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甘靈第一集 伍、持守凈戒
靈巖甘靈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
伍、持守凈戒
◎戒唯佛說最為尊
佛法有經、律、論三藏,經不只佛所說,論是諸大菩薩所造,律則不通其他人說,唯有佛才能制戒;所以大家對律中的戒文格外要尊重、頂戴奉行,要至誠受戒。
◎斷惡修善守戒法
佛陀大慈悲要我們守戒,是希望我們快樂、不要受苦,所以講戒就是講離苦得樂的方法。想守好戒,第一要斷惡,第二要修善;斷惡才免受苦報--不應做的你要做,不是自找苦受?修善才有快樂果--應做的你不做,福報從那里來?你要聽明白、真做到才好!不可聽與做當兩回事。
◎奉行戒法至成佛
我們要怎樣安慰佛陀的心?首先要斷惡修善。戒,約總綱來說:就是要斷一切惡,連小惡都不能作,作了就犯戒;同時要奉行一切善,連小善也要修,不修也是犯戒。戒不是單方面止惡斷除不好的行為而已,同時要培自己的福德智慧。我們能依戒來生活、不越規(guī)則,那一切處身心都能安定,由定而靜,靜而能思,思而能得。身安則道隆,心靜智慧才增長喔!所以概括我們人生乃至到成佛道,都是要奉行一個「戒」字。能慎重站好本位,則佛位可期。
◎諸惡莫作先斷貪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濃縮起來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個字。要從那里下手呢?當然要先斷惡。從什么地方斷?一切眾生都有三毒煩惱,先要斷貪心之毒。為什么有瞋恨?貪而多求,求之不得就生瞋恨;求之已得,還愚癡的希望永遠保持它不失,世上那有這種事?這就是學佛的一個大敵人!這敵人令你昏迷,必要降伏它方可覺悟。
◎守戒真正轉*輪
佛法大藏經雖有三藏十二部之多,其實都在講一個「戒」字。你能守戒,自然能透徹了解萬卷大藏的意義,而且是真正地轉「戒」字*輪。希望諸位守戒,以戒功德之光照耀人間能斷惡修善。斷惡是守戒,修善才是戒的德行。
◎孝眾父母名為戒
經云:「孝名為戒」,戒的精神:斷惡不惱有情,修善利益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喔!所以守戒就是盡孝。不只對今生父母,連過去生生世世父母都孝順;不但對自己父母,而且對人人父母也盡孝啊!你能看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存這點孝心,還會無明貢高嗎?就算人家惱害你、對不起你,你還會瞋恨,甚至因此而犯戒嗎?不會的!一有孝心,大家都快樂。此種孝道世間有宣揚嗎?
◎先守凈戒后度他
度眾生是要有次第的,首先必須把戒持好,這是基礎;能自求了脫,再修大菩提行廣度眾生,如此按部就班比較穩(wěn)妥,否則你度人,說不定會誤人呢!為什么?論云:「自身未度而度他者,無有是處。」我們現在能不害眾生,已經很難能可貴,更別說想廣度眾生;要想不惱害眾生,一定要把戒守得清清凈凈,否則再怎么修萬行度眾生也不會圓滿,佛道也就難成,要畢竟成佛須萬行圓滿。
◎持戒修善嚴萬德
泥塑的菩薩沒經過火煉鍛,禁不起雨淋;我們清凈的本性雖是尊貴,還是要經千錘百煉來莊嚴喔!用什么莊嚴?持戒。以「眾善奉行」來成就萬德莊嚴;當然首先不能造惡、不能有人我,意業(yè)更須清凈,這就是「諸惡莫作」。
◎守戒自在非束縛
有人覺得佛陀為什么要制那么多戒律來束縛人?其實這就像為什么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樣。不要以為守戒很不自由,你守戒、守法才能得到快樂自在,而且有無量功德;不守戒就苦惱無邊,不自在的牢獄災害等你去自由受苦。
◎守戒安住法王城
守戒--安守本分,身心安住法王城內,這是最極清凈安詳的。你不要想:「啊!這戒弄得我好束縛!鼓鞘悄ё幽O的思想。要想:「守戒有法王城廓保護、有三寶加持,多么自在、平安、吉祥!」難道你真是罪障鬼,不會想好只會想壞的?那壞的事等你去做,苦的果報你就有得受!你真的不怕苦?驚恐預防為好,以免到時受苦啊!
◎如護浮囊守戒德
渡苦海要靠浮囊,浮囊不能有破洞,連一針尖之孔也不能破。我們在人間想解脫自在,完全要靠戒德。大家要好好守戒,連小小的惡也不能做!把戒的浮囊保護好,這樣才決定得解脫,佛陀菩薩皆為我們歡喜,切勿為我們流淚!
◎佛海指南依戒航
大家要想行菩薩道,根本下手處就是要先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礙,戒就是助我們除障的一個指導,是我們航向薩婆若海(佛果海)的一個指南。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訴我們、指導我們,要我們依此來學習奉行。
◎苦海回頭依戒行
聞了佛法要做有智慧、覺悟的有情,要求有一個好歸宿?嗪o邊,向那里歸宿呢?回頭就是岸嘛!受戒這就是走回頭路,也是最好、最好的開始。受了戒,然后依戒奉行,那佛法所有的好處你都能承受,這才是到家的好弟子。
◎做人間芬陀利華
守住戒就是完美的人、圣德君子,是人間的芬陀利華啊!以此守戒功德回向西方,你現在雖是凡夫,將來就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芬陀利華即白蓮華,人間最為稀有。)
◎身口守戒生定慧
如何使身心安靜下來?第一點就是要守戒。戒沒守好,身、口亂動,怎能定下心來?戒守好就有定,心一定就有光明智慧,就像波浪之水澄靜下來,日月光影都能反照。你好好發(fā)憤靜下來,勉力克服一時,耐心拜佛、念佛,就能安然持戒。持戒才真快樂自在,犯戒即有苦不自在啊!
◎凡僧持戒人天供
凡夫僧雖未證羅漢果,仍有貪、瞋、癡三毒,可是雖有三毒,卻不敢造殺、盜、淫。為何不敢?有戒律在!他知道犯戒都是害人的,害了人自己不會得到解脫,所以不敢毀犯眾戒。凡夫僧因有持戒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養(yǎng),令供養(yǎng)者得福,可入解脫道;唯有守戒僧,佛法才常住。
◎以戒凈己不貳過
上等人知道自己過去無知造了罪業(yè),現在后悔來不及了;如今藉持戒來清凈自己,做到「君子不貳過」,就算從前有天大的罪業(yè)都能消滅。若不精進而懈怠,雖小罪亦難滅啊!慎之為要。因過去有惡業(yè),今修善業(yè)有障礙要忍耐!
◎守戒自在戒神護
持戒才是真正的安樂自在。初持戒總覺得有點難,但持到一個時候,自自然然就習慣了,不但不覺得難,還非常快樂!白天快樂,連晚上睡覺都是安樂,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你看守戒多么自在!諸位要有信心守凈戒,戒神會守護你日夜平安、諸事吉祥。
◎守戒覺悟入佛位
守戒就是覺悟的菩薩,不守戒就是迷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解脫,不守戒就是生死的眾生;守戒就能入菩薩位,不但菩薩位,還可入佛位呢!所謂「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聰明人!受戒即入佛位,世間有這樣捷徑事嗎?
◎守戒香熏犯戒臭
守戒就有道德、有戒香,有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破戒沒有這種香氣,都是「臭穢」,臭味多么難聞!有惡臭的人,誰愿意接近他?
◎忍一時苦永快樂
人生幾十年很快就過去,要抓住光陰堅持守清凈戒,將來永久快樂;如果忍不下一時之苦而犯戒,那將來前途沒希望,苦果也受不了,能不可怕嗎?要堅忍啊!
◎戒德莊嚴龍神禮
持戒雖重于斷惡修善,但如果你外能儀表莊重,內有真誠道德,不只人對你恭敬,連龍?zhí)旃砩穸紩蚰?a href="/remen/dl.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頂禮。守戒就有這樣殊勝威德!不守戒不單沒有功德,且被人輕視。儀態(tài)亦是戒,故不可犯威儀!諺云:君子不威則德不重!
◎守佛戒凈化人間
大家都能守戒,這世界就成了人間凈土;若不守戒,這世界就成了人間苦海!赋、犯」是兩條不同的路,看你如何走?走對了就成佛;走錯了就恐怕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無畏精神好持戒
我們無始以來的壞習氣、壞習慣太多了,還有周遭重重情愛的障礙,不拿出大無畏的精神,怎能把戒持好?所謂「受戒容易持戒難」,大家要有勇敢,好好守戒清凈!
◎制心凈戒執(zhí)持易
戒真的是難持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一心在凈戒上,沒有不能執(zhí)持的!執(zhí)持,大家就安樂;不執(zhí)持,大家都受苦。犯戒自害害他,太不值得了!不能老是做凡夫呀!這樣太對不起自己的靈性了。我們的品德就是清凈的靈性,萬不可糟蹋自己靈性,請自珍重寶貴!
◎警覺慚愧不造惡
我們人非但于動的時候會起煩惱、打妄想,就是在靜的時候也一樣胡思亂想。因此要時時有警覺心,當自心起了貪、瞋、癡等煩惱時,莫把煩惱帶給他人,也不要隨著煩惱去造惡,要能即時醒悟,并發(fā)慚愧心想:「我不能度脫他人了生死,怎可再把人拖到三涂去?」只要你有這種觀想,就不會再造惡業(yè)。觀想念佛--念眾生皆是未來佛。
◎秉存良心不犯戒
戒如何執(zhí)持呢?只要你存點良心:「我害自己下地獄已夠苦了,千萬不能害人也下地獄!」這樣想就不容易犯戒。因為犯戒都是有對象的,沒有對象怎么會犯戒?要常常這樣想,以策勵自己身心安住戒法,真誠免自害害他!
◎佛眼照見不犯戒
我們犯戒避開人的眼睛倒容易,但佛眼怎樣避?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那里沒有佛眼?你的心就在佛的眼內,「心即佛,佛即心」嘛!你一動念,佛陀就知道了。所以佛弟子只要記住:「佛眼時時在看著我」,這樣就不敢犯戒了。
◎慚愧怖畏地獄苦
想求生西方固然要念佛,也要守戒;萬一犯了戒怎么辦呢?生大慚愧、生大怖畏。佛陀在遺教經上告訴我們:「人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惯@并不是佛在罵人,沒有慚愧根本就不配為人;你若畏三涂苦,受戒就會守戒。若膽大妄為的人,受戒犯了戒還無所謂的狂言:「我今天吃了它,它轉世吃我就是了!」這種人不可與言,對他還有什么話說呢?說了也是多余的。所謂佛法雖廣大慈悲,難度不信之人啊!天雨普潤,亦難活無根草木呢!
◎以五戒補助國法
殺、盜、淫、妄是根本戒,所謂根本戒,就是不論你有沒有受戒,即使是世間沒學佛的凡夫俗子,只要一犯都要受果報的,F在人對犯法都見怪不怪,趨于下流了;所以佛法的五戒,于國家社會有莫大的補助--補助法律之不足、補助社會倫常之振興。法律是犯了法才判罪,佛法是制止人心于未犯,使人心不敢有惡念,更不敢做壞事。
◎毀戒鬼神掃足跡
如果毀犯戒律,不僅人看不起你、連鬼神都對你不屑,甚至拿著掃把在后面掃你的足跡;惟恐你一身的污染,弄臟了三寶地啊!要是戒清凈,人鬼神祇都向你頂禮呢!
◎成佛根基守五戒
戒為無上菩提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皆以五戒為根本。能把五戒守好,可保持人身絕不墮落三涂;人的資格有了,那學佛就容易,成佛的根基已經有了。
◎以身作則度眾生
佛弟子學佛陀嘛!就要守戒使自己的行為好,有了好榜樣才能化度眾生;否則別人看到你犯戒:「哦!虧你還是個佛教徒!做的事還沒我們未信佛的人好!惯@樣能化度人來信佛嗎?只要我們戒凈、行為好,眾生自會來共修。
◎沒有受戒也要守
一般人有錯誤的觀念:「我沒有受戒,犯戒沒關系!刮褰渲袣、盜、淫、妄是根本戒,不管受不受,犯了都是有罪的;好象國家法律即使你不懂,犯了也是要受法律制裁。人未受戒,造殺、盜、淫、妄就無罪嗎?只有邪魔敢瞎說!愚昧因果敢不信!唉!可憐邪魔、愚人何日覺悟?
◎持戒守法好國民
不要怕守戒苦,持戒守法的人最快樂呢!就像受了五戒,首先你不會害人了;身不造殺、盜、淫,口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只會說好話,心也只是想好事。你看!這個「戒」好不好呢?我們守了戒,以后都是社會上的治安者,最起碼是國民的一個好模范啊!你該明白了吧!
◎心空清凈依戒行
你能依戒而行,心就清凈。清凈心就是空,心空無染才清凈!沒有了貪瞋癡、殺盜淫,也沒有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這就真像人了,沒有這些你就是好人,有福啦!
◎念佛持戒必生西做為一位佛弟子總要守五戒!守五戒就是守身、口二業(yè),只要你身、口能合乎軌道、不犯戒,那意業(yè)上的散亂就好象是小風浪一樣,沒關系;菩薩戒才談到意業(yè)凈?墒侨绻膭哟蟛_恨,來個口謗佛、謗法、謗僧、障人道業(yè),一語出口又似萬刃插心般的傷人,這些惡口罪業(yè)有時比用刀殺人還要厲害;要是身再造殺、盜、淫等罪,那就好象海上刮了十級大風浪一樣,這樣航行船只那能不翻沉呢?所以大家要多念佛,保持身、口清凈,不造惡業(yè)。再要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保持心清凈,必定萬人修萬人去佛國。
◎生西方的掛號信
念佛就能生西方,為何還要持戒?這有個比喻,就像我們寄一封平信,還不是一樣送達收信的人?但加個掛號就更穩(wěn)妥。念佛是能生西方,加上守戒的功德,生西方更穩(wěn)妥喔!當心!念佛不守戒,恐亦難生西;守戒不念佛,戒亦難持呀!當知:持戒要念佛,念佛要持戒,決定往生。
◎持戒念佛兩相濟修行以念佛為穩(wěn)妥,念佛的原理、原則就包括持戒在里頭。戒是三世諸佛因地的修行;果上的度他,戒是本跡。持戒念佛二法相濟,戒才圓滿無虧;其實,單憑戒功德生西方綽綽有余了,何況再加之念佛,那生西方決定品位高。
◎守好五戒學菩薩
五戒守好了,修菩薩道才有基礎;五戒不守好,就沒有學菩薩的基礎。將相本無種,人人當自強!受了五戒以后,要更上一層受菩薩戒,菩薩戒才是成佛的大乘法寶。
◎發(fā)大心受菩薩戒
有人覺得只要受五戒就好了,一聽到受菩薩戒,心里就畏懼:「我是凡夫嘛!怎能受菩薩戒?」佛法講萬法唯心,只要大心一發(fā):「我的心與佛平等平等,佛能做到,我也要做到!」這樣凡情就能革除,自然能擔當受菩薩戒;若不發(fā)心,何日解脫?平時為人處事,固然不可自高自大,但學佛就要發(fā)憤向上,若不向上精進,那是慢性自殺呢!
◎離苦得樂無價寶
諸位來山求戒,這個戒體是無價之寶,非世間金錢所能比。世間之寶得而有失,無法令你究竟安樂,往往還帶來災禍;戒體之寶,只要你盡形壽恭敬奉行則永不滅失,能令你究竟離苦、徹底得樂,有利無弊,這才是真正無價之寶。此寶唯獨佛家有,伸出戒手向佛海求,保證滿載而歸。
◎守菩薩戒圓佛道
依人的根性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戒:有聲聞戒、菩薩戒。聲聞戒守好,生死可了;菩薩戒守好,就真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菩薩戒徹底圓滿,就是無上佛道圓證。
◎三聚凈戒圓成佛
戒有三種含義:一、攝律儀戒,是無惡而不斷。二、攝善法戒,是無善而不修。三、饒益有情戒,是無生而不度。戒的內容可說包括一切佛法。為什么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呢?諸惡你不斷清凈,眾苦就受不完;諸善你不修到底,;就不圓滿;眾生你不度,就沒有佛的大悲心。什么是佛?大悲心就是佛,大悲心就是要令眾生離苦得樂。三聚凈戒圓成,自然晉升佛果菩提。
◎犯戒比不受戒好
雖受了戒犯戒有罪過,但守戒的功德還是在;待犯戒墮地獄的惡報受盡了,便能承往昔守戒的功德得解脫。如果怕犯戒而不敢受戒,就永遠不能解脫。佛世就有比丘尼前世犯戒,苦報受盡出地獄,今世再受戒修行而證羅漢果呢!
◎膽大受戒膽小守
我們受戒時要膽大、不要怕;一受戒后膽就要小,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好好守住戒法不可犯!
◎滿分誠敬上品戒
所謂「一分誠敬,一分感應」,受戒時能發(fā)滿分的誠敬心,就能得圓滿的感應而得到上品戒體。有上品戒體的功德,戒才能持得好,即使臨惡劣的環(huán)境,仗著戒功德就可化解而不犯。所謂的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并非佛陀有差別心,這完全是自己的發(fā)心。你有滿分的誠敬心,就能得到上品;如果誠敬度不夠,那就是中、下品。希望你們能發(fā)向上心,得如來上品清凈戒,生西方亦是上品。
◎飯食之間不忘道
我們佛家吃飯要食存五觀,不要心想著這菜好吃或者沒有味,那是犯戒的!要食存五觀、心中念佛?峙履銈児Ψ虼蚴,我們還放佛號錄音帶,幫助你們一面吃一面念佛,飯食之間都不要忘了道心。道心與吃飯一樣重要,不吃飯則色身難活,不念佛則法身難恢復無量光壽啊!
◎和柔尊他好守戒
我們的本性與佛平等無二,我們不但要尊貴自己,也要尊貴他人。尊貴自己是要放在心里,對外面一切人事則要和柔,這樣受戒行道才能離無謂的煩惱,才不容易犯斗爭戒。愚蠢苦惱人犯的毛病,多是自大看不起對方,這是最令人反感的;讓人對我們的行為反感,這是最吃虧的地方。所以佛陀教我們處事要忍讓,對人多尊敬,這不單于己有好處,同時與人結善緣,成就未來的菩提道而圓成佛果。和柔尊他就有這樣廣大的利益,我慢貢高將是自害。
- 上一篇:靈巖甘靈第一集 肆、正見慧解
- 下一篇:靈巖甘靈第一集 陸、居家修道
-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有什么因緣?
- 念佛怎么用功好?身口意與佛法相應
- 別問佛法靈不靈,要問自己有沒有誠心修到位?
- 佛弟子是否要名利呢?
- 凡事有因就會有果!
- 每逢節(jié)慶更要將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
- 念佛其實就是消業(yè)障
- 善用其心,不可有一念之差而自害
- 佛門對錢財有怎樣的看法呢?
- 應留錢給兒女嗎?如何留?為什么會生個討債鬼?
- 念佛時如何克服昏沉散亂?
- 這樣修行一年就能超過別人十年功德
- 有錢不做好事 菩薩能讓你發(fā)財嗎?
- 破戒人臨終時想念佛卻念不出
- 學佛愈是遭遇不順 其道心愈是堅固
- 動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
- “認錯”是最珍貴的寶物
- 為什么發(fā)菩提心的功德那么大呢?
- 怎么才叫會講話?
- 念佛,一定要拜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