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育 八 念佛要生死心切
——念佛七開示之二——
各位法師、各位蓮友:
今天是念佛七的第六天,明天,念佛七就要圓滿結束了。念佛七的第 一天,我跟各位談的是“念佛要三業(yè)清凈”,這是因為要使各位明白:在佛七期間為什么要多多拜佛?為什么要禁語?為什么要專心而精進地念佛?為的就是要三業(yè)清凈。今天是佛七的第六天,明天將是最后一天,也可以說是最后的重要關頭了,所以,我要跟各位談的是:“念佛要生死心切”。
各位!阿彌陀佛建設的那個極樂世界,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為什么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都要求往生極樂世界呢?極樂世界是一個有名的凈土,也即是一個符合我們理想的世界,地方是那么平坦、清凈、整齊、光明,沒有高低不平的山谷,也沒有驚濤駭浪的江河;極樂世界的地面,是用黃金鋪成的,到處都是金銀珍寶;所以,像我們這個世界的打劫金鋪,打劫銀行這一類的事情,在那里也就不會發(fā)生了。在那里,林園是那么優(yōu)美,宮室是那么富麗,飛鳥經(jīng)常唱起佛曲,微風又不斷送來法樂;花雨繽粉,池水蕩漾,真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呀!最難得的是極樂世界的物產(chǎn)豐富,盡管大家隨意取用,絕對不會發(fā)生生活困難,也正因為如此,在那里完全沒有貧富的差別,而且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大家如兄如弟,互相友善,大家同修佛法,既沒有人事上的糾紛,也沒有任何不如意的事情來擾亂;大家的心理上,不會生起貧、?、癡的念頭,大家的身體上,不會再有老、病、死的痛苦,大家的行為上,更不會有殺、盜、淫的罪惡?偠灾,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大家都享受到自由、平等、清凈、豐富的幸福生活;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沒有一個人不專心一意修學佛法而進步的。因為這樣,所以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都要求往生極樂世界。
知道了極樂世界是這么好的一個世界,大家就應該放下萬緣,專心念佛,以求達到一心不亂,將來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去之幸?鞓返纳睢槭裁从行┤诉不能夠放下萬緣來專心念佛呢?這主要的原因,是生死的心不切!要知道,我們修行的目的,是在了脫生死,而了脫生死的方法有兩種:一種豎出三界,一種是橫超三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是橫超三界;其他修行的法門,則是豎出三界,豎出三界好像毛筍里面生的一條蟲,筍長成竹,蟲在竹中,欲求出來,就要向上咬竹節(jié),咬穿了一節(jié)還有一節(jié),竹節(jié)那么多,要咬完那么多的竹節(jié)出來,是多么的困難;而念佛橫超三界,則好像從竹的旁邊咬一個洞,洞一咬穿,就能夠出來了。關于這兩種了脫生死的方法,還有一個譬喻;豎出三界,如蟻子上於高山;橫超三界,如風帆行於順水。一難一易,比較可知。
雖然念佛是橫超三界,要了脫生死,比其他法門容易得多,但是念佛的人,對於了脫生死的心,必須要切;唯有生死心切,才能放下萬緣,一心精進念佛。
從前有個讀書人叫李祖留,常到寺里去找一位法師討論文學,因受了這位法師的薰陶,他對佛法多少有了一些認識,特別是對於念佛法門感到興趣,因為相處的日子久了,法師看他頗有善根,就勸他放下萬緣出家念佛。法師說:“李居士!你的年紀也不少了,應該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把家事交給你的兒子去管,息心出家念佛吧!李居士回答道:“我很想出家修行,放下萬緣息心念佛,只是因為家里有三頭事情未了,所以一時還放不下啊!”法師問:“到底是那三頭事情呢?”李居士說:“第一、我父母親的墳墓還沒有做,第二、我的兒子還沒有娶媳婦”第三、我的女兒還沒有出嫁。等我把這三頭事情辦妥了,就可以出家修行,專心念佛了!边^了一個時期,法師又勸李居士出家。他的答復還是:“三頭事情未了,不能出家念佛。”可是有一天早上,忽然間一個人來向法師報告說:“你的好朋友李祖留居士,昨晚去世了。”法師聽了這個消息,感到很難過。他到李居士的家里去,替他誦經(jīng)念佛;貋聿粍俑袊@,做一首詩悼念他:“我友李君名祖留,勸他念佛說三頭;可惜閻王無分曉,三頭未了便來勾!
各位!李祖留不是不懂佛法,也不是不要出家,更不是不要念佛,只是因為生死的心不切,所以他放不下那三頭事情,一延再延,結果出家出不了,念佛也念不成,就這樣的去世了。所以我們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今天不念佛還有明天,今年不念佛還有明年,少年不念佛要等老年。要知道,光陰迅速生命無常,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間,一息不來便成隔世;切勿磋跎歲月,應該要把生死大事,常常記在心頭,那么,你就會不怠不惰,放下萬緣,一心念佛了。
從前有個國王,他看見出家人整天沒有事做,只是不斷的念佛,覺得不以為然、有一天,他問出家人道:“我聽說修行的人,必須刻苦,方能成就道果,你們整天清閑沒有做事,只是念佛,那里會有成就?”那出家人說:“修行并不在刻苦不刻苦,而是在生死的心切不切;出家人雖然整天清閑,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但是他求了脫生死的心很切;因為生死心切,所以雖整天六根對境,但他眼不見美麗的色相,耳不聽宛轉的聲音,鼻不嗅芬芳的香氣,舌不嘗可口的美味,身沒有適意的感觸,意不起胡思與亂想!
國王聽了這些道理,將信將疑,他對出家人說:“你的話雖然說得有理,但是你能夠用事實來證明你的話嗎?”出家人說:“可以!請國王明天派兩班能歌善舞的宮娥彩女,一班在東街跑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外從監(jiān)牢里面放出一個判死刑的犯人,拿一個罐子盛滿著油,叫他小心拜著;告訴他說:“你的罪本來是判死刑的,現(xiàn)在給你一個求生的機會,你捧著這一罐油,繞過街道一周回來,如果罐里油沒有傾溢出來,就赦你無罪!贝送,又命令四名兵士,拿著大刀隨行,吩咐他們說:“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那里傾出,就在那里立刻斬首!贝笸踹@樣一試,便能得到證明了!
到了第二天,國王照出家人的指示去做,那犯人心里想:“今天是我生死的關頭,我必須一心專注這罐油,不可讓它溢出!惫,那犯人繞過了東西街道一周,絲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點也沒有溢出來;回到國王的地方,國王實現(xiàn)諾言,赦他無罪。那出家人請國王問那犯人繞街一周的所見所聞。國王就問犯人:“你在東街所看到的東西,什么最好看?”犯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沒有看到!”國王又說:“你在西街所聽到的聲音,什么最好聽?”犯人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沒有聽到!”國王罵犯人說:“你胡說八道!東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聾子,那里會不見不聞?”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關頭,我一心只顧著這罐油,那里還有心去看跳舞去聽唱歌呢?所以繞過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見不聞!眹趼犃诉@些話,才領悟到那出家人所說的話,一點也沒有差錯!念佛的人,因為生死心切,雖然六根對境,不被六塵所迷,等於不見不聞,這是事實。
各位!我們念佛的人,每個人能夠像那犯人的生死心切,對外境不見不聞,那樣的念佛,才是真正的專心。專心念佛,就一定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七”也叫“打佛七”,“打佛七”的“打”字,我前次已經(jīng)跟各位講過了,就是“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的“打”。但是“佛七”又怎么講呢?為什么不叫“佛六”,又為什么不叫“佛八”,一定要叫“佛七”呢?這是根據(jù)《阿彌陀經(jīng)》的一段經(jīng)文而規(guī)定的,經(jīng)文說:“若有善男子,善女子,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苯(jīng)文到“六日”的下面還有“七日”,所以不“打佛六”;而且經(jīng)文到了“七日”為止,并沒有繼續(xù)到“八日”,所以,“打八佛”。念佛的人,在這七日期聞,如能生死心切,認真的念佛,一定會得到一心不亂。但是,什么是一心不亂呢?我們證得一心不亂的時候,到底是個怎么樣的境界呢?所謂“一心”,就是只有一個念佛的心,更沒有別的任何心念了,“不亂”,就是不散亂,也就是心沒有攀緣其他的境界。我們專心一意,注意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上,不攀緣其他的境界,這個時候,一切的妄想雜念不起,只有一個佛念現(xiàn)前,就是一心不亂的境界了。我們普通的人,時常心隨境轉,從朝到暮,從生到死,都是對境生心,念念分別,眼見色被色迷,耳聞聲被聲迷,鼻嗅香被香迷,舌嘗味被味迷,身感觸被觸迷,意緣法被法迷;如果專念於佛,心不攀緣外境,都攝六根,凈念相續(xù),這個時候,心念於佛,佛不離心,那么六根雖對六塵,它不被六塵境界所搖動了。
那么佛七期間,到底是要念到幾多日才能一心不亂呢?關于這個問題,明朝?益大師有兩種解釋,第一種的解釋是:“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钡诙N的解釋是:利根,能七日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边@兩種解釋,剛剛相反,但是并沒有矛盾;為什么?因為第一種的解釋,是對一般初學念佛的人說的 ,初學念佛,應該要克期求證。第二種的解釋,是對時常念佛而已念到“如入禪定”的人說的,這一日、二日的文句,被解釋為一次入定的時間有一日之久;或一次入定的時間有二日之久等。我們這次的念佛七,應該用第一種的解釋才恰當,那就是說:如果是上根的人,則念佛一日,已證一 心不亂;如果是中根的人,則念佛二日或三日或四日或五或六日,才能證得一心不亂;那么今天是我們佛七的第六日,我們這八十多位蓮友,不知道那幾位已經(jīng)證得一心不亂?大家要問問自己,因為這只有自己才會知道;如果你還沒有證得一心不亂的話,那你可能是屬于下根的了;但是不要緊,明天是第七日,要是你能夠認真的放下萬緣,生死心切,專心一意地念去還是可以證得。我希望各位珍惜明天最后一天的難得機會,大家一定要勇猛精進,加倍努力,以求證得。!
說到這里,剩下的時間并不太多,在結束今晚的講述之前,我要給各位講一個很有趣味而很有意義的故事:從前有一只狐貍,因為肚子餓得不能忍耐,便在更深夜靜之時,跑到人家的廚房去偷食,剛好這家主人那晚剩下的菜很豐富,狐貍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它吃得太飽了,感到很疲倦,它心里想:“吃飽走路,多么辛苦,而且我現(xiàn)在很累,很想睡一覺,反正現(xiàn)在時間還早,不如就在這廚房里睡一覺才走吧!”狐貍想到這里,真的就在廚房里睡著了。那里知道它太好睡好了,一直睡到天亮還不知道醒來;等到主人開門的聲音響了,才驚醒它的美夢,這時,它張開惺松的睡眼一看,剛好看到主人,它心里想:“糟了!我為什么這樣貪睡?現(xiàn)在要逃也逃不了,只好假死!彼@樣想好,就索性閉起眼睛 ,假裝死了。主人進來廚房,看到狐貍,嚇了一跳,可是仔細再看,原來是一只死狐貍,他就自言自語說:“人家說狐貍的尾巴,拿來做衣領很曖,這只死狐貍的尾巴,我應該把它斬下來,給我做衣領吧!”那假死的狐貍,聽到主人這些語,驚慌起來!但是它轉念又想:“他沒有把我殺死還好,斬尾巴雖然會痛,但還比死好,我只好忍痛讓他斬吧!膘妒,狐貍的尾巴被斬掉了。接著,又有一個人進來,主人指著那假死的狐貍對那個人說:“這只死狐貍,我斬掉它的尾巴,來做衣領!蹦莻人說:“狐貍的耳朵皮也很 有用,再把它的耳朵皮割下來吧!焙偮犃,更加害怕起來,不過又轉念一想:“還是需要忍痛一下,割下耳朵皮雖然會更痛,但還不會致死,我還是再忍著痛吧!”於是,狐貍的耳朵皮,又被割下來了,——狐貍因為假死,所以尾巴被斬了,耳朵皮又被割,雖然痛得要命,可是也不敢叫一聲,也不敢動一下,為的是怕給人家知道它假死呀。過了一會兒,又有一班人進來,大家都看到了死狐貍,其中有人說:“狐貍全身的皮,很有價值,應該把它身上全張的皮剝下來。”狐貍聽了這些話,怕到發(fā)抖起來!它心里想:“斬尾巴和割耳朵皮,我還可以勉強忍痛,如果剝去我全身的皮,我的老命完了。於是,它奮起精神,不再裝死,趁人家不備,猛力一沖,就逃出死門關去了。
各位,這一則寓言故事,剛好警策我們念佛的人:人的一生,少年時不念佛,好像狐貍忍痛被斬尾巴;中年不念佛則如狐貍忍痛被割耳朵皮;要是到了老年,還是因循不念佛,就像狐貍準備讓人家剝去全身的皮,老命完了也不想逃走,這真是世界上第一號的大傻瓜。各位!我們一定不會那么傻吧!我們的少年蓮友、中年蓮友以及老年蓮友,大家都不愿像狐貍假死,讓人家斬,讓人家割;大家都知道念佛是橫超三界,了脫生死的殊勝法門,所以,大家一定能夠勇猛精進地念佛,沖出生死牢關,往生極樂世界!
最后,我敬祝 各位蓮友勇猛精進念佛,證得一心不亂!?
- 上一篇: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業(yè)清凈
- 下一篇:佛陀的教育 九 學佛的三步驟
- 學佛的好處,把缺陷人生改造為美滿人生
- 學佛的好處 凈化莊嚴你的人生
- 佛陀的教育 一 學佛的好處
- 佛陀的教育 二 怎樣求到平安
- 佛陀的教育 三 略談四攝法
- 佛陀的教育 四 人生應行的五種道德
- 佛陀的教育 五 實踐佛法的六大法門
- 佛陀的教育 六 如何放下萬緣專心念佛
- 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業(yè)清凈
- 佛陀的教育 九 學佛的三步驟
- 佛陀的教育 十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點
- 佛陀的教育 十一 蘇東坡與佛印
- 佛陀的教育 十二 佛陀的教育
- 佛陀的教育 十三 米商的奇夢
- 佛陀的教育 十四 漫談疾病與醫(yī)藥
-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與修慧
- 佛陀的教育 十六 佛教本來就是人生的
- 佛陀的教育 十七 什么是真正信佛
- 學佛的好處把缺陷人生改造為美滿人生
- 怎樣求得平安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