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錫周居士書
這一篇,是念佛法門的綱要,必須細讀。
如來出世,說法度生,原欲一切眾生直下了生脫死、親證無上覺道而已。
參閱《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xiàn)于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可知此義。
但以眾生根機不等,不能究竟暢佛本懷;只得隨順機宜,循循善誘。大根則稱性直談,為說佛乘,令其即生圓證佛果,如:華嚴經(jīng)之善財,法華經(jīng)之龍女等。
華嚴善財:見《八十華嚴》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四十華嚴》卷四至四十。
善財童子于福城東,遇文殊師利而發(fā)菩提心,從此漸次南行,歷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后參普賢菩薩,而入法界。
法華龍女:見《法華經(jīng)》卷四——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文殊入海弘經(jīng),龍女以寶珠獻佛,即于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
次則為說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令其漸次修習,漸次證果。
《法華經(jīng)》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說一佛乘,乃暢懷;眾生根鈍,無已,乃方便說三,令得漸次證入也。
又其次、則為說五戒、十善,令其不墮惡道,受人天身,漸種善根,隨其所種善根大小,將來于三乘法中,隨宿善力,發(fā)諸現(xiàn)行,或依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而得親證法身;或依緣覺、聲聞乘,悟十二因緣及四諦法,而得斷惑證真。
令修五戒十善,令其不墮惡道,更是方便中之方便,還是要修出世三乘,斷見思惑,證偏真涅槃,雖是“化城”,已勝人天多多,何況將來決趣“寶所”。
此諸法門,雖則大小不同,頓漸各異,然一一皆須自己修習力深,斷惑證真,方可超出輪迥,了生脫死。
若三界內(nèi)見思二惑絲毫未盡,則生死根本未能斬斷,縱令定慧力深,依舊無由解脫。如三果圣人,尚生五不還天,經(jīng)許多劫,方證四果。若證四果,則生死根本斷盡無馀。
見思二惑: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詳見四教儀集注卷四。斷見惑,證初果須陀。粩嘤缇牌匪蓟笾星傲,證二果斯陀含;斷欲界思惑九品盡,證三果阿那含,生五不還天;斷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盡,證四果阿羅漢。
五不還天;色界十八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一無云,二福生,三廣果,凡夫所居;四無想,外道修無想定者生此。五無煩,六無熱,七善見,八善現(xiàn),九色究竟,是謂五不還天,三果圣人所居,亦名五凈居天。
無煩天,壽命一千大劫;無熱,二千大劫;善見,四千大劫;善現(xiàn),八千大劫;色究竟,一萬六千大劫;故云“經(jīng)許多劫”。
然只是小果聲聞;尚須回己所證小果,趣向如來大道,于十方世界,乘愿受生,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隨己功行深淺,或漸、或頓,以次證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諸位。至等覺已,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便入妙覺位而成佛矣。
圓教初住,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從此歷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而破四十一品無明;妙覺、則破四十二品無明盡,三德圓證,而成究竟佛果。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法門,雖則無量無邊,其證入地位,畢竟不能超越于此。
約教而論斷證,總不出此。細讀天臺四教儀、教觀綱宗,可知。
雖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最為圓頓直捷;然見性成佛,乃約本有法身,不涉凡圣因果修證而論。若依修證地位而言,亦與教家了無異趣。
古德有謂:宗門之開悟——明心見性,與教下之大開圓解同。則開悟之后,仍須依解起行——水邊林下長養(yǎng)圣胎,故其修證則與教下無異。
而末世之中,人根陋劣,知識鮮少,悟者尚難其人,何況實證?
今之習禪者,多在宗門語錄、公案上打轉(zhuǎn);而又缺乏古時禪林之大冶洪爐可資鍛練,所以成就者希。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于一切法門之外,特開念佛求生凈土一門;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xiàn),有善知識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聲,或止數(shù)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況彼修行世善,不作諸惡者乎?
《觀經(jīng)》云:“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yè),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應墮惡道,經(jīng)歷多劫,受若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于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若是精修梵行,禪定力深,則往生品位更高,見佛聞法最速。即大徹大悟,斷惑證真之人,亦須回向往生,以期圓證法身,速成佛果。
所以華嚴會上,最后、普賢菩薩,說十大愿王,導華藏海眾,同生極樂也。
其馀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囧琺則小根不能修。唯茲凈土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入其中。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欲即生了生脫死,便絕無企望矣!
經(jīng)云:末世億億人修行,罕一成道;惟依念佛,可得度脫。可知、末世眾生,若無念佛法門,焉能出苦?
然此法門如是廣大,而其修法又極簡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凈土善根者,便難諦信無疑。
今時有不信此念佛法門者,就是沒有凈土善根的人。
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猶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權(quán)位菩薩猶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薩,方能徹底了當,諦信無疑。
蕅益大師曰:“凈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彌陀要解》)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雖是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墮地,貴厭群臣;雖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報。修凈土人,亦復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號,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故得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太子墮地,貴厭群臣”。謂剛出生的太子,其尊貴已超過群臣。
欲說凈土修法,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則不是疑法,便是疑自。
慈云懺主撰《往生凈土決疑行愿二門》的決疑門中,明三種疑:一、疑師,二、疑法,三、疑自。欲明疑法、疑自之義,請閱決疑門便知。見《凈土十要》。
若有絲毫疑心,則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實益也。
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講求,以期深造其極乎哉。
“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五根五力,信為第一;七圣法財,信亦第一;“無信不足啟愿”;宜急講求,以造其極!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八苦之義,大體可知;茲錄省庵大師八苦詩,讀此詩,同時可以體會到:娑婆之極苦,極樂之至樂。
八苦詩 生苦
業(yè)風吹識入胞胎 獄戶深藏實可哀
每遇饑虛倒懸下 頻驚粗食厭山來
聲聞到此心猶昧 菩薩于中慧未開
誓割愛緣生極樂 華中產(chǎn)取王嬰孩
老苦
萬事輸人已退藏 形骸自愧少康壯
朱顏一去杳無跡 華發(fā)新來漸有霜
流淚暗思童稚樂 見人空話壯年強
寧知凈土春長在 不使身心晝夜忙
病苦
四大因時偶暫乖 此身無計可安排
殘燈留影不成夢 夜雨滴愁空滿街
自昔歡娛何處去 只今苦痛有誰懷
豈知極樂清虛體 自在游行白玉階
死苦
識神將盡忽無常 四大分離難主張
脫殼生龜真痛絕 落湯螃蟹漫慞惶
甘心獄戶為囚侶 束手幽關(guān)事鬼王
何似華開親見佛 無生無滅壽難量
愛別離苦
生離死別最堪傷 每語令人欲斷腸
虞氏帳中辭項羽 明妃馬上謝君王
淚深江海猶嫌淺 恨遠乾坤未是長
諸上善人俱會處 愿教曠劫莫分張
怨憎會苦
苦事人情皆欲避 誰知夙業(yè)自相招
有錢難買閻翁舍 無計能求獄卒饒
兵敗張巡思作鬼 身亡蕭氏愿為貓
何時得預蓮池會 積劫冤讎好共消
求不得苦
窮達由來有夙因 轉(zhuǎn)生希望轉(zhuǎn)因循
揚帆屢見沉舟客 掛榜偏傷落第人
畢世耕耘難果腹 頻年紡織尚懸鶉
樂邦衣食天然好 不用區(qū)區(qū)更苦辛
五陰熾盛苦
逼迫身心苦事多 哀聲無地可號呼
肝腸斷處情難斷 血淚枯時根未枯
臨海廿年持使節(jié) 過關(guān)一夜白頭顱
何當凈土修禪觀 寂照同時離有無
——見《省庵大師語錄》卷下。
-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
- 復濮大凡居士書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五)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四)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三)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二)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一)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五)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四)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三)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二)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一)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