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述義 第二十五講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述義(第二十五講)

  請看經(jīng)文。“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那么下面就是流通分了。流通分有勸信流通、勸愿流通、勸行流通。那么勸信流通就談到六方諸佛的贊嘆。這部經(jīng)典的宗旨——信愿持名一法,是圓收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就叫圓收;“橫與一切法門迥異”就是圓超,圓超就在于它帶業(yè)圓超到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凈土:從我們這個世間凡圣同居的穢土圓超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那么這是甚深的境界,無人可問,釋迦牟尼佛就無問自說。無問自說了上面的正宗分之后,那到了最后誰來流通呢?這個法門是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境界,也只能是唯佛與佛才能夠流通。正如阿彌陀佛因地發(fā)大愿之后,發(fā)了諸佛稱揚贊嘆愿,表明這個凈土法門也只有讓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佛佛來傳揚凈土法門。為什么要讓佛佛來傳揚凈土法門?由于這個法門是在諸法實相的果地上建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的實相,唯佛與佛才能夠現(xiàn)量親證了知。所以只有佛佛才堪有資格流通。那么這部《阿彌陀經(jīng)》亦復(fù)如是。所以佛就告長老舍利弗“如我今者……”,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像我在這樣的一個法會上稱揚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名號功德、凈土的依正莊嚴,也就在當下,不僅我——娑婆世界的教主——在這里稱揚贊說,乃至于東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就用“恒河沙”來比喻數(shù)量,恒河沙那個沙子很細,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佛。你看,往東方這個方位有這么多的諸佛都在稱揚贊嘆。在這東方的恒河沙數(shù)諸佛當中,標顯出幾個重要的佛: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這幾尊。他們都伸出廣長舌相在自己的國土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說出真誠實在的語言:汝等眾生,應(yīng)當相信這部“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好,這十六個字,實際上就是經(jīng)題。上面是稱贊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功德,下面是談到六方諸佛的贊嘆。所以從這部經(jīng)的文句來看,是他方諸佛在自己的剎土當中宣揚贊嘆阿彌陀佛功德,釋迦牟尼佛就轉(zhuǎn)引過來。轉(zhuǎn)引他方諸佛的這種語言,來證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功德的真實存在,讓釋迦牟尼佛座下的信眾、眾生產(chǎn)生信心,產(chǎn)生恭敬。

  好,這里談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哪幾種呢?蕅益大師概述了五點。第一,就是橫超同居三界,不需要斷煩惱,就能夠離開三界到極樂世界去。這第一,這帶業(yè)往生。第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得阿鞞跋致,就能一生成佛,往生同居土就等于生到上三土,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表明他不是次第的、漸漸的證悟,而是頓證。頓證無上菩提,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從他的行持上來看,只要執(zhí)持彌陀名號,不需要去借助禪觀啦,觀想啊,參究哇——這些方便,就這個名號足夠了,念這個名號就成就往生,就成就成佛。第四個功德之利就是修行的時間短,若一日或者若七日。不需要像通途佛法,成佛要經(jīng)過多少多少劫,藏教的也至少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乃至于別教、通教說更長的時間。凈土法門快速的離開生死輪回,快速成佛,時間來得快捷。第五點呢,就是這個法門它在法界當中能得到法界諸佛的護念,你只要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十方恒河沙數(shù)諸佛的“護念”——保護系念,念一尊佛號的名字就等于持到了一切諸佛的名號。上面的五點功德之利,都是阿彌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就叫“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那這五點功德之利,在整個法界的諸佛當中是具有特點的。如果沒有特點,他方世界諸佛不可能去稱揚贊嘆。只是大愿發(fā)出的非常具有特點,勝過十方諸佛愿力的核心,大暢十方諸佛度化眾生的本懷,所以十方諸佛才把阿彌陀佛推到第一線,以阿彌陀佛為主,尊稱他為“佛中之王”。所以十方諸佛就為伴,來稱揚贊嘆,來輔助他。好,凈業(yè)行人依照這部經(jīng)所開示的“信愿持名”老實去念,就能夠獲得一種利益,一種轉(zhuǎn)化,就全攝阿彌陀佛的功德成為自己的功德——“香光莊嚴”。這一點就是凈土宗不共的特點:以果地覺,作因地心。阿彌陀佛把他所有的功德無條件地恩賜給眾生。所以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這正是表達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那么這是所稱揚贊嘆的阿彌陀佛功德。

  能稱揚贊嘆的諸佛名稱很多。實際上佛證到的法身、報身,佛佛道同。每尊佛都有無量的功德。如果要表達這種功德應(yīng)該也有無量的名號,所以佛本身離開名字相的。但為眾生故,順應(yīng)眾生的根機建立名號,它是一個度化眾生的方便。那么這些佛立名號,或者取他因地上的行持,比如無量精進佛呀,或者取他果地上的功德,或他的體性,或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或他發(fā)的愿,或他行持特點來建立名號。所以我們有時候看他方世界佛的名號,就透過這個名號知道那個世間的眾生根機特點是什么。名號就提供了一種教化眾生的內(nèi)容、宗旨在里面。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釋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好,能仁寂默就是教化眾生的方法。這個世間眾生不仁愛,很殘忍,所以就得要施設(shè)“能仁”之教;這個世間眾生很散亂,掉舉很多,所以就要寂默,來讓他回歸自性。一一名號詮顯如來的功德,你就是用這個長劫多壽來說之,都不能說得盡。那么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也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教化眾生的諸佛也不可盡。這里列舉恒河沙的數(shù)量,來表達東方諸佛的數(shù)量。這些東方無量恒河沙數(shù)的諸佛,各在自己的剎土伸出廣長舌相來宣揚、贊嘆、勸信這部經(jīng)典。這里面就是大事因緣了。

  當我們在此土——娑婆穢土,聽到講這部經(jīng)的時候,殊不知就在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當中,諸佛都在講《阿彌陀經(jīng)》。而且他所現(xiàn)出的瑞相,那非比尋常。為什么要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呢?現(xiàn)出這個瑞相,他是有原因的。在我們此土來看這個舌相,一般的人三世沒有講一句假話,他的舌頭可以伸到鼻尖。如果三大阿僧祇劫沒有講一句假話,他的舌頭可以覆蓋面部,就是可以伸到發(fā)際把面都覆蓋住哪!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講法的時候——跟那些外道婆羅門,特別講不可思議的法,外道婆羅門都不相信的時候,佛有時候就把舌頭伸到發(fā)際。這些外道婆羅門他也知道,《四韋陀》也都有記載的——有這種瑞相的人不會講假話的,馬上他就會相信。好,那證實一般的事情或者添到鼻尖,或伸到發(fā)際,現(xiàn)在要證實這個大乘圓頓的凈土法門,那就要用什么舌相來證明?伸出的舌相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蓋住了,那你想想出現(xiàn)這種瑞相的這個佛,那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了,乃至于塵點劫又塵點劫沒有講過一句假話的人,來證明阿彌陀佛功德之利、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無盡的莊嚴是真實不虛的。如果看到了十方諸佛這樣伸出廣長舌相來勸我們相信這部經(jīng),我們還生起不了信心,那真是“冥頑”到了極點,那真的辜負了佛恩。也辜負了塵點劫沒有講過一句假話的人來證明這樣事情——你還不相信。所以這些都是要給我們很大的信心。

  那么鳩摩羅什翻譯這部《阿彌陀經(jīng)》直接翻譯成了《佛說阿彌陀經(jīng)》,就善巧的符合著這部經(jīng)典持名的妙行。玄奘大師也翻譯過《阿彌陀經(jīng)》——它的名稱叫《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文句翻譯有詳略的差異,但是義理并沒有增減,F(xiàn)在世間所流通的也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部經(jīng)典。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于溫州太平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