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一天 持名念佛觀想念佛

  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名念佛觀想念佛

  念佛,佛說兩種法門,一個是持名念佛,一個是觀想念佛,同出于十六觀經(jīng)。 宗密大師又別立兩種,觀像念佛、實相念佛。其實觀像念佛、實相念佛都歸入這兩 種念佛里面去,就是持名念佛、觀想念佛。

  所謂觀想,不可胡觀亂觀,十六觀經(jīng)講,如十六觀者,是為正觀。不如十六觀 者,是為邪觀。

  持名念佛就是大觀想。我今天把這個道理講給大家聽,如果觀想取相,就錯了 。大觀想,是清凈心。不生妄想,才叫觀想。取相觀,皆是妄想。怎么知道呢?經(jīng) 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古德也講過,持名念佛不勞觀想。

  其實觀想法門,金剛經(jīng)有兩句話,說得最清楚了。第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 心」,這就是觀想。六祖根據(jù)這句話,發(fā)揮出來,說本來無一物。如果你虛妄取相 觀,那不成有一物嗎?金剛經(jīng)又有一句話,也說明觀想,「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這兩句話皆不出于一句佛號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心住一緣,就是心住阿彌陀佛。經(jīng)上講過,菩薩參禪,唯 念一佛。住于佛號,就不住余法,就是無所住;可是念佛號,心里邊清楚明白,所 以說而生其心。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出于一句阿彌陀佛。誠心念佛的時候,不取于 相,心住一處,湛然不動,那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怎么叫如如不動呢?心不隨境轉(zhuǎn),叫如如不動。平常人說好聽的,我們歡喜; 說不好聽的,我們生氣。心隨境轉(zhuǎn)。念佛人好聽壞聽,皆觀它如化,所以不取于相 如如不動,也不出一句阿彌陀佛。要實在說起來,一句阿彌陀佛,沒有一法不在里 邊。

  或者有人說,法師!你講錯了,一開始你說觀想念佛,十六觀,觀十六個景象 ,又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不是矛盾嗎?

  大家要知道,觀想有兩種。第一個是因緣觀。像十六觀經(jīng)就是因緣觀,觀它如 化。菩薩修如幻三昧,就從這里修。第二種觀,直觀心性。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取 于相如如不動,皆是直觀心性。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因緣觀、直觀心性,都包括了 。

  所謂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是單單講不取相,它是不取有相,不取無相,才稱 為不取于相。如果你不取于相,可是你取著無相,那還是取著了無相相。怎么能夠 不取有相,也不取無相呢?就是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因為心取無相,就是無相相 ,如果心無所住就是契合,就沒有病了。

  今天不應該講這么深,主要要大家了解,一句阿彌陀佛功德無量。

  菩薩觀一切相,雖然非真,但并不是沒有,它是如幻如化而現(xiàn),所以菩薩為度 眾生,深入如幻三昧。

  直觀心性就不同了,譬如說,楞伽經(jīng)上說,無佛無眾生。那菩薩為什么度一切 眾生成佛呢?這就是菩薩的如幻三昧。所謂建立水月道場,度化如幻眾生。如果沒 有菩薩的如幻三昧,眾生怎么能夠度化呢?如果沒有眾生度,那怎么有功德呢?所 以雖然度如幻眾生,可是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至于方便的法門,不必講那么深, 就是念佛。

  你罵我,我聽到了,可是我還是一心念佛,湛然不動。因為觀一切法如幻如化 。絕對并不是知道無佛無眾生,我不作工、不吃飯;雖然工作,我心不離佛,觀一 切法如幻。雖然知道三界如空花,可是以念佛法門度眾生出三界。

  大家想一想,這不是菩薩的如幻三昧嗎?你如果偏一點的話,就沒有功德二字 了。

  不住有相,是智慧;不住無相,是功德。皆不出念佛法門。念佛法門還有一點 好處,我力、佛力二力成就。

  希望大家七天之中,至誠懇切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大觀想,用不著再另 起觀想。另起觀想,皆是取相。

  好,不多講了,F(xiàn)在開始念佛。

精彩推薦