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十九講之:總說四部宗派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十九講之:總說四部宗派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3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理科1號樓1114室

  總說四部宗派

  前面說過,這個表中列出的他生十五種因、緣、果,實際包含了我們大致對佛教所理解的因、緣、果的十五種法要。這些理解的形成,是怎樣的過程呢?我們要從法義上了解下佛教發(fā)展史。不要只數(shù)歷史事件或看故事,我們要看,從釋迦牟尼佛到我們現(xiàn)在,這些法義有怎樣的演化過程。

  首先是四部宗派的形成。

  第一個派別是有部,全稱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異部宗輪論》謂說一切有部是佛滅三百年分出:“三百年初有少乖諍。分為兩部。一說一切有部。……” 佛教分成大眾部和上座部根本二部之后,約佛滅后三百年間,從上座部又分出說一切有部等十一個部派。

  有部這個宗派為什么會形成呢?只因當時大德們?yōu)榱司S護佛教最為純凈的傳承教義,為了與一些想改變佛教教義的人作斗爭。

  第二個派別是經(jīng)量部。

  經(jīng)量部是比較有新思想的一個派別。他們在原始的佛教教義基礎(chǔ)上,融合大量大乘佛教的知識和智慧,發(fā)展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把根本說一切有部的一些禁忌逐漸地放開,把他們的教義作了相應的修改。

  經(jīng)量部的發(fā)展是逐漸走向大乘的,可說它是到大乘的過渡宗派。很明顯,它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拉開了距離,但這個拉開距離,并非毫無根據(jù),而是佛教發(fā)展中一個必然結(jié)果。

  為什么說必然?后面一步步了解教義的發(fā)展史,我們就知道了。

  第三個派別是唯識宗。

  唯識宗還可分得更細。我們的中觀學習,涉及的唯識宗大概有兩種。

  第一種唯識宗,順應根本說一切有部的理論,叫做“隨理唯識”,它是順應最為嚴格的小乘的唯識宗。

  第二種唯識宗,叫做“順經(jīng)部派唯識”,順應比較傾向大乘的小乘的唯識宗。

  也可說,兩個唯識宗是踏著兩個小乘宗派的肩膀發(fā)展出來的,所以叫“隨理派的唯識”和“順經(jīng)部派的唯識”。

  第四個派別就是中觀。

  中觀派其實也分成了內(nèi)、外:清辨論師、靜命論師等屬自續(xù)派;龍樹菩薩、月稱論師、佛護論師等屬應成派。敦珠仁波切《中觀宗宗義》云:“中觀宗分二:外宗、內(nèi)宗。外宗說無體性,屬粗品;內(nèi)宗說了義大中觀,屬細品。外宗復分為二:中觀自續(xù)派(Svatantrika madhyamaka)、中觀應成派(Prasangika madhyamaka)!

  中觀分成內(nèi)中觀和外中觀,外中觀又分為自續(xù)派和應成派。這點我們以后會具體講。

  現(xiàn)在的學習不要分那么細,只要知道大致有四部:第一是有部,第二是經(jīng)量部,第三是唯識,第四是中觀。從這四部分學習,我們將很快了解到中觀的方法和本體論到底是怎樣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