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yán)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第八集 (2011年七月)
普賢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開示 第八集
海云繼夢和上
好,大家請坐。
我們剛才跟各位提了有兩種狀況,自己常常會弄顛倒,也就是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不管知見上的顛倒,或者實際行為上的顛倒,都有可能發(fā)生。這個就需要我們一再地去摸索,去檢驗。你一定要一再地去實踐,再求證。你不要一直以為“我這樣做就對了,師父叫我一天念幾千聲,我就念幾千聲。”沒有錯,那是標(biāo)準(zhǔn)。那你念對了念一聲比那念不對念一萬聲有效。對不對?你有沒有想過:“我可能念錯念一萬聲了,那我為什么不念對念一聲呢?”你更不要以為:“我就是念對的,所以我念一聲就好。”那你要念不對連念一萬聲的福報都沒有啊。所以我們是一再地摸索,去前進。那一定會有弄錯的,我們不認為弄錯,只要你發(fā)覺你就改進,發(fā)覺你就改進,就好了。
我常跟各位講第一次朝山。朝山,我們有沒有?朝山就是到名勝的地方,譬如我們?nèi)ピ颇想u足山朝山。朝山是從山下向山上一直拜,每三步一拜,拜到最后都是一步一拜,念個佛號就拜一拜,念個佛號拜一拜,然后拜得很慢,就一個佛號走一步、一個佛號走一步,一直拜到山上去。臺灣的山不像我們這邊的山那么大,其實大概就拜兩個鐘頭,兩個鐘頭的路。那有的人就很誠懇,拜得很慢,拜了四個多鐘頭才到。
有一次,那應(yīng)該算第一次了,第一次去就很多前輩告訴我們要怎么恭敬、怎么恭敬,“你的頭下去一定要“喀”一聲,要用力一點,哦,才虔誠嘛。”那我們剛學(xué)都很聽話,我也很虔誠,就拜下去,聽到“啾”一聲,然后就起來。奇怪,怎么有個東西在這里?那飛蛾(不要聽成那個鵝,不是吃得那個鵝,飛蛾,飛蛾撲火的那個蛾)就粘在這里。那蛾很大,你一壓下去,它的肚子就被你壓破了,肚子里面的那種什么東西就粘在這里,就起來了。那我一看,不是看,沒看到,我就回頭看,那個人就“啊”一聲,其實他那個“啊”一聲的前面還有“啊”一聲。他“啊”一聲不管,我說:“我那么可怕嗎?”“那是什么東西?”這里一坨,哇噻!我也“啊”一聲,嚇?biāo)懒耍?/p>
拜佛沒拜到,拜出業(yè)障來了。結(jié)果這個人“啊”一聲,他嚇一跳,就往后退,一退掉到山路的山溝里面去。我“啊”一聲是最后一聲,我就把東西一丟。那剛才“啊”第一聲的那一個還在下面,這么一丟,他“啊”第二聲,因為丟到他頭上去了,所以他頭抬起來。我說:“你怎么了?”因為他那個頭一頂下去的時候,下面一個,你知道那個山路碎碎的石頭很多,他用力一蹬,那石頭蹬在這里了,他抬起來流血了。
我這個是來朝圣禮佛,還是來殺生呢?本來人家活得好好的,就在地上休息,你“啾”一聲就把人家打死了,而且不是用手打,是用頭打。你會說“我很虔誠、很恭敬”,結(jié)果死了一個眾生。那個還更絕!他這么一下子把石頭釘上來了。好了,我們只拜一拜,就停在那里了。因為領(lǐng)隊在前面,我們是第一排的三個嘛,全部都愣住了,要不要繼續(xù)?當(dāng)然要繼續(xù)啊。要繼續(xù),頭要不要到底?就繼續(xù)吧。就開始自己摸索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頭頂?shù)亓。一方面怕小石頭粘起來,一方面又怕又壓到什么東西,又嚇?biāo)廊肆恕?/p>
這個就是摸索。他教是這樣教,可是你自己要去適應(yīng)你的環(huán)境啊。那你第一次下去你就發(fā)覺不對,你還硬是第二次、第三次還這樣嗎?有,有人就這樣子,從頭到尾,因為他有福報嘛,他沒有業(yè)相嘛,所以他就可以這樣了。結(jié)果到上面以后還是一個包啊,那兩三個鐘頭拜下來還是幾千拜啊,這個地方就一個包出來了,這些都不要緊。這只告訴我們說,你必須要摸索,但你不要太執(zhí)著,因為你這樣拜、這樣修、這樣行,對嗎?是什么才叫對?你自己要去調(diào)整。
我們拜上去很累了,就坐在那里休息一下。那廟里會準(zhǔn)備很多,什么姜母茶啦這些東西給我們,我們就在那邊休息。然后我們后面有一隊就上來了,因為朝山念的佛號,每一隊念的不一樣,有的是“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有的是“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有的是“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我們上來以后,那一隊念的是用臺語念的“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我們有一個浙江省籍的同修就聽聽聽,“哎,地藏菩薩還有臺灣跟大陸的差別嗎?”因為“大愿”的發(fā)音就有點像“臺灣”,他“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就變成,他是一個外省人,聽到臺灣的那個“大愿”的發(fā)音聽成“臺灣地藏王菩薩”。所以像這一類的事情我們都會發(fā)生。我說:“沒有啊。”他一講我一聽,哎,對啊,他怎么南無臺灣地藏王菩薩?后來想想,他念臺語我就跟著臺語念,哎,不對了,那是臺語發(fā)音。
有些情況就會迷惑你,尤其靈性的東西它是很抽象的,那個覺知跟感受每個人是都不一樣的,所以你一定要去覺知、去感受那個部分,慢慢摸索,再改進。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你不要人家講你就這樣一個死的那種,那不對。交通規(guī)則是這樣,靠右就靠右,靠左就靠左,向前就向前?墒庆`性的東西是不一樣,它是你必須要慢慢去感受你才踏得上去。你沒有感受,沒有那個覺知,你是踏不上去的。所以你光是儀式上來做的話,效果非常小。
各位要留意到,而民間信仰的部分,他是沒辦法,他只是最低層次,勸你為善。要做生命改造工程,民間信仰是做不到的,至少他可以勸善止惡,他是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民間信仰的目標(biāo)。那你不能拿民間信仰來跟高層次的佛教相比較。所以我們有儒釋道“三家之言”的佛教是講追求真理的。那民間信仰是“三教九流”,“三教九流”是販夫走卒的嘛。那你不能相比的,你不能拿販夫走卒的東西來否認三家之言,三家之言都是挺高的,都高層次的。所以我們要留意到,你現(xiàn)在所修學(xué)的佛法是“三家之言”的佛法,還是“三教九流”的佛法,這一定要弄清楚。所以你在摸索的時候,希望各位你能夠改變你自己,這叫生命改造工程,從這個地方摸索來的。
好,那我們下面就開始。前面這個地方他是講總說,一個“所”一個“能”,就交代得很清楚了。“能”就是“種種承事、種種供養(yǎng)”。而這里頭又分有一個主客,就是一個前提性的,就是“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對眾生跟如來是要平等平等。你這個如來、阿羅漢、師長、父母的標(biāo)準(zhǔn)沒有的話,只偏愛眾生,那根本就顛倒了。所以在古代來講,對如來、對羅漢、對師長、對父母的恭敬尊重、承事供養(yǎng)這基本上是做到了。你把這個轉(zhuǎn)過來看一下,這個你做到以后,你才擴大,對一切眾生。那你這個基本沒有做好,就跑到末端去,你就不對了。那就變成插花。
插花知道嗎?根沒有嘛,你就是插在這里很好看,一個禮拜就垃圾桶報到了,對不對?你有根,你不怕花謝,因緣到花會再開。那你沒根嘛,插在這里很好看啊,可它是假的,一個禮拜以后就沒用了,它就變垃圾了。所以你學(xué)佛不要做表面功夫,像插花這種功夫都不要,要的是真誠的,你要有根。你對如來、對羅漢、對師長、對父母的承事供養(yǎng)做到。當(dāng)然這個做到是隨著你的能力做到。逢年過節(jié)那當(dāng)然是加倍溫馨,可是你不要去比較別人。人家?guī)О职謰寢屓ツ睦铮瑖饴眯邪,那你去啊,我們沒錢啊,沒錢的話我們隔壁村莊旅行,對不對?不出去也無所謂嘛。但是,你這個隨著你的能力,這個叫隨分隨力。你不要看人家買車你也要買車,不必,隨著你的能力盡到你孝順父母,這樣就好了。師長或者是這些有成就的,你能夠見得到的這些社會賢達,要表達恭敬。有些時候不會,我們一個鞠躬都可以,并不是說一定要怎么樣供養(yǎng)。
我們臺灣那個神廟很多,臺灣神廟多到你都不敢想象。有一棵樹很大,人家要把它砍走,村民就把它圍起來,不準(zhǔn)人家砍,就用一個紅布條綁著,然后開始上香:“這是我們村里的守護神!你都市計劃來不要把它砍走,砍走就跟你沒完沒了。”那官員來:“那他是什么神?”“大樹公!”就拜了。有個村子是一個石頭凸出來,他覺得很好玩,因為有感情嘛。要把它炸掉,他也是用紅布條綁著,然后開始上香,這叫“石頭公”,這樣就可以拜了哦。
很多老先生走到那里啊,他不拜,但是對這個石頭今天會被人家會恭敬,他什么因緣不知道,我要恭敬你,他就一鞠躬,然后再走。走到那個地方他就一定一鞠躬,然后再走。這個叫什么?紳士風(fēng)度啊。因為他有人恭敬他,那我也恭敬你啊,你為什么被恭敬,我當(dāng)然不懂,不過人家對你恭敬是對的。上香只是表示一種恭敬,不是說我拜一拜我就變石頭公了,不是這樣子。我們中國人是一切恭敬,對于一切存在我們都很恭敬,這就是“禮敬諸佛”嘛。不是說拜石頭公、拜大樹公就叫“禮敬諸佛”,不是,就是我們對這些存在懂得恭敬。
同樣的,你對于父母的存在有沒有恭敬?這些有生命,在我們周遭生活的人,你都不懂得恭敬,那你去恭敬外面什么東西呢?對不對?那是多余的,那是顛倒的。我們不否認要保護動物,要愛護動物,但是你更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我們沒有尊師重道協(xié)會啊,是不是應(yīng)該要發(fā)起?沒有孝順父母協(xié)會,現(xiàn)在老人問題很多啊,那我們有沒有呢,對不對?我們對狗啊貓啊很照顧,請問這些前輩呢,社會的賢達呢,我們要不要多照顧?這個基本上你都做不到啊,你那個什么豬啊狗啊什么協(xié)會啊沒有用啊,那都是假的啦。那他就開始用這一種東西,叫做人權(quán),開始來干擾人家,這是不對的。我們一定以人性為基礎(chǔ)。
不是弄幾個養(yǎng)老院,那就叫做有人性,叫孝順父母。你注意看,把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通常都不孝順的,他還在抱怨,我一年還要給你幾十萬,或者多少錢,每個月要付啊。那你大概送進去就不會去看他了,因為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跟子女的對話,你把他關(guān)在那里面,事實上就等于關(guān)在那里面,對他來講是很悲哀的事。好吧,這不是我們所探討的,只是提供給各位說,一個“能”一個“所”。“能”還分兩個層次,先把這個東西弄清楚。
下面就開始他很具體地講要怎么做。所以講具體怎么做其實都是枝末,你必須前面的根扎穩(wěn),再講后面的。這是《華嚴(yán)經(jīng)》的另外一套思維模式。這個思維模式都從根本來,就是總的這個根本先跟你講完了,然后再講枝末的細節(jié)如何做的問題。
前面的一套模式是先“所”后“能”,那么現(xiàn)在這一套模式是先根本后枝末,有沒有?《華嚴(yán)經(jīng)》的這種模式他是很清楚的。那我們通常都念過去就好,那你智慧是不會增長的。念過去就好有什么智慧?而他的經(jīng)文結(jié)構(gòu)里其實有很多東西,這個就是我們經(jīng)教、義學(xué)的同修,他要研究的地方。
所以為什么要告訴你說,每天兩個鐘頭看一卷經(jīng)文。看完以后,你自己把重要句子記下來,你的心得記下來。不是誦,木魚一直敲,這樣誦都無效。因為這兩個腦筋的用法是不同的。這樣的話,你就慢慢地你會深入,你會了解到他的經(jīng)文結(jié)構(gòu),他的語言模式,他的思維模式。你慢慢地,一天一卷這樣子,一天一卷,每卷經(jīng)文兩個鐘頭,慢慢地。就好像我們吃飯一樣,慢慢吃、慢慢吃,你不要一直趕,十五分鐘就吃飽一餐飯,那會胃下垂。不要那么趕,慢慢吃。誦經(jīng)也是一樣,慢慢誦,慢慢回味,那你自然幾年以后你就有心得了!度A嚴(yán)經(jīng)》對你的影響,對你生命的那種作用就會產(chǎn)生了,要不然不可能。
我們看到很多老菩薩誦經(jīng)誦很久啊,每天早課晚課一直在誦啊,背都背起來了,為什么他還一直不能改變?因為他根本不懂得經(jīng)文法義嘛。那你自己這樣慢慢讀,因為我們都讀過書,這樣讀啊看啊,你自己就會產(chǎn)生對你靈性的一種指導(dǎo),你就會開始轉(zhuǎn)變。這個是一個要領(lǐng)。
現(xiàn)在我們看看后半段這個部分。第一個他說“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這個就麻煩了,我不是醫(yī)生,怎么做良醫(yī)呢?我告訴各位,這個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理論上我這樣跟各位講,人所有的病都來自于你的思維模式,都來自于你對事情的思考方式。你要是會這一點,馬上你就可以把病苦布施了。因為你思考的方法,短期間你沒有什么,長期下來,因為你在思考一件事情,你的神經(jīng)會緊張,神經(jīng)緊張它的末梢一定會去動到哪個器官——五臟六腑,一定會造成它的傷害,所以久了以后你就得病了。而你病的時候,西方醫(yī)學(xué)是不會查你的原因的,他只看你的現(xiàn)象,病了就好像這里破了,然后就糊上去就好了,補起來就好了嘛。你沒有辦法,因為你的思維模式繼續(xù)在運作。
所以你只要能夠?qū)W習(xí)放下,放下就是把你的思維模式放下,那就是所謂不用大腦,你的病就好了。我們的禪七為什么那么神奇。恳驗閯e人沒這樣指導(dǎo)。我們的禪七就是叫你不要用大腦,所有的慢性病馬上就好,七天就好了。牙周病就好了,不藥而愈;胃下垂也好了,所有的藥都可以不要吃了。為什么?就是教你不要用大腦而已嘛,生命的本能它自己會啟動,會去矯正,就這么簡單嘛。
所以呢,你要“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并不難。但是這跟西醫(yī)的治療不一樣,我們不是密醫(yī),我們的目的也不在治病。但是他心靈上的苦悶、靈性上的病苦,你絕對可以幫他矯正過來。我們主要是在談這個部分,靈性上的缺憾你可以幫他扭轉(zhuǎn)過來。當(dāng)一個人在人生里,他生活得很精彩,他一定是靈性很充沛;當(dāng)一個人在生活里他活得憂愁,那就表示他的靈性有枯竭。那這個地方要如何去轉(zhuǎn)化他,就是“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
我們講的是靈性的部分,生理上的部分我們不談,因為生理上的部分對我們來講是小Case,現(xiàn)在國家、全世界,不管哪個國家,為了你身體上的疾病所投注的這些國家預(yù)算,我跟各位講都是浪費,但是他不投入不行。因為美國帶頭啊,都在搞這個根本就不對的制度啊。他也知道不對啊,可他沒辦法。因為他要從你的醫(yī)療支出上面來看你這個國家是不是進步,他是從這里來的,他不是真的在幫你治病啊。所以每一個國家的這種社會醫(yī)療制度所謂越健全、越普及,它的財政大概就越容易破產(chǎn),大概都在這里破產(chǎn)的。希臘是這樣破產(chǎn)的,那個西班牙、葡萄牙,你看,沒有用。臺灣也差一點破產(chǎn),又要改、又要改,為什么?你跟人家爭這個,爭什么意思嘛,這叫做資源浪費,沒有必要這樣。
其實治病是很簡單的事,不要用大腦,尤其很多慢性病,一個禮拜你就自己好了。什么紅斑性狼瘡啊,可怕吧?可以好的,只要你不用大腦,它自己就好。當(dāng)然現(xiàn)在你回去你也不會不用大腦,你想半天還在用大腦啊,對不對?怎么樣不用大腦?所以我們禪觀,為什么禪堂那么殊勝,關(guān)鍵就在這里啊,它就讓一堆人可以不要用大腦,就是這個地方。
所以他這里講的是從修學(xué)上來講的,所以這絕對沒問題。靈性上的枯竭讓他充沛起來,當(dāng)靈性很豐滿的時候,他即使病苦都無所謂啊。病就病了,有什么不好?我也病了,我病二十幾年了。他們說“你還這樣跑?”我說“我跑就沒病啊。”病不可怕,是怕病的那個“怕”,那個才可怕,一病下來就想要休息。
我們有一個比丘尼師父,跌倒了,腳斷了,然后就躺在那個生活區(qū)里面依附在……我說:“給我滾出去,不準(zhǔn)在里面!”“師父,你怎么那么殘忍?”我說:“你給我出去,到外面去誦經(jīng)!”一個禮拜以后就會走路了。你躲在里面要人家同情,要人家照顧啊,你是廢物嘛,你要出去啊,能做的你去做啊,你腳不能動腳不要動,就坐在那里誦經(jīng)嘛。怎么樣?你要得到佛菩薩加持,你生命力要起來嘛,靈性要起來嘛。
第一天當(dāng)然很不高興,看我是這樣(模擬表情)。第二天有人贊美她:“師父啊,你受傷還那么精進!”“嗯”,她就轉(zhuǎn)過來了,一個禮拜以后就不一樣了,因為她得到人家贊美嘛。你躲在里面,人家就“師父有沒有好一點?哎喲,你好可憐哦!”那不是要叫她趕快往生嗎?她能夠出來,能誦經(jīng)你就誦經(jīng)啊。這么一誦的話,人家就贊美她,贊美她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嘛,靈性就起來了嘛。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可以鼓勵她說“你多休息啊,怎么樣,小心啊。”那是殘害她。
你要救她就要教她獲得真正的利益嘛,但是這一句話很難開口。人家受傷,人家要休息,人家要療養(yǎng),你就叫她出去那邊誦經(jīng)做功課,誰敢啊?所以你就自己去死嘛,那不是去死好了,就等死了。你把她趕出去,你看,氣就氣嘛。你敢不敢說去被人家氣啊,你是很希望人家贊美你,而不是要人家氣你啊。那天,她這樣,她也是一樣,她要人家贊美啊。誦經(jīng)一兩天以后開始,“師父,你不是受傷嗎?怎么還這么辛苦?你應(yīng)該要休息啊。”我就坐在那邊,我看你敢不敢去休息。她看一下:“那家伙坐在那里,老家伙不走,我怎么敢去休息?”所以你要懂得靈性這個東西,不是你的大腦所能思考的。好吧,“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這個道也不是一般的道路,就是你人生茫然的時候,給你做指標(biāo),人生要怎么走,是指這個部分。所以都是人生靈性上的問題。你總不能老站在十字路口,人家在等紅綠燈,說:“你是不是迷路?你告訴我,我教你怎么走。”不是這個意思嘛,那人家說:“你是不是神經(jīng)有問題?”不是,是靈性上的問題。當(dāng)你人生茫然的時候,那你要告訴他,指示正路——人生的正途。
“于暗夜中,為作光明。”黑暗,你不知道怎么走,你要點燈。這都是人生的問題啊。你不要自己晚上就把人家電燈統(tǒng)統(tǒng)打掉,自己點個火炬,我給你點燈啊,為做光明。不是那個意思,是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同修們、朋友們,他人生開始在迷茫,或走入錯誤的方向的時候,那你要告訴他正路,告訴他光明面。
尤其人一受傷以后、被欺負以后:“都是一樣,這世界都是壞人!凡是商人,無商不奸;凡是官員,無官不貪!”你不要那么黑暗嘛。你找?guī)讉好官員做朋友總可以嘛,那不好的官員你不要跟他做朋友嘛。好官員很多,不是沒有啊,因為你人生是黑暗面,所以你就不會碰到好人。商人固然黑的很多,奸商很多,黑心食品到處都是,臺灣我們都被害了三十年了,但是你要心存正路跟光明的話,那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你。我們都吃過,有沒有被傷害?有啊,怎么沒有?只是傷害不太嚴(yán)重,這個色身還堪用,還不至于說吃了那個、喝了那個統(tǒng)統(tǒng)要去住院啊,還不會了。但是就有人會吃了就住院了。
不是有一個爸爸看那炸雞腿很好,想買回家給女兒吃,那女兒五歲,一吃了雞腿就死了。他就那個炸雞腿的粉里頭加了一個東西,大概沒有攪拌開啊,就那一坨吃下去,她當(dāng)場就死了。“這個黑心食品!”他“大家都這樣用啊,我賣那么久也沒人死,怎么……”原來就那一坨沒有拌開,就整個都吃下去了,量就過大嘛,就是這種狀況。這種情況我們要留意到,你心清純、光明、向上,像前面那三個大愿一樣,是那一種積極性的人生啊,基本上人生的挫折不會是悲觀的。挫折會有,但是你跌倒很快會爬起來。你不會一跌倒就起來“哼,都是你這塊石頭!”再踹它兩下,然后腳又受傷了,本來是腳指頭受傷,你踹兩下,變成你的腳后跟又受傷了。
這個就是說不必太過于在意跟計較你的成敗跟得失,那你才有可能擁有積極、正面、光明的人生,那你才可以給眾生指正路、做光明。知道嗎?這是我們現(xiàn)在每一個學(xué)佛人都應(yīng)該有的條件。所以我跟各位講,既然學(xué)佛了,你要記得:學(xué)佛人的人生沒有悲觀的權(quán)利!學(xué)佛人的人生沒有消極的權(quán)利!你只有積極地協(xié)助眾生獲得光明,擁有積極的人生,這是你應(yīng)該盡的義務(wù)。當(dāng)你是這樣的人生,我跟你講你已經(jīng)超越很多很多了。
人都會有挫折的,人,有些時候真的會有氣短的那種情況,尤其是越有理想、越有正義感的人,那業(yè)障越重,對不對?“這個世界這么黑暗,我要起來拯救這個世界!”你去早點死好了!誰不想拯救世界,但問題是這是口號啊,我看那么多人,也總共不過只有一個毛主席而已,還有誰拯救這個世界?對不對,因為你在整個過程里,你所要遇到的障礙很多。你有沒有福報。磕銢]有福報啊。你有沒有廣結(jié)善緣?
結(jié)善緣你知道要怎么結(jié)嗎?我舉一個公案給各位看看。有一個很優(yōu)秀的年輕人,他出家,他跟師父說:“我要講經(jīng)弘法。”師父說:“好。”出了家以后他很認真地讀了三年,就開始講經(jīng)弘法。講堂那么大,第一天來了大概七成,第二天來了三成,第三天剩下要關(guān)燈跟鎖門的。把他氣死了,他就找?guī)煾刚f:“我怎么講經(jīng)都沒人來聽?”“你都沒有結(jié)緣啊。”他說:“要怎么結(jié)緣呢?”他說“你先這樣,你到墳?zāi)鼓沁吶プ。刻熳鍪┦车墓ぷ?佛門有一個法門叫施食),二十年后,你再來講經(jīng)。”每天做這樣的功課,二十年,他的德行就積累起來了。然后二十年的歷練,當(dāng)然有人去找他了怎么樣,這些都有了。二十年后再講經(jīng),那就不一樣了。為什么?都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小鬼在聽啊,不是小鬼,小朋友啊,年輕人聽啊,為什么?那都是他度的,墳?zāi)鼓切┤硕冀o他度走了,投胎來統(tǒng)統(tǒng)來聽經(jīng)。你知道怎么結(jié)緣嗎?
你現(xiàn)在這不叫結(jié)緣,這叫賄賂選舉,你知道嗎?“我給你一塊香皂,你記得投我的(票)啊。”這些老人家還真的是:“不行啊,我一定得投給他,我拿了他的香皂能夠不投給他嗎?這樣良心不安啊。”你都不知道你拿了人家的,閻羅王就不放過你了。這里我不知道,有沒有沒選舉吧,臺灣選舉,送什么香皂了,送什么味素了,還送什么亂七八糟的。這就是關(guān)鍵,所以你不會做,只會做表面功夫,那叫賄賂嘛,賄選嘛,那你要會做你就從基礎(chǔ)做起,所以那個基層結(jié)緣很重要。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要想做生意,不是求財,你要修施食法,跟眾生廣結(jié)善緣,因為你廣結(jié)善緣,人家就支持你嘛。你要當(dāng)官啊,那你也不是要修財神法,你要修午供,供佛修大福報,那你的福報自然就會平步青云。你也不必去賄賂啦、送禮啦,統(tǒng)統(tǒng)不必,你自然就會走上去。你不要一直用你大腦的想法做,你說我這樣修法能升官升,不能升官就算,那不就很寧靜嗎?要升是你要給我的,不是我要的,你就很自然地能夠盡你的能力把公事辦好。因為你既然沒有什么送人家特別的禮,所以我就不必再貪污回饋嘛,所以盡本分事就這樣子啊。
所以我們有我們很好的法可以修,而這些法是配合你正確的人生觀來的。所以你的人生觀沒弄好還真不行,法給你修都歪了。因為你還沒開始修,奇怪,今天做了一個夢,好像明天很不錯,長官會找我去講,會怎么樣……你就會一直扣著那個東西,這就不對,這是人生觀不健全、人格性不健全的情況。要是健全的人他從來不管這些,做我的,生活中怎么做都好。那人家會認為你是一個擁有紳士風(fēng)度的長者,人家也很喜歡跟你請教問題。因為你會“于暗夜中,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你的人生指標(biāo)會很清楚。
第四個,“于貧窮者,令得伏藏。”這個貧窮還不是指我們現(xiàn)世有錢沒錢的貧窮。我們有一句話說“窮得只剩下錢了”,有錢怎么會窮?他就什么都沒了,他只有賺錢,賺很多錢,妻離子散。是有很多朋友沒有錯,但沒有友情,每一個來的都想要跟你做生意賺錢嘛,希望你分一些給他賺嘛。那你錢多有什么用呢?你要的是什么?溫情,真正的感情,不管是友情也好,天倫之情也好,你總要有這個啊。不是說都花錢買朋友的,那種情是假的,等你死了誰懷念你?人家只是說:“以前有個傻瓜很有錢,我們都到他那邊去挖錢。”只有這樣而已,將來歷史上成為笑話。
所以你要知道,這種貧窮的人是很多。靈性很匱乏的,找不到朋友聊天,所以自己只好關(guān)在家里看電視,有沒有?這就是貧窮者啊。不是他沒錢,他錢多了,可是他不知道該怎么用?吃的都最好的,用的都最好的,靈性很枯竭啊,這個叫貧窮者啊。要讓他得到伏藏,伏藏是生命中靈性的寶藏,要幫他開發(fā)出來。我是希望各位你學(xué)佛就是要開發(fā)你自性寶藏,開發(fā)你的自性寶藏,這個就是伏藏。
我們各位還不至于那么貧窮,因為真貧窮的人還不會來聽經(jīng)。雖然你聽得也不懂,不太懂,不是不懂,似懂非懂,但是你要想辦法去開發(fā)你的這個寶藏出來——靈性的寶藏。要不然真的是人很痛苦啊。我們常常會覺得空虛、無奈。你說我苦嗎,也沒有啊,那你高興嗎,也不高興呀。對不對?人家問“你好嗎?”“還好啦。”為什么還好?因為色身還不錯嘛,口袋也有錢嘛,卡片也很多嘛,這當(dāng)然好啊,可是真的內(nèi)心呢,是空虛的。“現(xiàn)在要去哪里?”“沒了,散步散步啦。”人生茫然沒有目標(biāo)。你問問說:“有空靜下來要做什么?”“看電視啊。”就變成這樣了。
應(yīng)該一個人——活得很精彩的人,他一定有他的興趣,也就是說一靜下來我就要做我要做的事,而那個事不見得是會賺錢的,我就喜歡嘛。寫寫毛筆字也可以啊,亂亂涂鴉也好啊,你總有一個有興趣的東西嘛。你沒有啊。你說“我也有興趣啊,反正電視家里一個人有三部,統(tǒng)統(tǒng)把它打開就很熱鬧了,不會無聊嘛。”這個是真的貧窮者,很枯竭。
有的事業(yè)很忙,是忙得團團轉(zhuǎn)的,從來也沒有說靜下來一下,到底我有什么興趣、什么嗜好?沒有,那個也是貧窮,是另外一種貧窮。他忙得團團轉(zhuǎn),那“我是誰?”一想我是誰?“你要做什么?我看看,我名片有十幾張,你要哪一張?”這忙過頭了,這個也是貧窮。所以我們常會告訴人家:“你忙過頭了,你應(yīng)該要靜一靜,事業(yè)不要做了。”他說:“。≡趺纯梢?”我說:“都可以。不信你看,你死那一天統(tǒng)統(tǒng)停下來。”對不對?你現(xiàn)在趕快把一些讓出去,你認為可靠的你就讓,假如都不可靠,你這個人有問題。對不對?事業(yè)那么多,干部那么多,一個可靠的人都沒有,那你不是有問題嗎?有可靠的你就讓給他嘛。“那他把我貪污了怎么辦?”那你活該嘛。所以當(dāng)一個人能干到那種程度,他是最悲哀的人,不止貧窮,你生命的寶藏都沒有開發(fā)嘛,完全枯竭了,你完全絕緣了。你要把那生命的靈性的寶藏給開發(fā)出來,這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下面結(jié)論說“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絕對是平等的,因為我是幫你開發(fā)靈性的寶藏。你說我把財產(chǎn)全部散開,你叫比爾·蓋茨來散好了,也一定不公平。“他家有錢,我家沒錢,你怎么給他跟給我的一樣多?”你說“沒錢的多給一點,有錢的少給一點。”我跟你講,每個人都說“我家比他更窮”,對不對?這是人性的一種弱點嘛。所以我們不從事相上來看,不從財富上面看,是從靈性上來看。那既然從靈性上來,我們對一切眾生是都平等的。
你去注意看看,我想,我們大概很少注意,小時候可能你有。看過那不是跳蚤,看螞蟻那個小動物,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蟑螂是很討厭的動物,對不對?那種長相全世界最丑的。但你有沒有看過,蟑螂剛脫殼以后跑出來,是白色的,一天兩天,它就很快顏色一直加深。有沒有?蟑螂,你有沒有仔細看過?你一想到蟑螂就抖起來了,你對眾生都沒仔細看過。有很多毛毛蟲,走路那個蟲是這樣,它是這樣過來拱起來,然后這邊拉出去,這邊再拉過來,又拱起來,慢慢走。
每一個動物都有它可愛的地方。即使是那一種臭蟲,你也可以看一下嘛。可是你都沒有時間靜下來去看它表演一下,你是不是不公平?你只看到一個人,印在鈔票上的那些人,對不對?叫白花花的銀子,這種人是最沒有靈性的。我真的跟各位講,今天叫你賺一萬元,假如你生活不愁的話,你寧可去看那個蟲在那邊動,不要賺那一萬?墒俏腋嬖V你,你一定一萬塊先賺來再講,管它蟲,死掉算了。對不對?
這是一種靈性的成長跟開發(fā)。你會看蟲,你就會看花,你就會看樹……你有沒有留意到,幾月份什么東西開花了?有沒有看清楚?黃花槐樹叫黃槐,你知道現(xiàn)在開花,你有沒有仔細看過?那花可以吃嗎?你就“滿街都是,怎么吃?”因為你從來沒有付出你的關(guān)懷、你的愛,就這樣子啊。那你對于周遭的這些環(huán)境,我們講一切環(huán)境,包括會動的、不會動的,植物、草、樹、石頭,都一樣。
為什么有人會收集石頭?為什么有人會收集那些爛木頭?因為它有靈性。你說“哪靈性?石頭那么重!”我給你講,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在城里看的那些石頭是怎么來的?你可能不知道它們怎么運輸?shù)。有些石頭是從海外運來的,它是怎么來的?在高山上面他是怎么運來的?他拿那個大的輪胎,到那邊去等,等它山洪暴發(fā)沖下來以后,就把它綁在那個輪胎上面,等水一來的時候,它就跟著水就流下來了。流到港口以后,他們綁一綁,用船,船走的時候再把它運走,運到你要到的口岸,再從那個地方上來,然后才用卡車運進來。
因為你從來不關(guān)懷。“多少錢?”你說一萬,我說三千,搞了半天,五千,買回來放在庭院里。人家來,“一萬塊,我殺到五千。”好厲害!你都不知道那靈性是什么?你知道嗎?為什么擺個石頭,很顯然你是有靈性的素養(yǎng),可是你被污染了。你現(xiàn)在再看到石頭就“五千、一萬”,你沒有看到石頭擺在那里的價值跟意義啊。你本來是有啊,不然你怎么會買呢?可是你現(xiàn)在買來你不能用了,有沒有感覺我們生命這樣太可惜了!你什么時候站在那邊端詳一下,像古人一樣燒個香,當(dāng)然現(xiàn)在不必燒香了,但是你摸摸石頭,跟它講:“哎,好吧,今天風(fēng)吹雨打,很幸福吧?”石頭就要風(fēng)吹雨打,你把它關(guān)在屋子里頭,石頭都是灰塵啊。但是在外面它會顯現(xiàn)出它的精神出來,所以你不要以為說石頭沒什么靈性。石頭有沒有靈性你不管,石頭激發(fā)你的靈性,這個才是重點!
那各位想想看,回家自己激發(fā)自己的靈性。(鼓掌一下嘛,那么嚴(yán)肅干嗎?)你回家會搞這一套就值得了?赡軙,我跟你講你不見得弄清楚,因為靈性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但是你去摸索一下,失敗都不要緊,可能十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瓉硎沁@個!那就值得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年紀(jì)到這個時候,只要你能夠感受到靈性是什么,你會感受到,但你講不出來,你真的要還是真的抓不到,知道嗎?就像那泥鰍一樣,泥鰍有沒有看過?你去抓抓看,你一定抓不到,你摸是摸到了,要抓起來你一定抓不起來,對不對?靈性跟這個一樣,我可以感受到,就像泥鰍能看得到,摸也摸得到,可是抓你就抓不起來,就有這種情況。你要能夠抓它,它也不難抓,但你不會抓,為什么?因為你沒訓(xùn)練嘛。所以我們一再一再地去摸索這個,這個就叫疑情。那你會去摸索,到哪一天“!就是這樣!”你就抓起來,跟抓泥鰍抓起來一樣,那就叫開悟嘛。那你人生就會很自在啊。
所以靈性要懂得掌握,不見得會講。不要緊,只要你能掌握好,我就活得有靈性就好了嘛。這又不是比賽,又不是要上中央一套、二套,這不表演的,但是你活得很自在、很舒暢,一定來自于你生命中的靈性所起的作用。要不然你有錢,要什么?房子,“好,那一套,嗯,便宜,過兩年會翻一番,買吧。”那房子是什么,沒有靈性啊。車子,“嗯,那個車子不錯,好,新款的,性能很好,嗯,買吧。”那個汽車對你也沒靈性啊,你有錢只是換這些東西。
但是,你有靈性的話就不一樣。老車就老車嘛,我已經(jīng)開了四部奧迪,每一部我都舍不得換,我統(tǒng)統(tǒng)放到倉庫里頭。為什么?有時候去摸一摸也好,因為它陪著我大江南北到處奔波,現(xiàn)在老了退休了,賣掉可惜啊。那人說十萬塊要跟我買,我說“不,最少一百萬才賣。”他說:“哪有那么貴?”我說:“沒那么貴,我留著,我放倉庫。”有空沒空,你都不知道,看那老車當(dāng)年陪我們這樣子南征北伐——我這開車又快,不準(zhǔn)人家擋在我前面,還不準(zhǔn)人家超過我——我在趕時間,還給人家超過我,就是性能不夠好。就這樣跑,有時候覺得是很有感情的。而在車上啊,我要換新車,我都不敢說我要換車,一定離開車子才說我要換車,我怕它生氣。“我陪你跑了幾十萬公里,你要把我換掉?”我就想說這個車子退休以后要放倉庫里面。
這是一種感情,你知道嗎,你假如沒這個感情的話,你還跟人家講什么?你說它給我什么,放在那里它只是老下去。我看看放幾年那輪胎怎么壞了,趕快用架子把它撐起來,輪胎不要壓著,壓著就會壞啊。你用感情看它,它還是有感情。你一進去看它,它好想跟你講話:“什么時候要出去?”你說:“現(xiàn)在換你兒子了,現(xiàn)在換新的在跑了。”這個就是一種靈性。沒有的人,你就功利嘛,對不對?就淘汰啦,折舊啦,賣多少,然后換錢來,然后我再怎么樣,都是思考那些。靈性所存在的地方?jīng)]有什么好說的。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家人在一起是不能用大腦的。你說“她弄錯了,她是我太太,她弄錯了,因為是我太太,所以她沒有錯。”要賠就賠人家,你不要因為要賠錢就回來跟老婆吵一架。那孩子弄錯了,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該賠就賠,孩子沒錯。那么你沒有把他教好,使他不會去處理這些事情,是你要負責(zé)任。所以家人是一體的,你不會說這手指頭弄錯了就把它剁掉吧,你一定把它包扎起來嘛,該花錢就花錢,你就包扎起來。
你對你的家人絕對是不能講道理的,你把那道理講清楚、說明白,到最后就是離婚。你跟孩子去講道理,講了,孩子說:“好,我就不回家了。”因為都你對嘛。所以在家里來講,不要講道理。平常你就要教,等事件發(fā)生的時候,你就包容,你的錯就是我的錯,你要有這種想法。所以我才跟各位講,太太永遠是對的;從太太來講,先生永遠是對的,你這種立場要有。面對孩子,孩子永遠是對的,孩子不會做錯事,要做錯是你沒教好,他才會弄錯。當(dāng)你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一定和樂幸福,不會有不孝子的。哪有什么離婚不離婚呢?你要離婚……先生認為太太不對,太太認為先生不對,你道理再講清楚,到最后“好吧,那你對,我們離婚嘛。”就變成這樣了。
那你對于他的錯誤包容嘛,你這自己是一家人嘛,左手嫌右手不對,右手嫌左手不對,那兩只手折掉算了,所以到最后就家庭破裂嘛。所以家庭,我們講說是一個社會上的基本單位,你一定要具備這個基本條件,它是有機體,要互相包容的。你說“這樣下來,我們家就垮了”,那是你家中毒了,就好像身體中毒一樣。對不對?要跨就整個跨嘛。那假如是這樣的話,一定會一條心把家里弄好的,你還會發(fā)展出很多很好的家風(fēng)、家訓(xùn),知道嗎?這種家庭的這種格局你就會起來。你假如沒有這種包容的能力,搞到最后都是“我們什么時候離婚?”那什么家風(fēng)啊,什么家訓(xùn)啊,什么家教啊,哪有?什么都別談了。所以西方人沒有這些東西。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就是講家風(fēng)、家訓(xùn)、家教啊,因為什么要有,關(guān)鍵就在這里,F(xiàn)在你想想看,你家里有沒有?
我們家里一代一代傳下去,為什么都有輩分?輩分從哪里來,就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條件嘛,你都要有,這個是靈性的基地啊。你假如沒有這個,還談什么人性,什么靈性,哪有呢?所以它是有一個載體在的。道場有道場的倫理載體,有了這種倫理載體,你才能看到靈性、人性在哪里。假如沒有這種倫理的載體在的話,你根本靈性在哪里?就會產(chǎn)生西方人這種現(xiàn)象——保護動物協(xié)會,父母呢,餓死在家里,不知道餓死多久了,就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因為他只帶著狗去旅行,不會帶父母去旅行。你在看美國電影你就知道,兩個人開著很漂亮的車子,帶著狗出去了。父母呢?他們都沒有父母嗎?我沒有看過他們帶父母去旅行的,所以它的文化只有一半。有啊,有的會帶子女去啊,去度假,從來沒有在電影里看到他們帶父母去度假。你再想想看,所以這種文化發(fā)展是不對的。而我們靈性的載體在這個地方——家庭,一定要弄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你的一切奮斗,不要奮斗到最后事業(yè)成功了,太太呢?所以人家講,第一個太太幫你把事業(yè)做好,事業(yè)做好啊,幫你討第二個太太,第二個太太把第一個太太趕走了,到最后你要跟新的太太去分享你事業(yè)成果,你是無法分享的,因為她沒有跟你共同奮斗過。所以你在社會上,就使你的那個太太跟你的子女對你終生懷恨,而且這個是生生世世,不是這輩子而已,你知道嗎?因為你把我們共同成就的東西拿去跟別人分享,而沒有跟我們分享。
這是靈性的問題,這不是法律責(zé)任說我們離婚給你多少、給你多少,不是那個東西。因為那一份辛苦、共同奮斗的那個成果,不是事業(yè)的金錢數(shù)字所能衡量。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可能靠著想想,“什么時候發(fā)生哪件事情,那件事情我們是怎么處理的,假如現(xiàn)在我們就不再這樣處理了。”那個就是靈性啊?赡悻F(xiàn)在跟一個新人你怎么講?她根本不知道當(dāng)時的情境,沒有啊,她沒有當(dāng)時的情境,你怎么分享呢?
所以靈性它有一些基礎(chǔ)在的,那個載體是不可消失的,消失了那靈性就不在了。你再寫什么文學(xué)、好文章來懷念,都是假的啦。所以靈性的東西它決定你下輩子還怎么樣。輪回是什么輪回?就是這個在輪回啊。所以你這輩子的奮斗,一定要好好地帶著。家庭絕對是需要的,最好你是三代五代同堂。你說我們?nèi)吭谝黄鹨獛装賯人,是沒有錯啊,所以你就看看,為什么張家界、張家口,有沒有?什么徐家村啦這些,那本來就整個家族在一起的,那個是很幸福的。當(dāng)然它也有它的缺點啊,那么用我們現(xiàn)代的智慧,我想可以把很多缺點都給予改善,然后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把那個遺憾降到最小,讓我們的靈性成長到最大的范圍。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里,大家請合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阿彌陀佛!
- 上一篇:第七集 (2011年七月)
- 下一篇:第九集 (2011年七月)
- 《普賢行愿品》的法供養(yǎng),怎么如說修行?
- 淺談普賢行愿品中的愿與行
- 依《普賢菩薩行愿品》談如何利益眾生
- 念誦《普賢行愿品》,能最快最速的凈除邪淫業(yè)障!
- 大德普勸修持普賢行愿品
- 普賢行愿品回向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七支供
- 普賢行愿品偈頌
- 由《普賢行愿品》想到的最佳戒惡習(xí)方案
- 習(xí)氣,性德,解脫門(華嚴(yán)經(jīng)世主妙嚴(yán)品卷三講記)
- 遨游自性海(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第四)
- 凈眼看世間 (華嚴(yán)經(jīng)世主妙嚴(yán)品卷二講記)
- 四十華嚴(yán)
- 四十華嚴(yán)卷 36-40
- 四十華嚴(yán)卷 31-35
- 四十華嚴(yán)卷 21-25
- 四十華嚴(yán)卷 26-30
- 四十華嚴(yán)卷 11-15
- 四十華嚴(yán)卷 16-20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yán)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yán)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yán)、六十華嚴(yán)、八十華嚴(yán)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講解
- 楞嚴(yán)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yán)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