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gè)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己三、得果無。ǚ侄

  庚一、空生問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這個(gè)‘耶’字,不是疑問之詞,這是須菩提有了很深入的開悟而感嘆的口氣,F(xiàn)在我們講的這段經(jīng)文,是須菩提自己悟到的道理。前面他只是恍恍惚惚的開悟而已。他恍惚些什么呢?他恍恍惚惚覺得,如來好像最終‘有個(gè)菩提法可得’,不過只是不能說而已,因?yàn)槟阏f了就著了相。心里也不能這么想,想了也著相。但是還是‘有個(gè)菩提法可得’,假使他‘不得’,他又怎么能成佛呢?到了這里,第二十二分,這個(gè)時(shí)候,須菩提他不再是恍恍惚惚了,而是真真實(shí)實(shí)的悟到‘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真真實(shí)實(shí)的無所得。為什么會(huì)說他是‘真真實(shí)實(shí)’的悟到這個(gè)道理呢?因?yàn)閺牡谑叻制,就?lsquo;悟后’起修了。前面第九分到第十六分是講‘解悟’的道理,‘悟’了‘理’,就要依著‘所悟’的‘理’再去修行,修到第二十二分,他的功夫,已有了很深入的進(jìn)步了,所以到這里,才算把那個(gè)‘內(nèi)心的相’徹底的‘空’得干干凈凈,才肯定了‘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究竟無所得。‘為無所得耶’就是‘究竟是無所得的啊!’這么的口氣,這是須菩提借用這口氣,說出來他自己所得的境界。

  庚二、如來印答無得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上一段經(jīng)文,須菩提他說得對(duì),這不是疑問之詞,而是表白他自己悟得的境界,所以這里佛就給他作證明說:‘你說得對(duì)!你說得對(duì)!’如來得的這個(g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是無所得。下面再一個(gè)‘如是’,是絕對(duì)之詞,是絕對(duì)‘無所得’,你說得完全對(duì),你說得真正的對(duì)了。‘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還是三連句的句子,只是中間那個(gè)‘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換了個(gè)‘無有少法可得’。‘我’就是佛自稱。我對(duì)于這個(g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連一點(diǎn)點(diǎn)的法,都無所得,不但沒有多法可得,也沒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子的‘不得而得’,才算是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使還有一點(diǎn)點(diǎn)法相存在的話,那就表示你還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表示你還未掃空:一切心內(nèi)心外的妄想執(zhí)著,這樣的話,甚至于連授成佛之記都沒有資格。這里和前面所講過的,說你得到了‘菩提果’也不可以‘住著’從這里就完全得到證明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