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飭要篇 臨終三大要
第一:善巧開導(dǎo)安慰,令生正信者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凈念者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于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軀,復(fù)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shè),只可任彼隨業(yè)流轉(zhuǎn)。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凈土法門,固當(dāng)信愿念佛,預(yù)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回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fā)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并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凈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jù)。語雖鄙俚,意本佛經(jīng);遇此因緣,悉舉行焉。這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dǎo)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凈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yè),增長凈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圣,了生脫死,漸漸進(jìn)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則為真孝;于兄弟、姊妹,則為真弟;于兒女,則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已之凈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xí)成風(fēng)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第一:善巧開導(dǎo)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yīng)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yīng)生一念系戀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yè)力,復(fù)受生于善惡道中(善道,既人、天。惡道,既畜生、惡鬼、地獄。修羅,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若當(dāng)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fā)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業(yè)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dāng)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xiàn),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業(yè)力重,念佛數(shù)少,而生疑乎?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yè)深重,不得受用。今既歸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xiāng),豈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發(fā)愿:“若有眾生,聞我名號,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故一切眾生,臨終發(fā)至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接引也。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dāng)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悲慈,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yè),如空中片雪。業(yè)力凡夫,由念佛故,業(yè)便消滅;如片雪近于洪爐,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yè)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轉(zhuǎn)開導(dǎo)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為病人所開導(dǎo)者。
至于自己所應(yīng)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隨順?biāo)浊,求神問醫(yī)。大命將盡,鬼神醫(yī)藥,豈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種無益之事,則于念佛一事,便紛其誠懇,而莫由感通矣。許多人于父母臨終,不惜資財,請許多醫(yī)生來看,此名賣孝,欲世人稱我于父母為能盡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實鑒其心。故凡于父母喪葬等事,過于張羅者,不有天災(zāi),必有人禍。為人子者,宜注重于親之神識得所;彼世俗所稱頌,固不值明眼人一哂,況極意邀求,以實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凈念者。
前己開導(dǎo)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yīng)發(fā)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尚未至將終,當(dāng)分班念,應(yīng)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dāng)于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fù)始。念一點鐘,歇兩點鐘,縱經(jīng)晝夜亦不甚辛苦。須知肯助人凈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
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yīng)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凈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三班相續(xù),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可與佛相應(yīng)矣。念佛聲不可太高,高則傷氣,難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聽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則病人不能隨,即聽亦難明了;太慢則氣接不上,亦難得益。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jīng)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凈。木魚聲濁,故不宜用于臨終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后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家中眷屬如此念,外請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間斷。若值飯時,當(dāng)換班吃,勿斷佛聲。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后,又復(fù)分班念三點鐘,然后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當(dāng)念佛時,不得令親友來病人前,問訊諭慰。既感情來看,當(dāng)隨念佛若干時,是為真實情愛,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間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雖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預(yù)令人說之,免致有礙面情,及貽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
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際,一發(fā)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dǎo)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則嗔心生,而佛念息;隨嗔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于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于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嗔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圣、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果然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愿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后冷于何處也。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相稱贊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jīng)云:羅剎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同乎?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頂圣眼天生等者,謂人氣己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心處獨熱,則生人道。肚腹獨熱,則生餓鬼道。膝蓋熱,則生畜生道。腳板獨熱,則生地獄道。此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yè),至此感現(xiàn)如是,非可以勢力假為也。是時若病人能志誠念佛,再加眷屬善友助念之力,決定可以帶業(yè)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須專事探試征驗,以致誤事也。至囑,至禱!
- 上一篇:印造經(jīng)像之十大功德
- 下一篇:火化的意義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dāng)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dá)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