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勤辦道業(yè)報親恩、父母恩難言盡、念佛佛現(xiàn)

  《西方確指》勤辦道業(yè)報親恩、父母恩難言盡、念佛佛現(xiàn)

  有年少僧四人進謁。菩薩曰:“諸年少!眾生無始時來,因于恩愛,故成眷屬。而眷屬中,父母于子,又為恩之至重,愛之至切,難割難舍。今爾等出家離俗,得為比丘。當知父母于爾,又有恩上之恩,非言所喻。故應趁此壯年盛力,勤辦道業(yè),答父母最初割恩斷愛一片苦心,方不愧出家兩字。若復放逸懈怠,以致終身廢墜,是不孝中之不孝,為天地間極重罪人矣!當因吾語,猛生痛念!

  請掀開文本,請看第三十二段:勤辦道業(yè)報親恩。有年少的比丘四人來參拜菩薩,請求開示。覺明妙行菩薩做了如下的開示——這對于出家眾尤其要加以關(guān)注——菩薩云:“諸年少比丘,眾生無量劫以來,是由于恩恩愛愛的因緣才成為家親眷屬!痹诩矣H眷屬、人倫關(guān)系當中,父母對子女的關(guān)系——五倫里面的父子關(guān)系也是父母跟子女的關(guān)系——是恩愛極重的。父母對子女那種血緣的愛,是至深至切的。由于深切故,所以難割難舍。要讓這些年輕的比丘回光返照,知道父母恩重!艾F(xiàn)在汝等出家離俗,能夠到佛門里面得做比丘,就應當知道,父母對你們又是恩上之恩!钡谝粋恩就是生育了你;第二個恩,難割難舍的愛又割斷了。這種恩上之恩的程度,不是語言所能比喻的。恩重如山哪!天地深廣都難以比喻父母的恩德。作為出家人怎么去報答呢?就應當趁“壯年盛力”——年輕力壯的時候,精勤地去修行道業(yè)。只有道業(yè)成辦,才能報答父母最初割恩斷愛的那一片苦心。如果不能這樣做,這個后果嚴重。只有成辦道業(yè)報答父母之恩,才不愧為“出家”兩個字。

  那么父母對于割恩斷愛的一片苦心,到底是什么苦心呢?有時候,可能年輕的比丘不一定能夠確切地去理解,那么這里可以引用一封母親的信。這是清代玉琳國師的母親給玉琳國師的一封信?纯匆粋出家人的母親的恩愛——她的心理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的。玉琳國師母親的信是這樣寫的:我與汝往世有甚深的因緣,才能這一世得一個母子的情分,現(xiàn)在卻竟然恩愛從此永訣!皯讶陼r”——就是懷胎的時候,是“祈神禱佛”——祈禱神佛,愿意生下一個男孩子——“男子”。十月懷胎滿月,命若懸絲,生下的是一個男子,就像珍寶一樣地愛惜。三年哺乳不倦,是極為的辛勤勞苦。剛剛長育成人,馬上送到學堂去念書。每天下課稍微晚點回來,我就在門前懸望——“倚門懸望”。父親早亡,母親還在,兄薄弟寒,我無依靠。娘無舍離兒子之心,兒子卻有丟棄母親之意。一時汝往他方——就是出家到處參訪求學,我是日夜常灑悲淚。苦哉苦哉!你既然再不回家,只得任從汝便,再也不望你回家了。不愿你學王祥臥冰、丁蘭刻木。這是二十四孝的兩個孝子:王祥為了母親吃鯉魚臥在冰上,感得冰開,鯉魚跳出來;丁蘭父母早亡,就刻木像,日夜像父母活著一樣地供養(yǎng),F(xiàn)在你出家了,我也盼望不到你像王祥臥冰、丁蘭刻木那樣的孝順,只是愿你如大目犍連尊者度我的來生。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我就郁悶情結(jié)還在。這是一個比丘的母親的一封信,代表著普遍的母親的心態(tài)。

  一個出家人如果不能了解父母恩重、父母割舍讓你出家的一片苦心,還在僧團里面放逸自己的懈怠,不在道業(yè)上精勤修行,自己終身道業(yè)不得成就。自己不能解脫自己,那你父母盼望讓你救度的愿也落空。世間,你行不了世間的孝道——贍養(yǎng)父母;出世間,你又不能讓父母出離六道輪回:那可就不是不孝之中之大不孝嗎?天地之大,怎么能容這樣極重的罪人呢?出家人要有這么一種觀念!澳銈円蛭疫@樣的開示,猛然回首,痛深思念,即辦道業(yè),報答父母讓你出家的一片苦心!焙,這是第三十二段。

  菩薩又示眾曰:“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F(xiàn)前爾等種種營謀,種種受用,即使父母不曾與得一錢,也還是父母生卻你身,故有今日。萬事身為大,身為本。從本而推,豈不是父母之恩難言難盡。所以佛言,于父母邊出一高聲重語,尚獲罪無量。況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諍,則是視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歡然順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決不得爭個你非我是,做逆天背倫之人!

  請看第三十三段:父母之恩難言盡。這還是談孝道,可見佛門對孝的關(guān)注是多么的重大。這出在一個極樂世界菩薩之口。覺明妙行菩薩又開示眾弟子:“諸善男子,人的一生,身體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yǎng)育。你們現(xiàn)前種種的生活狀況、種種的資生用具——到達這個程度,即使父母沒有給過你們一分錢,沒有給你們留下什么家產(chǎn),但是你們的身體也還是父母生養(yǎng)的,才有今天你的事業(yè)、你的家產(chǎn)、你的生活。在所有的事里面,身體為最大,身體為根本!本褪修道也離不開這個假合的身體,人身難得,人身是修道的道器;人做世間的事業(yè),也要靠這個身體。“從這個根本上來推究,可不是表明,父母生育我們身體的恩德,是難以用語言所表達的嗎?”就光這一點——生育了你的身體,恩德都無量無邊。所以佛在經(jīng)典當中說,一定要孝順父母,如果你用不孝的心,在父母旁邊出一高聲重語——就是不聽父母的話,還跟父母用高聲重語來對抗,這就尚且要得無量無邊的罪過。更何況現(xiàn)在有人比在父母前用高聲重語講話還更嚴重的行為,那他的罪過更是不堪設想。

  對這一點,我們看看現(xiàn)實的生活,確實孝道文化已經(jīng)遺落得太多了。普遍地不知道對父母孝順,不知道對父母孝功德無量。供養(yǎng)父母等同于供養(yǎng)十地菩薩的功德,父母就是家里的活佛。不供養(yǎng)父母,不恭敬父母,而且埋怨父母——你看很多做子女的埋怨父母窮,沒有給他這個,沒有給他那個。只是想到向父母要錢,沒有想到返哺之恩——回報父母,甚至有很多拋棄老人的現(xiàn)象。有些多子女家庭,本來父母老了,應該是一家養(yǎng)一段時間,然而就像踢足球一樣的,你踢給我,相互踢吧,讓父母真是無家可歸。醫(yī)藥費也不出,相互推諉。子女住最好的房子,父母住最差的房子。最近我還聽一個居士說,在農(nóng)村他親自經(jīng)歷的真事。就是父母老了,那個村莊竟然有這樣的習慣:把年老的父母趕出門去討飯。還有一位居士說,她的一個哥哥在農(nóng)村,竟然把他的老母親用摩托車拉到沙漠里面丟下——丟棄了。過了幾天以后,他的那個老母親就在那里餓死了。死的時候很慘,一手指著天,一手就是那樣的一個姿勢——踮著腳。望著天、指著天的樣子,就是這樣一個死亡的情況。他一談都談得太悲慘了,竟然發(fā)生在現(xiàn)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還有殺害父母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連孝都沒有,那就是連動物都不如:羊都有跪乳之恩,烏鴉都有反哺之德。現(xiàn)在連動物都不如了,這就非常糟糕。所以對父母的孝道,我們一定要在這個時代重新張揚。

  孝是萬德之本。一個人在家里孝都做不到,你說他還能夠?qū)ι鐣λ擞泻玫男袨閱?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傳統(tǒng)社會把孝和忠是等同來看的:求忠臣于孝子之門。你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做事才是忠臣。所以你看看,現(xiàn)在在政治上的那些貪污腐化——那些貪官們,他就是不忠嘛:拿著國家的薪水,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去牟取私利。國家給他的待遇不低,但是為什么做這個事情?最終的根源還是不孝。如果在家里是孝子,他就在朝廷是一個忠臣。所以我們提升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建立每個人的道德人格,要從孝下手。這個孝文化是放之法界而皆準的真理。

  那處理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哪怕是父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有講的不對的地方,你都要容忍。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有的人說:“哎呀!我的父母……”就像前天有個人說,他要管教父母,認為父母打麻將,喝酒。光講出這個話,顯出這個行為,一看就是不孝。不孝馬上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果然是一個精神分裂病者。你怎么能這樣呢?即便是父母有讓你不能接受的東西,你也不要去爭論。曾子他有個孝行:父母打自己,用小棍子打就容忍;用大棍子打,要打死的話,就趕緊跑,但是不去爭論。只可歡心地去順受,如果你爭論,要跟父母辯一個是非邪正,你就把父母看成是路人了。所以古人對這種父母和子女天然的血緣關(guān)系,是非常護持的。比如,為什么小孩子不讓父母教,是讓其他人去教?因為教育它是要責善的,做的不好,是要責怪他的,甚至要打他,但是父母如果在教育過程用打罵的形式,就會破壞父母和子女的血緣關(guān)系、親善的關(guān)系。所以就叫“易子而教”。自古相互易子,你的子女給另外的人教。自己的子女給他人教,那老師教小孩要在家里孝順父母,父母要教小孩在學校恭敬師長。相互這樣地教育,共同地來扶持這個幼小的心靈,在一個道德的、禮儀的層面成長起來。

  對父母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可以婉言勸諫——等父母高興的時候你可以勸諫一下。如果勸諫三次不聽,你也就不要再去爭論了,等待父母慢慢醒悟過來的日子。千萬不可爭一個你是我非——這就是不孝之人。你看《二十四孝》為什么把虞舜放在第一?虞舜在處理他父母的關(guān)系問題上——他的父母確實在一般看來是很頑劣的,他的母親是一個后母,他的父母甚至就要害死虞舜,還有他的一個后母生的弟弟——象,這三個人共同對付他。虞舜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當中。父母對他不好,他只是自己責怪自己,說自己做得不好;但是對父母一定是恭恭敬敬,歡然順受。最后終于把他的父親、母親還有弟弟感化過來了——大孝。堯——唐堯?qū)ふ宜鹘影嗳?就是由于他大孝。大孝都感得:他耕田的時候——在歷山耕田,青鳥為他拔草,大象為他耕田。他都有這樣殊勝的感應。你看,堯看中他作接班人,真是看準了。他對于頑劣的父母,竟然這樣地能轉(zhuǎn)化,盡到了純孝之心。他把這一念孝心一擴大,所有的天下百姓都是他的父母,你看他會奉行什么樣的政治?百分之百的仁政、德政。所以他以孝治天下,垂衣裳而天下治——無為而治,就是他孝感人心,孝通神靈。如果一個不孝的人,整個的道德人格完全瓦解,做人都做不好,所有的事業(yè)全都破產(chǎn),業(yè)障深重,下一輩子做地獄的眾生去了。這是不得不加以了解的。

  菩薩曰:“諸弟子當知,十方諸佛是眾生心,十方眾生是諸佛心。是故憶佛念佛,則十方諸佛現(xiàn)汝心內(nèi)。然亦非諸佛之入于爾心,亦非汝心出于諸佛。皆是覺妙本明,不可思議!

  好,請看下面第三十四段:覺妙本明,念佛佛現(xiàn)。這一段闡示佛跟我們眾生內(nèi)在的同體的關(guān)系。覺明妙行菩薩就開示,“諸弟子,你們應當知道,十方諸佛是眾生心,十方眾生是諸佛心!边@兩句話怎么理解?十方諸佛他在以前發(fā)心修行,也是凡夫眾生,由于他勇猛精進,修菩薩六度萬行,斷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證到了法界理體。那么十方諸佛所證的是什么?所證的就是我們一切眾生現(xiàn)前介爾一念的心,十方諸佛證到了。這個心,我們本具——在因地當中具足佛性了,十方諸佛在果地上讓它朗然現(xiàn)前了,這就是:十方諸佛所證的是眾生的心。他證到的這個心,是一切眾生和諸佛同體的真如妙性。所以在這樣的心里面,十方諸佛都在這個心性里面——含攝!華嚴經(jīng)》有句話,就是菩薩要思惟,他的念念當中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都成佛了。不僅菩薩成佛,在這個菩薩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也一時都成佛了。因為十方眾生跟這位成佛的菩薩是同體的。所以佛在眾生的心中,眾生就在佛的心中。這就是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于是佛所證的心——心是無心,以無心應一切眾生的心。所以佛證到了無為法性,就能遍知十方無量無邊眾生的心。由于無心,就能應眾生的心來示現(xiàn)不同的身份,來教化救度。由于我們眾生的心,跟諸佛的心是平等不二故,所以當我們憶佛念佛的時候,十方諸佛就法爾自然地在我們的心內(nèi)顯現(xiàn)出來。

  這里十方諸佛我們理解為法界藏身阿彌陀佛的話,憶佛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中顯現(xiàn)出來。這就是《觀經(jīng)》講的,當我們憶佛念佛的時候,是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佛相就出來了。但是我們有時候覺得:念佛,佛相為什么我看不到?念佛的時候佛就現(xiàn)在面前,這是由于我們心還很渾濁,很散亂;當我們念到心清凈的時候,就能夠見到佛。所以得念佛三昧,現(xiàn)前就見佛了。這個現(xiàn)象也不是阿彌陀佛從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地方到了你的心里,也不是你的心就變出了阿彌陀佛。這里面就是我們本具的覺妙本明!坝X妙本明”,就是我們這個佛性的一個表達。這種本覺是奇妙的,是光明的。本覺的理體跟阿彌陀佛的關(guān)系,就像一個摩尼珠跟另外摩尼珠的關(guān)系——光光互攝的。所以當我們起心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不是阿彌陀佛來我這里,也不是我要去阿彌陀佛那里,都是法爾自然的一種顯現(xiàn)。有阿彌陀佛的愿力,有我們的妙覺本明的心,就像這個摩尼寶珠自然映出另外一個摩尼寶珠的影子。這個珠子映過來,我們這個珠子也映過去,而且這個映著阿彌陀佛影像的影子,又映到了另外一個珠子里面,這是重重無盡的,像因陀羅網(wǎng)一樣的。這個確實屬于大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在我們所思惟的有限時空態(tài)里面,它是很難去理解的。只有到了事事無礙的境界,才會現(xiàn)出這種法爾自然的現(xiàn)象。這是覺明妙行菩薩讓與會的弟子知道這樁事情——在理上明白。你去念佛,就能夠契入到第一義諦的境界,得上品往生的資糧。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于秦皇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