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jīng)

【解深密經(jīng) (Sandhi-nirmocana-vyūha-sūtra)】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唐玄奘譯。5卷。相傳此經(jīng)有梵文廣本十萬頌,漢譯為其略本,一千五百頌。異譯本有3種: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xù)解脫經(jīng)》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譯《深密解脫經(jīng)》5卷;③南朝陳真諦譯《解節(jié)經(jīng)》1卷。...[詳情]

解深密經(jīng) 第八章 三無自性

  解深密經(jīng) 第八章 三無自性

  唯識家解釋諸法空有問題,除了依三性,就是從三無性說明。三無性是: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善男子!云何諸法相無自性,謂諸法遍計所執(zhí)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為相,非由自相安立為相,是故說名相無性。

  依遍計所執(zhí)建立相無性,由遍計所執(zhí)但有假名,無實體相,所以稱為相無性。同《經(jīng)》說:

  云何諸法生無自性,謂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

  依依他起相建立生無性。依他起相說明一切法依因待緣而有,非自然有,無自然性,所以稱為生無性。同《經(jīng)》說:

  云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于諸法中,若是清凈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復有圓成實,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諸 法法無我性,名為勝義,亦得名為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

  義無性或依依他起相施設,由雜染依他起相非是清凈勝義,所以稱為勝義無性;或依圓成實相建立,由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為勝義,此勝義是法無我性所顯,名曰勝義無自性。

  本經(jīng)依三性建立三無性,而三無性并非說明三自性中一一都無自性。如《經(jīng)》說:

  復次勝義生,非有情界中諸有情類,別觀遍計所執(zhí)自在為自性故,亦非別觀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為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在性上,增益遍計所執(zhí)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性。

  凡夫對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不能正確認識,于中起增益執(zhí),遍計所執(zhí)自性,所以才建立三無性。其實三無性但為空無遍計所執(zhí)性。

  三無性的提出,主要還是為了解釋《役若經(jīng)》中(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盤)的道理。

  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是《般若經(jīng)》的思想精髓,龍樹、提婆曾經(jīng)依此建立大乘中觀體系,為初期大乘佛教,可是到了深密會上,佛陀卻提出,般若會所說的一切法無自性空,是密意說的,如《經(jīng)》說:

  彼若聽聞如是法已(般若經(jīng)教),于我甚深密意言說,不能如實解了,于如是法雖生信解,然于其義隨言執(zhí)著,謂一切法決定皆無自性,決定本來寂靜,決定自性涅盤,由此因緣于一切法獲得無見,由得無見及無相見故,發(fā)一切相皆是無相,誹發(fā)諸法遍所執(zhí)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zhí)相方可施設。

  不知道一切法無性空是密意,如言執(zhí)義,就會墮入無見及無相見的惡趣空中。對本經(jīng)這種思想作進一步闡述,是《瑜伽師地論》。該《論》在《真實義品》說:

  如有一類聞說難解大乘相應,未極顯了密意趣義甚深經(jīng)典不能如實解所說義,起不如理虛妄分別,由不巧便所引典峭能如實解所說義,起不如理虛妄分別,由不巧便所引尋伺,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唯假,是為為真實,若作是觀,名為正觀。彼于虛假所依處所實有唯事,發(fā)為非有,是則一切虛假皆無,何當?shù)糜幸磺形偈菫檎鎸。由此道理彼于真實及以虛假二種俱謗都無所有,由謗真實及虛假故,當知是名最極無者。

  瑜伽唯識觀點是假依實立,有空不空。如說色:色等名言但是遍計所執(zhí)假施設有,則為假有;然彼名言要依色等實有法性施設,此則是實有,如果否定實有唯事,于密意言教,如言起執(zhí),認迷一切都是假有,那就要墮入斷見了。

  與惡趣空相反的是善趣空。善趣空是如實認識諸法空有實相。如《論》說:

  云何復名善趣空者?謂由于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若復于此余實是有,即由余故如實知有,如是名為悟入空性如實無倒。

  事實上沒有就正觀為空,事實上沒有就正觀為空,事實上有則正觀為有,具備了這樣的認識,才能稱為善取空者。那么何空何有呢?《辨中邊論-真實義品》說:

  許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無真實。

  認識諸法空有,當從三性中去觀察,三性中遍計所執(zhí)性非有, 依他起性緣起假有,圓成實性真實有。所以對于佛陀的一切無性教,要依三性三無性去理解,不可一概遍執(zhí)為空無。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盤:本經(jīng)認為依相無性和勝義密意說的。由遍計所執(zhí)施設的相無性,其自性都無所有則無生。無生即無滅,又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靜,自性涅盤。

  三無性在修證上的意義是:為初發(fā)心修習資量的有情。說生無性,顯緣起無常無恒,從而相信因果,修習資量,為加行位有情說相無性及勝義無性,便其于緣起因果能正厭、能正離欲、能正解脫,不起三種雜染,由此斷惑證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