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五十日(一):凈土教法的分水嶺

  安居第五十日(一):凈土教法的分水嶺

  我們非常慶幸能接觸到這樣一個教法,阿彌陀佛在十劫前,在西方,成就了一個圓滿的報土,來接引十方世界有情,這個舉措是震撼了一切諸佛的。

  阿彌陀佛立了這樣的誓愿——設(shè)我作佛,十方諸佛若不直接稱我名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之功德,其緣起殊勝,諸佛共贊共助共推這樣一個往生的國土。十方九界是個大說法,具體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這個減劫時代,我們?nèi)祟?要沒有這個極樂世界標(biāo)方立向,我們?nèi)祟愊胄蕹?想取得其他方法,方法雖十分多,但是多有迷失。

  這個標(biāo)方立向,就是來去除我們大方向的迷失,即所謂去向主題的迷失。去向和主題實際是最困擾我們這個減劫時代的人的,真正對去向問題嚴(yán)格思維的人還是很少的,我們這個世界每天就有十幾萬人去世,但一般沒有我們的親人,或者說沒沖擊到我們自身時,我們對死亡的去向或者說對生命的去向一般是很少審思的,總是感覺到事不關(guān)己。

  阿彌陀佛這個極樂世界,不管是對活著的,或者在生死邊緣的,或者已經(jīng)壽盡之人,其標(biāo)方立向是十分有益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閻浮提眾生未證法性之時,取向是我們的根本所依,我們不管是行住坐臥,吃喝拉撒,一切行為中都是依相而作為的,要是把“相”這個字拿掉,我們就無所適從。

  在減劫中,面對這種爆炸性的信息量,人們游走的方便、參學(xué)的方便,以及傳播法門的無量無邊(不管在我們漢地,或者在南傳,或者在藏地,現(xiàn)在就佛教這一塊,這樣的法門就無量無邊),善知識也像雨后春筍一樣,在成長著,表達(dá)著,傳達(dá)著。假設(shè)我們沒有一個主題——或者修行的主體,或者人生的主體,我們就會因為法而迷失。過去人是因為煩惱迷失,現(xiàn)在人會因為擇法而迷失。

  所以修行的主題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反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大話題。大部分人都有盲從性,就是說無意識、不自主的意識占據(jù)著大部分人的心智。

  所以極樂世界這個教法,都從大方面來提示我們,不在小的方面斤斤計較,所謂小,就是九界的分類。他平等地回施九界眾生,那是很大的一個方向、一個群體。

  許多修行方法,我們這個時代難就難在自我的定位上了,對善知識的定位,對教法的定位,對我們自己修行者的定位是十分困難的。很多人是不能自制的,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自身修行的一個主題認(rèn)知是什么?現(xiàn)在能真正自覺自明的人也是十分罕見的!不是貶低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因緣太復(fù)雜了,信息量的復(fù)雜,交往的復(fù)雜,法門的林立,人的意識,自業(yè)共業(yè)的交織,已經(jīng)造成了很多的錯位,很多人會把別人的意識當(dāng)成自己的意識,把大家的共業(yè)變成個人的別業(yè)。

  我經(jīng)常聽到有人這樣問,為什么我這么倒霉,為什么我有這么多障礙,為什么我有這么多疾病,為什么我會得這樣的惡性疾病等等,或者說在違緣上往往認(rèn)為自己是獨有的。往往我跟他們開玩笑說,你太高看自己了,你想把人類現(xiàn)在共有的業(yè)力獨占啊。很多人就認(rèn)為自己就跟別人不一樣,實際大家共有的業(yè)力相差很少,五十步、百步而已。

  凈土這個教法就把九界這樣一個巨大的差別空間、群體給平等化了,等于把我們浮動的心智、迷茫的心智用“平等”接引過來了,回施給我們一個容易得見、容易接受的一個實踐、一個教法。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標(biāo)方立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十分有意義,要不然我們大部分人在煩惱中迷失,在生死輪回中迷失,在習(xí)慣中迷失,同樣在法則中迷失,在選擇善知識、選擇修行的次第上迷失。

  凈土一法,為什么說平等地普化九界呢?它是唯依佛為師。不管你是什么人,這個“師”就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共同來作證,來稱譽這個教法,這樣就把我們猶豫不決、徘徊不定、將信將疑等許多混亂的思想,以及不可自制的感知力安排在這樣一個平等的大地、平等的教法中了。

  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信任度(對法的信任,對師長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以及對修行次序的認(rèn)知,都是不清晰的。依佛為師,就使我們這些不信任、迷茫起碼說有一個回歸的設(shè)置。你沒有地方去了,你懷疑一切、打倒一切、想象一切,都不能安樂了,那阿彌陀佛在這兒等著你,他說“你真沒地方選擇了,我這個地方還可以給你選擇”。這是一個回歸的去處,它平等地接納著一切眾生,攝化著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這是十分特定的。

  許多教法,有些有情是沒辦法進(jìn)趣的。就說走般舟,你讀讀《般舟經(jīng)》,實際就行般舟的嚴(yán)格要求來說,它是有群體對象的,是有針對性的,是有要求的。

  凈土教法全然沒有要求。你可以讀讀《阿彌陀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這個教法中是沒有任何要求的,他不要求我們?nèi)魏我粋什么條件,不是說你自身具有什么條件才能接觸這個法。他就是一個平等回施,不作其他設(shè)置。許多方法是一定要有條件的,多少都要有,唯有這個教法是平等回施于九界的。

  所以說我們遇到這樣一個法則,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應(yīng)該慶幸的!

  你仔細(xì)地去觀察審思,象我們出家的法則,那要問遮難,不管是輕遮重遮,有遮難是不能出家的,那樣于自于他于三寶于道場于社會于佛法住世都不能增益,那么這就有要求。

  沒有要求的修法,就我的記憶或感知中,象這樣全然沒有條件的,平等回施的,可能就凈土這一法最徹底、最直白。這個無遮的回施,平等的攝化,九界同歸,若不是真正的大慈悲,是不會展示這樣一個究竟的教法的,所以我們說這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樣一個徹底的教法,沒有任何的遮蓋遮蔽,對任何有情都不做阻遮了,這對種種雜類心智有情無疑是給了一個解脫的機會,無疑是給了一個殊勝的增上方便。

  這個平等回施看著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因為它太簡單太易行,反過來我們就會設(shè)置出來“難信”。這個難信是九界所設(shè)立的,因為世尊講此法唯佛與佛能知。它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了。菩薩聲聞猶如從生盲,不能了知這里面的內(nèi)容,那凡夫怎么辦?所以說平等回施是大利,難信,就是說依我們的想象是難信,依我們思維力,想象力是不可涉足的。

  菩薩聲聞都難信,不能了知,這樣一個于一切世間都是難信的法,凡夫有情怎么來進(jìn)趣呢?阿彌陀佛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因地就發(fā)了這樣的愿——他方佛土,諸有眾生聞我名號,即得二種忍,即信忍與順忍。

  如果沒有阿彌陀佛這個誓愿,我們對此法是沒有法生信的。你說“我是一接觸這個法就生信了”,實際也是阿彌陀佛愿力威神所攝化,使我們生信的。是愿力所使,神力所加,即佛的智力所加,使我們生信。就象我們能看到東西,并不是我們的眼睛在放光,是太陽照亮了大地,我們才看到東西了,當(dāng)然要配合我們的眼睛,如果是盲人,太陽照亮了大地,你也看不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這個誓愿力就像太陽一樣把整個法界給照亮了,我們只要睜開眼睛,得遇此法,聽到彌陀名號,信順二忍就自然得到成就。要靠修持的話,這二忍可就難了,依教言而說需要兩大阿僧祗劫的修持入如來種姓,也就是成就所謂的信順二忍。而我們聞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摩尼寶號、性德寶號,它就悄悄地回施到我們心智中,使我們這個自性成熟,不成熟那也把它激活了。

  實際往往我們有個誤區(qū),認(rèn)為我們信佛、我們不信佛,實際這都是不成立的。信,也是你的一個想法,很快就變掉了,不信,也很快就變掉了。不相信你看你的念頭,你的信與不信,往往是根據(jù)你的感知變化而變化的,并不是有一個什么穩(wěn)定的信與不信的力量——我們稱為信根信力,往往凡夫有情不成立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得聞極樂世界的這個教法、阿彌陀佛的這個殊勝的功德名號,使我們直直成就了往生彼國的種性。極樂世界是我們的本家本國,是真實不虛的,就等于阿彌陀佛依愿力、依威神力、順應(yīng)性德力,給我們種下了一個往生的必然的種子。這個種子當(dāng)然是順我們的佛性而回施、印契、成熟的,沒有增減我們的心智。要是沒有這個愿力順性的回施,我們就要有兩大阿僧劫的修持才能成熟這個種性。所以其難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就在于——佛陀直接回施給我們這樣一個殊勝不可思議的大利,即惠以真實之利。

  我們主要是沒有證知,要是有所謂的宿命明,或者所謂的天眼明,你看到那些無量無邊的修行者累劫修持的艱辛、證得這個信順二忍的極漫長的過程,在看阿彌陀佛依愿力順應(yīng)我們的性德回施給我們這樣一個真實之利,直接讓我們的種性成熟,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大慈悲,那我們心中會有什么想法呢?因為我們對久遠(yuǎn)的過去沒有了解,對那些修行人累劫修持的艱辛不了解,我們這一生也可能坐那幾分鐘、幾個小時,學(xué)習(xí)這幾天,我們感到辛苦,拜拜佛、磕磕頭,就感覺到辛苦,天氣稍微有一點熱,出點汗就感到辛苦,莫不了解我們無量劫輪回的苦有多少?而出離這個苦海需要有多少次的修證?多少劫的修持?

  主要是我們不知了,所以說遮蔽了我們的觀察力。我們沒有這樣的觀察力,就會麻木不仁,認(rèn)為阿彌陀佛給我們是理所當(dāng)然的,就像父母給兒女財產(chǎn)一樣,這有什么呢?理所當(dāng)然的。我們有佛性,佛順著佛性給我們不是正常的么?這種理所當(dāng)然的想法就造成了我們對法生不起稀有、感恩的感知,那么法益在我們現(xiàn)有的生命中就會很難成熟。雖然遇到極為稀有的教法了,我們還當(dāng)成一個平常事,一帶而過。

  這個信順二忍,實是聞名而得,實是阿彌陀佛依其順性的愿力,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成熟了我們這樣這樣一個聞名,成熟了我們這樣一個信順二忍的種子。阿彌陀佛還怕我們在這里有疑慮,他就發(fā)了這樣一個愿——設(shè)我得佛,他方世界諸有眾生聞我名號,皆得總持。什么叫總持?就是于一法而生起具足這樣一個隨順或者修持。那還是為了補助這二種忍。當(dāng)然他方菩薩就簡單了——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三種忍,住不退轉(zhuǎn),一句話就結(jié)束了。

  我們在凡夫地的有情,信順二種功德實是來自于阿彌陀佛順性的回施、平等的回施于每一個聽聞眾生這樣一個成熟的過程,而不是我們信與不信。這個角度一定要有一個回轉(zhuǎn)!若不回轉(zhuǎn),我們就沒有絲毫的感恩心,就認(rèn)為我在修行什么,我能怎么樣,結(jié)果道德善根無所增長。因為沒有感恩心,你的種子就不能得到滋養(yǎng),那種子就會枯萎——自大自慢就會使我們這個信順的種子、如來的種性枯萎掉。自慢就造成了認(rèn)為我們自己有佛性這樣一個自慢心,它沒有成熟,你用自慢去占據(jù)它,它就開始枯萎,信順二德就會從我們生命中消失掉,被你那個自慢,或者自卑,或者自以為是的東西悄悄地又掩蓋起來了。

  凈土這個教法十分獨特。我遇到過很多念阿彌陀佛十幾年、幾十年的老人家,給我回饋的東西就是“臨終不能往生“這樣一個話題。不要說他有信順的東西了,他都是在自己的業(yè)力——念念的執(zhí)著,念念的感知回顧上用功夫,而沒有在阿彌陀佛的愿力上隨順,在阿彌陀佛的功德上隨順,在阿彌陀佛這種不可思議的慈悲上去隨順,所以修行一年又一年還是在自己業(yè)力中打滾,在自己的業(yè)力中徘徊,在自己的感知中徘徊。一談?wù)撈饋砹?大概就是我業(yè)習(xí)重、業(yè)障深、功夫不夠,反正主題就是我的業(yè)力,我沒有功夫成片,我沒有達(dá)到什么樣子,我犯某個戒了,我這個業(yè)障深習(xí)氣重,都說的很中肯,但是用這很中肯的思想否認(rèn)了阿彌陀佛的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愿力、功德力,把我們念阿彌陀佛、隨順阿彌陀佛功德這樣一個修行的主題思想給丟了,而去找自己的感受,找自己的業(yè)力所測試的對象,那么就回到通常修行的方法了。

  因為凈土這個教法是載負(fù)眾生,佛力住持令眾生得不退轉(zhuǎn)的教法,而不是我們每個個體怎么樣的作為。這個分水嶺他就是不分開,混到一起了,他很真誠地表達(dá)他不能往生,那你就很痛苦了,因為什么呢?他很真誠地說我的業(yè)力很深厚,那我們自己一想,我們的業(yè)力也很深厚,他說他功夫沒有成片,沒有達(dá)到一心不亂,沒有證得三昧。這都又回到所謂的自我業(yè)力的測試上了,而沒有隨順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攝化十方九界眾生不舍的這個力,不去運用這個力,隨順這個力。所以我們就隨順了業(yè)力執(zhí)相而迷失,即執(zhí)個體的業(yè)相而迷失在業(yè)相之中。我們對業(yè)力的執(zhí)著是十分十分的頑固。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徹底地揭示了法性的平等性,載負(fù)著一切眾生,摧毀了一切業(yè)障的蒙蔽!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本身就是摧伏摧滅我們對這個業(yè)力的執(zhí)著。

  為什么這個地方要反復(fù)講呢?似乎基本每天都要講呢?——因為這個烙印太深了,這個主題的主流太重了。我昨天遇到一個居士很中肯地跟我講他的修行方式,他說“我要好好地懺悔自己的業(yè)障”,都很中肯的這個話,很感人。但是說我們好好的去念佛憶佛、隨順佛愿、信順佛力的這個概念沒有一絲!

  那就象我們要徒步走到極樂世界一樣困難。我們要徒步走到美國都很困難,就要跨過一個大洋,但我們坐飛機就很簡單了,這一個飛機可以載負(fù)著西方人東方人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黑種人白種人,不管什么人你只要坐上飛機,它就可以把你載到。但很多人站在一邊說,哎呀我過不了這個太平洋,這太平洋太這不好走了。那第二個一來一說,是啊真過不去啊。第三個人也說,哎呀是過不去。你看這黑種人這么有力量他也過不去,白種人白種人這么高大也過不去,因為太遙遠(yuǎn)了。

  旁邊停一架飛機說,我來載負(fù)你們吧,我一個小時可以飛一千五白公里。

  你說不行,我還有很多業(yè)障。其他人說,我也有很多業(yè)障。

  他說上飛機就可以了。

  你說不行,我要把業(yè)障懺悔完再上。不懺悔完業(yè)障我怎么上飛機呢?

  這道理都講得很好,但是就徘徊在不能起飛的這樣一個困難的境地,就是說你改變不了自己的現(xiàn)緣。因為你在自己現(xiàn)緣的業(yè)力空間中不斷徘徊,怎么徘徊也走不出去的。你假設(shè)是坐上飛機了,起飛了,已經(jīng)飛到一萬五千尺的高度了,你就知道你原來那點業(yè)力就是古德們講的那樣如洪爐片雪、日輪照霜,象大太陽照著那一點霜,你還不自覺就化掉了。

  我們沉浸在自己的業(yè)力當(dāng)下,是很難走出來的。所以我一遇到這些很中肯的,很如實的在表達(dá)著自己的業(yè)、表達(dá)著自己的障礙、表達(dá)著自己的習(xí)慣這些菩薩們,我都很感慨。阿彌陀佛分明說我來取代你的業(yè)力,來接度你往生彼國,實際說——讓你放下你的業(yè)力,償還你一個清白,你的本心是清白的,你的佛性是具足的,我來給你印契,你從這個具足起修,你從這個清凈起修、做人,你看看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很安樂?是不是很清靜?是不是有快樂的東西呢?解放你過去所有的習(xí)氣的包袱,煩惱的抱負(fù),惡業(yè)的包袱,所知的包袱。你有佛性,我依愿力來讓你的佛性來起作用。

  他說不行啊,我業(yè)力深啊。

  這個話就又回來了。又回到什么地方來了?——我們對自己業(yè)力的執(zhí)著。

  所以念佛人不去念佛,不去隨順佛陀的這種聞名即給予二種忍的功德,即信順著你與佛無二無別的性德,那你的作為永遠(yuǎn)就在你的業(yè)力上徘徊!不相信你今天懺悔清凈了,明天你的業(yè)力又會反復(fù)出來,習(xí)氣又會反復(fù)出來,也可能少許清凈,也可能你會證得圣道,也可能你會進(jìn)入到某個狀態(tài),但這都是九界的業(yè)力,都不足以成就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究竟功德這樣一個大利。

  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在這個凈土教法中,九界之善都是少善根!你若不這樣去觀察,就會迷失在我們現(xiàn)行的善緣中自以為是,或者在惡緣中自我蒙蔽。因為《阿彌陀經(jīng)》中講的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會認(rèn)為我們的修行是大善根,有的人說印經(jīng)是大善,那個功德最大,有的人說放生……,反正他得不斷地找這個大的善根,就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阿彌陀佛的愿力是具足二種忍的功德,三種忍的功德,你是菩薩,聽聞就得三種忍,你是普通凡夫,聽聞就得二種忍!這個功德有多大呢?信順的善根,這個善根是具足的善根,是本凈的善根,是貼切的、究竟的一個印契,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菩薩們,這個地方你要是認(rèn)識不清,我們就會返回到太平洋這個海邊,不管是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棕色種人,站在那個地方就都說不能到太平洋的彼岸,過不去。就地球上的這么一個海洋你都過不去,為什么呢?你自己的力量不夠。你說我要建一個很大的船,那你就自己做吧,你要費很多功夫,也可能你造得起,也可能有的就造不起,那阿彌陀佛不管我們造得起造不起,平等地給我們回施。平等回施這個教法,稀有就稀有在這個地方,不管你造得起造不起,他就平等攝化,何以故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平等回施眾生,令眾生咸得往生彼國,得不退轉(zhuǎn)。

  平等回施與平等攝化,在凈土的修持中這是一個最大的利害關(guān)系。

  往往在我們自己的修行過程中,我們就像一個步行者,我們會檢討自己的身體——哦,我沒有這么多資糧我走不到的!紫染途芙^到達(dá)目的地這樣一個信賴,這樣一個結(jié)果。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個教法,不是這樣要求我們的,沒有要你有什么樣的體力,要準(zhǔn)備什么。當(dāng)然我們過去接受的教育是什么呢?說信愿行三資糧。最早在我們中國傳播的凈土一定說信愿行三資糧,你要不具資糧,你不能往生。所以說很多人就開示查自己的資糧了——看自己本上存多少錢,存多少糧,有幾斤糧票,能買多少糧食,能走多少,看自己的體力鍛煉的怎么樣,大部分一看就打叉了,說不能往生。為什么?資糧不夠。

  而凈土的教法,不管是《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這樣的根本經(jīng)典中了,都是依阿彌陀佛的愿力往生彼國,都是依阿彌陀佛的愿力住持得不退轉(zhuǎn)。

  (歲次辛卯六月初六2011年7月6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