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第九集 (2011年七月)

  普賢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開示 第九集

  海云繼夢和上

  大家請坐,好,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一些態(tài)度問題,這基本上是我們的心態(tài)。你學(xué)佛要怎么進行?那么第一個你要懂得認真工作,第二個就是認真生活。把你的工作,把你的生活料理得當,你不要急著要成佛、要成就。這些弄好了以后,你有多少福報,過多少生活:你賺一塊錢,過一塊錢的生活;賺十塊錢,過十塊錢的生活;賺一百塊,過一百塊的生活。就這么簡單。那你不要比較,不要計較,這比不來。有很多工作你會說“我白做了”,白做了是還債;假如不是還債,他下輩子就還你了。你不用在意,你要高高興興地去過你的一生。那這樣子想要修行,那你就會認真修行,那就很快。這個叫認真學(xué)習(xí),你就很快會成就。那你假如連認真工作都不會,認真生活都不會,你想你會認真修行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三個認真,第一個最重要。你的工作你有沒有認真做?第二個認真生活,你有沒有關(guān)懷別人?對一切存在你能不能恭敬?會不會尊重?

  這些靈性的基礎(chǔ)都沒有的話,你很難講說要修行,你就不知道要修什么,就去煉功好了,學(xué)一些特異功能,飛天鉆地,那可以。就像那兩個師兄弟,師父死了,兩師兄弟分開三十年,師弟比較老實,就只誦《普門品》,什么也不會,就只會誦《普門品》,他師兄就千變?nèi)f化。有一天在渡口相遇,師兄說:“你怎么樣,你看,我表演給你看。”他就一葦過江,摘了一個蘆葦丟下去,在上面他就“啪啪啪”飛過去。厲害吧。他在對岸等他,終于渡船把他渡過去了,他在那面說:“多少錢?一分二厘。”給了,上岸了。師兄說:“你看,覺得我怎么樣?”他說:“那你三十年就學(xué)這個?”他說:“是啊。”“三十年的用功也不過值一分二厘而已。”值得嗎?對不對?你看起來是有成就,一分二厘就解決了。你學(xué)那個干嗎?師兄當然很生氣啊:“那你會什么?”他說:“我只會誦《普門品》。”“誦來我聽聽看。”他說:“好。”他就把背的——古代出家人背的一個東西(木架子),經(jīng)本啦還有東西都背著,你看看玄奘大師的像一樣。他就把那個經(jīng)案放下來,地上一放,那個烈日當空,馬上就烏云密布,就只把他這個地方遮著,一會就開始涼快起來了,他就開始誦,誦完了他把它背起來折起來。又背起來的時候,烏云又散開了。他說:“師兄啊, 你要認真啊。你不要在那調(diào)皮搗蛋。”(下載的錄音沒以上部分,從下面開始校起)

  (起校)你會怎么樣,會怎么樣?那你學(xué)了三十年也不過跟跳蚤一樣“噠,噠…”在那面跳而已呀?你就認真修行,天龍八部就相應(yīng)。你就在那個沙灘上,廣場上,烈日當空,你要誦經(jīng),天龍八部會讓你曬昏了頭嗎,馬上就烏云蔽日,這就是功夫嘛。你要求什么成就?這樣就好了,還要什么成就?平常走路他還是曬啊,流汗啊,這正常的嘛。你說我學(xué)了半天還要太陽一曬就流汗,不然太陽曬不流汗,你去當木頭人好了。對不對?

  你要留意到,修行不是求特異功能,你的心境、心態(tài)非常重要。那個心態(tài)不弄好,你在修什么?你修的是靈性的成長,那個靈性會感格天地。注意到這里呀,這才是人偉大的地方。修了特異功能,沒什么了不起,照樣一死嘛,你靈性還是零分嘛。那搞什么特異功能。坎皇钦f不行,你要賺錢啊,那大衛(wèi)魔術(shù)師,他就很會變魔術(shù)——七四七飛機不見、大樓不見,不見嗎?不見它還是出來,怎么會不見?所以那是變魔術(shù)的,那不是真實的,那叫幻師幻化。所以弄清楚啊。

  你一定要弄好工作、生活,那修行沒成就沒關(guān)系啊,你也會修得很高興,真的善根會成長,福報會增加。這是一個前提。

  前面我們跟各位講過了,他結(jié)論是說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有四個:“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他是這樣子平等饒益,他是從靈性上來饒益眾生。

  好,昨天講到這里,那么下面菩薩就反問了“何以故?”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子——“種種承事,種種供養(yǎng),如敬父母,如敬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為什么要這樣?那想想看,我們反過來,你對父母孝順嗎?我每個月給他多少就好了,算嗎?你每個月給他多少,這樣就算作孝順嗎?這跟養(yǎng)狗沒兩樣,這不叫孝順,這叫養(yǎng),“孝”是什么?“順”是什么?你有順他的意思嗎?你就說“他們沒教育我,我怎么順?”那你有沒有反過來教育他?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常常把至親的人給忽略了,那你的心的靈性就會消失了,表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跟我們周遭的親人,沒有產(chǎn)生真正的互動關(guān)系,就這個一定要留意。

  跟你至親的人,要有真正的互動。這是來自內(nèi)心的互動,不是形式上的互動,這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心的互動里,他一定包括心理層面,精神層面,還有靈性的部分,他一定會產(chǎn)生的。而這個你必須要一再一再碰觸你才會知道。你看看有沒有給父母親洗過澡?有沒有給父母親梳過頭。坑袥]有留意到他的身體變化。克念^發(fā),他的指甲等等,有沒有?你自己會買自己的化妝品,你有沒有買過媽媽的化妝品?對不對,你就會為自己置裝,有沒有替爸爸置過裝?這就是了,你只想你自己,沒想對方。對方從哪里?從父母開始,我們對父母都忽略了。你是從父母出的,你對父母都忽略了,那請問,對誰你是真的,真的會關(guān)心呢?恐怕那種關(guān)心是基于某種貪愛的目標,而不是真正的關(guān)心。這個各位一定要深切地去體會。所以他反過來問“何以故?”為什么?下面講“菩薩若能隨順眾生”,要基于前面這個基礎(chǔ)來隨順眾生,那你前面的基礎(chǔ)沒有,你隨順眾生是假的。

  聽說一個人,大概大家認識,他到不見得認識你。我們問話要講清楚啊,那個人叫微軟的負責(zé)人——比爾·蓋茨,知道嗎?我看到他的報導(dǎo)也是感慨良多,他這個人算不錯,因為他賺很多錢,他也很行善事,F(xiàn)在呢,功成身退,把公司讓了,有沒有?這是聰明人。那么他跟家里有一個約束,他就是要陪著家人嘛,他女兒給他一個條約,就是一定要避開i字頭,什么叫i?我本來也不懂,最近我就在學(xué)i,ipad、iphone,因為他是微軟系統(tǒng)的嘛,他跟蘋果是對立的嘛,女兒維護他事業(yè)的榮耀嘛,所以爸爸不能碰i。對不對?那你就可以看看,他家庭是不是很幸福啊?所以美國人的家庭就是這個樣子,比爾·蓋茨夫妻跟女兒相處的很好,所以老是覺得少一個什么東西,他們父母是不參與的,有沒有?所以我跟各位講,三代同堂是很重要的。

  三代同堂是個基本架構(gòu),能夠的話你要五代同堂,現(xiàn)在壽命都是很長了。你要知道,尤其是老年人,他一定要有親屬,不然老了以后就變廢物,一定要跟家人住在一起,你不要把老年人丟到棄老國。棄老國知道嗎?老人院就是棄老國,你就是把他背到那邊去,你說我不是背,我是用車子,用雙B把他載到那邊去。那不是和丟到山上去一樣?因為他要的不是養(yǎng)的問題,養(yǎng)的問題政府是很照顧了,要的是孝,要的是順,讓你陪他聊聊天,你有什么喜怒哀樂他要分享,知道嗎?每天下班回來看著你就高興啊。你去忙,不要緊,回來他看著你回來啊。你可能也很沮喪,在辦公室里被你的領(lǐng)導(dǎo)K得頭破血流,回到家里你會高興不起來,但是呢,他知道這是我兒子,他需要的是這份愛。他要愛你,他也要你愛他,這個愛與被愛是靈性的基礎(chǔ)。你要從父母親開始培養(yǎng)起,你給父母愛是一個靈性,你要去留意,給父母愛,你是很重要的。你要怎么樣去愛你的父母?這是相對的,我們現(xiàn)在只會愛情人,愛愛人,你就不會去愛父母,愛子女也變成麻木了,形式了。這都是我們可悲的地方。

  一個幸福的人生,一定有愛,它就來自于天倫之愛,不是占有的愛。男女的愛,占有的成份多了,凡是離婚的都一定是占有的愛出問題,不會天倫的愛出問題,不會。你知道嗎,天倫的愛不會離婚,無論如何不會離婚,但是占有的愛就會。那你一定要從父母這邊才能培養(yǎng)真正天倫的愛,那才有可能,靈性才有可能產(chǎn)生,靈性才有可能成長。這個是提供給各位,這個基礎(chǔ)以后,你去愛眾生,隨順眾生,才有可能。假如沒有這種天倫的愛為基礎(chǔ),你去恒順眾生,那都是形式的,形式啊。

  我們有個大善人到臺灣去,臺灣人叫他燒包,你錢沒地方花到臺灣去花錢。臺灣有個人錢多的不得了,領(lǐng)了四百萬,沿著高速公路一直丟,臺灣是一張一千塊,他就一直撒,從臺北撒到高雄,四百萬撒光了。他高興啊,他有錢啊,他不丟那四百萬他覺得他很難過,錢那么多不知道干什么,他也不要人家認識他。那你跟他一樣,你是行善嗎?他是悶得發(fā)慌,錢太多了,行善也麻煩,等一下報紙來、記者來,他干脆撒給高速公路讓人去撿,不要就算了。那個,我跟你講,他就是沒有天倫之愛。沒有天倫的愛,就沒有靈性,所以他會苦悶。他說低調(diào),低調(diào)到臺灣,結(jié)果臺灣人說這個叫低調(diào)啊,那我們的低調(diào)算什么?低調(diào)是不讓人家發(fā)現(xiàn),他召開記者會,還叫低調(diào)啊?所以這里面你就會發(fā)現(xiàn)到:沒有天倫之愛的愛是假的。所以你在這里要隨順眾生啊,這個基礎(chǔ)要有,要不然下面講的經(jīng)文就多余了。

  好,他說“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yǎng)諸佛”,因為你對眾生像對如來一樣,“等無有異”嘛。對不對?你就做到了。“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因為你對父母師長乃至如來都做到了,所以你對眾生這樣子就等于對佛菩薩一樣,對不對?所以這基礎(chǔ)你要有。那我們對佛菩薩是這么的恭敬,那對眾生也是這么的恭敬,這就對了。你假如反過來,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會恭敬父母,尊重父母,孝順父母,而只會恭敬尊重佛、菩薩,那也是假的。所以我跟各位講,一定從父母開始,你假如不從父母開始,都是假的了。你為什么對師父那么好,你有企圖心嘛,對不對?師父會給我開智慧嘛。為么不跟父母好?父母不會給我開智慧呀,父母把我生下來,就給我生得業(yè)障很重了。那你要是有這種情況、這種心態(tài)啊,基本上不對。

  所以我跟各位講,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所具備的條件,所帶來的條件,大家都平等的,都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太陽都是二十四小時的,對不對?大家吸的都是同一口空氣,都沒有問題的,都一樣平等的,絕對沒有不平等的。你說,我父母親就不像人家父母親,人家爸爸姓胡,我又不姓胡,對不對?沒有關(guān)系,那個是他的條件,你有你的條件,那你要懂得去運用這些條件,使用這些條件。你假如不能運用這些條件,那你只會坐失良機,永遠坐失良機。為什么?這就是剛才講的,認真工作跟認真生活,每個人都有機會孝順父母,而你不孝順,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機會,你的靈性將會喪失。所以你在這個地方弄清楚。

  “若令眾生歡喜,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這三個講得很清楚了。“何以故?”下面就講理論的部分。“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大悲心為本體,這里頭牽涉出來我們佛教的演變歷史也在這里,佛以大悲心為體,那毗盧遮那佛是不是也以大悲心為體?對不對?一切佛都一樣啊。好,那以大悲心為體的菩薩是誰。觀世音菩薩,對不對?那他用慈悲作妙用來利益眾生,那毗盧遮那佛是以大悲為體,菩薩是以大悲為用,所以歷史,思想史跟佛教信仰史里頭就用觀世音菩薩來取代毗盧遮那佛,這個時候“華嚴三圣”就變成三大士信仰。所以你會看到菩薩里有一個騎龍觀音,他這個騎龍或者騎麒麟,這跟騎象的普賢、跟騎獅子的文殊并列在一起,民間信仰不知道就說,騎象觀音、騎龍觀音、騎獅子觀音。我想你會看到很多,其實他不是,騎象的是普賢、騎獅子的是文殊,騎龍或者騎麒麟。那其實不是騎麒麟,它叫犼,就是獨角的龍,不是兩角的,那個我們歷史上把它叫犼。那么這個才是觀音,而他這個觀音是取代了毗盧遮那佛的作用。你要留意到,這個叫三大士信仰。所以三大士中間這一尊是觀音,旁邊的是普賢、文殊,這個沒有錯。那么這個信仰就把“華嚴三圣”作轉(zhuǎn)移了,這是宋朝以后發(fā)展出來的信仰,到了明朝干脆就獨尊,叫毗盧觀音,那個觀音就叫毗盧觀音,就毗盧遮那佛跟觀世音菩薩并在一起。他的寶冠上面就不是佛像了,是一個太陽或者是五方佛,但是他現(xiàn)菩薩像,這個叫毗盧觀音。這是佛教思想演變的過程,在我們歷史上所產(chǎn)生的。

  我們現(xiàn)在不要光看你眼前的,因為眼前所見到的佛教的種種像,在中國來講,都有它很長遠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演化的痕跡在,那這一點必須弄清楚。當然很多人不知道,也不經(jīng)意的就信口開河,那我們就統(tǒng)統(tǒng)把他當作民間信仰。而你今天是個知識分子,這部分就應(yīng)該有所認識,當然這個要展開來,是一個很高的學(xué)問,它也是足以寫專業(yè)論文的。好,那么講到這本體跟妙用之間的關(guān)系,歷史上的,給各位介紹了。

  他講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那大悲用在哪里呢?“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大悲是用在眾生,不是自己在那邊無病呻吟。很多人常常講:哎,眾生真苦啊!眾生哪里苦啊?你根本就沒受苦,你怎么知道眾生苦?眾生真的苦,不是你想象的,眾生真的苦,是內(nèi)心的空虛跟苦悶,這個才是真的苦,誰也沒辦法幫他。沒飯吃、沒地方住、冬天凍得要死,那個痛苦,他都能挨過,但是最怕的就是內(nèi)心的無奈。

  跟各位講,老人家沒有子女啊,那種無奈真的是比死還痛苦,你知道嗎?尤其是那有子女又見不到,這個就更痛苦了。所以古代有“父母在,不遠行”,有沒有?因為有子女看不到是老人家的痛苦啊。你都不知道啊,因為沒老過,對不對?他在思念子女的時候怎么樣?老人家只有思念子女,孩子不會思念父母,為什么?因為他夠忙的。那這里頭就產(chǎn)生一個問題,尤其這樣的一個時代,忙碌的時代,你不會去說想象,靜下來想想爸爸喜歡吃什么?更不會想說今天晚上要陪爸爸聊聊天,要談?wù)勈裁矗驗橛X得好無聊,跟那老人家講話不叫機車嗎?那這個時候你的靈性就枯竭了,所以我們還是跟各位講,你在家里先提倡一個“孝順父母運動”。你自己要先去想辦法,不是打個電話說“爸,我跟你問好啊,跟你三拜啊”,不止這樣,你要了解到,他有什么話想跟你講,你就跟他順便講“那你到我這邊來住嘛”。因為你是以事業(yè)為主,對不對?“家里沒事你就放著吧,你過來吧”,他想不來都不行,一段時間以后他就想說:“好吧,過來小住一段時間也好,你盡個孝道嘛。”這個是很重要的部分。

  好,這個“因于眾生而起大悲”,你假如不真正涉入眾生的事務(wù),你的大悲心是無法起的,而這個心是要用到跟父母一樣的地位。你假如對父母沒有的話,那跟眾生,你就……你一定會修行都會覺得不踏實。為什么?眾生那么難纏,我要誦經(jīng)趕快開悟 ,為什么叫我去找眾生?因為會產(chǎn)生這種矛盾嘛,因為你對這條路,慈悲的這條路是絕緣的。

  我跟同修們講,我們這千佛堂有塊招牌,你進來有沒有看到?“慈悲關(guān)懷委員會”,有沒有?有沒有人發(fā)愿把它扛起來?你假如想到,自己的父母親我都沒時間孝順,很多這些父母親需要人家孝順的時候,慈悲關(guān)懷委員會你就要推動,你要推動。因為你基于孝順自己的父母,那幫助天下老人。你不要說,他沒飯吃給他吃,要幫他洗澡,不是那些,他想要跟他的子女見面,你要怎么幫他,這樣就好了。他想要跟他的子女,有很多事是要跟他的子女講的,不能跟別人講的,跟別人講沒味道,知道嗎?只有跟子女講才是他能夠得到滿足的,你怎么協(xié)助他?跟各位講,功德無量,這是無量功德啊,這比你出錢啊干什么都來得重要。這是發(fā)自你的內(nèi)心的。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從這地方來。因為你真的體諒到眾生,所以才起這個慈悲心。這個慈悲心會生菩提心是什么?人生覺悟的心、靈性覺醒的心,是不是從這里來,你看看他是不是聯(lián)在一起的?因為你憐愍眾生,你一定要很具體地感受到。因為你認真工作認真生活,你體恤到父母的存在,或者自己父母親已經(jīng)不在都不要緊,你有沒有感受到這個需要?那我要幫這些老人跟這些子女們,幫他們來做一項服務(wù)。你這慈悲心起的當下,你的人生你的靈性的覺醒就起了,這個靈性的覺醒就菩提心嘛。菩提心是什么?你覺得它很抽象、很渺茫,無法形容?不,它是很具體的,它從你對眾生的大慈悲關(guān)懷當中,它會激發(fā)起你真正生命靈性的這個心境。當它產(chǎn)生的時候它就叫菩提心。你假如不是從這個地方來產(chǎn)生的,那個菩提心只是個口號。

  這個口號各位喊得很多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化,你感受得到嗎?在哪里五千年?你一定感受不到,中華民族偉大,哪里偉大?你感受不到啊。我剛才就跟你舉了,比爾·蓋茨這樣的人,新聞這樣的報導(dǎo),你都感覺到他們少了一個什么東西。他們沒感覺,你會感覺到他就少了一個什么東西,就是沒有父母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就在于有父母在,你要能夠感受到這一點,你就知道中華民族的偉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存在——為什么只有中華民族,全世界各民族只有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五千年,雖然也遭遇很多風(fēng)雨挫折,但是這個民族越來越強大,來自于什么?因為他孝順父母,他尊重倫理。你能不能感受到?關(guān)鍵就在這里啊。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這么強調(diào),我相信,我們國家很快就會起飛,不只是經(jīng)濟成長而已。這主要是來自于我們民族的基礎(chǔ),而民族的基礎(chǔ)就來自于他的文化,而這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孝順。而我告訴你,西方民族,尤其是美國,他們就批判我們的孝順。知道嗎?他是針對要消滅我們而來的,所以孝順是落伍的,他們從不講孝順,你能體會得到嗎?你看清楚你就知道這佛經(jīng)里在跟你講的是什么,不然你的靈性不覺醒,你絕對看不到菩提心就是這樣激發(fā)出來的。你假如沒有慈悲心,無法承認眾生的存在跟父母之間的平等性,你菩提心絕對發(fā)不起來,你發(fā)的只是文字上的菩提心,口號的菩提心,佛法是不存在的。佛法是絕對從真正的菩提心來的,而他的菩提心來自于你對眾生的慈悲,而你對眾生慈悲的基礎(chǔ),就在于你對父母師長乃至諸佛菩薩,有沒有?所以這是一系列的,所以佛法所講的絕對是跟你生活有關(guān)的,他不會離開人間到云端去講佛法,他就是在人間運作的,希望各位在這個地方你能夠弄清楚。

  那么下面講“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沒有菩提心,你無法成等正覺。這等正覺不是等覺,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覺的意思,無上正等正覺,簡稱等正覺。你要留意到,你想要擁有佛教中最高的成就,是來自于菩提心,菩提心來自于大悲心,大悲心來自于眾生,所以你要恒順眾生,而恒順眾生的基礎(chǔ),在于孝順父母開始。你把這個部分弄清楚,所以佛法沒有離開世間法,只是把我們的世間法加以擴大。

  世間,我相信你聽過人家講一句話“發(fā)心學(xué)佛,發(fā)心修行,乃至發(fā)心出家,是大孝的行為”,有沒有?你怎么講?你出家是大孝?出家以后你就不養(yǎng)父母了,怎么叫大孝呢?關(guān)鍵就在這個地方。你不要以為那么一句話講出來沒有依據(jù),依據(jù)就在這里,如敬師長、如奉父母一樣,是以這個為基礎(chǔ),擴大,我對一切眾生都跟父母一樣。我對父母孝順沒錯,但是我把這個孝順擴大對一切眾生,所以是大孝。那你假如說父母從來就不孝順,那你借著說我出家是大孝,那當然大笑,哈哈大笑。那是騙人的,不是真的。你真的是很孝順的一個孝子,那你現(xiàn)在出家你對眾生會像你的父母一樣,那當然是大孝。你不孝順父母你就去出家,那不是大孝,那是笑遍天下,天下人都笑你,這不叫大孝。

  所以古人在講這句話,是以孝順為基礎(chǔ),今天的人在講這一句話是沒有孝順的基礎(chǔ),那不算,那叫欺世盜名。所以你要知道,文化背景、時代已經(jīng)變了,我們還要回過頭來,以孝順為基礎(chǔ)。古代當然沒這樣講,因為古代孝順是基本的嘛,那你現(xiàn)在沒有啊,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要弄清楚。你想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要發(fā)菩提心,菩提心建立在大悲心上面,大悲心建立在恒順眾生上面,而你要隨順眾生,那必須基于孝順父母,恭敬師長,乃至諸佛菩薩,是以這個基礎(chǔ)來的。

  假如前面這個基礎(chǔ)沒有,你只有說我要服務(wù)眾生怎么樣,那個不算。你怎么服務(wù)眾生你想想看?我用十方的錢來利益眾生,眾生絕對是恭敬你啊,因為你有錢啊,可是你沒想到,你的錢是十方的不是你自己的,那你這樣子浪得虛名嘛,不是真正在服務(wù)眾生。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這個部分,這是很重要的。

  他理論上先講好,然后他舉例,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有個大樹,“若根得水”,它這樹呢,“枝葉花果悉皆繁茂”,這個道理你很清楚了。“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fù)如是”,在我們的生死曠野中,這個菩提樹王也是一樣,“一切眾生而為樹根”,有沒有?“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你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諸佛菩薩的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眾生是樹根,你現(xiàn)在用大悲水來饒益眾生,饒益樹根,“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有沒有?這講得很清楚啊。

  理論講完了現(xiàn)在舉例來給你做說明,“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沒有眾生你不能成就無上正覺。換句話說,有這么多的眾生你要怎么跟眾生相處?而跟眾生相處有一些前提,我們都講過了,這一個也就是為什么你要人格性健全,你要處眾生戒圓滿,你要自凈戒要圓滿,自己要一再反思,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

  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他沒有辦法跟眾生相處,一相處就吵架,瞧不起眾生、看不起眾生,因為你會跟眾生處不來。有人啊,很多人啊,他不是不好,他很認真,很能干。能干的人就有個麻煩,有主見,有主見,他想?yún)f(xié)助眾生,那結(jié)果造成什么,眾生都要變成他的模型,知道嗎?因為能干,你就這樣子,“你沒飯吃,到這邊吃。”他沒腳啊,你要他爬過去,你怎么不端給他吃?不行,人這么多,統(tǒng)一規(guī)定。統(tǒng)一規(guī)定是你定的,眾生就是千奇百怪啊,這個時候,你本來想要幫助眾生,反而給眾生帶來什么——痛恨,不只是麻煩而已。所以很多眾生在你幫忙以后,他為什么會罵你,因為你幫的不是他要的忙。所以你要留意到,這一種你自以為是的狀況是很麻煩的。所以必須要無我,關(guān)鍵就在這個地方。

  無我,你才能恒順眾生。你有你自己的看法,尤其我們常講,精明能干、聰明伶俐,要服務(wù)眾生啊,業(yè)障重重。你會說我這樣幫你們,你們還罵我?這叫活該嘛,你幫人家不是這樣幫的。而你說這樣子才有效率,這樣才有成果,這樣才……那都是你想的,對不對?眾生不是這樣想的,因為眾生的立場他基于那個狀況之下,他所需要的協(xié)助是什么?你要看清楚這一點,個別給,而不是統(tǒng)一的制度給的。

  現(xiàn)在,西方,我是把它叫做民主政治的共犯結(jié)構(gòu),它最大的麻煩就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統(tǒng)一規(guī)定是很麻煩的事,小孩子出生以后,就開始政府一直養(yǎng),養(yǎng)到他死了,連棺材都把他處理好,然后死到那里去都安排好了,你想想看,這樣的一個人出生有意義嗎?有什么價值呢?人生是需要奮斗的,需要挫折,需要磨煉。你假如沒有這些挫折、磨煉,你根本看不出這些人的什么價值。他經(jīng)過這樣訓(xùn)練,他就會產(chǎn)生,他對藝術(shù)、對運動,或者對其它的那種興趣,他會培養(yǎng)出來。你沒有讓他去訓(xùn)練、去掙扎,那生命的韌力不能出現(xiàn)。那請問你,你把他從出生一直到死亡,所要的這些福利,從哪里來?一定是向國境以外的地方去掠奪來的,不然他怎么樣子給他國民福利?對不對,你仔細去想想看。他是怎么創(chuàng)造的?他一出生他創(chuàng)造什么?所以你要留意,這種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情況,效率是很高,效果是很差。所以福利國家的青年人自殺的比例特別高。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生活得無價值、無意義嘛,沒有意義呀。你看我們?nèi)チ粢饪纯,那個貧困的子女,其實貧困的子女知道奮斗,孝順的比例特別高;擁有很良好的家庭的人,反而奮斗的精神不夠,對父母的孝順的那個誠心也不足。這是為什么?因為他沒有受過煎熬。

  所以你要留意到,我們在人生的旅程里,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大家都一直期望政府給我什么,政府給我什么,政府給你再多也不夠,真的完全滿足你需要的時候,你就萎靡了,但是沒辦法,西伯來文明他就是這種狀況。我們必須保留著自己生命的,一種韌性,你才會活得燦爛,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好,這個地方這理論要仔細講還可以講很多,我們這里就不詳細跟各位講了,這理論的部分,你要想了解,去看看我們出的書上面都有。

  好,下面再講“善男子,汝于此義應(yīng)如是解,以于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yǎng)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這個后面這一段,是經(jīng)文十大愿都有的。它為什么一直重復(fù)這一段?你留意,這個前面我就不再跟各位講了,這個意義你要這樣了解。

  我們前面跟各位講過,你想要成就菩薩的智慧花果,諸佛菩薩智慧花果,那你就依于菩提心,依于菩提心,菩提心是依于大悲心,大悲心是依于眾生來的。而眾生為菩提樹的樹根,大悲心就是水,對不對?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這理論講是很簡單,在饒益眾生的時候,你就要記得,你必須先有真正的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承事供養(yǎng)諸佛菩薩,否則你做不到。

  那它不是一個事業(yè),你知道嗎?現(xiàn)在有很多慈善事業(yè),慈善事業(yè)是個事業(yè),做慈善事業(yè)不會成佛,你放心,因為他沒有大悲心,他沒有菩提心。你去留意看看,所有的慈善事業(yè)來自哪里,你知道嗎?來自他的企業(yè)公司的營利所得,法定比率的前提之下,他可以開銷,幫助政府做社會救助的工作,那美其名它叫做慈善事業(yè),全世界都一樣。這個部分在法定比率的情況之下,是完全免稅的,他會當作費用報銷,完全免稅。那請問你,他是為了減稅,還是為了慈善?他沒有大悲心啊,知道嗎?但是社會需要他們的這個部分拿出來做救濟,社會是需要的,但是他跟你的大悲心沒有關(guān)系。我們也贊嘆他對社會的幫助與協(xié)助,但是跟大悲心沒關(guān)系。所以這些人只是在會計年度上,按照營利所得,政府所規(guī)定的比例,攤提一定的金額,出來做事,他不是基于慈悲,所以他也沒有辦法激發(fā)他靈性的覺醒。你知道嗎?可能也有,不是重點,這個是我們要留意的。

  慈善事業(yè)值得獎勵,它是社會善事,政府也有心,這個沒有錯,但是跟我們講的大慈悲心、菩提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無關(guān)。而且在這當中,他也沒有說“你要孝順父母”,對不對?政府撥款、企業(yè)機構(gòu)撥款,跟孝順父母哪有關(guān)系?但我們講的是靈性的問題,它基于孝順父母、健全家庭,這個地方開始的。這個各位一定要弄清楚啊,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差別。

  好,現(xiàn)在要講的是后面的這個地方。后面這個地方“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這個叫四無盡境,四種沒有止境的境界。那么這個境界要做什么用?為什么這十大愿一直談這個部分。這四無盡境是屬于普賢行愿力,普賢行愿的結(jié)構(gòu)當中有一個普賢行愿力,有一個四無盡境。普賢行愿力在幫助你把種性——覺悟的這種能力,叫做覺性轉(zhuǎn)變覺悟的種子,而進入無極的境界里。四無盡境是在幫助我們破無常跟無明,你要留意到這一點。無常、無明的存在是太極里面的一種滓質(zhì),這里面包括惡質(zhì)跟雜質(zhì)。那四無盡境是在你一再地擴大的時候,讓你的普賢行愿力一再地提升,就在這提升的同時,幫我們破無明破無常,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換句話說,你只要修這么一個大愿,這兩個部分做到,那你呢就可以直接入法界。這個叫做縱向結(jié)構(gòu),就十大愿里頭的縱向結(jié)構(gòu),任何一愿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所以他每一大愿四無盡境一定要講,只是講的充分一點還是簡單一點而已。這個地方他是講得比較簡單,因為第九大愿、第十大愿快結(jié)束了。第一大愿是講得最完整。在每一段后面只是附帶上來說,四無盡境的重要。而這四無盡境最主要是培養(yǎng)我們的心量。心量要廣大,無限的心量就從這里來的。

  好吧,我們休息一下,這第九大愿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再講第十大愿的部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