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廣演品第三

  十一

  概要:本品所敘述的大意,乃將上面的十念一再的布衍說明。首先指示當觀如來的形體,念如來的十力具足等諸功德,自會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之時。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廣演傳布一法。如果已修行一法的話,便會有名譽,而會成就大果報,種種之善都會普至,而會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處(回到無造作的本源,而脫離生死輪回的境界),便會成就神通,便會除去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其么為一法呢?所謂念佛是。」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佛,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能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處,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如從如來之處聽到其教義之后,便當會受持!」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諦聽!諦聽!(你們要注意的聽!要專心一意的聽!)聽后,應當要善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釋)其中的真義!勾蟊娀卮鹫f:「如是!世尊!」諸比丘們,乃趨前(提高精神)而受教。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一位比丘,正其身,整其意,結跏趺之坐(趺就是足背,故為兩腳交結,而將兩趺放置在于兩脅之坐法,所謂坐禪的型態(tài)),系念在前(注意其念頭),并沒有其它的雜想,專一精神的懷念佛陀。觀想如來的形體,未曾離開其眼睛。已經不離開其眼睛的話,便思念如來的功德。所謂如來之體,乃為金剛所成的,為十力具足(1.處非處智力〔是這樣的,或不是這樣的智力。如作善業(yè),即知定得樂報-是處,如作惡業(yè),得受樂報為無是處!2.業(yè)異熟智力〔知諸業(yè)必至之果〕。3.知道達于結果的正道!眾生六道,或涅槃無漏行所至之處!场4.知道上下根智。5.知有情的種種的性向-欲樂善惡等。6.知諸感官的比較的勢力-眾生的,眾生種種界智力。7.知道諸度的冥觀,以及入定,和凈潔這些精神,而致堅固的智力。8.能憶念前生〔宿命〕的智力。9.得天眼而知一切的智力,眾生死時、生時、端正、丑陋、善惡業(yè)緣等。10.知道諸漏滅盡的智力,永斷習氣),也具有了四無所畏(1.說了知一切法無所畏。2.說一切漏滅盡無所畏。3.說染法為修道之障阻無所畏。4.善能說出離之道無所畏。)在大眾當中,為非常的勇健的,如來的顏貌,乃為端正無雙,怎么看,也不會厭足。是戒德成就,有如金剛,不可能毀廢那樣。也非常的清凈而沒有瑕疵,有如琉璃那樣。如來的三昧(正定)并未有始而減(沒有開始退減的現(xiàn)象),已息滅而永寂(已沒有煩惱心的動靜之象),而沒有他念(無雜念)。那些憍慢剛暴強橫等諸性情,都已擔怕(恬靜寡欲),那些欲意(貪欲)、恚想(瞋恚之念)、愚惑之心,以及猶豫(疑念)、慢結(我見)等,統(tǒng)統(tǒng)除盡。如來的慧身,其智慧并沒有崖底,并沒有所罣礙。如來之身,可說就是解脫成就(脫離一切系縛煩惱),諸趣都已滅盡(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趣,也就是生死輪回的六道,已和佛無關),已不再有生在六趣之分,不再說:『我當會更墮入于生死』等語。如來之身,已度脫知見之城(已超脫世知世見),能知他人的根智,能知應度與不度,知道死于此,而生于彼,在周旋往來于生死之際當中的有解脫者,沒有解脫者,等事,均能知道的詳盡。這就是所謂修行念佛之行的話,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便為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于無為之處。由于是這樣,便能成就神通,除滅諸亂想,而獲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位比丘們!應恒常的思惟,永不離佛念(念佛),便會當然的獲此諸善功德!應該要如是!比丘們!當應作如是之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后,都歡喜奉行!

  十二

  大意:本經乃詳述修行念法的人,應該要專一精神的念法。應該除諸欲愛,離開諸結縛,便會有名譽,而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之時。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要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廣布一法完畢之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會得到甘露之味,而能至于無為之處,便會成就神通,而除滅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法是。」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法,便會有名譽而能成就大果報,諸善也能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獲得沙門果,自致于涅槃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您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演說這種妙義,諸比丘們從如來之處聽此義后,就會將其受持!」

  那時,世尊就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中的意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說(詳細講解)!勾蟊娀卮鹫f:「如是!世尊!」諸比丘回答后,乃趨前受教(提高精神,注意的聽)。

  佛陀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系念在前,沒有他想,專精念法(坐得端正,將兩腳背互放在于兩腿的上面,也就是坐禪的形態(tài)。此時不起雜念,專心一意的憶念于法)。這樣的話,便能除棄諸欲愛,而沒有塵勞(塵世的煩惱),那些渴愛之心(起煩惱時,心內如被火焚,如干渴的人之渴求涼水那樣),永遠不會再興起的了。所謂正法,乃對于欲念一事,用功把它棄掉,而至于無欲,而離諸結縛(煩惱),離開諸蓋之病(煩惱。煩惱會系縛人的身心,煩惱會覆蓋佛性,故結縛與蓋,均為煩惱的異名)。此正法,乃如眾香之氣,并沒有瑕疵亂想之念。比丘們!這就是修行念法的人,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會成就神通,除棄諸亂想,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恒常的思惟,不離開法之念,這樣的話,便當會獲得這些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之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后,都歡喜奉行!

  十三

  大意:本經乃詳述修行念僧的人,應當要專精于念僧。佛陀的弟子,乃為善業(yè)成就,質直而順義,而沒有邪業(yè),這是世間福田。念僧的人,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傅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功德,諸善都會普至,而會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到這境地,便會成就神通,會除去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那一法呢?所謂念僧是!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僧的話,便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能普至,而能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均為如來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說此妙義,諸比丘們如從如來之處聽此妙義之后,便當會受持的!」

  那個時候,世尊就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諦聽!聽后要善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講說!勾蟊娀卮鹫f:「如是!世尊!」諸比丘們就趨前受教(提高精神的恭聽教義)。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之坐,系念于前,沒有其它的雜想,專一精神的念眾(僧):所謂如來的圣眾,乃為善業(yè)成就,質直而順于義,并沒有邪業(yè),上下都和穆,法法都成就。如來的圣眾,都為律戒成就,三昧(正定)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就。如來的圣眾,乃所謂四雙八輩(向與果為一雙,有四向四果的四雙,四雙就是八輩。1.預流向、預流果,2.一來向,一來果,3.不還向,不還果,4.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為弟子進修的四項次第和四種果位),這就是所謂如來的圣眾,都應當恭敬,應當承事禮順。為甚么呢?因為這是世間的福田之故。這些大眾當中,都是同為一器(根器),也用來自度,又再度脫他人至于三乘之道,像作如此之勝業(yè)的人,名叫圣眾。這就是所謂,諸比丘們!如果念僧的話,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會成就神通,而除諸亂想,逮得沙門之果,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啊!應當常常的思惟,不離于僧念(念僧),便當會獲得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之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四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戒之法益,說念戒的人,應當要專一精神的念戒。由于戒乃能滅息諸惡,而成正道,同時行持禁戒的人,必定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要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之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同時,便會成就神通,會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戒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戒的話,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這時便會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您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們如從如來聽此法后,便當會受持的!」

  那候,世尊就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中之義,我當會為你們廣為分別解說。」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就趨前去受教。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之坐,系念在于前,并沒有他想(無雜念),專一精神的念戒,所謂戒,就是息諸惡之故。戒能成道,戒能令人歡喜。戒能纓絡人之身,而現(xiàn)出眾好之故。所謂禁戒,乃如吉祥之瓶,有所愿便能克(勝任),諸道品法,均由于戒而成就的。像如是的,比丘們!如行持禁戒的話,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同時,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該常常思惟,不離于戒之念(念戒),這樣的話,便當會獲得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作如是的修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五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施所獲的功德。修行念施的人,應專一精神的念施。對于所施的,要永遠沒有悔心,也不抱回報之想,應施意不絕,這樣,便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要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同時,便會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施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施,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同時,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演說此種妙義,諸比丘們如果從如來而得到聽聞后,便會當于受持的!」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中之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說!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就趨前受教(提高精神的聽佛解說)。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結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沒有其它之想(無雜念),專一精神的念布施。所謂我今所布施的,乃為布施中之上,永遠沒有后悔之心,沒有返報之想(不求他人的回報),而快得善利。如果有人罵我,我乃始終不還報(不報復);假如有人害我,用手拳相加于我,用力杖相向于我,用瓦石相擲于我,都應當起慈心,不興起瞋恚之念。我所布施的,都施意不絕(永懷布施心)。這就是,比丘們!就是名叫大布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同時,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該常常思惟,不離開布施之念,這樣的話,便當會獲得如此的諸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之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六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天的功德。修行念天的人,當應專一精神的念天。身口意應清凈,而不造穢行,行戒成身,而眾行具足的話,便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要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的話,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能得甘露法,

  而至于無為之處。那時,便會成就神通,便能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天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天,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演說此妙義,諸比丘們如從如來聽后,便當會受持!」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中之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說!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就趨前受教(提高精神的聽佛的教言)。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與心),結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沒有他想(無雜念),專一精神的念天(憶念三果的諸天)。身口意三業(yè)都清凈而不造穢行,行持禁戒,而成就其身,由身而放出光明,沒有不照到的地方,而成就其天身;由于善的果報,而成就其天身,由于眾行具足,乃成就天身。像如是的,諸比丘們!就名叫念天,便能得具足,而成就大果報,諸善都能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常常思惟,而不離于天念(念天),便當能獲得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當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七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休息的功德。念休息的人應該專心一意的念休息。休息就是心意之想之息寂。其意樂于閑居,常求方便,而入于三昧之禪定,就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成就神通,而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休息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休息之一法的話,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眾善都會普至,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

  「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演說此妙義,諸比丘們如果從如來之處聽此妙義后,便當會受持!」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為分別解說!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便趨前受教(提高精神在聽法)。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他的身心),結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沒有他想(沒有其它的雜念),專一精神的念休息。所謂念休息,就是心意之想之息止,其志性詳諦(心志詳實),也沒有卒暴(不橫暴),永恒的將其心專一,其意乃樂于閑居,而常求方便,而入于三昧禪定。都常念不貪,勝光乃上達。像如是的,諸比丘們!就名叫做念休息,便能得具足而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要常常思惟,不離開于休息之念,便當獲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之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八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安般(呼吸)的功德。修行念安般的人,應該要專一精神的念安那般那(入出息)。所謂安般,就是說:如果息長時,也就觀想我現(xiàn)在之息為長,假如息短之時,也應觀想而知自己現(xiàn)在之息為短。而具觀其身體,從頭至于足,都應觀知,便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之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具,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這時,便會成就神通,便能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安般(呼吸)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安般,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眾善都會普具,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諸亂想,而獲得沙門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宣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演說此妙義,諸比丘們如從如來聽聞后,便當會受持!」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于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說!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就趨前受教(提高精神的在聽佛說法)。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結跏趺而坐,系念于前,沒有其它的雜想,專一精神的念安般(呼吸)。所謂安般,就是如果其息長時,也應當觀察而知我現(xiàn)在之息為長,假若其息為短的話,也應當觀知我現(xiàn)在的息為短。倘若其息極冷之時,也應當觀知我現(xiàn)在之息為冷,假如其息為熱的話,也應當觀知我現(xiàn)在之息為熱。應具觀其身體,從頭至于足,都應當觀察而知。如果其息又有長短的話,也應當觀知息之有長有短,應用心而持身,知道息之長短,都能統(tǒng)統(tǒng)了知,應尋找其息之出與入(呼與吸),都分別詳細的曉了。如果其心守持其身,而知道息之長短,而又知道,而數(shù)息的長短(算其呼吸之長短),而分別詳細曉了的話,則如是的,諸比丘們!就名叫做念安般,便得具足,而成就大果報,

  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常常思惟,不離開于安般之念,便當獲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九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身的功德。修行念身的人,就應當專一精神的念身為非常。應念吾人之身都是:發(fā)、毛、爪、齒,乃至為髑髏,到底甚么為之身?是四大種所造呢?是父母之種所造的呢?到底從何處而來?這樣的念身,便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廣演傳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會有名譽,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道。那時便會成就神通,便會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那一法呢?所謂念身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身,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能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無為處。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宣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法,諸比丘們如能從如來聽聞此法后,便當會受持!」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演分別解說。」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乃趨前受教。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結跏趺而坐,系念于前,并沒有他想(無雜念),專一精神的念身。所謂念身就是念自已之身為: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白(眼球外表白色的膜,鞏膜)、膀胱、屎、尿、百葉、倉、腸、胃、脬、溺、淚、唾、涕、膿、血、肪、脂、涎、髑髏、腦等物。到底甚么是身呢?是地大種嗎?水大種嗎?火大種嗎?風大種嗎?是父親之種與母親之種所造的嗎?從何處而來的呢?是誰所造的呢?此眼、耳、鼻、口、身、心,終究當會生在于何處呢?像如是的,諸比丘們!就叫做念身,便會得達具足,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常常的思惟,不離開身之念,這樣的話,便當獲得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

  大意:本經乃詳述念死的功德。修行念死的人,應當專心一意的念死。所謂念死,就是念在此處沒,而轉生于彼處,都往來于諸趣,命終后不休,諸根之敗壞,有如腐敗的朽木,命根斷絕時,宗親都分離,為無形無響。這樣的念死,便能成就大果報。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當修行一法,應當要廣演傅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會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這時,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逮得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甚么為之一法呢?所謂念死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為甚么修行念死,便會有名譽,便能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證沙門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呢?」那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諸法的根本,乃為如來所宣說的。唯愿世尊為諸比丘演說此妙法,諸比丘們如從如來聽聞此法后,便當會受持!」

  那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義,我當會為你們廣為分別解說。」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就趨前受教(提高精神的聽佛說法)。

  世尊告訴他們說:「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與心),結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沒有他想(無雜念),專一精神的念死。所謂死,就是在此沒而生于彼,往來于諸趣,命逝后,還是不會停止(死后還會生),死后不過是諸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感官)散壞,有如腐敗的樹木那樣而已。其命根斷絕后,宗族則分離,而無形無響,也沒有相貌。像如是的,諸比丘們!這名叫做念死,便能得達具足,而成就大果報,諸善都會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無為之處,便能成就神通,除諸亂想,而獲得沙門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靜。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當要常常思惟,不離于死之念(不離念死),便當能獲得此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結偈如下:)

  佛法及圣眾乃至竟死念雖與上同名其義各別異(念佛、念法,以及念圣眾〔念僧〕,乃至最后之經為念死。雖然此十念均和前經同名,但是內中的意義卻各各有別異〔簡與詳之別〕。)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