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五)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心經(jīng)》的“五重玄義”。

  上節(jié)課講到了“第五、判教相”的“別五時、通五時”,現(xiàn)在接著講“八教”。

  “八教”是什么意思呢?佛陀一生講經(jīng)說法、隨機施教(根據(jù)眾生的根機,隨順眾生根機說大、小乘法),種種眾多的法門經(jīng)典,天臺宗智者大師將其歸納為——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合稱為“八教”。

第一、“化儀四教”

  什么叫化儀四教呢?

  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教化眾生的儀式、方式有四種。

  化儀四教——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

  頓教:頓的意思是頓超直入。如乘電梯,一下子就上十層樓了,不用一級一級樓梯往上爬,這叫頓超。這里佛陀說法的對象是利根眾生,根器非常的利,已學(xué)到一定的程度,(對這些眾生)佛陀不需要權(quán)巧方便,不談小乘,直接教大乘頓超法門。如《華嚴(yán)經(jīng)》,是佛對利根眾生說的。比如學(xué)生上學(xué),從小學(xué)一直上到大學(xué),進(jìn)入研究生階段了,這時候如果還給他講1+1=2就不合適了,他們物理化學(xué)等都已懂了,很多道理都會了,就差老師最后的點撥了。猶如水已燒到90℃了,再加一把火,水就開了。這時候就是頓超直入,講頓教!度A嚴(yán)經(jīng)》是頓教大法。

  漸教:漸,就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漸次而進(jìn)。如爬階梯;如從學(xué)生讀書從幼兒園→小學(xué)→初中→高中→大學(xué)→研究生→博士這樣一級一級上去。這里說法的對象是鈍根眾生,他們不堪直接受大法,前面所有的教授都是一種方便權(quán)巧。如給小學(xué)生講研究生的課程他消化不了,必須一步一步教導(dǎo)。如小苗不堪大雨,不能施太多肥。小苗剛剛長起來,一瓢肥水可能就會把它淹死。如對嬰兒一樣,要一點點喂,不能半斤八兩這樣一次性量很多地喂,這樣會撐著的。佛陀說法對剛?cè)腴T的人,也是先講基礎(chǔ)的,如剛出家沙彌要先受沙彌戒,要遵守沙彌規(guī)矩,漸次受比丘戒,然后受菩薩戒,漸次而進(jìn),這是權(quán)巧方便。如“阿含、方等、般若”這三教,都屬于漸教,自淺至深,次第而進(jìn),所以叫漸教。

  秘密教:秘密就是隱而不顯露的意思。佛陀在講經(jīng)說法的一會時,眾生的根機有很多種,比如,有大學(xué)生,有中學(xué)生,有小學(xué)生、有幼兒園的,還有文盲……在這樣的一會里,佛以圓音說法,以一個聲音說法,眾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根器程度隨類各自獲得的利益不同,而且互相不知道。佛說法,如天下雨,大樹吸到的水分就多,小樹吸到的水份就少,小草吸收的水份更小,小苗吸得更小一點,各得其所。為什么叫秘密呢?小乘根基的人,如小學(xué)生也在那里聽了很受用,他以為佛陀跟他在講小學(xué)的課;大學(xué)生,研究生(喻大乘根機人)也坐在那里聽,他們覺得佛同樣的對他們說法,在給他們上大學(xué)生、研究生的課程。不同根器的眾生都在那里聽講,聽得很受用,都認(rèn)為佛陀正是在給他講授相應(yīng)的課程。這就很奇怪了,佛同樣的說法,不同根器程度的眾生都感覺到佛陀是在對自己講法。這就是秘密——彼此不相知,而且不顯露。佛陀同樣說法,但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得證悟不同,而且有個特點是:彼此不相知——小學(xué)生坐在研究生旁邊,但他們都感覺到佛陀是在給自己上課,所得利益互不相知,各得好處。這就是秘密。

  不定教:是說如來以不可思議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同座聽法的眾生各自依自己的根機受益不同,或聽到小乘法而證大乘果;或聽到大乘法而證小乘果,他們互相都知道對方,但是所獲得的利益不同不定,所以稱不定教。這有兩種情況:有一座多法普施或一座一法。一座說法不定,有時講大乘,有時講小乘,有時深,有時淺。比如,在一會講座中,佛陀根據(jù)每個眾生不同的根機,隨機講法,有時給小學(xué)生說法、施教,有時候給大學(xué)生、研究生開示說法,同一會中隨機說法、施教,而聽眾各自受益不同。一座同一說法,如在一座中同樣講念佛(法門),但眾生各自理解不同,大學(xué)生理解深一點,小學(xué)生理解淺一點,隨類得法不同。

  化儀四教,這四種都是佛陀教化不同眾生的不同的方式、儀式,是一種權(quán)巧方便。

第二、“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講是佛陀教化眾生的法門、方法可以分為四種。

  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

  藏教:全稱三藏教。是小乘教的別稱。什么是三藏?三藏是:經(jīng)藏、律藏、論藏。四阿含經(jīng)是經(jīng)藏,毗尼(戒律)是律藏,阿毗壇是論藏。它所對機的對象(根機)——說法的對象是小乘行人。藏教使用的方法是觀照方法,修的方法是“析空”法。怎么樣觀空呢?就是把一件物品不斷地分析,如把一段粉筆不斷的掰,掰到不能再掰的極微塵單位,直到“空”的方法。所得的果是:斷見思惑,得“一切智”,了分段生死,超出三界、出生死輪回,證得阿羅漢果。這是藏教。

  通教:是講三乘法(“三乘”是指:聲聞、緣覺、菩薩三類不同的修行者),教化對象是界內(nèi)利根眾生——還未超脫生死,還不是菩薩的“界內(nèi)”(三界之內(nèi))利根眾生。所謂“通”,是通前面的藏教,也通后面的別、圓教,是接引小乘根器進(jìn)入大乘。小乘是聲聞、緣覺,別、圓是大乘法。通教修的觀法不是析空法、析空觀,而是觀察一切萬法都是因緣所生,當(dāng)體即空,緣起性空。不像前面說的通過從體積析空至微塵顆粒直至空,乃至包括時間從小時、分、秒一直析空到極小單位,不是這種的方法。而是通過觀照緣起性空的道理來修空觀。從所得的果來說,前面(藏教)是斷見思惑,通教是斷盡三界思惑,證緣覺果,而且斷盡和消融了不好的習(xí)氣,而證得阿羅漢還會有一些習(xí)氣;他也是得一切智,出分段生死,超脫三界輪回,這是通教。

  別教:“獨被菩薩”,別教只為界外菩薩說菩薩乘法,不通聲聞緣覺,所以別教跟藏、通不同。藏、通都講聲聞、緣覺小乘的法,而別教只講大乘的法門。為什么叫“別”呢?它與藏教、通教有差別,與圓教也還有差別——因為這類的法還不是圓滿之法,故與后面講的圓教的圓滿佛法還有差別,所以叫別教。雖然講菩薩乘法門,但與圓教、通教還有差別,其教化的眾生是三界外的,已經(jīng)不是凡夫了,雖超三界外,但根機來說他們還是鈍根菩薩。這種鈍根菩薩自己超越了三界之外,已經(jīng)了生死,這是講法的對象。別教的觀法是修次第三觀。所謂“次第三觀”:先修空觀,觀一切法當(dāng)體即空,從假入空;再修假觀,觀空不住空,從空入假,幻化因果歷然;再修中觀,即空即假,即假即空。別教得到的果是斷三界的見思、塵沙二惑,斷塵沙惑就是破法執(zhí)。前面藏教、通教是超脫生死的,是斷人我執(zhí),而這個是(兼)斷法我執(zhí)。別教得的是“道種智”,前面藏教、通教得的是“一切智”。

原標(biāo)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五)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