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育 十四 漫談疾病與醫(yī)藥
漫談疾病與醫(yī)藥
人有了病,必須找醫(yī)生,而醫(yī)生治病 ,則要用藥,所以疾病、醫(yī)生和藥這三樣,好像是用一根繩子貫串的三件東西,拉著一件,三件便相聯而起。
病,有生理上的病和心理上的病二種,于中二各有二:
生理上的病,分為輕微性和頑固性的二種,輕微性的病,例如傷風、感冒、咳嗽、發(fā)燒等等,如能及時醫(yī)治,沒有幾天就會好了;頑固性的病就不同了,例如糖尿病、心臟病、肺結核、癌癥等等,必須花很長的時日去治療,才能痊愈。雖然,這是就其一般而論的,其中當然也不無例外,比方患“百口咳”雖非重病,但要醫(yī)好,則又頗費時日;而最頑固的惡疾,莫過于癌癥,癌若發(fā)生在非重要的部位,而能及早發(fā)覺,立施手術,療治卻不很難。
心理上的病,又分為后天性的和先天性的二種,后天性的病,是由感染到社會上不良的風俗習慣,受了壞教育及不正當的學說所薰習而起的錯誤思想;先天性的病,是我們心中與生俱來的種種無明煩惱,以及不期然而然的自私自利執(zhí)見。
生理上的病,不論是輕微性的或頑固性的,都必須用藥物去治療它;藥的原料,通常是植物、礦物和動物;中藥多采用植物,而以礦物和動物副之;西藥則多采用動物,而以植物和礦物副之,相信西醫(yī)的人,常常輕視中藥,認為中藥都是草根樹皮,那里有什么效力,而用慣中藥的人,又嫌西藥不干凈,什么動物的尸體骨頭,都拿來煉藥,用來治療病癥,那里靠得往。其實,這兩種的看法,都是偏見;要知道,藥物并無好壞,會用都奏奇功,砒霜是毒藥,善用者可以醫(yī)病;人參為補品,用錯了反會害人。
從前有個學醫(yī)的人,修學期滿將要畢業(yè)了,醫(yī)師為了要考驗他的學力,便拿了兩個大籮,叫他上山去采藥,吩咐他說:“凡是可以做藥的,都把它采回來。”這個學生去了一整天,結果背著兩個空籮回來;醫(yī)師問他,他說:“滿山樹木花草,土石沙礫,樣樣都可做藥,不知要從那里采起!”這說明世間一切都是藥,都可以治病;問題是在用藥的人懂不懂它的藥性,會不會應病與藥!
真正懂得藥性而會應病與藥的是誰,就是醫(yī)生。醫(yī)生除了要澈底地明白藥性之外,最要緊的還是在于診斷,必要診斷正確,處方始能對癥收效,獲得痊愈。所以,藥要等待醫(yī)生去應用它,而醫(yī)生則視病人所患的病而處方。例如中醫(yī)診病,先要斷其病癥,究竟屬于“陰”的或“陽”,“表”的或“里”的,或“寒”或“熱”,或“虛”或“實”等,然后予以適當的處方。如屬外感寒冷病,則處以桂枝湯或麻黃湯;發(fā)熱病則用桑菊飲,銀翹散或清心牛黃丸等退熱方劑;心臟衰弱病,或用真武湯,或用四逆湯;高熱病用龍膽瀉肝湯,犀角地黃湯或紫雪丹等降氣下火劑;大便不通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瀉劑。這,就是所謂“應病與藥”。診斷正確,處方適宜,才能收藥到病除之效。人生的病癥,千差萬別,醫(yī)生則各別予以適當的處方療治。
說到醫(yī)治心理上的病,雖然是比治療生理上的病更難,但其醫(yī)治的原理,還是一致的。
從前釋迦牟尼佛陀因為看到許多凡夫,不知人生無我的道理,心中妄執(zhí)有我,由是起惑造業(yè),沉淪生死;佛陀慈悲,為之開示四諦,三科的教法,闡明色心因緣生滅的道理,使他們明白一切法無我,斷除實我的執(zhí)著,這在教法上,稱為“我空法有”。有一些人,雖知人生無我,但對世間的一切法,卻執(zhí)為實用;佛陀因此,進而說明有為諸法,悉皆空寂,無為之法,也不可得,顯示一切法皆空之旨,使其舍去實法之執(zhí);這在教法上,稱為“萬法皆空”,可是又有一些人,不能善解法義,以為萬法皆空,便是一切法的實性與事相,通通都沒有了,這又墮于空見,不得中道正理;所以,佛陀又說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使其破除執(zhí)空的偏見,這在教法上,稱為“唯識中道”。
人生心理上執(zhí)著“我有”或“法有”的偏見,等于生理上的“熱”病或“實”病;而心理上執(zhí)空的偏見,則等于生理上的“寒”病或“虛”病。佛陀的各別施以對癥的良藥,為“我空法有”、“萬法皆空”與“唯識中道”的教法,這就是所謂“隨機說教,應病與藥”啊!
上述佛陀為破凡夫我執(zhí)而說四諦、三科的教法,這里還應再加分析:四諦是苦、集、滅、道四種真實的道理,闡明世出世間苦樂因果的原理,指示人生離苦得樂的靈藥妙方;三科是五蘊、十二處和十八界,這是說明色、心諸法緣生無性的哲理,以破除凡夫們各別不同的我執(zhí)。色是物質,心屬精神。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蘊屬于物質,后四蘊均屬精神。有一種利根的人,多愚心而少愚色。佛陀則開心合色,為說五蘊,以破其深迷精神而淺迷物質的我見執(zhí)著。十二處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于中意根全屬心法,法塵心色均有,其他都是色法。有一種中根的人,多愚色而少愚心,佛陀則開色合心,為說十二處,以破其深迷物質而淺迷精神的我見執(zhí)著。十八界的前十二界,與十二處同;加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界,均屬心法。有一種鈍根的人,心色俱愚,佛陀則心色俱開,為說十八界,以破其既已深迷物質而又深迷精神的我見執(zhí)著。
人們心中的我見執(zhí)著,根據佛陀的以上分析,有愚心與愚色的分別,這好像良醫(yī)診斷吾人生理上的病,有屬于“陰”、“陽”、“表”、“里”的類別。愚色乃深迷于物質,正如屬“陽”、屬“表”的病癥;愚心是深迷于精神,恰似屬“陰”、屬“里”的疾病。所以,佛法是阿伽陀妙藥,在三藏教典中,人生任何一種的病,都有其對治的良方。
進一步說,病,是由于不調和所起的現象,好像我們身體上四大不調,就有身病,心理上精神煩躁,心緒不寧,就有心病,這樣,從我們的身心,推之至于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世界,實則到處有不調和的現象,人類無時不在病中。在目前我們這個世界,社會人群間的關系,都是互相欺詐、凌奪、斗爭;這種不調和現象,實啟端于人類的身心行為;由于人類的殺、盜、淫、妄、貪、?邪見等種種不良的行為,致引起此不調和的現象,要根本療治人類世界這種不調和的病,必須用佛法的真理,來燭破人類內心中的自私,貪欲、仇恨、殘忍種種的黑暗,替人類作一番澈底的心理改造;用佛教的真理,來應用于教育文化,來應用于社會經濟,來應用于科學機械。人類的思想行為都合理上軌道了,那種欺詐、凌奪、斗爭等的丑惡與不調和的現象,自然也就沒有了;那時的世界,才是和諧、富樂與圣潔的,那該是人類共同希望的理想世界了。?
- 上一篇:佛陀的教育 十三 米商的奇夢
- 下一篇: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與修慧
- 學佛的好處,把缺陷人生改造為美滿人生
- 學佛的好處 凈化莊嚴你的人生
- 佛陀的教育 一 學佛的好處
- 佛陀的教育 二 怎樣求到平安
- 佛陀的教育 三 略談四攝法
- 佛陀的教育 四 人生應行的五種道德
- 佛陀的教育 五 實踐佛法的六大法門
- 佛陀的教育 六 如何放下萬緣專心念佛
- 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業(yè)清凈
- 佛陀的教育 八 念佛要生死心切
- 佛陀的教育 九 學佛的三步驟
- 佛陀的教育 十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點
- 佛陀的教育 十一 蘇東坡與佛印
- 佛陀的教育 十二 佛陀的教育
- 佛陀的教育 十三 米商的奇夢
-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與修慧
- 佛陀的教育 十六 佛教本來就是人生的
- 佛陀的教育 十七 什么是真正信佛
- 學佛的好處把缺陷人生改造為美滿人生
- 怎樣求得平安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