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愿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yè)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每做一件事或修行之后,都要進行回向,并有不同的具體內(nèi)容。如放生的回向偈,是“放生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而修習凈土法門的人,多以“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作為回向。

  所謂回向,是將我們所做的功德指向一個目標。比如我們?yōu)檫_到某個目標而賺錢,回向,就是將每筆錢存儲到指定的帳號。如果賺錢很多卻隨手花掉,想用時就會囊中羞澀了,最終一事無成。同樣,修行所得功德也需有一明確目標;蚧叵蛉颂焐乒,或回向往生西方等等。而最高的回向,是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蛟S有人會說,我花了這么多錢和精力做好事,若回向給一切眾生豈不很虧?更何況其中還有些眾生是我們所討厭的,如何甘愿讓他們也分得一杯羹呢?

  但我們要知道,我們也是眾生之一,當我們發(fā)愿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時,并不因回向眾生而一無所獲。正相反,由于我們的發(fā)心無限,所獲功德將百千倍、億萬倍地增長,絕非狹隘的發(fā)心所能比擬。

  我們每天講經(jīng)最后所念的回向偈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也就是說,希望我們講經(jīng)和聞法的功德,使一切眾生獲得法益;希望我們與一切眾生能于菩提道上早日成就,究竟解脫輪回之苦。這種回向,就屬于最高、最廣大的回向。那么,《行愿品》又是如何回向的呢?

  “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行愿品的回向,乃普皆回向,將修行功德如甘霖般遍灑人間。從本品最初的“禮敬諸佛”到第九愿的“隨順眾生”,每修完一種之后,都應將修行功德回向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眾生。其核心在于,將一切功德回向一切有情。回向的心有多大,最后成就的功德就有多大。若我們只希望將功德回向于自己或親人身上,如此狹隘的心又能裝得下多少功德呢?一個茶杯,只能裝一杯水。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心狹隘,成就也必定狹隘。所以,必須徹底打破我執(zhí)設定的界限。心本如虛空般浩瀚遼闊,無形無相。只因我執(zhí)及我所執(zhí)的系縛,才被局限于有限的家庭或事業(yè)中。修行,正是要去除一切人為設定的界限,使心回到清凈無染的本然狀態(tài)。

  “愿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我們發(fā)愿將一切功德回向眾生,又該如何祝福他們呢?我們要祝愿眾生永遠安詳、快樂,遠離色身病苦和心靈痛苦。此外,我們還祝愿所有準備作惡的眾生都無法如愿;愿所有準備行善的眾生都能心想事成。

  “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惡趣,即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希望惡道之門早日關(guān)閉,所有眾生都能生于人、天善道,并通過修行證得涅槃、斷除煩惱、成就佛果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yè)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如果眾生因造作惡業(yè)將遭受極大痛苦,我們發(fā)愿代其承擔這份苦果。更進一步,愿為天下眾生承擔所有痛苦。祝愿他們早日離苦得樂,解脫生死,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菩薩每做一件好事,哪怕是微小善行,都應如此回向,而這種回向是永不間斷的。當我們作如此回向時,等于將一滴水投入大海中,和大海融為一體,并因此獲得恒久的力量。

  因此,發(fā)心無限,所得無限;發(fā)心有限,所得亦有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