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記【自立法師】(十六)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南方的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等五尊佛作為代表,還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里,現(xiàn)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并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眾生,應該相信,應該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眾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講東方世界五尊佛時,有三尊佛是以須彌山作為名稱。平常說‘南方丙丁火’,火代表光明,以下要講的南方世界的五尊佛,有四尊是以光明作為名稱。
一、日月燈佛:這尊佛是以日、月、燈三種光明來命名,表示他的大智慧光明,是無所不照、無處不照的。日、就是太陽,太陽雖能遍照天下,但只能照耀白天。夜晚,月光代替太陽,使黑夜光明。凡是太陽和月亮照不到的地方,那就由燈光來服務了。這尊佛將太陽光、月亮光和燈光三種光明連接在一起,稱為‘日月燈佛’,就是代表智慧,有了智慧,不論白天和黑夜,隨時隨地,都可以為我們破除人生貪嗔癡一切黑暗。眾生的貪心太大(貪)、無明火也大(嗔)、是非不分(癡性太重)。這許許多多三毒的黑暗,要以布施破除貪心、以忍辱心破除嗔恨心、以智慧破除愚癡,是六度其中三種。日月燈佛,具足了無盡的智慧光明,教導我們以種種修持的方法,照破人生一切貪嗔癡的黑暗。
二、名聞光佛:名,名譽。名聞光佛修持的功夫特別好,普遍聞于十方,好像光芒一樣地四射,無所不到,眾生只要聽聞到這尊佛的名稱,就會蒙受他的加被,更進一步,如果能稱念這尊佛的名號,就能得到呼應。俗語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家到過動物園,看到豹身上的皮,非常漂亮,死后被商人弄來賣,價值昂貴。人活在世界上,辛辛苦苦為了什么?希望死后有好的名譽。對于名聲的看重,可算是人之常情。可是,有些人一味沉迷于‘知名度’,許多人為爭取社會上、國際上的知名度,常常不擇手段,用種種辦法,希望能揚名世界,他認為縱然不能‘流芳百世’,也得‘遺臭萬年’,這樣愛名的心態(tài),實在太可憐了!諸位如果到杭州觀光,那里有個岳王廟,岳飛精忠愛國的精神,就是‘流芳百世’;秦檜夫婦的塑像跪在兩旁,任人吐痰踢罵,就是‘遺臭萬年’。同樣是揚名千古,名聲好壞受到的待遇卻是這樣的差異,我們怎么能不警惕自己的行為呢!有些人為了爭取虛名,反而搞得身敗名裂,那又何苦呢?
假使我們做人處事,事事如法,對社會人群有貢獻,自然而然地‘實至名歸’。有事實表現(xiàn),那樣所獲得的名聞,才算有光彩;受到眾人的敬重,也才能榮宗耀祖,我們做人應該朝這方面去努力。
名聞光佛就是在因地的功行修持,有無量功德,名聲遠播,能夠慈光遍照,使得眾生沐浴在佛光中,得大利益,因此取名為‘名聞光佛’。
三、大焰肩佛:焰,是火焰,象征著光明。肩,能夠荷負,也就是可以擔當?shù)闷鹬厝巍_@尊佛懷著無限的熱忱、悲心,激發(fā)出生命的光輝,能夠擔當救度苦難眾生的神圣事業(yè),所以取名為‘大焰肩佛’。
四、須彌燈佛:須彌,是須彌山。須彌山是最高的了,叫‘妙高山’。俗語說‘高燈遠照’,燈,放在低處,照不遠;放在最高處,才能照得遠。這尊佛以如須彌山這樣崇高而微妙的燈塔,光芒四射,照遍整個世界,來照耀引導黑暗中的無量眾生,使他們步向光明解脫之道,所以稱為‘須彌燈佛’。
五、無量精進佛:無量,佛教對于不能計算的數(shù)目,都是以無量無邊來表示;精,精粹,不復雜;進,不退轉(zhuǎn),向前進。這尊佛,為救度眾生,不管在無量數(shù)的時間里,不管在無量數(shù)的地方,他都能很精進地運用無量數(shù)的法門,以純正的真理,從不休息地去利益一切眾生,而令他們走向光明大道,所以叫‘無量精進佛’。
以上已經(jīng)講過十尊佛的圣號,每尊都有他們的意義、有的是以修持的工夫,有的是以救度眾生的力量來起名,不管從那方面表現(xiàn)出來,都有他獨特的意義。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西方的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等七尊佛作為代表,還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里,現(xiàn)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并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眾生,應該相信,應該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眾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西方世界,跟東方世界及南方世界一樣,也有恒河沙數(shù)諸佛,算也算不清的,現(xiàn)在只推舉七尊佛來介紹:
一、無量壽佛,大家聽了,會想到《佛說阿彌陀經(jīng)》的主人翁:阿彌陀佛,譯成中文是無量光、無量壽,那么這尊無量壽佛,是不是就是指阿彌陀佛呢?名稱是一樣,不過并不是同一尊佛,而是另外一尊佛。關于這一點,有兩位古時的大德曾經(jīng)有這樣的解釋:
(1)靈芝大師說:這尊無量壽佛,并不是那位曾經(jīng)出家為法藏比丘,后來成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無量壽佛,試想想,這里是六方諸佛在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這尊佛是指阿彌陀佛,豈不是自己在贊嘆自己嗎?所以說,這尊無量壽佛,另有其佛!釋迦牟尼佛曾經(jīng)告訴我們,虛空界是無邊無際的,同一名號的佛、菩薩太多了,佛經(jīng)中提到共有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尊,同名同號為阿彌陀佛的。
(2)慈恩大師說:縱然阿彌陀佛是贊嘆自己,鼓勵大家念佛生到西方去,也沒有什么不妥當。因為佛是法王,于法自在,為了引導一切眾生,啟發(fā)信仰,讓大家發(fā)愿到極樂國土去,免除生死輪回的痛苦,可說是一種善巧方便。因此、這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說得過去。
講到無量壽佛,就是長壽。每個人都希望能長命百歲。最近買到一本大陸出版的《大眾醫(yī)學》,里面有一篇介紹四川省長壽縣的典故。古時某一朝代,皇帝秘密地派宰相到西南邊境(四川省)去辦一件事,同時也派了一批隨從化裝成老百姓跟他一起去。辦完事,在回京城的路上,被一陣大雨延誤了行程,宰相只得帶著隨員夜宿旅館,次日再起程。第二天,天還在下著雨,一行人決定冒雨繼續(xù)回程,路上,遇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家,但是生龍活虎的,精神很好,手上提著一把傘,又挾了另一把傘在趕路。
‘老人家呀!你急急忙忙地,為了什么呢?又為什么一個人拿兩把傘呢?’既然在路上有緣相遇,宰相閑著也是無聊,就跟他攀談起來。
‘我爸爸去買禮物,下雨了,我是去送雨傘給他的。’
宰相一看,這老人家看來已經(jīng)有七十多歲了,他的爸爸至少也有九十多了,還能親自到店里去辦禮物,豈不是很稀有嗎!為了好奇,就跟著去看看。這一看,不得了,這個老人家雖然滿頭白發(fā),可是紅光滿面,滿健壯的,手上拿著一包禮物,禮物上寫著一個很大的紅‘壽’字。
‘請問老人家在為誰辦壽禮呢?’宰相上前問道。
‘祖父生日,我親自來辦壽禮。’老人家回答。
宰相聽后,更感奇怪了,一對將近七十與九十多歲之間的父子,居然還有祖父在做生日,豈不是天下奇聞嗎!他也就不急著趕路了,順便也買了一包禮物,跟著去祝壽。一到那壽家,賀客滿座,熱鬧得很,詳細一看,有幾十個是一百歲左右的,那太公剛好在過一百五十歲生日,精神好得很,自己正興高采烈地在招待客人,真是不可思議。他們在壽家作客,等壽宴過后,再趕回北京去;氐骄┏,除了稟告皇上有關出差的任務以外,還把這次遇到的奇事講了出來;实勐犃,想到國家正當太平盛事,竟然在西南四川山城地方,有這么多長壽的人,實在是很難得,因此就下令把那個縣命名為‘長壽縣’。
中國有一句古話:‘人生七十古來稀。’人能活到七十歲已經(jīng)很難得。但臺灣有位一百歲的政府官員叫張群,他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意思是:別以為七十很老,我今年七十歲,才是人生的開始呢!看看,他雖然老了,可還是那么開朗!他有首〈不老歌〉:‘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一個人想要身體好,睡眠是最重要的,只怕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那是最傷身的;有些人不按時睡覺,非要弄到半夜三更才上床,日上三竿才起床,吃過午飯后又要午睡兩、三個小時,睡多了,也會頭昏腦脹的。早上五時起床,午飯后再休息半個小時,是最理想的。飯也不能吃得太飽,不合衛(wèi)生,只要七分飽就夠了。平時要常運動,多散步,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古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要整天愁眉苦臉的,沒病也愁出病來,要保持開朗的心情,學習彌勒菩薩的笑口常開,每天大笑三次,自然快快樂樂,健健康康。更不能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就什么事都依賴別人,整天無所事事的,多無聊,找一些比較輕便的事來做做,精神有所寄托,心情自然愉快,人也保持青春,就不會老了。
希望長生不老,要長命百歲,要無量壽,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這是屬于世間法。至于出世間法,佛經(jīng)上說,希望長壽,就要戒殺放生。一般人總以為過生日,要宴客慶祝,為了慶生,而殺害了千千萬萬的生命,這個道理說得過去嗎?過生日要宴客,最好是吃素,平常多吃素,對身體的營養(yǎng)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二、無量相佛,你們見過那一尊佛,一天到晚把眉頭鎖住?所有佛的相貌都非常慈祥、非常莊嚴,這就是佛的相好。佛的相好,是無窮無盡的,應身佛就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說九十七種大人之相,還有說八萬四千相好,乃至無數(shù)相好等,都是贊嘆佛的法相莊嚴。‘無量相佛’,是強調(diào)這尊佛的相好難以計算。這尊佛度眾生的方法著重于相好:修積無量福德,以莊嚴相好接引眾生來學佛、修持、以至成佛。相書上講:相由心生,一個人相貌的美丑,跟心理情緒有密切的關系:一個內(nèi)心慈悲的人,面容一定慈靄悅色,讓人看了自然如沐春風,歡喜跟他接近;如果心中正生著氣,面部一定表現(xiàn)怒容,人家一看就害怕,誰敢跟他接近呢?可見相貌的莊嚴與否,完全由心理所造成,所以佛教說‘一切唯心造’。
佛經(jīng)里有個〈丑鬼的故事〉,就是跟‘相’有關:佛在世時,有個名字叫‘丑鬼’的人,一個好好的人,為什么會稱為丑鬼呢?‘丑’是由‘酉’和‘鬼’合起來,酉是中國十二個時辰之一,在下午五時到七時之間的這一段時間;鬼是太陽下山以后才出來,所以一提到鬼,就會和難看連想在一起,如果說丑鬼,那真是丑上加丑,難看的程度,可想而知。釋尊告訴我們,過去印度有個大富長者,生了一個很難看的兒子,有錢人愛體面,怕被人嘲笑,就把他關在家里,不讓他跟人接觸。長大以后關不住,就把他丟到荒山里去,由他自生自滅。當大富長者要把他送到深山去時,一路經(jīng)過的地方,那些飛禽走獸看見了,都害怕得不敢走近而跑得遠遠的,可見他是如何的難看。看到這種情形,丑鬼當然是非常傷心難過,覺得活在世上還有什么意思呢,還是早點死算了!慈悲的佛陀,為了救度他,就帶幾位比丘到山里去,在他住的旁邊搭個茅蓬住了下來。佛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佛陀知道,如果直接去找他,他一定會嚇得跑掉,為了要讓他自己覺得外在的丑并不是絕境,還有改善的機會。釋尊就住了下來,把自己變成一個比‘丑鬼’更丑的比丘。‘丑鬼’一看,世上竟然有個比我更難看的,他心里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后此釋尊就與‘丑鬼’生活在一起,‘丑鬼’有個同伴,日子就比較好過一點,不再那么傷心地想死了。釋尊每天在山里打坐用功,‘丑鬼’就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日子就在平靜中慢慢的過去。
有一天,‘丑鬼’看到本來既粗又黑的丑比丘,在打坐中臉型卻變得既好看又莊嚴,覺得好奇怪,等他出定后,就問他是什么原因,他說他在打坐中作觀:觀想佛的相好,觀想佛的莊嚴,觀想佛的慈悲,當心中想佛的相好光明時,面貌也就慢慢地變好看了。‘丑鬼’聽了,非常高興,請求比丘教他作觀的方法,從此也跟著比丘打坐觀想,臉也漸漸變得莊嚴起來,最后跟隨釋尊出家,證了羅漢果位。諸位,如果要莊嚴,要漂亮,就要時刻觀想佛的莊嚴、佛的相好,生生世世都會生得相好莊嚴的。總而言之,我們先從大門的彌勒菩薩觀想起,每個人都笑容滿面,看到大家都是笑嘻嘻的,則人間就會充滿和諧安樂。
三、無量幢佛:幢、是掛幢旛兒或旗幟之類的旗竿,經(jīng)常有數(shù)丈高,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一個標志,所以有高顯的意義。這就以無量幢來形容佛的道德福報非常崇高,智慧光明顯赫;以他的功行,來接引教導眾生歸向覺路,或摧伏種種邪魔。
四、大光佛:大光、就是光明廣大,能夠普照一切。是說這尊佛的智慧之光,廣大無礙,能夠遍照一切眾生。
五、大明佛:去除一切黑暗,叫做大明。證得無上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無所障礙。
談到光明,‘光’、‘明’是象形字,光是火在頭上,很顯明的。明是太陽、月亮。光與明,都是破除黑暗的。光是‘體’;明是‘用’;好像電燈發(fā)出光,電燈的本體是光,照出的光芒是作用,光明在佛教里代表智慧。‘大光’與‘大明’,這兩尊佛,是由‘體’‘用’各自立名。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隱而不現(xiàn)的身光;比我們高一級的天人,因他們的福報所感,都有明顯的身光;不需日月的照明,至于三乘如羅漢、辟支佛和菩薩們,皆各自有光;但總不及佛光能普被一切。佛是大光大明,每個人都有智慧之光,只要誠心念佛,好好努力,大家頭上一定會大放光明。
六、寶相佛:寶,是珍寶;是尊貴、希有的意思;相,相好,莊嚴、殊勝,如同非常珍貴的寶貝,希有難得,可尊可貴,故名寶相。是說這尊佛能以莊嚴殊勝的種種相好,顯示于一切眾生,由仰慕佛相的尊貴而發(fā)菩提心,以期達到修道證果的解脫境界,故以立名。
七、凈光佛:凈、是清凈,凡夫是染污的。佛斷盡了一切染污的煩惱,而證悟本具的清凈真如佛性,自然流露出智慧光芒,普渡眾生而登覺岸,故以立名。
以上這七尊佛,是代表西方世界的恒河沙數(shù)諸佛,也都誠懇地勸他們本國里的一切眾生,要相信這部經(jīng)。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wǎng)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北方的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wǎng)明佛等五尊佛作為代表,還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里,現(xiàn)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并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眾生,應該相信,應該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眾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現(xiàn)在講到北方世界,推舉出五尊佛來作為代表:
一、焰肩佛:焰、是火光,代表光明,也就是智慧的火炬。想想看,假使我們現(xiàn)在坐著的講堂里,沒有電燈的照耀,會是什么情況呢?一定是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到,內(nèi)心充滿恐懼。人,都有無盡的煩惱,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黑暗,需要依賴佛陀的智慧之光,才能照破一切的黑暗,解除無限的煩惱,達到安寧自在的境地。肩、肩膀,可以負擔重量,也就是能荷擔廣度眾生的偉大重任。前面南方世界曾講過‘大焰肩佛’,那位佛雖然多一個大字,但意義并沒有什么差別,都代表佛的光明智慧,能肩負接引眾生修學佛法,令他們早日脫離苦海的重大任務。佛的德號很多相同,這里又是另一個例證。
講到‘肩’能負起荷擔救度眾生的重任,可是也得配合智慧,以智慧的火炬作為引導,才能發(fā)揮肩膀正確的功能;不然,縱然有肩膀來負起重擔,有時也會演變成愚蠢的行為。
‘百喻經(jīng)’有個‘殺子成擔’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的肩膀,因為缺乏智慧的配合,不但不能解決難題,反而造成慘案,這是多么的可悲。這故事發(fā)生在印度,有個家庭,生了七個男孩,雖然不是很富有,可也過得和和樂樂。人生本無常,幸福并不能永久存在,不幸接著來臨,其中一個孩子得了急病死了。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孩子,一旦死后,這種親情的割舍,使得父母傷心欲絕,尤其是爸爸,更是悲痛,決定把尸體擺在家里,不想埋葬,整天呆呆地對著這個兒子的尸體看著,什么也不做,妻子勸他也勸不動。日子一久,尸體發(fā)臭,鄰居們受不了,也都過來勸他,人既然死了,就該出葬,不應該停留在家里,拗不過鄰居的勸導,于是忍著悲哀,決定把孩子葬了。印度是水葬的,不像中國是火葬或土葬,他想,要把兒子送到河邊去,只有一個怎么挑,自己還有六個兒子,得再殺一個湊成一擔,才好挑出去。這糊涂的爸爸,為了要把死去的兒子送出去安葬,不惜再殺另一個兒子,才能平衡成為一擔。我之所以要引這〈殺子成擔〉的故事,是告訴大家,人的肩膀固然可以擔、可以負重,像這個糊涂的父親,缺乏智慧,能擔又有什么用,反而發(fā)生這慘案。再說,這尊焰肩佛,不只是有力量可以負擔弘法利生的重任,而且還以智慧來配合,可以觀機逗教,看什么眾生就講什么法,誘發(fā)他們走上光明的大道,使每個人都能解脫人生的痛苦。
二、最勝音佛:這尊佛的音聲,最殊勝、最奧妙,非常圓潤,世間的九法界:包括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的凡夫,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圣人,所有的聲音都無法跟他相比。經(jīng)中說,佛的音聲具有八種殊勝:
(1)極好音:佛的音聲,天上人間,無法相比,那是一種登峰造極的,最好的聲音。
(2)柔軟音:一般沒有修養(yǎng)的人,發(fā)出的聲音都是兇巴巴的。佛是大慈大悲的,所發(fā)出的聲音,都是溫和柔軟的,讓人聽起來很舒服。
(3)和適音:和,溫和,是沒有違背;適,適應,是恰到好處。佛說法時,觀機逗教,能適應一切聽眾的程度,程度高的,佛為他說深奧的佛理,程度低的,佛為他說比較淺顯的道理,不管怎么說,都能恰到好處,適合聽眾的心理,而且總是以一種溫和的口氣講出來,讓人喜歡聽他說法。
(4)尊慧音:尊,尊敬;慧,智慧。經(jīng)中說:‘佛法當于恭敬中求’,要以虔誠恭敬的心理追求佛法,才能得到真正的法益。聽到佛的法音,大家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種尊敬心,而能獲得智慧。
(5)不女音:佛有十種通號,其中之一為調(diào)御丈夫。佛是大丈夫,講佛法時的聲音,都是很雄壯而且有大丈夫氣概,絕沒有軟弱無力的娘娘腔,更能使天魔外道害怕而折伏。
(6)不誤音:平常我們稱一些不肯用心教導學生的老師為‘誤人子弟’,表示老師以錯誤的材料教導學生,貽誤學生的前途。佛是天人師,智慧無量,辯才無礙,所講的佛法,都是真理,絕對沒有錯誤的。
(7)深遠音:佛的法音,能使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并且聲音都是一樣的,沒有遠的比較迷糊,靠近的聲音比較清楚的分別。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為了好奇,想知道佛的聲音到底能到達多遠的地方,曾經(jīng)以神通力,飛到東方無數(shù)世界以外去,以便測量釋尊聲音的邊際,結(jié)果什么都測量不到,因為不管他到多遠的地方,聲音都是一樣的均勻清脆。
(8)不竭音:不竭、就是沒有窮盡的意思。佛所講的道理,就像甘露水一樣,滔滔不絕地,永遠不會干枯的,所以眾生聽了佛法,受益也是無窮盡的。
這尊最勝音佛證得不可思議的音聲妙用。經(jīng)中有二句偈語:‘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只是用一種語言講經(jīng),所有的聽眾,不管六道的人類、天眾、畜生等,或是三乘圣賢,隨他們的類別,依據(jù)各自的程度,同時都能了解,佛的偉大就在這里。佛佛道同,這尊最勝音佛,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每次講說佛法的時候,九法界的聽眾,都能了解,所以稱為最勝音佛。
我們平常無論是講話、唱歌、或是誦經(jīng)、唱贊,如果梵音嘹亮,就能引起別人的欣賞、贊嘆。聲音好不好聽,雖然說是天生的,但是以佛教的因果論來說,那也是前世修來的。講到音聲好,是業(yè)報所感,就講個佛經(jīng)里的故事,證明音聲好,跟因果是脫離不了關系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善和比丘,生得非常丑陋,個子又矮,人家一看就討厭,但誦經(jīng)時,他的聲音,卻很宏亮,令人聽了生歡喜心。佛弟子們對他的過去世不明究竟,因而去問佛陀,釋迦牟尼佛具有大智慧,有宿命通,所有世間一般不了解的問題,他都知道,所以佛陀才向弟子們道出他過去生中因果報應的故事:
這故事發(fā)生在無量劫以前,過去七佛中,第四尊拘留孫佛的時代。當拘留孫佛住世,教化眾生的因緣結(jié)束,圓寂火化后,當時的國王發(fā)心要供養(yǎng)拘留孫佛的舍利,于是下令建造一座莊嚴壯觀的七層寶塔來供養(yǎng)。這種龐大的工程,自然需要許多工人,其中有個工人,認為國王為了數(shù)粒舍利,竟動用國庫龐大的經(jīng)費,又動員了大批的人馬,真是勞民傷財!于是,生起一種輕慢心。
但是,國王的圣旨,在臣民積極的執(zhí)行之下,不久,堂皇的舍利塔,終于依照預定的日期建成了;而國王虔誠建塔的表現(xiàn),也贏得了全民的歌頌歡呼!這個時候,當初批評的那個工人,感受到身心的清寧,才承認自己的想法完全錯了!隨即發(fā)露懺悔,并設齋供養(yǎng)所有來拜舍利的群眾,廣結(jié)善緣,為了想贖罪,并拿出所有的儲蓄,鑄了一個金鈴,懸掛在七層寶塔的最頂層。風一吹,叮叮當當?shù)?好聽極了,大家聽了金鈴的聲音,自然都生起了歡喜心。
佛告訴弟子們道:‘當時起輕慢心的那個工人,就是現(xiàn)在的善和比丘,由于他輕慢佛塔,所以今生才遭感到身形丑陋的果報;后來他能悔改,并誠心奉獻金鈴,因而感得聲如洪鐘,令人喜悅而敬仰!’
在座諸位,如果想要聲音好,鑄鐘、佛前的磬、所有的法器,以你們供養(yǎng)的功德,將來一定會感到圓潤宏亮的好聲音。聽了佛告訴我們善和比丘因果報應的故事,要生出一種警覺,大凡人家提倡一件好事,如果能力做得到,要盡心盡力參加,功德很大;假如力量做不到,也要隨喜、贊嘆,功德也是很大的。正如普賢菩薩十大愿中,第五愿就是‘隨喜功德’。千萬不能輕慢、千萬不能批評。
三、難沮佛:沮、是破壞,難沮、是不可破壞的意思。沮、本來是水名。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的沖激性很大,具有破壞河堤沖覆舟船的力量。這尊佛,是不可以破壞的。為什么說是不可以破壞呢?因為以他的修持,在自利方面,已證得堅固的理體,證得金剛不壞之身,任何力量,不能破壞;在利他方面,所化度的眾生,皆參透真理,不為五欲所破壞,所以稱為難沮佛。
四、日生佛:日、太陽。日生,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黎明時,初出的太陽,富有無限的朝氣,能照破漫漫長夜的黑暗。這尊佛出現(xiàn)世間,就像是初出的太陽,以他的智慧之光,朗照眾生,使眾生的貪、嗔、癡破除,得以脫離無明黑暗,而走向光明的世界。
五、網(wǎng)明佛:世間的魚網(wǎng),大都是用麻線或塑膠繩交織成的。相傳大梵天上(帝釋天居住的地方),有無盡的珍寶明珠,交織成因陀羅網(wǎng)(帝網(wǎng)),粒粒發(fā)光,互相輝映,蔚為奇觀。佛有無量的智慧,好像發(fā)光珠寶所結(jié)成透明的寶網(wǎng)一樣,時時放光,使人生的黑暗破除。這尊佛,在苦海里渡眾生,以他的智慧之光,說出的妙法,字字珠璣,交織成無量的法門,而廣度一切眾生,所以稱為網(wǎng)明佛。
以上所列北方世界的五尊佛,已經(jīng)講完。
講完北方,如果以十方來說,除了東、南、西、北四方以外,應該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維,可是這里只講六方,所以四維并不包括在內(nèi)。以下我們要講下方和上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下方的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六尊佛作為代表,還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里,現(xiàn)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并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眾生,應該相信,應該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眾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當釋迦牟尼佛介紹了北方世界的諸佛以后,接著又告訴舍利弗下方世界的諸佛。
下方世界: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下面,還有無量的世界,所以稱為下方世界。從前科技還沒有發(fā)達的時候,總以為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動的,在我們的下面,那里還有什么世界呢!要是有的話,那一定就是地獄了。其實不然,如今科學昌明,利用種種儀器的測試,使我們了解:咱們居住的地球,只是虛空中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星球之一,每到晚上,我們會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發(fā)光閃爍,每一個星星,就是一個世界,我們能夠看到別的世界在發(fā)光,同樣的道理,站在其他的世界上,也會看到我們這個地球在發(fā)光。由此推論,除了這娑婆世界以外,所有上、下、東、南、西、北四周,也都環(huán)繞著無量世界。釋尊在二千多年前講出,所有盡虛空遍法界,世界之多,就像是恒河沙數(shù)一樣,一般人是不容易接受的?茖W不斷的進步,如今的確證明了佛所說的:十方世界、恒沙國土的真實不虛,科學越昌明,越能顯出佛法的偉大。
下方世界的諸佛,當然也是恒河沙數(shù)不可計算的;現(xiàn)在只介紹六尊佛,給大家認識:
一、師子佛:師子、就是獅子。它是獸中之王。如果獅子一吼,百獸皆驚。佛為人中之王,所以佛經(jīng)中常常引用獅子的威名來形容與佛有關系的,如:稱佛為‘人師子’;正如《懺悔文》中說:‘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佛說法所登的寶座,稱為‘獅子座’;用‘作獅子吼’,來表示佛一說法,能使眾生破除貪、嗔、癡,令一切天魔外道,悉皆恐布,震驚,一一都被感化了!這尊佛的法音遠播,威震環(huán)宇,所以稱為師子佛。
據(jù)說:獅子命終的時候,其他的獸類都不敢食啖它的尸骸,且由它自身所生出的蟲來蠶食之。《仁王經(jīng)》說:‘如師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外道也!’這譬喻佛法的在世間興盛,是靠佛教徒自己來護持,來發(fā)揚光大;反過來說,佛法的衰敗,也是教團內(nèi)部的不和,不能依教奉行,破壞自己的教門所造成的,就如獅子身上肉,只由獅子自身生出的蟲來吃,其他的動物都不會吃,是同樣的道理。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如今時當末法時代,佛的預言己經(jīng)兌現(xiàn),很多佛教出家人,佛教信徒,所作所為不能如法,自毀教門,不禁令人浩嘆!
二、名聞佛:名、是名譽;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三代之下,唯恐不好名!’能愛名,是好事。實至名歸,能夠使一切人都敬仰,那必須對人群社會有所貢獻。聞、為眾人所聽到。例如一個國家的元首,縱然人民沒有親自見過面,但他的名字,婦孺都知道。這尊佛,他有種種功德,有種種智慧,廣度眾生,名聞十方,時時受感化。
三、名光佛:名、是名聲;光、是光彩。一個人,如果只有名,還不夠,還要有好名譽;必須還要有光彩,才能使人仰慕!這尊佛的功德、智慧,如日月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使眾生都蒙受其恩惠,所以稱為名光佛。
四、達摩佛:佛、法、僧稱為三寶。印度話就是佛陀、達摩、僧伽。達摩、是梵語,譯為‘法’,這尊佛,自己以佛法修持成了佛;又以佛法教化眾生,所以叫達摩佛。
五、法幢佛:幢、類似旗桿,有高顯的意思。佛說法的宗旨,高超、顯明的目標,建立法幢,度化眾生,折伏邪魔外道,是他的任務,人天共仰,所以稱為法幢佛。
六、持法佛:持、是執(zhí)持;法、是佛法。這尊佛,時時刻刻以佛法作為把握的核心,以佛法作為教化眾生的任務,不墮有、無二邊,執(zhí)持中道,以此妙理,化導眾生,使大家都能走上解脫的道路,所以稱為持法佛。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上方的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等十尊佛作為代表,還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佛國里,現(xiàn)出又廣大又寬闊的舌相來,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蓋起來,并誠誠實實地宣說著:‘你們眾生,應該相信,應該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對于一切眾生有莫大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十方諸佛,所保護、所惦念的!’
當釋尊介紹完下方世界諸佛以后,接著又告訴舍利弗,上方世界同樣的也有無量諸佛,并舉出梵音佛、宿王佛等十尊作為代表。
上方世界:正如釋迦牟尼佛所說,虛空是無邊,諸佛國土也是無邊,在我們娑婆世界的上面,同樣的,也有無窮無盡的佛世界,名為‘上方世界’,F(xiàn)在就把釋尊所舉出的十位代表,一位一位的給大家作個介紹;
一、梵音佛:梵、是清凈的意思。佛經(jīng)中告訴我們,我們所居的世界是由大梵天總管一切,大梵天王所發(fā)出的聲音,叫梵音!法華經(jīng)》(序品)說:‘梵音微妙,令人樂聞’,梵天所發(fā)出的聲音,非常微妙悅耳,令人喜愛聽聞。四阿含經(jīng)之一的《長阿含經(jīng)》中提到,必須具足:(1)正直(純正而不邪),(2)和雅(和諧文雅),(3)清澈(清楚而不含糊,一看就見底),(4)深滿(深沉而圓滿),(5)遍周遠聞(不管多遠都能聽得到)等五種清凈,才能叫做梵音。
前面我們講過,佛的聲音是最殊勝的音聲,具足了八種妙音,當然也包括了這五種清凈的梵音。這尊佛,以清凈的音韻宣揚妙法,非常圓滿、透澈,所有眾生聽了以后,就會心開意解,斷除一切煩惱,證得菩提,所以這尊佛稱為梵音佛。
我們平常無論是唱贊或是歌詠佛偈,凡是歌頌佛功德的,都稱為‘梵唄’,是以音韻作佛事,可說是佛教中專有的音樂。《普門品》中有二句:‘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音既然具備了種種殊勝的功能,聽了以后,心神恬靜,什么煩惱都消除,內(nèi)心的欲望也隨之消失。海潮音,是佛教的贊偈,非常雄壯,非常感人,好像大海波濤的潮水聲。佛講佛法是種梵音、海潮音,超過世間的一切音聲,世間的一切音聲,大都是染污不清凈的,就以一般流行歌曲來說,內(nèi)容總脫離不了愛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黃色,那是一種‘靡靡之音’,充滿了淫蕩、挑逗的氣氛,常聽會浮散人心,聽了令人想入非非,這種音樂不宜多聽。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提倡佛化音樂,欣賞梵音,使心地清凈、自在、寧靜,也才能凈化身心!
二、宿王佛:宿、音‘秀’,天上的星星,稱為星宿。古時,天文學家把天象分東、南、西、北四方,每一方有七顆星星,就代表二十八星宿。晚上,抬頭望天,除了月亮以外,還有滿天數(shù)不盡的星星,但不管星星有多少,總無法遮掩月亮的光芒,換句話說,月光總比眾多的星光來得明亮,堪稱星宿之王,所以稱月亮為‘宿王’。古人又說:‘譬如北辰,而眾星拱之’,北辰是北極星,北極星非常明亮,就像是星中之王,由無數(shù)的小星星圍繞著它。這尊佛在十法界中的地位最高,為無上大覺王,以他的智慧之光,照破了一切黑暗,作一切眾生的依怙,如‘眾星拱月’一般,所以稱為宿王佛。
三、香上佛:香,是我們的鼻識嗅覺所面對的一種塵境。不管是對‘香’或是‘臭’,佛學都稱為香,只是以‘好香’與‘惡香’來加以分別。好香、嗅了使人感到舒適;惡香、嗅了使人感到不安。
談到香上佛,藉著講這尊佛圣號的機會,我想多講一點有關燒香的事:為什么燒香?應該怎樣燒?燒香代表什么意思?讓大家對燒香多一份了解。
香有很多種,如烏沉香、檀香、西藏香……等,供佛,當然是用好香,《普賢行愿品》講到香供養(yǎng),所謂:‘天種種香:涂香、燒香、末香’,我們就用這三類來加以說明:(1)涂香:是香料調(diào)水,佛在世時,信徒為了對佛的敬仰崇拜,把香涂在佛的身上和腳上。(2)燒香:就是我們供佛所燒的線香和盤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點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灑在佛的身上。這種種香,都是表示對佛的崇敬。
依照佛教的三千威儀,我們燒香供佛,應該特別注意幾件事:(1)先將香爐中殘余的香去除,而后點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2)為表示對佛、菩薩的誠敬,應該親自燒香,不應讓別人替你燒香,否則沒有功德。(3)用香布施他人,讓別人也有香供佛,這功德也很大。大陸一般的佛寺,都是信徒自己帶香去供養(yǎng),菲律濱各寺廟為了方便信徒,寺中都設有香給善友供佛,所以信眾都會自動放點香燭錢。
至于香爐,更要注意三件事:(1)香爐一定要保持干凈。有些佛教徒,認為應該把每天的香‘腳’存著,香爐堆滿了香‘腳’,因此會發(fā)火,稱為‘發(fā)爐’。有人說,這是佛、菩薩示警,將有不幸的事件發(fā)生,其實,香‘腳’堆滿了,火星掉下去,當然會燒起來,怎可以疑神疑鬼,害怕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每天插上去的香,晚上或明早,就要拿掉香‘腳’,不然日子久了,滿爐都是香腳,一不小心,‘發(fā)爐’引起火災,問題就大了。(2)香灰多了,應該取出。沒燒完的香,不可以隨便亂丟。(3)香火著起來時,不可用口吹滅。按照《夜問經(jīng)》的說法,用口吹滅香火,會墮優(yōu)缽羅地獄。
佛經(jīng)又告訴我們:當我們點香時,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遭感不能辨別香臭的果報。燒香時更要將口緊閉起來,否則,也會感到?jīng)]有信用的果報。不管你說什么話,人家都不會相信你!燒香還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有了罪過,這兩點,應緊緊記住,不可不慎!
有些善友,認為燒香時,燒得越多佛菩薩越歡喜,保佑就越大,于是每次都要燒一大把,這種觀念實在是錯誤的,燒香,最多三支,尤其是跟團體一起供佛,幾十個人一起,只要點一支就可以,代表‘一心誠敬’。如果非固執(zhí)一定得點三支,就應該以虔誠的心愿,懇切默禱:第一支香,供養(yǎng)十方三寶,第二支香,供養(yǎng)父母師長,第三支香,供養(yǎng)一切眾生。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勢,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儀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香,用拇指頂著香腳,使它保持平衡,再恭恭敬敬的舉起,放在兩眉的中間,香不能翹上,也不能垂下來,要讓它跟臉的角度成為九十度的比例。插香的次序:應先插中間一支,而后再順序左、右各插一支。
我們所燒的香,是世間普通的香,不能稱為‘上香’,唯有一種栴檀木香,最名貴,所以稱為‘上香’。根據(jù)《法華經(jīng)》中說: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銖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六銖等于一兩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價。經(jīng)中又說:此香一焚,四十里外,無處不聞,非常珍貴,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貴重,這都是世香,佛教徒不重物質(zhì),重視的是出世香!
上供時,首先誦念《戒定真香贊》,那才是真正的香,是精神方面無上的香,佛經(jīng)稱為‘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佛經(jīng)過累劫薰修,成佛后,就具備了這五種香。各位假使對弘一大師墨寶注意的話,他經(jīng)常寫‘戒香’送人,寫得非常好。弘一大師是持律的宗師,希望佛教徒都能遵從佛陀的遺訓,嚴持戒律,具足戒香。做個佛教徒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凡事循規(guī)蹈矩,作個正人君子,如法持戒,自然有好名聲,一定會受人敬仰。試想想,弘一大師離開我們已經(jīng)這么久了,為什么大家還一直敬仰他,就是因為他持戒第一,留芳百世,名聲永遠流傳下去,這就是戒香。定香,一個人如果修定的工夫到家,有無上的智慧,也會發(fā)出一種芳香,得到大家的尊崇。具足戒、定、慧三學,能破除貪、嗔、癡三毒,將來就可得到解脫。解脫后,就是成佛,當然跟十方世界諸佛一樣,芳名流傳,十方世界的眾生都崇仰,就是解脫香。對世間一切都能了解,都看得清清楚楚,并設法度化眾生,這種知見是正確的,即是解脫知見香。五分法身香,是成佛以后,才能證得的無上境界,也是每個佛教徒應該追求的目標。
我們以香供養(yǎng)的功德,如何的不可思議?在《百緣經(jīng)》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佛在世時,當時的迦毗羅衛(wèi)國,有一位大富長者,財寶多得不可計算,唯一遺憾的是缺少一個繼承家業(yè)的下一代!他非常虔誠拜佛,布施供養(yǎng),祈求佛、菩薩慈悲加被,讓他有一個男兒。好心有好報,終于如了他的愿,獲得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寧馨兒,相貌端正,世所稀有不說,最不可思議的,是那個兒子所有的毛孔中,不斷的散發(fā)出栴檀香,口中也經(jīng)常吐出優(yōu)缽羅華的清香,父母便為他取名為栴檀香。
栴檀香長大后,又聰明又英俊,本來可以傳家立業(yè),但是他對世間榮華富貴看得很淡,無意繼承父母家業(yè),反而跟釋尊出家了,依法精進修行,最后證得阿羅漢果。
當時,佛的弟子們都感到奇怪,紛紛向佛陀提出,為什么栴檀香會生得這么奇特,全身發(fā)出芳香?那么富有,為什么要出家?佛陀為了解答眾弟子的疑問,就告訴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以前,當毗婆尸佛入滅時,有位國王名叫槃頭末帝,建塔供養(yǎng)毗婆尸佛的舍利。建成后,由千萬人瞻禮膜拜,其中有位長者,見到塔中有塊地方破爛,覺得破壞了舍利塔的莊嚴,自動發(fā)心,親自和泥修補,并撒栴檀香粉在泥中,修建后的舍利塔既莊嚴,又有一股香氣不停的散發(fā)出來。因此,這位長者九十一劫以來,每一世中,全身都是栴檀之氣,總是生到人間天上,富貴之家,世世親聞佛法,明白人間富貴,如浮云一般,最后得遇佛世,發(fā)愿出家修行,而證了阿羅漢果。由這短短的故事,我們知道,只要誠心燒香供佛,必然會感得好報的!
講到香上佛,這尊佛具足前面所講的五分法身香,以上等香的功德,而立他的德號,當然,他的圣號是名聞十方的。
四、香光佛:香,是用鼻所嗅的香塵,有滅除垢穢氣味的作用;光、是眼睛所看的,有照破黑暗的功能。以香譬喻佛的‘斷德’;以光,譬喻佛的‘智德’。這尊佛,已具備了五分法身香,以戒定香的工夫,斷除所有貪嗔癡的罪惡,使種種煩惱去除;以智慧之光,照破一切無明,因此,這尊佛以芬芳香味及光明作為德號,來普度眾生。
五、大焰肩佛:與南方世界的第三尊佛──大焰肩佛同名,其意義也是一樣,不再重復講了。
六、雜色寶華嚴身佛:雜色,是紅、黃、藍、白等種種的顏色合在一起。寶華:是由種種珍貴的珠寶所結(jié)成的花。嚴身:莊飾身體。如果有人渾身用各式各樣的珠寶莊飾起來,大家看到,一定認定這個人有福德,是大富大貴的。每尊佛,都用種種福德,來莊嚴自己的法身。佛教是講因果的,有:‘以萬行之因華,莊嚴萬德之佛果’的偈語。華:在佛經(jīng)中是表示‘因’,佛之所以能成佛,是依賴從久遠劫來,在因地精修六度萬行的因,才能感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萬德莊嚴的佛果。拜佛時,要是看到佛相好莊嚴,自然會生起恭敬心,因此不管雕塑或繪畫佛像,一定要求其莊嚴,才能名副其實,得到大家的敬仰,如果畫得很難看,不能表征佛的福德莊嚴,讓看到的人,生起輕視心,會起反感,要是對佛不敬,是有罪過的。講到這里,想到清和姑在世時,有位銀行長太太,塑了三尊西方三圣來,她說:‘清和姑,這三尊佛像就供養(yǎng)在這寺里,我會經(jīng)常來供養(yǎng)、布施。’可是那三尊佛像,實在太不莊嚴,所以清和姑只是向她道謝,并請她自己請回家去供養(yǎng)。諸位看看,隱秀寺的佛像,每一尊都是非常莊嚴,固然是雕塑佛像的人虔誠,工夫到家,也可以說是清和姑德行的感召。佛像的莊嚴能引起信徒的信心,所以這尊雜色寶華嚴身佛,是以莊嚴殊勝的妙相,引導眾生趨向佛道。
七、娑羅樹王佛:娑羅、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是‘堅固’。娑羅樹生在印度,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最后就在娑羅雙樹間涅槃。娑羅樹長年青翠,四季茂盛,本質(zhì)堅固,縱然用刀斧將它斫傷,不久仍會長得好好的。這種樹非常高大,它的枝干生得像一把大雨傘,可以遮陰,所以稱為樹王。這尊佛,已證得究竟堅固的法身,不被任何的境界所動搖和破壞,成為圣中之圣,更以大悲心普被一切眾生;猶如娑羅樹在烈日下能遮陰大地,使接近的人們獲得清涼!所以稱為娑羅樹王佛。
八、寶華德佛:蘭花是非常嬌艷的花卉,可是正如俗語所說的:‘花無百日紅’,世間上任何花朵,不管多嬌美,總有凋謝的一天。出世間的花,稱為寶華,是以萬種功德培養(yǎng)出來的花,永遠開放,堅貞美妙,永不凋零。佛菩薩的精神,就像是萬種功德莊嚴出來的出世花,永遠接引眾生,為一切眾生所敬仰,所以這尊佛,稱為寶華德佛。
九、見一切義佛:佛經(jīng)中把世間的森羅萬象,形形色色,事事物物,都稱為法。這許許多多的法都有它的定義、意義、道理,所以叫做一切義。世間一切法,有它特殊的定義,沒有專門知識的人,是搞不清的,如以電技說,本來對人類有幫助,如果對電器一竅不通,隨便亂動,不但沒法應用,有時反會受到傷害;又假如對園藝沒常識,把很好的花買回來,因為對它的特性及了解不夠,不懂照顧,一下子就枯萎了;出世間的一切法,更是深奧,絕不是一個普通凡夫所能夠理解的。不管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千差萬別;其義理也無量無邊。在這千差萬別的一切義理當中,唯有佛才能見得真切,對一切都是了如指掌。這尊佛,已證得一切種智,具足正知正見,可說是位大智慧的圣人,對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的意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達諸法實相,并能以透徹邪正偏圓的道理,來接引眾生,所以這尊佛,稱為見一切義佛。
十、如須彌山佛:須彌、是妙高山,為眾山之王。佛的智慧和德性,非常圓滿,超過一切人,仿佛須彌山超越眾山之上一樣。這尊佛,是圣中之圣,在十法界(四圣:佛、菩薩、緣覺、聲聞;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最尊,所以,稱為如須彌山佛。
以上所介紹上方世界的十尊佛,已經(jīng)講完。
本經(jīng)到此,將六方諸佛贊揚西方極樂凈土的經(jīng)文解釋完了。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世尊又叫舍利弗說道:‘舍利弗!你的意思以為怎樣?為什么這部經(jīng)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呢?’
釋尊不厭其詳?shù)?將六方諸佛贊嘆本經(jīng),一一介紹以后,恐怕有人會懷疑:為什么釋迦牟尼佛要把這么多佛請出來作證明,這部《佛說阿彌陀經(jīng)》究竟有多大的價值,值得六方諸佛異口同聲地稱贊呢?所以佛才自動地提出問題來,又自問自答并加以解釋。
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這部經(jīng)名是:《佛說阿彌陀經(jīng)》。玄奘大師所譯的經(jīng)名,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原題本來有十六個字,也許譯經(jīng)人為求其簡單明了,所以包括前半部內(nèi)容的:《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的八個字沒有提。這八個字都是贊嘆西方的依報、正報,種種莊嚴功德,前面已經(jīng)講完了;僅將代表下半部,六方諸佛贊揚的部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的八個字提出來,作為問題,藉以說明。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jīng)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尊再叫舍利弗說道:‘舍利弗啊!假使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聽到本經(jīng)就能夠受持的;以及聽到六方諸佛所有圣號以后,這許多善男子、善女人,都能得到一切諸佛的保護和惦念;同時,更進一步,對于最高的目標──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已奠下了堅定不拔的基礎,永遠不會再退轉(zhuǎn)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是一種假定的說法。就是說:或者是行善的男子、或者是行善的女人。雖然說,印度對四姓階級,分得很嚴格,中國也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是在佛教里,男子與女人,不管他們的性別,都是一律平等的,所以釋尊在每部經(jīng)里,只要稱呼善男子,一定也稱呼善女人。女人跟男人一樣,可以信佛,只要努力學佛,一心念佛,同樣的,將來也有成佛的資格?偠灾,能夠?qū)Ψ鸱ň哂猩钋械男叛?所作所為都是循規(guī)蹈矩,合乎佛法的要求,勝過一般普通人的男女,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經(jīng)受持者’:聞,是用耳朵去聽,正如我在上面講,你們在下面坐著聽,就是聞。是經(jīng),是指這部《佛說阿彌陀經(jīng)》。受,是領受:將經(jīng)中的內(nèi)容,一切道理,牢牢地記在腦海里。持,是執(zhí)持,永遠去受持,切實去修持。佛教徒必須具足聞、思、修三慧:一個初入佛門的人,對佛法完全不懂,每當有善知識在講佛法時,盡量找機會去聽,慢慢地,對佛法就多多少少有了一點了解,這是由聽聞佛法,所得到的智慧,叫做聞慧。聽過佛法以后,再加以思考、分析,就是思慧。進一步,依佛法的理論身體力行,去修持,就是修慧。念佛的凈土法門,需要信、愿、行三資糧,跟聞、思、修三慧,可以互相配合:我們聽了《佛說阿彌陀經(jīng)》的講解后,生起信心,經(jīng)過深切的思考,而發(fā)愿修持,最后專心執(zhí)持念阿彌陀佛圣號,總有一天能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就可往生西方。因此、‘聞是經(jīng)受持者’這句話,實際是包括聞、思、修三慧及信、愿、行三資糧。列表如下:
┌聞──聞慧──信┐
聞是經(jīng)受持者┼受──思慧──愿┼三資糧
└持──修慧──行┘
‘及聞諸佛名者’:諸佛,就是上面所講的六方諸佛。諸佛的名號,具足無量功德,萬德洪名,能夠受持本經(jīng),又能夠聽聞到諸佛名號的人,是宿世具有極大的善根修來的!
《無量壽經(jīng)》說:‘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意思是:假使過去生中沒有修福德、修智慧,對無上的正法,根本無法親聞;過去生中曾經(jīng)親近諸佛如來,種下了因緣,現(xiàn)世才有機會聽到這樣無上而神圣的微妙法?傉f一句,就是過去生中種下親近佛法的善根,今生才有聽聞正法的福報!
《華嚴經(jīng)》有首偈說:‘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聞佛名!’佛法難聞,六道中,只有人間才有聽聞佛法的機會,地獄萬分痛苦,不容易聽到佛法,生到天上又太優(yōu)裕,享受都來不及,那里會想到要聽聞佛法呢!這首偈語則表示:只要能聽到諸佛的名稱,寧愿墮到地獄去受苦也心甘情愿,相反的,假使聽不到佛名,就算升到天上去是如何快樂,也不愿去!
每尊佛有每尊佛的意義,而且各有他的啟示,如果能向每尊佛學習,對學佛、對做人,都有很大的幫助,也有無盡的功德。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學佛的人,無論男人或女人,只要是能受持本經(jīng),能聽到六方諸佛的人,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一定會時時獲得諸佛的護佑,時時的憶念不忘!
‘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在聽聞本經(jīng),及聽了六方諸佛的圣號,都能夠得到無上的菩提果位,而永不退轉(zhuǎn)了。阿,譯為‘無’;耨多羅,譯為‘上’;三藐,譯為‘正等’;三菩提,譯為‘正覺’。合起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當我們成佛以后,就能獲得這殊勝的‘榮銜’。
為什么證得佛的果位,稱為‘無上正等正覺’呢?詳細分析起來,是有各種層次的含意的。簡單的說:
一、正覺:正,是不邪;覺,是不迷。說明白一點,就是‘正確的覺悟’。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妄想執(zhí)著,將本覺心埋沒在虛幻的五蘊當中,迷而不覺,所以稱為‘不覺’的眾生;外道是向心外求法,而所覺悟的道,不是妄、就是邪,所以他們都是‘邪覺’。凡夫是‘不覺’,外道是‘邪覺’,‘正覺’是揀別不是‘不覺’,也不是‘邪覺’。
二、正等:正,是不偏;等,是平等。自覺以后,是菩薩境界,正正當當,正大光明,大公無私地,能夠達到真正平等,力行利他的工作;這是揀別不是二乘的‘獨覺’。二乘人雖然正覺了,但他們只求自利,不能利他,純粹是一個自了漢,自己脫離三界、脫離生死痛苦,是偏而不正,沒有平等普遍的大悲心,不能稱為‘正等’,所以正等是揀別不是聲聞緣覺的覺悟。
三、無上:阿耨多羅,是無上,能夠三覺圓滿,萬德具備,沒有再超過其上者;這是揀別不是菩薩。因為菩薩雖然自覺覺他,但利他的功德尚未圓滿,還有小小無明煩惱,正如十四日的月亮,不像十五日的月亮那么光明圓滿,還有上位的佛果可求。因此,菩薩只可說是正等正覺,不夠資格稱為無上。唯有佛陀,三覺圓滿,萬德具足,才真正夠資格尊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學佛如果能夠如法修持,將來總有一天會得到這個榮譽的頭銜!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記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五)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四)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三)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二)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一)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十)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五)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四)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三)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別解經(jīng)文(二)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