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三寶裔,凈健二三(上)
作三寶裔,凈健二三(上)
仁俊
獲 得六根具足的人身,能正聞、廣學、久修、總攝一切諸佛正法,于正法中的實地印得明、安得足、見得大、行得凈,這是多么慶幸啊!從此種慶幸中鼓舞而振發(fā),冷靜得脫離冷漠,熱烈得敞豁熱摯,對三寶無限無量地體會、照應、契入得夠穩(wěn)夠深,不(虛)妄不(浮)掠,則夠格作三寶嫡裔。能深入三寶門不退轉(zhuǎn),跳離「三界床」的解脫及大有為者,沒一個不具備這資質(zhì)的。
作三寶嫡裔的基本條件:一、知欲患重智求脫。凡俗有情,都離不了「欲愛、色愛、無色愛」,三界成為生死流轉(zhuǎn)的窠臼。釋迦佛降生人間,所開示的,首先揭破欲愛等的嚴重過患,誡警有情出離「有!勾罂嗑邸U(見),是導求脫離的惟一要著。二、生為苦本學無生。佛法不同一般世間的特見:世間重生而戀生,佛說有生則有苦,無生則無苦。所以,一貫的倡導無生;無生,也就無滅。圣者們悟入了無生真理,超越了染污的接生相續(xù),于生死中(約聲聞說)「不受后有」;約菩薩說,卻正是法身慧命的新開基。三、愍眾拯苦入即出。菩薩的特質(zhì)之一:視(有漏)樂為苦不戀樂,以(有義)苦作樂不厭苦,菩薩愍眾拯苦的智觀與悲行,不類似凡夫,不學樣聲聞;能導凡夫與能轉(zhuǎn)聲聞的德能,便這么練就而開張的。以入世為本愿的菩薩道,意態(tài)與跡象寓出格于平實,就這樣活在一切人中,巧作佛事而正闡佛法。四、盡所有舍蓮出水。大乘行者發(fā)心的重點:盡未來際奉獻一切。圣龍樹說:「施為善初令心柔」,施居善德之首,行財施以節(jié)伏物欲,行法施以啟展智思,從智思中檢束、遣除自我,無畏施則能行之若素。三施一徑地貫徹增續(xù),整個佛法則涵現(xiàn)于身心﹔身心于佛法中涵現(xiàn)的足實了,盡未來際奉獻的承許,則不敢不忍誑負。奉獻觀化為必然、坦然的心行身行;拋卻了身心顧惜,奉獻觀(行)自然得如如實實,就同蓮華、蓮子等的毫無保留的任人取用;也同蓮華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入世不染亦不了,入世與出世不再脫節(jié),身心奉獻、凈化了世間,世間完成身心的莊嚴與功德。對出義理會、奉行得如此,發(fā)心作三寶裔,才能名符其實。
三寶中的佛寶完成了最健全的人格,最圓實的人德,能為一切人做人的最佳范型。做人,有了這最佳的范型作榜樣,從瞻崇中效慕得健羨、渴仰,人性中的雜染受到澄汰;澄汰得深而凈,人性的具體轉(zhuǎn)型,是這么開始的。人,一發(fā)心學佛,首須注意的:人性的立即轉(zhuǎn)型;型能不能徹底的轉(zhuǎn),這是今生生命向上與向下的關(guān)鍵。佛陀的因地——人,同我們是一模一樣的人,只是一從古佛聞法,立刻將古佛的一切,憶持得明切深刻,成為念頭意底永益鮮明的印象,就這樣確立了人格、人德的向上轉(zhuǎn)型。從信、住等而登地、而究竟圓覺,都憑如此的卓越轉(zhuǎn)型而達致的。生死流轉(zhuǎn)中的吾人,盡管是些普通凡夫,只須把緊六根,修明三業(yè),無間地瞻佛、憶佛而效佛,效學得不離而,F(xiàn)心目,意象中諸佛的容形與言音,則映攝得逐漸朗顯,不經(jīng)意中就形成了向上轉(zhuǎn)型的指標(或提力),默默中憑此指標做人而為人,盡未來際端整的人面形,才不會變?yōu)槿侩s面孔。具有端整的人面形而持心學佛,面對著佛不離心、不失念而忘佛;不忘佛,就不會耗心盤我,心地與心門則寬豁得永不窄閉。智觀中甚深、極甚深的佛境,就這么鉆仰得日進、日凈的。修學歷程中的知與行,也就這么改觀得不肯「自以為是」。改觀得勘穿自我之底,諸佛的氣質(zhì)與威儀,就會心向神注的勤懇察照,「佛法分」,就這樣子日「得」日增的;「諸佛本懷」從這樣的日增中,擴充了自家胸懷,因此能與諸佛通聲氣,以諸佛而自勵。學佛,敢于這么承當,轉(zhuǎn)型才轉(zhuǎn)得一轉(zhuǎn)永轉(zhuǎn),永遠活在佛法中:抬頭見佛學佛,睜眼為人度人。
一相、一味的真理準則——正法,因地的菩薩與果地的佛陀,學的、證的與說的,都是一貫性的如實法。諸佛所覺證的究極理地,超越了一切言思境界;為覺他(一切有情)而證入大覺的諸佛,受到徹髓的悲愿所激發(fā),乃以種種善巧語義,普為眾生應機說教:「教授,教誡」。據(jù)理性說明一切事相,從(有漏)事相中導凡俗趣入真理,獲得解脫,這叫做教授。依事相建立僧伽律制,藉凈律「令正法久住」,這叫做教誡。綜合地說:真理之光——教授,諸佛所詮表的,概括著世出世間一切事理,泛俗者為世間事相困纏得太久了、太累了,惟有從無我的智觀中悟入空性,始能徹底的解除此大累!覆贿`(諸)法(實)相,不越(或作顯現(xiàn))毗尼」,指出了解除此大累的具體條件。對緣起法察透得了無自性,即能從緣幻中遠離自性,截斷生死根柢。自性的別稱——自我,眾生昧于緣起而執(zhí)我我所,由我為(樂)「受」所誘嗾,起「愛」起「取」而「后有」相續(xù)。佛陀對此特別提出最透明的開示:「違我所見故苦,違我見故非我」;將這二違記持、體解得入念鍥心,我們才夠程度作正法之裔哩!
真能為佛裔、法裔的承踐者:僧伽(包括「勝義僧」)。具有宿因與現(xiàn)緣的僧伽,總是活得、做得與佛法同在,將身心佛法化了,從身心上流溢著佛法。像這樣的僧伽:不敢以圣自居(冒充),而能以圣作范不自屈;不甘以凡自卑,而能入世導凡不自污。古今來不受外染,不為內(nèi)惑的出家者,沒一個不這么動得正靜得明;從最明的靜中動得最正的。明與正無間地襯映、操提著僧格,「法印」成為念頭法則,說的與做的,理事相應得不相乖背,純以佛法處斷一切事相;事相則悉歸于正。有了純正的僧團,圓凈的佛法則定能久住世間。僧伽的特質(zhì)與通性——和敬,和得化融了自我,敬得如與佛相見,無我的大公與無極的實智,往來酬應中體認的、照顯的,都這么諦持得正直善柔,不就構(gòu)成了人間凈土的初型了嗎?凈,成為僧團的取則、歸趣與發(fā)揚,最極究竟的佛法,則成為一切人的光明之鑒。這么樣的僧團,作略中相互淬策的:以慧植福,舍福積慧,不將福誤解為慧(「福至心靈」的世俗觀,太誤人了!),只運慧輔導于福,這么種僧團才能汰除軟骨漢、狂性人,成為僧伽嫡裔。(待續(xù))
- 上一篇:度佛法假,行世法真
- 下一篇:作三寶裔,凈健二三(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