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第二十八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第二十八講)

  好,那么這個愿實際上也就是大乘菩薩道菩提愿的核心。你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于具足了厭離娑婆和欣求極樂兩門。菩薩四弘誓愿是從苦、集、滅、道四圣諦所生發(fā)出來的菩薩精神。依苦集發(fā)“眾生無邊誓愿度”的愿,依集諦發(fā)“煩惱無盡誓愿斷”的大愿,所以你厭離娑婆就跟菩薩四弘誓愿的前兩種相應;你發(fā)欣求極樂的愿,就跟道、滅二諦所發(fā)的二種弘誓愿相應。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干什么?是學法門的,依照道諦發(fā)“法門無量誓愿學”的大愿,依照滅諦發(fā)“佛道無上誓愿成”的誓愿。所以你看,為什么說深信切愿就是無上菩提?你在愿里面就已經含攝著菩薩的四弘誓愿了。好,當你發(fā)愿跟四弘誓愿相應的時候,那可不是對無上正等正覺不退轉了嘛?菩薩四弘誓愿是推動我們六度萬行的原動力,六度萬行的圓滿也就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好,下面就有個問答。這個問答很重要。有人就問:“今發(fā)愿應該說當生,為什么說今發(fā)愿今生呢?”“當生”,比如我們現在發(fā)愿,應該說臨命終時往生哪。怎么去理解“今發(fā)愿今生”?好,這里面回答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從我們的分段生死來看——從我們這一期的壽命,把這一期業(yè)力的壽命稱為今,現生發(fā)愿持名,臨終決定往生,所以就是“今發(fā)愿今往生”。好,這是從我們一般人接受的常態(tài)去解釋,覺得也能夠說得通。但實際上“今發(fā)愿今生”有更深邃的意思在里面。這,對念佛法門有深入的人才能相信。我們的念頭剎那剎那的生、住、異、滅,像激流水。好,那你每一個念頭——剎那的念頭,就是今。你的一個念頭起來就是生,你的念頭滅下去就是死,念頭的生、滅就是一個生死。那臨命終時這個“終”,有時候就在念頭當中它滅的當下,都有著阿彌陀佛愿力的兌現。好,當一個剎那的念頭為今的時候,你具足信愿的這個念頭當下就往生,這叫“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那這種因果就奇特,不可思議,就叫妙因妙果。因為你起的這個念里包含你的愿,這個愿馬上在西方極樂世界作出了一種回應。凈土經典有很多證明,《圣賢錄》里面表明:你只要起心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馬上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華出來,標上你的名字;然后你信愿稱名的功夫越精勤,那個蓮華就越燦爛,越大;如果你中途退轉了,不念了,懈怠了,這個蓮華就枯萎。那你看,你真誠發(fā)愿的當下,西方極樂世界就有蓮華出來,可不就是“一念相應一念生”嘛!所以對往生這一點,不是說非得要等娑婆世界這個業(yè)報身盡了,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從究竟圓頓的凈土教理來看,你就當下信愿稱名這一念,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就出來了?梢哉f當下你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這是不是太圓頓了,太不可思議了?所以蕅益大師都贊嘆:這叫“極圓極頓,難議難思”,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信受。雖然圓頓到讓人難以相信的程度,但是“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今發(fā)愿則今生”這樣的圓頓境界真實不虛,就看我們“今發(fā)愿”的那種真誠度、那種感通的力量。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好,這段經文是“勸行流通”,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是他方諸佛轉贊;第二,是我們本土教主總結性的贊嘆。佛就告訴長老舍利弗:“就像我現在在這法會上稱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那么六方諸佛等也在稱揚贊嘆我不可思議功德。”那么怎么稱揚?“我”就是指釋迦牟尼佛,這些六方諸佛怎么稱揚釋迦佛的功德呢?釋迦佛就轉述他方諸佛贊嘆的語言,是這樣說的,說釋迦牟尼佛能夠做甚難——極為困難的——極為稀有的佛事。這是總贊。那具體是什么佛事呢?有兩種。就是能夠在這娑婆世界忍土五濁惡世非常深重的時候——五濁包括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在這樣濁世當中,得人身都很難保持的這樣一個環(huán)境當中,還能夠修行,還能夠成道,還能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太難了。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這是第一難。第二難,成佛之后還要為娑婆世界這些業(yè)障深重、煩惱深重的眾生,說這么一個九法界眾生都難以相信的凈土法門,那就更難!那么這樣的一個轉述實際上告訴我們,對這個凈土法門要產生稀有難遭之想。那蕅益大師在對這段經文的注解當中,非常精辟的闡釋出五濁惡世,這個法門對我們的必要性、重要性。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于溫州太平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