候,他沏上一大杯茶,很自然的就倒給我半杯,連續(xù)可能有一個月吧,那時講《地藏經(jīng)》講得細,講了一個月,他每天都這么做,也沒有什么想法很自然的,他后面病了幾回都不帶死的,他本來是個短命的,你說為什么?因為他當時的心很清凈,他沒有任何的想法,但是他感召的果報就是解了他好幾次病危,為什么?他病的時候,他自己有感覺的嘛,有人護持他,那就是菩薩感應(yīng)。
但是他以前念了多少遍,他求什么怎么沒有感應(yīng)呢?為什么?你記住,這就是一念清凈。一念清凈為什么能展現(xiàn)出來你的福報來?因為你的心本性是清凈的,你的自性當中一切具足。借助三寶緣,師父這個緣去顯現(xiàn)你清凈的功德,所以說你的福報,你最需要的什么它就成熟了。
這是修福的訣竅,怎么去修這個福德來?記住,就是很自然地在做就行。你像我們昨天去買了幾塊寶石,去給佛鑲水晶棺,你說為什么做?沒有說為了什么,就覺得好玩兒,就是喜歡就這么做,就這么做。它會感召我需要什么會來什么,因為我發(fā)心是清凈圓滿的,聽得懂嗎?這句話一定記住。
你這種事記住,你修的任何善都功不唐捐,而且是如影隨形。這句話你要牢記了,你所做的任何事,包括大禮拜(磕頭),一切善事,贊嘆人家一句,念一句佛,你都無量的受用。念一句佛都能滅無量罪,念一句佛可以超度一切眾生啊。
為什么你沒那么大力量?因為你心不圓滿,心因不圓,果報怎么圓呢?所以說“受供養(yǎng)已”,祂受供養(yǎng)以后,諸佛菩薩受供養(yǎng)以后,自然祂自證境界就現(xiàn)前了。啥叫自證境界?祂自己的智慧功德就會顯現(xiàn)。祂只要受你供養(yǎng),祂自證的法身功德就會顯現(xiàn)。
祂顯現(xiàn)對你有啥好處來?你就占大便宜了,你就不需要很辛苦地再去證明哦,你就可以得現(xiàn)成的受用哦,所以說我每天只磕七個頭,我拜七佛如來,有受用。我很虔誠地去拜,為什么拜?也不去想,非常清凈地去拜,就受用,那真的叫禮佛一拜滅罪河沙。
而且我們早晨頂禮的時候一定要這么去想的,想什么?夢中所見的所想的一切眾生全部解脫了,記住,這是一個發(fā)心。晚上呢?我白天所見的所想的一切眾生全部解脫。我替他們拜佛,所以我七個拜下來好累的。拜七個就能出汗的,為什么?因為你發(fā)心是很圓滿的。你這么去發(fā)心,不一樣的。這叫“自證境界甚深之法”,你能叫祂接受你的供養(yǎng),祂的法身智慧的力量就會在你那顯現(xiàn)。
時羅婆那王并其眷屬,復(fù)更供養(yǎng)大慧菩薩,而勸請言:
“我今諸大士, 奉問于世尊,
一切諸如來, 自證智境界。
我與夜叉眾, 及此諸菩薩,
一心愿欲聞, 是故咸勸請。
汝是修行者, 言論中最勝,
是故生尊敬, 勸汝請問法。
自證清凈法, 究竟入佛地,
離外道二乘, 一切諸過失!
“時羅婆那王并其眷屬,復(fù)更供養(yǎng)”一聽到這個,夜叉王和他的眷屬更加供養(yǎng)去了,而且這時候一個大菩薩又勸請言,“大慧菩薩,而勸請言”,是大慧菩薩而勸請言,大慧菩薩是這個法的法主。 “我今諸大士,奉問于世尊”我今天請大慧菩薩這位大仁之士,恭敬請問世尊!耙磺兄T如來,自證智境界”三世諸佛自證智慧那種境界!拔遗c夜叉眾,及此諸菩薩,一心愿欲聞”我跟我的眷屬,還有這些菩薩,非常想聽一切佛所證的境界,實際上佛講完了,但是他沒聽懂。
“是故咸勸請。汝是修行者”你是個修行的人!把哉撝凶顒佟蹦阕钣兄腔,在佛法詞辯之中你是最了不起的!笆枪噬鹁础彼哉f,我對你很尊敬!皠袢暾垎柗ā敝挥邢衲氵@樣的人才能請問這個法,才能請問諸佛的自證境界!白宰C清凈法,究竟入佛地”佛是怎么證得清凈的法入佛地。“離外道二乘,一切諸過失”遠離一切的錯謬之說,外道二乘。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復(fù)更化作無量寶山,悉以諸天百千萬億妙寶嚴飾。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復(fù)更化作無量寶山”祂不是在那山里頭嘛,這時候佛因為受了他的請,住到他的宮殿里頭去了,因為佛的福報跟他不一樣,佛以自身的福報就影響了當時那地方。但是你要知道,當時那個羅剎宮殿已經(jīng)成了佛的領(lǐng)地了,因為他供養(yǎng)給佛了。就在他那個山中又變化出來無量的宮殿,這也正是所謂心能轉(zhuǎn)境通如來。因為佛是自在的,祂以那種智慧和功德力把他那種地方又變化了。就像我們心得智慧解脫的時候,我們的境界自然就會變化。佛已經(jīng)證得解脫了,佛去的任何地方,本來是羅剎宮殿,一下就變成無量的寶宮殿。
這個神通力是指的祂本身具的福德威神力量,自身的力量。并不是故意造作的力量,并不是現(xiàn)在像我們,我們住的房子小怎么辦?拆了重蓋,那叫造作。佛不需要的,因為佛的福德是自然的,具足的,具足的表現(xiàn)是什么?任何的現(xiàn)象都會表現(xiàn)出來,可見而知,極樂世界是真實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
這也符合現(xiàn)代人發(fā)展的尖端科技那種思維,告訴你一旦質(zhì)量超過光速的時候就轉(zhuǎn)化成能量,能量和質(zhì)量是互相轉(zhuǎn)化的。質(zhì)量和能量是不一樣的,能量是你看不見了,看不見的那種變化叫能量,有能量就可以變化質(zhì)量。你看,我們心是能量,心的能量很大,但是沒有質(zhì)量,你的念頭有多沉知道么?不知道吧?但是你的心很快,人說速度越快能量越大吧?你的心有多快?你測不出來,如果要是你的心是自在的,就能把那么大的能量變成質(zhì)量,變成存在的東西,實際上這是真實存在的。
“悉以諸天百千萬億妙寶嚴飾”他這個宮殿跟他以前還不一樣,被天妙寶莊嚴打扮。
一一山上皆現(xiàn)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羅婆那王及其眾會,十方所有一切國土皆于中現(xiàn)。
這是佛以祂那種自在力把祂原來那種境界展現(xiàn)出來了,我們修行成就了,我們的心得解脫以后,我們所居的世界,就會成為通達自在的世界。我們?yōu)槭裁纯床坏竭@個世界?因為我們的心沒有通達。心通達了以后,你現(xiàn)在就知道一個屋子里真的能包容十方世界。你說在你那個地方,看得到什么?看得到銀河系、宇宙的變化,看得到十方世界諸佛菩薩那種說法自在,都能看得到。
《華嚴經(jīng)》上說,有一個居士修見佛三昧,在他的三禪佛塔里,守著一個佛塔,過去旃檀功德佛的舍利塔,他每每打開這個佛的舍利塔的時候,觀佛,他見的是三世一切諸佛,他并不是看那個舍利。我們看的舍利是死的,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用他修行的智慧觀照力,所以他見到的就不是死物了,是一切諸佛,真真實實的。那我們現(xiàn)在修如是觀,啥叫如是觀?就是要起信心,起什么信心?你不要認為那是死的,你見佛像就如同見佛一樣,生如是想,你那個佛就是佛,就有生命,不生如是想就是死的。
你不生如是想的話,你家那個活人也成死人,你相信嗎?你可以不在乎你家那口的存在的,你發(fā)現(xiàn)過沒有?有時候你跟他們吵架的時候全當他是死人呢,真的,你就可以忽略他的存在的,你如果說你相信他是活著的,哪怕他不在你身邊,你看到他照片也氣得慌,有這感覺吧?這叫唯心所現(xiàn)。
我們見佛也是如此,我們不要認為佛就是已經(jīng)涅槃了,你見到佛像,見到佛舍利,見到佛的經(jīng)典,實際上是佛在給你說話。你生如是想,你就念念見佛,念念見佛。你問問PY他現(xiàn)在在這兒坐著,他就不用看見WY,碰到WY的一件東西,他就想WY的一大串事,這就是心,唯心所現(xiàn),我們假設(shè)一下,如果WY就是觀音菩薩呢?你看他是不是念觀音菩薩念得特厲害?可惜不是。所以要把你最恨的人,最愛的人你想不起來,把你最恨的人當成佛去念,那你就念佛成就。
- 上一篇:解讀《楞伽經(jīng)》第二講
- 下一篇:人間佛教的生活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