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之光
(緣起:2007年云南雞足山放光寺夏安居期間,某居士因在整理慈法法師所開示的《凈土點眼》等幾篇文章后法喜充滿。隨即發(fā)心想以一個出家人的身份親近法師,收集和整理法師的開示以達自他二利。
時值夏安居末,法師示疾去了貴陽,該居士也因需要滿半年后才能剃度的寺規(guī)而去了東北海城的保安寺。今夏又至,緣聚緣散因緣所生,唯有自性不生不滅,這便是佛陀給予一切世間如實而不可散壞的大事因緣。2008年夏,該居士因出家未果而去貴陽拜見法師,便有了這篇下文。)
一、 重視交流的有效性
二、 “無我”是一個隨順的基礎(chǔ)
三、 徹底放棄自己
四、 我們感到還有個利人的東西時,就沒法利人
五、 千差萬別中總不離自性
六、 眾生迷失倒見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七、 知體得解脫
九、 了達生死苦
十、 能不能夠破除我執(zhí)?
十一、得失皆是夢幻事
十二、舍報就是舍棄你的執(zhí)著
十三、擯棄現(xiàn)實苦樂
十四、了達自性實無所得一時安住
十五、彌陀用報德來展現(xiàn)自性之妙用
十六、其體一如
十七、我法無修修
十八、平等最重要
十九、自性認許何以退轉(zhuǎn)?
二十、凈土之光
一、重視交流的有效性
……
慈法師:你當時在東北想出家最大的阻礙是什么?
居士:僧團沒有給我剃度,祈請了三次,說是要等你老人家給我剃度。這三請都沒有成,我覺得可能是自己的福報還不夠吧,那就安安心心地回到世間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吧。
實際上這個因緣最后把我推到了你老人家所傳播的這個凈土教言的抉擇上來了,也就是說出家或者在家在學(xué)習(xí)佛法的這個過程中其真實和究竟的利益到底是些什么?最后也只有在這個地方作思考、作觀察、作抉擇、作安心了。
慈法師:出家是一個排除雜緣的一種好方式,但是它有它自己新的東西,比如說功課呀、一些基本儀軌的學(xué)習(xí)呀、集體活動呀等等。
居士:這些年來在佛法上的了解和學(xué)習(xí),我好像總是不能準確地找到作用的這個點,有時候生命中時常的感動也不知道怎么樣來與人分享?
慈法師:實際是這個樣子,我們說什么欲擒故縱,中國古代人講的欲破之先興之。
你想要別人接受你的東西,你一定先要弱。弱,你弱的時候,他會附著你,附著你的時候你再表達這個東西,就像一來一往一樣,它就會產(chǎn)生事實。
你如果太強,好比說我很感動一個東西你一下就表達出來了,它就凹凸出來了,人就會不接受。
你開始有感動,你要先藏起來,你不要去表達。
別人感覺到你身上有種喜悅的東西,但你不去給他表達什么,你就是在弱化自己。
這個時候別人就會有一種好奇,欲了解、欲接受的這樣一種愿望,這樣子就好交流了。
要不然你表達的時候,別人就會排斥了,這是最重要的。
現(xiàn)在這個很多人說:這明明是個好東西別人為什么不接受呢?這主要是鼓出來了,別人就會排斥。
不管好壞,有效的交流是需要有一個弱化自己的過程。
實際上沙彌就是一個弱化自己的過程,求寂嘛,就是啥都不是!
弱化自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缺乏這一點。
居士:其實還是涵養(yǎng)不夠。
慈法師:實際是。你表達出來的東西越準確、越堅固,你認為越有利益,別人就越是不接受,很怪!
居士:對,真是這樣。有時候因為感動而會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時候也能感到有一些感動的認知在沒有清晰和確定的時候就會不斷地變來變?nèi)サ摹?/p>
這時與人交流的有效性就很低,可能就是你老人家所說的這個缺少弱化自我,培養(yǎng)其涵養(yǎng)的過程。
二、“無我”是一個隨順的基礎(chǔ)
慈法師:好比說在彌陀的這個教言中,我認為這個“無我”是一個隨順的基礎(chǔ)。你這個“我”不管是善、是惡,是是、是非,你多利害、不利害這東西要去掉,去掉是從心目中,從你依正二報的感知中去掉,這個感覺要舍掉是個十分困難的。
好比說要把你自己所呵護的、自以為是的、不自以為是的,正面、反而都去擊破它,面對著彌陀無遮的回施,實際就是:徹底的放下!這個不好做,從心靈的深處是不好做的。
徹底的放棄才知道自己啥都不行了,這時候你念一句阿彌陀佛都是感激的,念十句十句感激,因為你什么都不是了!
這時候你所有的念都是感激的,沒有問題的。所有的交流都是清凈的,也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是徹底無疑的一個東西,因為你沒有什么可以提及自己的了。
我為了嘗試這個東西,按世間人的說法,就是作出了一個極大的、我自己都不許的一個選擇,就是徹底地廢除自己的所有功過。
這時候心里念一句彌陀,就是清清晰晰地全部的阿彌陀佛!
你用大力就有大的感應(yīng),用小力就有小的感應(yīng),你不用力就沒有感應(yīng)。
這么很徹底的一個感知,你就會生起一種徹底的踏實,這一念就徹底的踏實。
我不念也不迷茫,這就是一個踏實的回歸和踏實的啟用。
我不念也是很踏實,因為徹底地放棄了自我的執(zhí)著。
在這一個空寂的法界中運用著唯心的造作,造作阿彌陀佛的那顆心,那世間一下子就歇下來了,出世間也就歇下來了!
彌陀教言在這個破我執(zhí)上有大機,所以像古來以久這些善知識們他們都在說自己啥都不是,表達得也啥都不是。但他們都有很大的成就,后面表達自己就是啥都不是。
你看印光法師說自己是什么粥飯僧,往前面這些歷代祖師都是說自己是什么、什么罪惡凡夫、生死凡夫什么的,都是這樣表達的,啥都不是!
這時候你念一句佛,就是全體承擔、全體皈命,很徹底的!
我們還塑造一個自我的時候就凹凸出來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反而就全體地就表達不出來了。
所以說現(xiàn)在世間人不敢這樣放棄自己善的東西,惡的東西放棄了沒有問題,懺悔呀什么、什么呀放棄都沒有問題,但要放棄善的東西就忍受不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破除我執(zhí)實際上說是挺艱難的,真正的破除。
所以出家也是為了破除這個我執(zhí)。
像我還俗也是為了破除這個我執(zhí),我不說功成名就了,起碼說名在那兒擱著的,想破除也很困難,費了很大的勁。
你就是個啥都不是!這十分困難、十分困難,你自己做別人都不允許你。
有時候看到出家人就因為我這樣子掉淚呀哭鼻子呀什么的,我心里也是挺難受的,因為大家需要嘛。
但是你要是想把彌陀的教言回施、傳遞給大家,要徹底地放下自己,就是說這不好逾越。你這時候才知道“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是個啥說法!
因為在沒有得失,沒有善惡這個緣起的基礎(chǔ)上,你念一句佛就是能夠往生,沒有問題的,是真實不虛的!
所謂的白手起家,你念什么是什么,因為你是白手起家所以念什么是什么。以前很多功過你就只能懺悔,要不然即使你是念佛它圓滿的東西你也表達不完整。
三、徹底放棄自己
你如果在這個無自性的抉擇上,徹底地擯棄了這個善惡,完整地念一句阿彌陀佛,完整地接受一個彌陀的回施。
真正地讓法無自性在這個地方表達出來,一定要有個無畏的心才能產(chǎn)生事實,稍微有一點畏懼就不行了。
我寧愿去做善事,做個修行的人,而不愿意徹底地放棄,在凈土法門這是一個關(guān)口。
因為大家定見的東西很多、很多,只有徹底地回歸到一個清晰或者無染的原始狀態(tài)里,這時候才能出來一個作用,出來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呢?就是確信了一切執(zhí)著是沒有意義的!
這時候再來念佛就會很輕松、很簡單。
如果還是用那么復(fù)雜的心念佛,哎呀!用什么東求西求的心念佛,什么懺悔的心念佛,什么得失的心念佛,那么彌陀圓滿的回施,你怎么能夠全盤地接受呢?
你只能徹底地放下了自我,你才能徹底的承受,你才能無疑的承受,無疑的!
要不然你就會用業(yè)力去抵擋和減損彌陀的回施,這樣就彰顯不出來這個所謂的法性、自性、佛性的東西,你就打不開這個如來藏,沒有機會!
因為你運用你所知的善惡會封閉你,無意識地封閉了你。
唯有徹底地放棄了自己的善惡、名聲和得失之時,這才會有一個大的轉(zhuǎn)機的地方,歷代凈土法門的祖師在這個地方都是痛下狠手的,痛下狠手!
但我們對這個地方的認知,往往保留的東西都太多了。
自我的保留,善法的保留,我是個修行人,我是個這人、是個那人,我……我,很多東西就被蒙蔽了。
心智一旦在這個地方去除了蒙蔽的纏縛,雖然只是一個名字我,他就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
想把這些東西真正地利益社會,就是所謂的我們稱為的那個像什么“潤物無聲”。
利益人的時候,全體就是彌陀的功德!
跟我們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傳達著自性的功德,全然不是自己的作為,自己的作為全然是無所作為!
這樣廣大的法益的隨順,在每一個事中,在每一個因緣中都那么自由和透徹,不在冠以自己的名字來蒙蔽著一個什么東西。
四、我們感到還有個利人的東西時,就沒法利人
居士:就是說還是要在歇心處用功。
慈法師:對!那三個清凈心嘛。無染清凈心,實際這個無染清凈心就能突破這種自我障礙,那么安清凈心、樂清凈心也就會成熟。
心智就會成熟自他那種業(yè)緣的無染無住,所以說智慧門打開真正的慈悲就會生起,與世間的善巧也就會一時生起來。
我們還感到還有個利人的東西,就沒法利人。
就是你自身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放!
你身上還有寶貝的東西,有這個寶貝的東西你就得不到解放。也就是說你還有負重的東西,那怕你背的都是最珍貴的鉆石,最珍貴的摩尼寶,它也是個負擔。
因為大地山河都是黃金、都是鉆石、都是摩尼寶,不用負重,隨手即來,如來藏性的確如是!這時候你再看這世間……。
不容易啊!破除人的面子,人的善惡呀。因為這都是人的習(xí)慣,多生多劫的習(xí)慣。
多生多劫對自我的保護、對自我的建立、對自我的完善,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
所以對自我破除、自我的解放,自我的超越這些概念都沒有。
我感到有很多菩薩真的是挺可憐的,學(xué)了很多東西,積攢了很多的負重。很多所謂建立起來的自我,沒有這些東西也很可憐,有了這些東西背負著也很可憐,很自大。
這個世間的人,我感覺到要是沒有彌陀這種平等、圓滿,在每一個當下、每一事、每一物這個究竟的回施,這個時代的人是很難逃出這種自大、自以為是的。那自卑、自賤、自重、自慢的東西也無法逃脫。
就是輕視他人炫耀自我,這就是所謂的大人物的痛苦,那小人物的痛苦就是自卑、自賤、自憐。
大人物飛揚跋扈言辭下面這種“我”大的要命,天底下人都不及一提了。就只有自己,眼目中就只有自我了,但是又講了很多技巧的東西。
所以彌陀教言在這個地方就是干凈,下手就“無我”、無染,沒有過現(xiàn)未來的染著,沒有佛、眾生、自我的染著。
把一切染著,一切對待就在你的每一個當下破除,把一切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對立破除,把一切凡圣、善惡的東西給你破除。
你把這個染著破除了,就是所謂的清凈、平等的機緣成熟了。
你這時間念一句佛就是萬法具足,就是功德圓滿,就是能度盡眾生,就是一念即圓明。九界修持跟這個都沒有關(guān)系,所謂的放光菩提,放什么光呀?不動法性放出凈光,因為什么呢?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觸動著它,因為我們的現(xiàn)緣在觸動著這個自性,這個自性在觸動著我們的現(xiàn)緣。所以現(xiàn)緣與自性互影互射、無來無去、無得無失、無大無小、無對無待,在每一個當下時刻地妙用著。
所以千變?nèi)f化不離其中,妙用無窮而無染著。
無量光佛剎,所謂的清凈剎土,所謂的無對待剎土,也就是說無邊光,什么歡喜光、焰王光種種光明、所謂不動自性、不動法性,如來藏性在我們現(xiàn)實中就自然地舒展開來了。
絕非造作、非修持也非不修持,這樣一切名相在這兒就散壞了。
在這個地方它就是如幻不實的,它就是沒有自性的。就是因緣記憶了自性,自性召喚了一個因緣顯現(xiàn)出來了一個當下。
五、千差萬別中總不離自性
一個作用,這個作用就是自性的作用,自性作用幻化無窮,本無得失一時彰顯。彰顯之處了無所得,無所得處種種妙用,因緣而現(xiàn),緣謝緣滅,很如實!
所以說諸佛在這里用于未來、用于當下、用于過去,所以說是三世窮盡一念即入。一念為三,三世為一念,自在、方便,廣大、究竟。
塵塵剎剎皆轉(zhuǎn)妙*輪,所以說塵塵剎剎得自在。
它沒有受任何的局限,沒有任何的設(shè)立和對待,這里面就有了無盡的珍寶了。
所以說一切眾生性分皆是如來自性藏之妙用,一切眾生幻化皆是諸佛如來自性分身。
這個地方大方便現(xiàn)前。
在這個地方什么同體大悲,什么同體大慈都很好講了,沒有什么。
所以自性海中分身無數(shù),哪個眾生不是一個自性之光的相續(xù)與碰撞呢?
哪一個因緣、哪一個凡夫的因緣不是自性光明呢?
哪一個不是無常,不是一個因緣撮合的呢?
這種平等性在千差萬別中隨時顯現(xiàn),顯現(xiàn)中、千差萬別中總不離自性,人得大安樂!
在每一時、每一刻行住坐臥之中、清晰中不清晰中、自在中不自在中、業(yè)習(xí)中不業(yè)習(xí)中皆了達自性之妙用!
所以于三世,過現(xiàn)未來,一時融通。此融通不過是融通于自性罷了!
所以說過現(xiàn)未來了無所得,自性中生種種妙用。
種種妙用莫過于自性作用,所以自性作用在于當下之緣起!
六、眾生迷失倒見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當下之緣起緣生緣滅,實無所得。
無所得中生妙用,妙用是諸佛如來所得的自在力。
是了知諸法空相,生自在妙用。
凡夫迷失其中,所以說被每一份、每一物、每一相而迷失自性,但是這個迷失份中也有自性啊!
所以諸佛如來在妙用中就能喚醒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迷失倒見中,迷失倒見的那個倒見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所以說,在迷失中也得覺悟,這個沒啥可操心的!
所以說,在這個地方可以放心、可以歇心、可以安心,沒有問題!
凈土這個地方特別、特別的不可思議!
所以說這個地方不是修正而來,非不修正而來。
所以,此處無言說,言說無盡說。你無盡說可以說,但是的確是沒有什么可說的。你言說你也不能去覆蓋,但言說只是揭示它,如此而已。
所以佛說無盡妙言辭,展現(xiàn)諸佛種種的不可思議功德相。
其實一切眾生皆是如來功德相,只是眾生不知迷失其中,各執(zhí)我分,各執(zhí)一分,各執(zhí)所得。自以為是便丟失廣大妙用,丟失清凈本性,所以人就迷失在個體分上了。
他以現(xiàn)緣中,以某一緣以為有實,而丟失廣大的妙用。諸佛親證這個一塵一剎,塵塵剎剎無不是自性海中的光明。這時候出來一個影像,了無差別,是幻作幻!
諸佛如來決定了知這些東西!
所以與生命,與事相,與善惡,與佛魔他們一時超越,得廣大智!
所以看到修行人了不起,看到善人贊嘆,看到圣人禮敬,看到愚癡人悲憫,實際這都是心所變化了無所得。
所以諸佛沒有啥可贊的,凡夫也沒有啥可貶低的。魔也沒有啥可怕的,這一時清凈心得見!得見了后時時處處無不是如來智慧德相。
所以魔處如來德相,凡夫處如來德相,如來處如來德相。
如來相彰顯的大家說的是以正眼相說正之法,魔相其自性妙用與佛也沒有差別,他們就不明為魔性。
所謂的魔性就是人迷失其中,所以性中迷失即是魔性,沒有問題的!
你魔性中覺悟即是佛性,也是沒有問題的!
七、知體得解脫
所以諸佛如來就是從智海、方便海這種廣大妙用中運用的自如者,他們在這個無盡剎海生命的變化中入于無量壽、運用無量壽。入于無量光、運用無量光。他們的壽命都是無量的,非色身壽命,但是壽命相續(xù)。
何以故呢?得以自在力、方便力、慈悲力、智慧力、神通力、妙言力,這種種自在力中得以自在,什么自在?
自在就是他們的本分。所以稱為無量壽、無量光!
凡夫以剎那生命、以妄想知見以為為我,所以壽命很短,所以剎那生死、剎那輪轉(zhuǎn),他把這個輪轉(zhuǎn)當成真實的我了,所以輪轉(zhuǎn)不休!
諸佛如來一時超越輪回,一切輪回幻化一時超越,這所有幻化實不過是夢幻游戲?qū)崯o所得一時自在。
因為幻化是他的自在!
說你幻化是個人,是個輕松的人,是個鬼,輕松的鬼,是個佛,輕松的佛,是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都是一個無牽無掛自在解脫的。
如此舒展自性,所以說多與世間方便,多與有情方便。若作為、若無作皆得方便,要不然我們凡夫不知。
為什么說很多人修行修不成呢?
他認為是修來的,修來的是造作分中。造作分中雖有清修,但多是業(yè)力所遮蓋,就是所謂的性表、性相,非是性體。
性體無染有表有相,你表相作用。但這表相作用不過是個幻化,所以幻化中實無所得!
這時一時回入體性,體性安樂再看表相。
所以表中知體,用中知體,相中和體。體相用不離其體,人得方便,這時候人就得解脫了!
所以表中不迷失,相中不迷失,用中也不迷失。
凡夫用中迷失了,相中迷失了,表中迷失了,就不知其體,如此而已。
說知體得解脫,人不知體就迷失了!
好比說一個月亮在天空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人看到了水就說:這就是我,這月亮是真。有時候水干了,他就以為沒有我了。他就要去找一個湖的水、一個盆的水、一個碗里的水。
找到了他就又說:這就是我。結(jié)果一會兒這個水又干了、又沒了。
但知體的人就知道,月亮在天上掛著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千變?nèi)f化不離因緣如此而已,人得自在力!
八、自心自在
所謂自在,識其本體而得方便,說千變?nèi)f化剎那間就知道了它的源頭在什么地方。所以我們看到世間的表、相、用千變?nèi)f化,這是自在。
這是什么自在呢?一個剎那生、剎那滅,一個無常的一個自在!
此自在力,是自心自在。
自性無來去,所以生滅多變化。變化生妙用,無得無失,這樣我們就不會在變化中生煩惱了。
你看女人描呀、打扮呀,她就害怕變化,實際變化就是妙用!
你看我成長的過程就是我的妙用,我衰老也是我的妙用,死亡、有病還是我的妙用。
她不知是妙用就以為是死亡,我健康了就是妙用,結(jié)果呢病來了就不妙用了。她把健康當成了我,那老了怎么辦?不健康了怎么辦?所以她就體會不到它的妙用。
所以無常妙用,變化妙用皆在其中,怎么都不離于自性。其變化無窮、變化無數(shù),它都是妙用!
變處生喜,變處生樂,而無染著,這就自然歸體。就是所謂的大千世間無奇不有,種種妙用一時歸體。
什么體呀?清凈、平等覺!
這時阿彌陀佛就給你個印證,說你沒有問題,你有無量壽、無量光你不要害怕。你害怕什么呢?你就由它變?nèi)グ伞?/p>
所以說種種剎土咸能往生,種種有情咸能往生。這就是給你一個不壞的體,一個清凈的體、一個真實的體,此體是個描述罷了!
所以乘著法性的圓融,無外乎就是在變化中享受其妙用罷了!
人一旦得妙用就不害怕了。
害怕失去家庭?害怕失去親人?害怕失去財產(chǎn)?害怕失去健康?害怕失去……你怕得越多,他就被這個東西所苦住了!
怕家庭失去了,你苦在家庭上了。你怕愛人失去,你愛人把你苦了。你怕什么、什么就苦你!這是決定無疑的!
你求什么,什么就苦你!
九、了達生死苦
過去的善知識說“順緣延歲月,了達生死苦,”什么生死苦呀?就是執(zhí)著生死,生死才是苦的。你不執(zhí)著了,了達它了,它就不苦了。它何以會有苦呢?所以說“但有諸樂,無有眾苦”你苦什么呢?苦?
你時時刻刻不用力你苦什么呢?所以說變化處不用力。
就像最后我說:哎呀,我要趕緊治療,我要讓他們治一治,實際上這個治療反而比這個病苦還要苦的。的確是這樣!這小伙子扎我這兩針,比我現(xiàn)在所受的苦要利害得多,你知道嗎?
就是你對這個病的懼怕,要比這個病本身還有苦的!
好比我面臨這個生命的無常,你對無常的怕,比無常要苦得多!無常本身沒有什么,無常就是個變化,過去就過去了。但你要害怕它,它就苦你了!
它本身就是這么回事,就是這么個定數(shù)。
就像我們老了,你也會笑著老。你病了,你也會笑著病。你死了,你也會笑著死。要不然你怕老,它還是老了,你怕病,它還是病了,你怕死,它還是死了。
怕變,它還是變!所以這世間人就是多一個“怕”字,多一個畏懼,多一個……就是給自己的生命多增加一個額外的東西!
現(xiàn)在給我治病的這個老中醫(yī)就特別好,他說:沒有什么、沒有什么,這個沒有什么就是不用怕。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治不好,但他這個“沒有什么”就特別重要。什么到他這兒就是“沒有什么”!這已經(jīng)解放了很多。
但我們平時有病的時候、有難的時候、有煩惱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能忍受這個東西。你要靜靜地、細細地看著它,它沒有啥。你只要認為這是你所擁有的東西,他慢慢就松弛了。一急、一急你就開始痛苦了。
所以不要怕老,總忌諱老,忌諱年齡。說這個說那個,忌諱這,忌諱那。
你一天、一天的肯定是在老呀!怕這個,怕那個,也總是會老呀。
男女都一樣,挺在乎自己的。
人對于生命的認知往往還是逼迫的多,就是所謂的急于想去改變它,你看這社會上的人都想急于改變自己。
你就不用想也都會改變你自己!
時間會改變你,你不用著急。
沒有發(fā)財想發(fā)財,沒有老的想要老,沒有文化的想要有文化,沒有本事的想學(xué)本事,你不用著急,你就慢慢地去做吧!
哪個人不是在變化著的呢?說吧!成住壞空,生老病死。所以放在器世間就是成住壞空,這些無情東西就是成住壞空,人就是生老病死,這太公平了。
生老病死很美妙的,對不對?你要看透生老病死了你就感到平等了。就這么說吧,你會很松散地去面對生老病死,要不然人一直就會緊緊巴巴的。
居士:總想抓住一個什么東西。
慈法師:抓住了嗎?從古到今哪個抓住了的呢?猴子撈月是對人的撈命稻草的一種諷刺。
很多猴子都在生生世世撈月亮,本來得不到的東西想要得到,這不是在撈月亮嗎?
十、能不能夠破除我執(zhí)?
這個如來藏性教給人感覺就是要徹底地揭示這樣一個東西:就是你不要顧慮你是個凡夫,你不要顧慮你傷害過世間。你也不要顧慮你有多大的能力,佛又有多大的能力,你不要顧慮這個。你知,知能不能做這個事情?能不能走出這個世間?
你知,知你能不能夠破除我執(zhí)?這反而是最重要的!
你能破出我執(zhí)了,那就沒有差別。佛沒有差別,你也沒有差別。
你要不能破除我執(zhí)了,那凡夫就是凡夫,我就是我。
你跟什么差別都很大,因為啥?你總不相同啊!
所以眾生各個隨類而別,隨類而建,隨類而用。
千差萬別種種種類、種種思維、種種形象、種種具足,誰都沒有辦法!
但要能破除我執(zhí)得見其本,了解相之別、用之別。明其了本,你還有什么迷失的?還什么掙扎的?
所以這個徹還本源,識本就識末了。
用在末相,一般我們的相都是末尾的東西。就是性本質(zhì)一個末尾的東西,你去追求它干什么?
但你壞它干什么?你怕它干什么?只能說是一個時空、一個因緣,因果在起作用,你就面對它就OK了!
所以阿彌陀佛就說九界眾生咸能往生,蜎飛蠕動之類亦復(fù)如是。這徹底揭示了這個自性海中流出眾生相、法界相、差別相,此種種差別中實無差別。
就其本質(zhì)法界清凈,所謂無邊光佛剎一時現(xiàn)前,它是本質(zhì)所現(xiàn),所以清凈平等覺揭示了法性的本質(zhì)!
光耀十方世界,一切差別眾生一時回入平等世界。平等世界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什么、什么、什么一切諸天不能,極樂世界大用什么都是一樣,為什么呢?心性一如,緣起平等故,所以正覺華化生,非是造作分。
所以造作分中可以生妙用,它不昧失于造作。就是在現(xiàn)前造作中也不昧失其中,這個造作也是無自性,造作也是個緣起罷。
緣生緣滅了無可得,所以一時回入空明之性。這個地方?jīng)]有什么,人就在這個世間,在這個所謂的教言中。
說什么無量光佛剎,說什么阿彌陀佛有大愿,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這就能體會真實不虛了!
此一念與佛之一念相應(yīng)不二,法身認知。你這個地方不增不減,恒古恒今的,誰也不能動搖,此一念誰也不可毀壞、不可增減。
十一、得失皆是夢幻事
居士:就是要在這個“亦無所得故”這兒不斷地確認它。
慈法師:是啊!它時時刻刻本來無所得失,觀其本你就究其性,你就了解了它。
時時處處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失去什么?實在是無得無失。
只是在生妙用,這個用就是無中生有之用,有中本無之用,實在是不可得失的。
不可以以得失取,但是因緣而生,如此而已!
你不可取其實,你也不可取其虛,對不對呀?只是緣生緣滅!
說夢幻苦樂呀,夢中人覺知苦樂。
所以出夢之人只是觀察苦樂,而無苦樂可得!你出夢之人,你苦樂根本沒有啥得失了,對不對?
說夢中之人享受于苦樂,所以菩薩入夢幻眾生心智中,在苦樂之中安詳于生命,度化于苦樂眾生。實在是令眾生覺知,覺知實在是無苦樂可得!
所以運用這個苦樂令眾生覺知,實際是隨順眾生苦樂而覺悟眾生罷了!
你在夢中肯定是患得患失的,就像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還得患得患失的。那覺悟之人早已知其事實,何有得失呢?
得失皆是夢幻事呀!所以說夢中之人才去爭得爭失的。
遇夢中人說話,才以得失說,實際是召喚其醒過夢來;脡糁,夢中實無得失可得,這個時候人才可以醒夢,醒夢是不是大覺之人呢?
所以一般我們的醒夢,只是說從理、相上覺悟了,從教言上覺悟了。
但你親證這個東西了沒有?沒有證的時候,只是你言說的一種覺悟,這時候你就要細細地在夢中真正的覺悟。
過去《大日疏抄》上講:你在夢中當真,在白日里當夢。
你在夢中當真,你肯定在夢中都計較得失,那你在這個世間你怎么不會害怕這、害怕那的。
在這個世間你啥也不要害怕,你不要患得患失。在夢中你要細細地看看那是個啥東西?人自然就解脫了!
所以我們只是在做一個得失的夢,夢幻、夢境罷了,在對待夢境中患得患失罷了。
你要走出對待了,你還患什么得失?人心要沒有對待,人不得究竟安樂嗎?
就是對待造就我們的夢幻世界,我們在這里面掙扎呀,所得所失的!醒夢人你要什么得失呢!
就是對待世界造成的一個夢想,得失的夢想,好壞的夢想,佛魔的夢想,苦樂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用對待的心所設(shè)計出來的夢想。
彌陀教言清凈平等,你在得失中觀察它,沒有得失之本,它沒有這個實處,那你就是在夢中就覺醒了!
就是我們在世間平時的生活,一個事情得了,一個事情失了,你真正觀察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在做得失的時候你就能知道這一個得失純粹是個因緣,實在沒有實質(zhì)的東西!
實在是沒有一個實質(zhì)的東西。
十二、舍報就是舍棄你的執(zhí)著
凈土教言有一個十分特定的東西,緣起即清凈心,緣起即清凈土,說生者即生!
說本來往生故,眾生不知,佛說往生,令眾生隨順而得往生!隨順什么?隨順自性觀察現(xiàn)緣,現(xiàn)緣無得無失回到自性之中。
眾生不知了,不知了,佛說:我有國土,你來我國土行不?你說不行,我還要在現(xiàn)實中生活,我不能到你國土。他說:你不行了,你臨終來到我國土行不?你這個果報盡了你到我國土行不?
眾生還不知,說:哎呀,可能是我不死我這個果報還不盡,那他就等著死的那天往生凈土。
實際就在我們這個現(xiàn)緣中我們就能放棄得失,來觀察彌陀的凈土。
所以說,即生即得往生,真實不虛的!自性剎土無有邊際。
自性剎土沒有差別的,對不對?你不管是說佛的自性,我們的自性,一切眾生的自性都是無別呀!
凡圣自性無別,所以自性剎土中我們本來安住于凈土中,這個真是真實不虛的!
我們對這個認識不清了,彌陀說:我的報土跟你的報土有別,你舍報的時候來我國行吧?
什么叫舍報?
你現(xiàn)實也可以舍報呀,你生命舍棄也可以舍報呀,所謂的舍報就是舍棄你的執(zhí)著,或者你執(zhí)著盡了時候!不是嗎?
十三、擯棄現(xiàn)實苦樂
我們現(xiàn)下也可以把執(zhí)著放盡,那你放不盡,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你放盡的那一刻你再放吧,對不對呀?
所以擯棄現(xiàn)實苦樂,我們再來念阿彌陀佛,就是無得的心、無染的心念佛,那你看你每一念都是往生。
這樣自性剎土自然揭示出來了嘛!彌陀報德自然印護于你,對不對?你生不生,彌陀的報德都印護著你。
說你念我的名號你必生我國,對不對?他印護著你的,就是這么說我們像給孩子做個保證一樣。這個沒有問題的,他印護著我們。
還不知道!彌陀說,你慢慢念佛,你善根生長,你能生我國。
但佛怎么說都是為了揭示我們自性與本質(zhì)的東西,你要是識得了自性土一時就安樂了。
所以說寂滅光中得真實利益。
我們現(xiàn)在完全可以用自性之光應(yīng)彌陀報德圓滿之光,回施眾生剎那生滅之光,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自性之光決定是無量壽、無量光,彌陀已經(jīng)圓圓滿滿的證得了。我們凡夫執(zhí)著一個生滅剎那的一個妄想,我們只要把這一個妄想回歸、投入、緣起于自性海中就是往生,這沒有問題呀!那個不往生呢?那個不往生呢?彌陀就是這么慈悲唄!
十四、了達自性實無所得一時安住
自性海中人人本來往生,我們因為這剎那、剎那的妄想執(zhí)著,這妄想執(zhí)著造成了業(yè)業(yè),妄妄的相續(xù),此相續(xù)實無實質(zhì),一時就回歸了!
你知道這無始以來的妄妄相續(xù)實在沒有什么可得的,一時就回入自性海中,得以究竟安樂。
那我們養(yǎng)成習(xí)慣了,妄妄相續(xù),一生一世的、一生一世的習(xí)慣于這個東西了,怎么辦呢?
所以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什么生死重罪?就是你妄妄相續(xù)的心,妄妄相續(xù)的業(yè)習(xí),這些業(yè)習(xí)中實無所得呀!
所以了達自性實無所得一時安住,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法性之土,也是我們自性之土,這個沒有問題的。
你就是凡圣都可以得利益嘛!上至等覺菩薩、妙覺菩薩也可以用,下至蜎飛蠕動,你知道隨順就OK了!
蜎飛蠕動,好比說這個猛蟲生起來了它就知道: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
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
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只不過是幻相,它一時就回歸了,這不是往生嗎?
所以他就回到自性剎土得安樂住了!
他如果感到我自性剎土不可認知,彌陀說:你念我的名字,你就回到我的這個不可思議的報土中。
他的報土還是展現(xiàn)自性,你還有疑惑,他又說:你不要害怕,我給你一個保證,我給你一個人性的保證,因為法性土這里面沒有什么人性的東西。
彌陀說:那我就把它人性化后到報土來接引你。
要不然我們一說法性土人就容易迷失。說自性平等,人也容易迷失。
彌陀就把這個自性通過他圓滿的報德給我們?nèi)烁窕?讓我們接受自性。自性平等、自性清凈這不是彌陀的慈悲嗎?
十五、彌陀用報德來展現(xiàn)自性之妙用
這里面我們修不來,也行不來,這里能修來嗎?
這修不來!你要強修,彌陀說:行,我的報土就是修來的,你隨順我的報土愿望你來修吧,這是人格化的東西嘛!
就像我到這個家的環(huán)境中是一樣,我也不用修個啥,對不對呀?
你說要強修,你也可以修,你說在這里面再添個啥東西,也可以添,沒有關(guān)系,它不影響什么。
說自性海中無增減,你想增減也不管你,但你要知道其本質(zhì)無所得失,彌陀教言緣起令人安樂。
所以安心、起行、作業(yè),他第一個就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抉擇于此!
無人抉擇了,彌陀說:來生我剎,我剎平等,這就是個接引嘛。我們說接引導(dǎo)師阿彌陀佛,因為自性海中你不敢投入,阿彌陀佛說你來,來我的國土,你看我的國土多么好!
你所有的需要我都有。啊!人性的接度安住于自性海中,不增不減平等一味。
所以阿彌陀佛的教言都從自性一味中流露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無差別中流露出來的差別妙用,實際彌陀教言純粹就是一個極人性化的一個法性回施。
居士:把法則整體人格了,讓我們的人格親切了。
慈法師:對,把法性人格化了,讓我們來接受這個清凈平等的法性。讓我們在這個法性中安住而無畏,安住而生種種妙用。
要不然你安住法性會認為是寂滅你會害怕呀,或者你認為是空泛的呀,那彌陀就用報德來展現(xiàn)自性之妙用,自性之廣大,自性之自用!
實際一切世間都是自性之自在,我們凡夫他在這個苦樂的抉取中迷失了,遮蓋了自己廣大、平等、清凈的心。
所以這個廣大自在力,在彌陀這個報德中就展現(xiàn)了法性的自在之力,眾生表達的就是在某一因、某一緣的這種迷失的力量,其本性一如,沒有問題的。
那我們要是看到這個本性一如,那個學(xué)佛就輕松了!
十六、其體一如
很多人認為佛修來的,說精進第一嘛,精進波羅蜜。但我說你要是對知見把握不好,修來修去都是修個驕慢,修個脾氣大,修個比別人強。有時候根本不是有意識建立起來的,而是無意識建立起來的。
你看我是個善人,我是修行的人,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一天做好多少善事,這樣他就會看不起、或者輕視那些惡的人、顛倒的人、迷失的人、不學(xué)佛的人,這就是慢心!
所以我們對于清凈、平等,對于自性的認知,我們要從體上觀察眾生,人就能得平等安樂,平等安樂住。
一個事來了,我們從自性上觀察,一時先回歸對方一個平等無差別,你再來交流就太簡單了。
就是不管你怎么抉取,其本是無別的,只是表相有別。好比我們現(xiàn)在出家在家只是表相之別,其體你根本沒法別。
所以清凈平等覺,這個無別的作用要是能夠觀察得到了,也就是這個體你能夠觀察得到了。
千差萬別總是妙用!
就是說千差萬別你都會笑一笑,為什么呢?因為體中無別呀!你只能生喜,你不會生煩惱。
哎呀!這個、那個……叮叮當當?shù)?你不會了,為什么呢?因為你其體一如了!
啟用有別,其體一如。
因為其體一如你而得安樂,所以千差萬別總是妙用,你總是笑一笑。這個是應(yīng)該觀察和思維的,要不然我們就會攀龍附鳳。
十七、我法無修修
經(jīng)?匆娙嗽诒雀叩脱!搞這、搞那的,這樣人就不會如實地去透視其本質(zhì)。
要透視其本質(zhì),你要修行也好,什么也好,你才知道時時刻刻你不修也在修。
就是我們的每一個行為你不修也在修,不變也在變。
實際修是個變而說,修正嘛。
正其本修其形,你這形不斷的都在變,你時刻都在變,對不對呀?
你不用修它都在修,所以佛說無修修嘛!本無所修是修正。你認為所修的時候,你已經(jīng)沒法修正了。
本無所修是修正,你認為有所修的時候,你已經(jīng)沒法修正了。
本無所修正呀,其體自修、自正,這是決定的。
因為它的本體一顯露出來就修正了、校正了,變化只是一個修正的過程。
誰在修正?它不用修它就自正了。所以大道無形,大道無修,你修什么?
所以說無修修正呀!無修修自然就校正了,本體在校正它,這個變化就是一個修的過程,本體一顯露出來就證實了,變化就是在修、修、修,所以說你無修修中你常修行。
你要拿個架子說我在修行,你可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打妄想?我不知道。
就是依妄想加上個妄想,認為自己怎么樣,如此而已!因為啥呢?因為自己沒有透視自性,就是給自己劃了個圈說這個圈里面就是佛。
說這個圈里有佛性但它不能表達著佛,所以說佛以無盡莊嚴身顯現(xiàn)在諸剎土之中。它說這都不是佛,誰認為這是佛誰就是魔了,為什么呢?
諸佛無身相現(xiàn)無盡相。
這時候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好,什么、什么唵,班雜(兒)薩朵吽也好,念什么都是圓圓滿滿的,清清靜靜的。
所以無得無失中生妙用,得得失失中無得失生妙用,總是妙用!
我們的知見的確是需要剖析的。
因為我們這個“滯“呀,三點水一個帶字的這個滯,很容易把人滯在一個狀態(tài)中。彌陀這個大慈悲呀、大無畏呀、大善巧呀、這個大妙用呀,就是在這個無修修上感動人了。
世間人的這個造作修,這個造作分上的修行,它總是不能得到究竟之體。
他可以見種種相,我們說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都是修正而來的,這個是沒有問題,諸佛這個十八不共呀、八萬四千法,種種、種種因緣這都是修來的,沒有問題。
但是其體的本質(zhì)是無修修的!
所以說無修修中修種種法利益世間,所以說佛勤行于種種法而利益世間,都是順性起修。
而凡夫修行都不是順性的,都是妄想建立出來的一個東西。就是“我“,這本來是個妄想了,在“我”上想建立一個東西,那就是積沙為塔,想在沙灘上建立一個高樓大廈。
你沒有根據(jù),不能成為事實的。
佛在經(jīng)典上說煮沙為飯,你總是熱沙,你做不成粥的。因為你沒有那個東西,所以佛講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現(xiàn)在人就是第一個正見沒有了,修……。你看佛跟比丘講法就說:我法無修修。他直接就這樣教你,你知道嗎?我法無修修,無修就是修正。
講得很簡單,無漏心智中在無修修中相信了。所以無念念,無修修,正行就起作用了!
十八、平等最重要
我看很多大德、善知識講的東西都是:我怎么樣?我怎么樣?你們都不行。
你啥都不要說了!你這個“我”再大,也是個剎那生滅的一個東西,在這個上面建立一個東西,還是剎那生滅的東西。
我這個剎那生滅要比你那個剎那生滅高尚,那純粹是個大妄語,不是嗎?
就像一個大金魚說我這個生滅是最大的、最利害的,你那些小魚都不行,這不純粹都是一個大生滅,一個小生滅嗎?
都是個生滅,都是個不實的。實際就是一個大妄想去輕視一個小妄想罷了。一個大愚癡輕視一個小愚癡,實在是這樣的。一個大自以為是輕視一個小自以為是。
所以佛講的這個清凈平等覺特別重要,所以常不輕菩薩說:汝等當成佛,我不敢輕辱。
現(xiàn)在的人,所謂的大善知識都輕視眾生,太利害了。誹謗眾生,實際跟誹謗諸佛是一樣的。
凡夫的自卑、自賤,也太利害了。
我們到再大的善知識面前不卑不亢,清凈平等就是最大的尊重,最好的禮敬。
你也不能鄙視人家,你也不能去自卑自己,這就是最好的禮敬。
平等禮敬,一般人不敢這樣禮敬,就是說看見了這是個大人物,他的膝蓋就要跪下來。
我說大人物面前你能不能平和地站一站呢?沒有人敢,為什么呢?他不敢站。
實際還是一種無形的自卑。
我們可以禮敬有情,也可以禮敬善知識,也可以禮敬諸佛,也可以用平等禮敬,不是嗎?
平等最重要!平等一失去了,你的禮敬變得是一種自卑罷了。
所以文殊菩薩有九種禮敬。文殊菩薩在世尊相前合掌站立,很多人都在作種種供養(yǎng)什么的,別人說這個菩薩如何行此禮敬,就是說你怎么這樣禮敬呢?
他說此禮是法界之禮敬,文殊講了九種禮敬。像磕大頭什么的,這種禮敬都不是為真實禮敬,那真正禮敬就是清凈平等禮敬。就是不造不作,一時印契,佛如是我如是,法性亦如是,無差別亦如是。
那認為我磕個大頭才是禮敬,那樣的禮敬也不失為一種禮敬,要真正是一種對于法性的感激也沒有問題。
但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別人禮敬了,我也禮敬了,但起作用是什么呢?大部分人要是能引發(fā)一種恭敬心就不錯了。
在平等心、感恩心,能如此平等啟用的心少。說這個人是什么人、什么人,完了,這個東西出來。
如果說這個人是什么人能夠回歸到本性的平等清凈處,那這個人就打消了你的差別,就起作用了。
這個人很高尚,很了不起,我們永遠都不行,這個就完了。那這個人就成了一個上帝的塑造者,下面的人就苦了。塑造的上帝越多,老百姓心中就越苦,你相信吧。
十九、自性認許何以退轉(zhuǎn)?
居士:師父,對于這個鼓出來的東西,在這個弱化的過程中,拿到日常生活中怎么來用呢?
慈法師:損自己一點,不是說我啥,我怎么損自己呢?你好比這樣說,你很有文采,我就不顯自己的文采,我很會說我就不去說,就是在自己的強項中損一下自己。
你要不在自己的強項處損自己一點,你就沒有啥可損的。
“為道日損”,損,這個損就是你感覺到自己還挺能講的時候,就放一放,這個是可以做一做的。
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學(xué)佛機遇怎么說呢?我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是個無力修正的時代了。
就是變化多、災(zāi)難多、自慢邪見多,就是說要成就這個圣道難。自從龍樹菩薩授記以后,我認為這個時代的確是這樣子的。
白法隱沒的時代,惡業(yè)熾盛。所以這個時代念佛法門它就特別平常、平等地,讓我們在無修修上安樂下來了。
要不然我們會惶恐不安、害怕呀!你知道嗎?我不修正不行呀,一修就容易偏頗。
這怎么辦這個時代?彌陀說:沒有問題,我給你,我給你,你給我個什么呢?我印契你的自性!
人不敢擔了,你就回到我的國土。還不敢擔,那我告訴你,你修吧,你修什么也得不到,你到我的國土,我給你授個記你就圓滿了!這是對執(zhí)著的有情這樣說的。
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修行人其實也就是執(zhí)著于“我”的人罷了。
彌陀說:好吧,把你修行的功德回向給我,就是往生我的國土,這么樣來消除他們的執(zhí)著。
現(xiàn)在我們對于自性認知的差異特別大,不是不讓我們修,我們一修就出現(xiàn)驕慢、對待、功高、自卑。修不相應(yīng)了他自卑,修相應(yīng)了,他貢高。
這是個很困難的時代,就是人的善根在人壽不足百歲時已經(jīng)極為薄少了。多是自大、自卑之人。
我們?nèi)藟垡袔装贇q,幾千歲、幾萬歲,就簡單得多了,對不對?我們參學(xué)習(xí)機會、校正的機會,認知的機會都多了,人一迷失就不知道到哪個旮旯去了。
所以彌陀教言中給你一個寬容,說我這個清凈平等中有無量壽、有無量光。無量壽可以延續(xù)你的修正,無量光可以照耀你的心智,給人這樣一個人性的保證!
回向彌陀的國土,實際是法性之土,讓你無量壽、無量光,你永遠修行去吧,說你必然成佛,所以無量光、無量壽中你何以不成佛呢?所以得一生不退轉(zhuǎn)!
自性認許何以退轉(zhuǎn)?隨順彌陀無量壽、無量光也沒法退轉(zhuǎn),對不對?這是真實言呀!
為了消除眾生的這種功高與自卑,說都能生我剎,都能來我的國土。我們也就沒有了啥自卑、自賤的東西。
我們修行不修行,也沒有啥自卑、自賤、自慢的東西。你修也沒有啥慢的東西,你不修也沒有啥自卑的東西。
這個時候你不慌了,安心啦!
這時候你再來修行,再來觀察世間,無修修效果就會出來了!
二十、凈土之光
凈土之光在于平等緣起,它就會出來這種事實之力與真正的功德力。我們說的無染清凈心中、智慧心中你在修種種法,這就是遠離了貢高。
這世間人總是難逃貢高與自卑,不貢高就自卑。彌陀說:都能來我國土!
這給貢高的人安心,給自卑的人也安心了。
教法只是一個方便,法無自性就能遇人方便,人得度脫,那有實法可得呢?
如何能夠啟發(fā)我們這種自性平等的本來性,如果我們真的是識得了這個自性,時時處處那一刻不平等的呢?哪一事不平等呢?所以說時時處處無所得,時時處處變化無常,時時處處皆是寂滅相,哪有不平等的呢?
你識得這個你怎么不安心呢?
居士:在彌陀教言的這個功德大海里面,我們在日常的做事當中怎么樣才能把清凈平等運用出來呢?
慈法師:你就在省力處做事唄,你也就不會再固執(zhí)地做事了。
省力中做事,實際就像我們舒展地打一板子一樣(用打乒乓球作比喻),你抽贏了就贏了,抽不贏了就抽不贏了,你不會因為這一板子而生苦惱。
沒有了后有的抉取,你只能生歡喜,打的時候就是喜悅的、舒展的!
說不求已變,不求已進,你知道不變也在變,對不對?不進也在進,你就很簡單了。
這時候你再念佛,你就能感覺到真是彌陀報德的回施了,他報德的。
我們在法性上還不能靠死的時候,他的報德一直在養(yǎng)育著你的法性、成熟著你的法性的運用。
有時候我們對于自性的認知總是有點感覺到不好把握一樣,就是說哎呀!我們的自性怎么跟佛的自性一樣,真是感覺到……。
阿彌陀佛還是像一個永遠也不舍棄于你的老媽媽一樣地對你說:來吧!孩子,我給你這個自性!你接度一下看一看……。
2010年11月8日一稿
- 上一篇:意樂人生
- 下一篇:佛種從緣起——《法華經(jīng)》四句偈開示
- 道亮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行策大師:想要念佛求生凈土不妨熾然起忻厭心
- 宏海法師:為什么四眾弟子修學(xué)凈土不能夠真實相應(yīng)?
- 智者大師:求生凈土為什么要念西方阿彌陀佛?
- 正如法師:人人在“常寂光凈土”的國土上都是佛
- 大安法師:凈土一法難信就在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 覺醒法師:凈土來自眾生對真美善的追求與統(tǒng)一
- 大安法師:省庵大師對凈土的情懷是如何表達的?
- 仁禪法師: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以凈土為舟航何愁退轉(zhuǎn)?
- 念西法師:凈土關(guān)要及修法、講法歧途
- 大安法師:怎么通過身口意三業(yè)來修凈土?
- 印光大師:大通家和普通人該怎么修凈土?
- 印光大師:想要往生凈土,先認清楚修學(xué)的宗旨
- 印光大師:《凈土五經(jīng)》是念佛法門的根本
- 大安法師:凈業(yè)行人必修的“凈土四信”
- 慈法法師:學(xué)佛心智 學(xué)佛誓愿
- 大安法師:念佛不念咒,修凈土不修別的可以往生嗎?
- 慈法法師:心力就越來越弱,好像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怎么辦?
- 慈法法師:在學(xué)佛還去愛憎就慘了
- 慈法法師:本凈是對善知識最大的禮敬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