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依《普賢菩薩行愿品》談如何利益眾生

戒覺法師:依《普賢菩薩行愿品》談如何利益眾生

  我是來自浙江佛學院的學僧戒覺,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利益眾生,所依經(jīng)典是《普賢菩薩行愿品》。我從為什么要利益眾生、如何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的殊勝方便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壹、為什么要利益眾生

  《普賢行愿品》云:“生死曠野,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為什么要利益眾生?因為眾生是諸佛菩薩的根本。其原因有三:

  眾生是諸佛菩薩成就無上菩提功德根本

  眾生是諸佛菩薩成就無上菩提的功德根本。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諸佛都是從眾生中修來。眾生雖在迷妄當中,但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并沒有絲毫欠缺。一切諸佛所謂成就無上菩提,只不過是恢復本來的功德妙用。為什么要度眾生成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沒有眾生的本覺樹根,就沒有諸佛究竟覺悟的菩提花果。所以經(jīng)云:“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眾生是諸佛菩薩發(fā)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

  眾生是諸佛菩薩發(fā)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镀召t行愿品》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大悲心又依何為本呢?依眾生為本。何以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云:“從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zhuǎn)五道經(jīng)百千劫,于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xiàn)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父母之恩過于天地,我們即使百劫千劫的承事供養(yǎng),也難以報答。在漫長的無始輪回中,哪一位眾生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想想,恩如父母的有情眾生還在輪回中百般痛苦,我們怎能自享安樂而不顧,應(yīng)當速速生起大悲之心,救拔他們利益他們。所以,一切眾生是諸佛菩薩生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

  我們?yōu)槿肆⑹酪埠茫?a href="/remen/xuef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學佛修行也罷,要懂得知恩報恩!父母有養(yǎng)育之恩,師長有教導之恩,國家有護佑之恩,天地有涵蓋承載之恩,三寶有利益救度之恩。

  知恩是一種智慧,報恩是一種慈悲。佛教講利益眾生,就是智慧與慈悲的雙運,悲智雙運的心才是菩提心,而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故經(jīng)云:因與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眾生是諸佛菩薩積累資糧的對境根本

  成佛要具足圓滿兩種資糧,一種是智慧資糧,一種是福德資糧。如果沒有眾生,這兩種資糧就沒有修習的對境。比如說智慧資糧,菩薩要通達五明,為什么要通達五明呢?就是為了根據(jù)不同眾生的根基意樂去度化他們。如果缺少了眾生這個對境,只在家里閉門造車,我想你的智慧一定是封閉狹隘的。正是因為我們要眾生無邊誓愿度,所以才法門無量誓愿學,智慧才能廣大。

  同樣,福德資糧也是如此,菩薩要修學六度萬行,如果沒有眾生這個對境,請問六度怎么修學,萬行怎么建立?所以說一切眾生是菩薩積累資糧的對境根本。從以上三點我們就知道了為什么要利益眾生,因為一切眾生是我們學佛成佛的根本。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