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六)
圓教:圓的意思是圓滿無缺,圓滿成佛。圓教有:圓妙、圓滿、圓足、圓頓四儀。
圓滿:圓滿無缺的意思。
圓足:圓融事理,它可以通達一切事、一切理,而且一念具足通達萬事萬物的道理。
圓頓:是圓超直入。它教化什么對象?是界外利根眾生。比如六祖一念聽到五祖講《金剛經(jīng)》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子就開悟了。它的觀法是修“一心三觀”。它所得的果是圓斷圓超兩種生死,即圓超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圓證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三德,所得的果是一切種智。它是最究竟的法,三諦圓融(“真、俗、中”)。說法的對象、修的法乃至所得的果都是究竟的。
“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四教其各自所證得的智慧也各有不同:
(1)一切智:是藏教、通教所通達的。“一切智”是了達一切諸法緣起性空的道理。
(2)道種智:是別教菩薩所證的。它通達種種道法,可以方便善巧化導眾生,這是方便法門——對什么樣根器的眾生,菩薩就施用什么樣的法度化之。比如,你是小學生,菩薩就施用小學生的法來化導;你需要物理的,菩薩就用物理的方法施教;你學化學的,菩薩用化學來接引你;你學哲學的,菩薩跟你講哲學;你是老農(nóng),菩薩給你講耕種的技術……以種種的方便道法化導眾生的智慧叫道種智。
(3)一切種智:是圓教菩薩所證的。它是通達化導的一切法及斷眾生一切煩惱、疑惑的法,乃至十法界的事理、染凈因果,對十法界的如是因如是果,于一念中可以洞徹無疑,這樣的大智慧。幫助眾生祛除一切的煩惱、一切的疑惑,通達一切性空之理,又可以通達十法界一切眾生、一切諸法的差別相。例如某類花為何是這個時節(jié)開花,那個時節(jié)結(jié)果?為何這棵樹長得好,那棵樹長得差?對十法界的一切事、一切理,對眾生所造的業(yè)有沒有污染,造什么樣的業(yè)得什么樣的果、什么時候成熟,佛陀于一念中都可以通達洞徹。
“一切智”通達空性的道理;“道種智”講化導眾生種種的善巧方便法門;“一切種智”實際是通達前面一切的理、一切諸法的“共相”(就是“空性”),還有一切諸法的“差別相”,十法界所有的事理都能徹底通達,沒有障礙。
這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的概念。
“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四教的修行觀法也不同:
(1)析空觀:析就是分析,把大的一點點不斷剖析,分析到最后越來越小的微塵顆粒,小到看不到、不能再分的方法叫“舍色取空”。這是藏教所通達的。
(2)體空觀:通教用“體空觀”,即色而空,了達萬象當體即空。一切萬事萬物萬象都是因緣所生,緣起而生,就是緣起性空不可得,沒有獨立性、主宰性、永恒性,空即色。一切萬法它都離不開緣起,緣起就沒有獨立性、主宰性、永恒性,所以當體即空。
“空”的意思不是“沒有”!“空”的意思是一切萬法沒有這三性(獨立性、主宰性、永恒性)。我們不能主宰自己十年八年不變。不是我說了算,我們不能主宰自己。我們不能想升天就升天,是業(yè)力主宰,是因緣主宰,因緣在決定我們的果報是否升天。根據(jù)因緣的規(guī)律,做了好事我們將來就有人天的福報,做壞事造惡業(yè)將來就墮三涂。誰來主宰?沒人主宰,是業(yè),是因緣。業(yè)就是因緣,是決定將來的業(yè)。就算是閻羅王也是根據(jù)眾生造業(yè)輕重因緣來決定判決。法官也是一樣,依據(jù)罪犯的罪行和業(yè)輕重來判他是死刑、有期或無期徒刑。
一切萬法在不斷地遷流中變化,我們能不死嗎?細胞天天在新陳代謝,今天跟昨天不同,明天又跟今天不同了。一切都在變化過程之中、無常之中、生滅之中,沒有永恒的人、永恒的事。沒有不變的業(yè),沒有不變的事物。人和萬物時刻都在生老病死、生住異滅的變化狀態(tài)中。所以我們說——萬法皆空、萬法沒有三性。因為一切萬法都是緣起的,自己沒有實體,它不能自己決定自己。既然是緣起,我都要靠你來成就。我能說了算嗎?比如,我說想要建一個云門寺,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是要靠很多因緣來成就的,要有很多的護法、祖師、菩薩,龍?zhí)熳o法,國家要安定。不是我想建一個寺廟就能建起來的,都是因緣所生。有什么樣的因緣,就有什么樣的變化,也就有什么樣的果。不是我說了算這么簡單。比如,沒有三寶的因緣,我們出不了家;沒有虛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重建這個道場,我們也到不了云門寺。這也是因緣。
(3)次第三觀:由空入假,由假而中。這是別教所修的次第法。
什么意思呢?
“空觀”:先修“空觀”:因為一切萬法都是緣起的,萬法當體即空。萬法(的相)是“有”,但是要知道萬法是緣起的、當體即“空”。
“假觀”:觀空不住空,知道雖是了不可得的,一切萬法都是體性空寂的,但不妨礙因果絲毫不爽,因果歷然,而且不妨礙一切幻化(的法相)。一切(法相)雖然了不可得,但虛空不妨礙顯現(xiàn)種種的相。“由空入假”:先修空觀,然后修假觀。
“中觀”:“由假而中”,同“即空即假”、“色即是空”,這是次第三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色、空而證中道。它是次第知道萬事萬物的空性,在空性里顯現(xiàn)一切萬法,所以“空不異色”。不妨礙次第一步一步來,這是別教“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最后不住色、不住空,證中道。
(4)一心三觀:這是圓教所修的。
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如果講空的話一切都空,不管假也好、中也好,一切都是空。如果講假的話,一假一切假,空也是假,中也是假。如果講中的話,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空也是中,假也是中?铡⒂、中道——空、有都是中道——三者合一沒有分別。這是一心三觀。若講幻化的話,一切都是幻化。如果講中道的話:空也了不可得,有也了不可得,空也是我們的心,有也是我們的心,所以空也是中道,有也是中道。這是一心三觀。
這些內(nèi)容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深奧點,需要多學習,慢慢理解什么是一心三觀、次第三觀、析空觀、體空觀?什么叫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通過上面學習天臺判教的“五重玄義”,我們來看看《心經(jīng)》在佛陀一代時教里的教相位置如何呢?
首先,《心經(jīng)》是在“五時”中的“方等時”之后, “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缎慕(jīng)》是在“五時”里的第四個“般若時”(講的)。它的位置是在講《大般若經(jīng)》時,是600卷《大般若經(jīng)》所攝。
在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中是屬于漸教,在漸教里最后講的。因為圓、頓教是“華嚴時”和“法華涅槃時”。
在化法四教——“藏、通、別、圓”里是什么位置呢?帶說“通”、“別”,而正明“圓教”。“帶”就是順便,帶說“通”教,它不是藏教——不是阿含類、不是小乘經(jīng),是由小乘引向大乘的一個過程。“通”就是通前面和后面,“別”就是(教化)三界外的鈍根菩薩。(根本上)還是正明“圓教”:《般若經(jīng)》里有無量功德,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般若經(jīng)》里談了接引小乘法門,但根本是要引導無量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五時”里有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的譬喻,我們知道《般若心經(jīng)》是在大乘的熟酥味。
我們總結(jié)一下,《般若心經(jīng)》是在“般若時”(“五時”里第四位)在講方等經(jīng)之后講的;在化儀四教里是屬于漸教,一步步引導眾生最后通往成佛的道路;在化法四教里,帶說“通、別”,最終正明“圓教”。
下節(jié)課我們再細講經(jīng)題,譯者,然后進入講正文。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六)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 上一篇:《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五)
- 下一篇:《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七)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九)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八)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五)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三)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二)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三十)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八)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七)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